2007年,王家珍被確診肺癌,醫生說她只能活5個月。
2020年,83歲的王家珍和女兒坐在家中一起講述這13年的抗癌故事,女兒對著鏡頭說,「沒想到母親還能活這麼久。」
點擊查看完整版視頻
2007年底,母親的咳嗽已經持續好幾個月,年輕時母親有過肺結核,加上冬天寒冷,我們都以為她是老毛病犯了,但連續幾天出現的痰中帶血,讓我們心裡突然緊張了起來。
莫名的恐慌和不安襲來,讓我們決定帶母親去醫院檢查。我永遠記得在檢查結果出來的那天,醫生拿著胸片對我們說,「肺上面有塊陰影,快去大醫院看看吧。」當時看片子的醫生懷疑我母親可能是肺癌,建議我們轉到大醫院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幾經輾轉,在安徽省立醫院看完病後,沒想到等待我們的,會是一個「不治之症」。
「情況非常不好,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在醫院的走廊裡,大哥嘴裡不停地重複著這句話,我知道他心裡是害怕了。
而我怎麼也不敢相信,母親的咳嗽竟然是肺癌的前兆。雖然有出血的情況,但母親一直以來的身體狀況都很好,她那時也只有70歲,日常的生活都能自己做。在農村苦了大半輩子的母親,還沒能來得及好好享受安逸的老年生活。
報告單上醒目刺眼的字眼,把我拉回到現實,」左肺上有一個腫塊,將近7公分,左鎖骨淋巴結腫大,支氣管顯微鏡檢查確診為肺腺癌。」直到今天,我仍能記得當時母親剛確診時一家人的心情,焦慮和難過充斥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但沒人敢當著母親的面流淚,在談癌色變的年代,大家都認為得了癌症就沒治了,跟等死沒有什麼差別,我們害怕「癌症」,更畏懼可以預見到的死亡和離別。
「先瞞著她吧。」確診之後,這是我們家人當時一致的決定。但我的心裡始終帶著一些期待和不甘心,還沒開始治療,誰又能預見以後的事呢。
新春到來時,母親住進了醫院,準備接受治療。早些年,母親因為腸癌做過一次手術,我們擔心老人家的身體撐不住,過不了這一關。
而呼吸科的操樂傑主任也說,母親已經錯過了手術的機會,給出的建議是先化療。
開始化療時,母親仍不知道自己是一個肺癌患者,我們告訴她這是因為肺結核的原因,需要住院治療,她稀裡糊塗的就信了。但接踵而來的副作用,讓她從樂觀逐漸產生了牴觸心裡。胃口不好,腹瀉嘔吐,身體痛,晚上睡覺時總能聽到她一陣一陣地呻吟,如果可以,我真想替她來承受這一切。
在化療的那五個多月裡,母親承受著身體上的痛苦,同時也在經歷著生死離別。病房裡的五個病友先後離世,從住進來的六個人,到最後只剩母親一個。我們不敢告訴她,這些病友是因為得了肺癌去世的,但我隱約可以感受到母親心裡的擔憂。直到今天才知道,她以為住在這裡的病人都和她一樣,身體上出了小毛病,卻沒想到是因為癌症一個一個地離開了。
彼時,母親的化療結果並沒有帶來很好的療效,鎖骨上的淋巴結腫大沒有消退的跡象,對於後面的治療,我們突然沒了信心。
從母親確診之後,大哥和大姐就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對於每一次的治療選擇,我們都會和醫生一起商量。2007年,那時除了手術和化療,我們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對抗癌症的方法。
操樂傑主任對大哥說,可以試試靶向治療。從醫生這裡,我們第一次聽到靶向藥這個名字,藥物真的對癌症有效嗎,我們無從得知,但哥哥卻堅定地說,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要給母親治病。而當時國內已有的靶向藥物只有第一代靶向藥物易瑞沙。
操樂傑主任
2008年6月份起,母親吃下了第一粒靶向藥,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就迎來了治療的轉機。
在開始靶向治療的20多天後,母親進行了第一次複查,複查的結果讓醫生都很驚訝。CT檢查的結果顯示,肺部上的腫塊縮小了一半,左鎖骨上的淋巴結腫大也逐漸縮小,除此之外,在母親的身上並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出現。看到這個結果,一家人終於鬆了一口氣,我們感嘆母親這次用對了藥,也在期待靶向藥能帶來更長的生存時間。
為了預防腫瘤的復發進展,在靶向治療期間,醫生給母親做了幾次放療,從那以後就再沒有用任何的輔助治療。就在用上藥物的幾個月後,從醫生那裡母親終於知道了自己病情的真相,也許是看到了治療的希望,母親並沒有十分擔憂和害怕。每天一粒藥,從2008年到現在,母親已經堅持靶向治療12年了。
沒有化療的痛苦,她總覺得自己和正常人沒什麼不一樣。曾有一段時間,她像個不喜歡吃藥的小孩一樣,抱怨說自己已經好了,不需要再吃藥了,大哥就哄著她,這是能抗癌的藥,醫生說要堅持吃。
靶向治療開始後,母親也逐漸不再需要我們的照顧,即使是到了80歲,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她樣樣都能做,如果不是每個月要去醫院複查,我有時也會忘了母親是一位癌症患者。從2007年到2020年,母親跨越了13年的抗癌路程。原以為她會等不到下一代人的成長,如今已經迎來了四世同堂。
回想起這13年的歷程,我們感慨抗癌藥物的及時出現,同時也感慨操樂傑主任在當時沒有放棄治療的機會。十幾年前的抗癌藥物一粒需要幾百元,但是大哥總說,「就算賣房子也要給母親治病」,堅持服用6個月後,我們拿到了慈善贈藥。
母親雖然不是靶向治療最早的受益者,但卻因為靶向治療延長了生存時間,陪伴我們度過一年又一年。
2007年到2020年,這是王家珍的抗癌之路,也是中國肺癌診療的發展之路。
2005年首個肺癌靶向藥易瑞沙在中國獲批上市,獲批的適應症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治療,根據IPASS的研究結果,「女性、不吸菸、腺癌」恰好是靶向藥的獲益人群。與化療相比,靶向治療能明顯延長晚期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2010年,易瑞沙正式獲批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從第一個靶向藥進入中國開始,肺癌患者就迎來了靶向治療的新時代。而隨著慈善贈藥和國家醫保措施的不斷完善,人人也都能使用上靶向治療。2017年靶向藥易瑞沙就進入了國家醫保目錄;2018年進入了國家基藥目錄;2019年帶量採購政策落地開展,易瑞沙也是唯一一款中標的肺癌進口原研靶向藥,在中標省份,價格由2280元降到了547元,降幅達76%,經醫保報銷後每盒只要二三百元,惠及更多患者。
如今,一代、二代、三代靶向藥層出不窮,可以根據指南推薦來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逐年上升。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經濟有效的肺癌藥物造福更多的肺癌患者。
好藥已經在路上,我們希望每一位癌症患者都能堅持抗癌的信念,一起跨越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蹟。
視頻及圖片已獲得受採訪者授權
責任編輯:覓健科普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