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家長請注意,以後這些手段將成為教師合法懲戒權!

2020-12-23 老道有話說

#教師懲戒權#

自古以來,咱們國家就有「嚴師出高徒」的說法。

在古代,教書先生的嚴厲手段,咱們從各種古文、影視劇中都看到過。

尤其古時候,文明程度有限,也沒有那麼多的科學教育方法。

先生教學生,無非「一念、二背、三打」這個流程。

所謂一念,就是看著書照著念。

念完就是二背,既是背誦書中所念內容。

三打呢,就是背不下來內容,被戒尺打手心。

這一套教書方式,雖然刻板,更無科學有效可言,但是流傳幾百年。

無數文豪、高官、歷史名人,都是在這一套教育方式中,成長成才。

距離咱們最近的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例如:魯迅、郭沫若等,都有少年時被戒尺懲戒的經歷。

而「戒尺」這一令學生望而生畏的書堂「刑具」也是有著很源遠的歷史依據。

戒尺,又叫戒方,古代老師用戒尺懲罰學生叫「扑撻」,也就是現在說的「打板子」。

明代大學者黃佐在《泰泉鄉禮·鄉校》中曾規定:「無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扑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可見當時校規之嚴厲,學生逃課不但自己要挨板子,連家長也要跟著挨打。

但是,隨著社會進程,文明程度越來越高。

咱們更多的提倡素質教育,提倡引導式學習。

而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更加文明、科學。

所謂連打帶罵這一套迂腐的教育手段,早已不被提倡。

尤其現在的孩子們,在家裡都被寶貝一樣寵溺。

連老人帶大人根本捨不得打罵,更別提在學校被老師打了。

(小編捂臉,90年代初,小編小時候在學校犯錯,不但要被老師責罰挨打,連父母知道了都贊成老師,回家還要繼續挨打...)

咳咳,扯遠了,繼續說現代教育。

如今的孩子,被家長寵溺,在學校老師們也不敢輕易動一指頭。

現在網絡發達,動不動就有老師因體罰學生被傳網絡的事件。

老師輕則被興師問罪,丟掉飯碗,失去教學資格,重則還要追究責任。

當然,大多數時候對於聽話的孩子,用口頭教育、批評指正的方式完全夠用。

但是,架不住那些熊孩子啊,多少被家長慣壞,或被影視劇帶跑偏的熊孩子。

各種混不吝,軟硬不吃,也實在的讓老師們頭疼不已。

之前教育部有明文規定: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這就是說,打不得、罵不得,不能開除,除了苦口婆心的說服,就只剩下置之不理了。

到頭來學習不好、考試成績差,代課老師還得受指責。

一些不聽話的學生,還真成了「燙手的熱山芋」,難壞了很多老師。

很多地方出現學生公開反抗老師的管教,甚至出現對老師「大打出手」的現象。

而根據舊規,學校方大都不得不「息事寧人」妥協處理,因為怕學生家長「上訪」。

當然,咱們在這裡絕不提倡體罰、打罵學生。

但是,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適當的責罰懲戒,肯定是一種得體的教育方式。

試問80後乃至更年長的朋友,尤其淘氣點的,有幾個沒在少年時挨過老師的體罰?

實際小編認為,這種教育方式,講究的還是一個「度」。

既要讓不聽話的學生受到責罰,所謂「長點記性」。

但是也絕不能用過激的手段,讓孩子身體心理受到創傷。

而老師們,對於這個「度」一向很模糊。

一指頭不敢碰孩子不行,重手段打罵孩子更不行。

終於,教育部門最新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出臺。

這個教育意見很長,小編在這裡就不一一複製粘貼了,感興趣的朋友在網上很容易就能找到。

意見中明確指出,一些責罰方式,例如「批評、罰跑步、做勞動、寫檢討、聽課反省」等方式的合法合理性。

更有甚者,如果學生存在嚴重的違規行為,校方是可以「責令休學」的。

有了這一新規定,確實讓很多校方、教師鬆了一口氣。

小編覺得,現代社會,確實應該提倡「文明教書、科學教育」。

但是如果打著「文明、科學」的旗號,讓老師們畏手畏腳的「不敢教育」,卻也失去了「教育」的本質。

小編的孩子也到了快要適齡入學的年紀,在家裡也受寵溺。

作為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

但是,如果他真的「不聽話」,小編還是贊成在一定的範圍內,讓他受到「責罰」。

畢竟一味地寵慣,長大後不成才,終是最大的追悔莫及。

各位好朋友,不知道您對此事的態度如何,您家裡的孩子又是怎樣的教育方式?

評論區留言,小編一定認真閱讀,第一時間回復討論。

全文「老道有話說」原創手打,關注小編不迷路,第一手新鮮的社會熱點資訊隨時分享給您!

