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熊孩子」有必要使用適當的「教育懲戒」

2021-01-17 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

這是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作出規定,對教育一線的廣大師生而言,宛如領到了「尚方寶劍」,而大多數家長也予以理解、支持與贊同。大家都很清楚,教育部門之所以要制定和出臺規則,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根本目的不是懲戒學生,而是以教育懲戒為手段,更好地教育學生。

教育懲戒權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對於教師來說,接也難不接也難。沒有規則之前,懲戒學生是一種「逆風潑水」行為,弄不好就會「溼」自己一身。遇上溺愛型家長,教師懲戒他們的寶貝,他們一「告狀」,學校定要出面安撫,教師就成了「風箱裡的老鼠」。現在有規則撐腰了,可用好它亦非易事。

最終的落腳點是教育好學生

從廣大學生家長的角度出發,我們很容易了解教育懲戒權的實際意義。現在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老師不敢管孩子,當一些人的行為影響到了課堂紀律時,老師卻拿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在這樣的一種教育教學環境下,老師教學受影響,學生學習受影響,家長著急也沒辦法,實際上是種多輸局面。

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讓「戒尺」重回老師手裡,有利於樹立教師的威嚴,讓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有所忌憚。我們不是不允許孩子犯錯,不允孩子調皮,但是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可以讓他們吸取教訓、改正錯誤,以保證自己和其他學生的正常學習,保證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其實,不管「規則」規定得多詳細,不管操作性有多強,學生的情況是複雜的,而且一所學校中的學生也不盡相同,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也是不一樣的。「規則」很難包羅萬象,很難解決所有的問題,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對於出現的新問題要進行科學界定,避免出現差錯。更重要的是,教育懲戒從來都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終的落腳點是教育好學生,核心詞是愛學生。

手中可以有戒尺 心中必須有分寸

手中可以有戒尺,但心中必須有分寸。實施教育懲戒要遵循適當性,實施懲戒要合情合理,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實施教育懲戒要遵循合法性,尊重學生基本權利和人格尊嚴,事前聽取陳述申辯、事後給予救濟;實施教育懲戒更要遵循教育性,以關愛學生為宗旨,以幫助學生遵守規則、增強自律、改過向上為目的,達到育人效果。

因此,要保障教師教育懲戒權,絕非明確一個細則就夠了,還必須讓家長和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及教師進行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同時,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也必須堅定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明辨是非,堅守正確的教育立場。

微言大義:

@史海悠遊:賦予學校和老師體罰權有一定道理,但這需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希望加強對師生雙方面的監督。

@筱桐哥:雖然不是壞事,但是懲戒的度怎麼把握?

