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梨視頻報導,河南平頂山某幼兒園的一男童朝女生吐口水,幼兒園的老師為了教育他,就讓班上17名女生排著隊朝這名男童「吐回去」,吐完了還讓大家鼓鼓掌。家長得知此事後,反映到教育局,目前該老師已被停職。
誠然,很多熊孩子的行為讓人不能忍,需要嚴加管教,但教育孩子不該成為施用暴力的理由。輿論不該以洶湧的惡意對待熊孩子,這種戾氣算不上正義;老師也不該矯枉過正,用這種帶有侮辱方式的懲罰,對男孩「公開處罰」,畢竟以暴制暴、以牙還牙絕非良策。
強迫孩子去體驗被吐口水之人的遭遇,可能是讓孩子體諒他人,再也不敢朝他人亂吐口水,但這是以人格被侮辱為代價。這樣做常常會適得其反,受到反暴力的孩子不僅不能更感知他人的痛苦,還有可能留下心理陰影,變得更加暴力。
被排隊「吐口水」的男童有沒有學會尊重其他小朋友還有待檢驗,但家長卻發現「孩子不對勁了」,還帶著孩子去做了心理方面的治療。雖然在這之後老師承認並非真的吐口水,而是模擬吐口水,但影響業已造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無益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產生副作用。
熊孩子犯了錯就該教育,甚至適當的懲戒以示警醒。但讓17名女孩排隊向他吐口水,顯然已矯枉過正。
在當下的輿論場中,我們不應忘了立場和原則,「熊孩子」畢竟還是孩子,都是家庭、教育機構和社會教育、保護和寬容的對象。任何越界的教育或懲罰手段,不但不值得叫好,反而應該迅速追責。
□範娜娜(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