相關焦點

  • 教育懲戒權 教師敢管還要善管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已提出制定實施細則,賦予教師懲戒權。新學期將至,教育懲戒權再度成為熱點話題。《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並用專章規定具體內容,於9月1日起施行。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各校貫徹落實《規定》,依據《規則》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管和救濟機制,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 開學季,教師懲戒權再引熱議
    □首席記者 何春林9月1日起實施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明確賦予了教師懲戒權。學生犯錯後,教師可不可以懲戒?如何懲戒?「教師懲戒權」這個討論已久的話題,再次引起大家熱議。建議老師還是說教為主,老師說的話比家長的話更有分量。景炎學校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李偉:教師實施懲戒前須冷靜我覺得教師懲戒權很有必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都會犯錯,需要教師不斷去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行使懲戒權,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不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 教育部明確禁止中小學教師7類不當教育行為 教育懲戒定義是什麼?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
  • 教育要明確教師懲戒權,你怎麼看?
    教育部22日發消息,正式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在《懲戒規則》中,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紀情況,可以採取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堂課教學時間的站立、面壁,情節比較嚴重的,可以在學校設置專門的教育場所隔離反省,這屬於較重的懲戒。這個規則目前在徵集意見階段,大家都可以去政府網站各抒己見。我是這麼看的。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老師家長間應達成懲戒教育共識
    原標題:教育部發文規範教育懲戒行為 青島老師、家長怎麼看?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菊 孫雅琴12月29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消息,由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有關教育懲戒權的觀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適度懲戒,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認知是非對錯,亦是培養其規則與責任意識的必要手段。某些家長擔憂懲戒權是否會過度使用,是否會挫傷學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應該說,類似擔憂有其合理性,但家長應積極支持和配合老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相關措施:需要制度規範;需要執行適度,起到效果;需要師生互信、家校互信。
  • 為維護師道尊嚴,教育廳明確地發聲:為教育懲戒中的教師撐起了腰
    前些時候,廣東省教育廳制訂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開始實施,明確了教師擁有懲戒權。《條例》中還明確規定了教師懲戒權的界限——可適當管束、懲戒,但不得辱罵、體罰、侮辱人格尊嚴。教育必須要有懲戒,因為它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現實的語境之下,使用教育懲戒權的教師卻是越來越少。許多教師,儘管知道教育需要懲戒,但是到了教育學生的時候,他們還是選擇了當和事佬,而且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什麼許多老師選擇無視教育懲戒這個手段呢?現實的原因就是,你有了脾氣,往往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衝動。
  • 中小學教師的「尚方寶劍」來了,你會用嗎?
    老師們不敢管,不願管,低頭受氣了很多年,面對「熊孩子」「熊家長」,無語、無奈、無力!受氣的是老師,吃虧的是孩子,這一切都是「個別孩子」「個別家長」的傑作。真是一條魚腥了一鍋湯。「教育懲戒權」呼籲了很多年,教育界呼籲,民間呼籲,有識家長呼籲。千呼萬喚始出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歷時一年多的徵求意見,終於在新年伊始見面了。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面試熱點:中小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辦法出爐
    這其實從法律層面決定了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論犯什麼樣的錯誤,學校都只能苦口婆心地教育,而沒有其他手段進行制止和約束。   值得欣慰的是,這一問題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今年兩會有不少委員提出建立中小學教育懲治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教師懲戒權這一問題,並要求制定實施細則,以便其現實執行。
  • 對「熊孩子」有必要使用適當的「教育懲戒」
    新聞背景: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這是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作出規定,對教育一線的廣大師生而言,宛如領到了「尚方寶劍」,而大多數家長也予以理解、支持與贊同。大家都很清楚,教育部門之所以要制定和出臺規則,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根本目的不是懲戒學生,而是以教育懲戒為手段,更好地教育學生。教育懲戒權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對於教師來說,接也難不接也難。
  • 「用戒尺打小學生手心」 懲戒權不能自彈自唱
    近日,湖北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發布了《關於北湖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的情況通報》。經過核實,當天下午,北湖小學六年級(8)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10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目前,涉事老師已經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
  • 「央廣網評」以精確刻度丈量教育懲戒尺度
    2020年底,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懲戒規則》),本網跟發評論《懲戒只是手段 教育才是目的》指出,懲戒是教育方式的組成部分,但有了規則,不代表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僅僅十幾天後,一則「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 教育部門出手了,老師懲戒學生合法
    事實上,現在99%的老師都不敢打學生,因為學生背後的家長們一人一句話,就能將老師弄得「身敗名裂」。若不是忍無可忍,氣得失去理智,哪個老師願意「傷害」學生呢?多少打出去的耳光,最終還是回到老師身上。但懲戒學生,是教育本身賦予教育者的權力。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都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如果為了減少、杜絕家校矛盾,過度限制教師的懲戒權,教師在崗位上噤若寒蟬,對學生所犯的錯誤置之不理,那才是對教育最大的傷害,這也是中國千年來教育傳統的背叛,是教育面臨最大的危機。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
    我們小時候讀書時,這句話常被家長掛在嘴邊。但現在,許多教師朋友坦言:在懲戒學生時,常常感到束手無策,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無限放大,甚至會被扣上體罰學生、「沒有師德」的帽子。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為教師「懲戒」這件事劃出了很多「邊界」,也明確了學校及教師舉起教育「戒尺」的權利。
  • 小學生排隊被老師竹板打手,涉事教師停課,教育懲戒尺度在哪裡?
    國家剛剛賦予教師懲戒權,沒過幾天,就「出事兒」了:1月12日,網上有視頻稱「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13 日,湖北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通報稱,經核實,北湖小學六年級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 10 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目前,已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學工作。武漢教育部門的行動,夠迅速。
  • 聊城:政府購買解決教師臨時性缺員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敏)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聊城教育發展提質增速,日前,聊城市教體局等部門聯合公布《聊城市關於深化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實施方案》。通過政府購買解決教師臨時性缺員,嚴禁中小學自行聘任教師。《方案》規定,嚴格落實縣級政府財政投入主體責任,堅持財政投入向薄弱地區、鄉村學校、弱勢群體傾斜。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適時提高撥款標準。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溫度
    2021-01-14 09:08:0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陳廣江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 用戒尺打學生致臉紅腫 涉事教師被記過調崗
    近日,海口一位小學老師打學生被家長投訴,引起廣泛關注。1月15日,記者從海口市龍華區教育局獲悉,該老師已被調離原崗位,並被行政記過處分。事件再次掀起社會各界對教師教育懲戒的熱議。 用戒尺打學生臉紅腫,老師被調崗 據了解,海口市玉沙實驗學校五年級(6)班一家長投訴,其孩子因為作業問題被班主任林老師用戒尺打了手心、臉和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