@俊傑:我就是老師,從不敢懲戒學生,就算學生搗亂都不會。

@蓬安:必要的懲戒,確實是教育所需。可如今都是獨生子女,如果沒有一套嚴格的規範,老師恐怕也不願意「犯傻」去懲戒學生了。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對「熊孩子」束手無策。家長們的溺愛、社會對未成年人的「過度保護」,讓教師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喪失了原有的威嚴。其實,當學生無故擾亂秩序或做出具有危險性、侵犯性的行為時,教師和學校有權對其進行管理、訓導,適當的「教育懲戒」可以促使其及時認識和改正錯誤。當然,教師和學校也應明確「懲戒」的界限,以及與「體罰」的區別,切記正當履行職務。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規則》強調,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原則、程序、措施、要求等,讓教師不敢管、管不了等心理有了「依靠」,手中有了「戒尺」。
  • 教育部明確禁止中小學教師7類不當教育行為 教育懲戒定義是什麼?
    《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央廣網評」以精確刻度丈量教育懲戒尺度
    2020年底,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懲戒規則》),本網跟發評論《懲戒只是手段 教育才是目的》指出,懲戒是教育方式的組成部分,但有了規則,不代表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僅僅十幾天後,一則「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的視頻在網上熱傳。
  • 為維護師道尊嚴,教育廳明確地發聲:為教育懲戒中的教師撐起了腰
    前些時候,廣東省教育廳制訂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開始實施,明確了教師擁有懲戒權。《條例》中還明確規定了教師懲戒權的界限——可適當管束、懲戒,但不得辱罵、體罰、侮辱人格尊嚴。教育必須要有懲戒,因為它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現實的語境之下,使用教育懲戒權的教師卻是越來越少。許多教師,儘管知道教育需要懲戒,但是到了教育學生的時候,他們還是選擇了當和事佬,而且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什麼許多老師選擇無視教育懲戒這個手段呢?現實的原因就是,你有了脾氣,往往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衝動。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老師家長間應達成懲戒教育共識
    《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明確六類情形可以實施教育懲戒,嚴重違紀的高中生可開除學籍。早在2017年,青島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對學生可以適當懲戒,開創國內教育性規章之先河。此次教育部的《規則》也在島城引起熱議,家長和老師普遍認為懲戒教育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成才,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該把握好「度」。
  • 對熊孩子以暴制暴則是矯枉過正
    近日,據梨視頻報導,河南平頂山某幼兒園的一男童朝女生吐口水,幼兒園的老師為了教育他,就讓班上17名女生排著隊朝這名男童「吐回去」,吐完了還讓大家鼓鼓掌。家長得知此事後,反映到教育局,目前該老師已被停職。
  • 懲戒有「界」,關愛無「隘」
    今年中央下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其中提到,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育懲戒權。這件事情引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片熱議,對於是否應該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大家都各執己論。因此有的人表示教師不該有懲戒權,也不能有,認為這是時代的倒退,賦予教師懲戒權仿佛又回到了私塾時代;有的人說教師的本職僅僅只是教書,做好本職就行了,況且懲戒的度是很難把控的,尤其是教師自身情緒化的情況下,容易導致懲戒行為過度化,可能會造成對孩子的身心傷害,所以懲戒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例如警察,法官等來處理。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溫度
    2021-01-14 09:08:0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陳廣江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有關教育懲戒權的觀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適度懲戒,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認知是非對錯,亦是培養其規則與責任意識的必要手段。某些家長擔憂懲戒權是否會過度使用,是否會挫傷學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應該說,類似擔憂有其合理性,但家長應積極支持和配合老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相關措施:需要制度規範;需要執行適度,起到效果;需要師生互信、家校互信。
  • 魏勇:適當的強制,是教育必要之惡
    關於孩子的快樂成長有一個大的誤區:把快樂局限在學習輕鬆、無憂無慮的層面,局限在愉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一些家長常說的話是,孩子只要能夠快樂幸福就好。問題是,要讓孩子今天快樂很容易,但要讓他未來也快樂幸福就有難度了。因為人生的一大無奈是,我們常常需要先把不喜歡做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機會做喜歡做的事情。而這種意識和能力需要專門培養。
  • 教育要明確教師懲戒權,你怎麼看?
    教育部22日發消息,正式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在《懲戒規則》中,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紀情況,可以採取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堂課教學時間的站立、面壁,情節比較嚴重的,可以在學校設置專門的教育場所隔離反省,這屬於較重的懲戒。這個規則目前在徵集意見階段,大家都可以去政府網站各抒己見。我是這麼看的。
  • 中小學家長請注意,以後這些手段將成為教師合法懲戒權!
    無數文豪、高官、歷史名人,都是在這一套教育方式中,成長成才。距離咱們最近的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例如:魯迅、郭沫若等,都有少年時被戒尺懲戒的經歷。而「戒尺」這一令學生望而生畏的書堂「刑具」也是有著很源遠的歷史依據。
  • 教育懲戒權 教師敢管還要善管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已提出制定實施細則,賦予教師懲戒權。新學期將至,教育懲戒權再度成為熱點話題。《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並用專章規定具體內容,於9月1日起施行。
  • 教師打手心懲戒搗蛋學生,被停課反省有教育責任心卻沒有好方法
    【教師打手心懲戒搗蛋學生,被責停課反省:有教育的責任心,卻沒有施教好方法,加強教師培訓刻不容緩!】近日,武漢一小學老師夏某因為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用尺子擊打搗蛋學生的手心,結果登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
  • 開學季,教師懲戒權再引熱議
    學校對懲戒權持歡迎態度,但教師們對懲戒權的使用非常謹慎,除非學生確實存在嚴重違規行為。蘆淞區某小學一名副校長說,從教20年裡,做過班主任,現在是學校管理者,他有過多次懲戒學生的行為,比如罰抄作業、罰站,「一個班50個學生,個別學生影響教學秩序,耽誤全班孩子,不得不管。」
  • 老師懲戒學生不得有7類行為,超正常限度罰站、辱罵等均在列
    長期以來,教育懲戒和懲罰的界限在哪兒,一直存有爭議。近日,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該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給出定義,規定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管理、擾亂秩序、吸菸、飲酒、行為失範、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但實施教育懲戒不得有擊打、刺扎、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刻意孤立等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新規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
  • 叫家長,是學校教育最無能、最失敗、最拙劣的一種懲戒方式!
    看到這則新聞,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心情十分沉重!為孩子,為家長,更為學校!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個孩子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每個孩子更是一個有尊嚴的個體!尤其是今年春天,武漢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如花綻放的生命躲過了那樣慘烈的疫情,卻沒能躲過生身母親的一記耳光!
  • 熊孩子猛推孕婦被暴打:你不教育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育的更狠!
    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小囈不相信學校的老師或是家長,沒有教育過他們要尊重孕婦,不能推搡孕婦,在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這些基本道理。可他為什麼還是如此肆意妄為?帖子中有一個細節:當這位妹子狠狠地修理了熊孩子之後,妹子的姑姑抱怨說:把孩子的背都打腫了,膝蓋也青了。
  • 小學生排隊被老師竹板打手,涉事教師停課,教育懲戒尺度在哪裡?
    國家剛剛賦予教師懲戒權,沒過幾天,就「出事兒」了:1月12日,網上有視頻稱「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13 日,湖北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通報稱,經核實,北湖小學六年級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 10 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目前,已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學工作。武漢教育部門的行動,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