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站、罰跑、關小黑屋?教育要明確教師懲戒權,你怎麼看?

2021-01-17 媽媽智囊團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問題。教育部22日發消息,正式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在《懲戒規則》中,明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紀情況,可以採取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堂課教學時間的站立、面壁,情節比較嚴重的,可以在學校設置專門的教育場所隔離反省,這屬於較重的懲戒。

這個規則目前在徵集意見階段,大家都可以去政府網站各抒己見。

我是這麼看的。

首先,我們支持老師有懲戒權。

現在的老師都想束手束腳的。連批評小孩都不敢,生怕家長投訴。之前教育部也是把小孩抬得太高。批卷子不許批不及格,要批「須努力」,差生不準喊差生,要喊「天使」,連大×都不能打成大×,要批成√上帶一點。

這給了廣大老師和家長一個信號,就是孩子都是寶,挨不得,碰不得。這導致一些孩子無法無天,自恃老師不敢拿他怎麼樣,頂撞老師,擾亂課堂紀律。

我甚至覺得這些年不斷上升的未成年犯罪率,跟學校教育的不到位也有一定關係。古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古代,老師的權威是很大的,跟父親差不多,孩子才能真的學到本事。

現代社會,不提那一套,但是學生對老師基本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我曾經聽說有個小學生因為被老師說了幾句,回家後悶悶不樂,父母發現後,就直接去投訴了老師。老師被扣掉一個月績效。其實那孩子是因為作業好幾次不帶,被老師批評了。很正常的操作,老師何其無辜。

下次有小孩不寫作業,老師還要不要管了?

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敢給老師放懲戒權。

在給老師放懲戒權的同時,我們又擔心,操作起來會不會矯枉過正。

老師這個群體本身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近些年我們也確實爆出不少老師傷害學生的事情。懲戒權這柄尚方寶劍給到老師,對於好老師來說,就是豐富了教育手段,對於本質不那麼好,職業素養不高的老師呢?會不會為虎作倀?

11月20日,剛剛爆出江蘇淮安市一個幼兒園因為小孩沒午睡,被老師要求自己打自己耳光的事情。

我們能否放心把懲戒權給到老師?

比如這個條例中,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加大運動量來懲罰孩子。

那麼問題來了,多大的運動量算適當?這一條之前在廣東省《懲戒條例》徵求辦法的時候被去掉了。加大運動量,對學生是有一點危險的。現在的小孩身體弱,做兩個引體向上,暈過去了,算老師的還是算教育局的呢?

還有這個條例中可以設置專門的教育場所隔離反省。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小黑屋?

學生為了逃避這樣的懲罰,會不會無底線地討好老師?這會不會給一些道德底線比較低的老師可乘之機?

這些都不得而知。

對於這個條例,目前我的態度就是支持下放懲戒權。但是只支持罰站一節課,另外再加一條,每天可以打不超過5戒尺的手心。打的尺度不能留下痕跡為準,不能把小孩手打腫。

你們覺得這樣如何?

相關焦點

  • 罰跑學生致吐血為家長謊言:罰站、罰跑步,算體罰嗎?家長要知道
    03 用罰跑的方式懲戒學生,老師有錯嗎除了該名家長所作所為的惡劣性,已經該受到的懲罰;這件事更引發許多網友,尤其是一些老師們深思的,是究竟像「罰跑」、「罰站」這樣的懲戒學生的方式,到底能不能用呢?眾所周知,在去年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已經提出——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將戒尺還給老師,是目前教育改革下當下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既要反對「體罰」,但老師不能拿學生沒轍。
  • 開學季,教師懲戒權再引熱議
    □首席記者 何春林9月1日起實施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明確賦予了教師懲戒權。學生犯錯後,教師可不可以懲戒?如何懲戒?「教師懲戒權」這個討論已久的話題,再次引起大家熱議。走訪懲戒已存在,多為罰抄、罰站和全國各省市一樣,教師懲戒權在株洲家校圈中,一直是個熱議話題。城區多家學校校長在接受採訪中說,懲戒在校園裡確實存在,最常見的是罰抄、罰站。
  • 高考作文備考素材:用好懲戒權關鍵要規範「戒尺」尺度
    從國外的實踐看,懲戒包含諸多手段,如令其離開課堂、罰做某件事、早到校晚離校、停課幾日或勒令轉學等。某些家長擔憂懲戒權是否會過度使用,是否會挫傷學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應該說,類似擔憂有其合理性。畢竟,既是懲戒就帶有一定強制性,在實施過程中,若遭遇學生的抵制或反抗,會否引發師生衝突,或學生權益受損有無救濟渠道等,都關係到懲戒權的運用合理及正當與否。
  • 教育懲戒權 教師敢管還要善管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已提出制定實施細則,賦予教師懲戒權。新學期將至,教育懲戒權再度成為熱點話題。《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並用專章規定具體內容,於9月1日起施行。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為維護師道尊嚴,教育廳明確地發聲:為教育懲戒中的教師撐起了腰
    前些時候,廣東省教育廳制訂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開始實施,明確了教師擁有懲戒權。《條例》中還明確規定了教師懲戒權的界限——可適當管束、懲戒,但不得辱罵、體罰、侮辱人格尊嚴。教育必須要有懲戒,因為它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之一,但是在現實的語境之下,使用教育懲戒權的教師卻是越來越少。許多教師,儘管知道教育需要懲戒,但是到了教育學生的時候,他們還是選擇了當和事佬,而且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為什麼許多老師選擇無視教育懲戒這個手段呢?現實的原因就是,你有了脾氣,往往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衝動。
  • 教育部明確禁止中小學教師7類不當教育行為 教育懲戒定義是什麼?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小學生排隊被老師竹板打手,涉事教師停課,教育懲戒尺度在哪裡?
    國家剛剛賦予教師懲戒權,沒過幾天,就「出事兒」了:1月12日,網上有視頻稱「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尺擊打學生手心」。13 日,湖北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通報稱,經核實,北湖小學六年級班班主任夏某,因臨近期末考試學生上課瘋鬧、不遵守課堂紀律等原因,在教室對近 10 名學生進行了懲戒,用尺擊打學生手心。目前,已責成北湖小學對涉事老師進行停課反省處理,並向學生和家長致歉,同時委派富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接管該班,對相關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妥善安排期末的教育教學工作。武漢教育部門的行動,夠迅速。
  • 教育部擬規定:中小學生罰站不得超一節課!聽聽反對的家長怎麼說
    關於中小學生教育懲戒的問題,在多方角力之下,作為政策規定的頂層設計者,教育部公開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責,教師可根據學生違規違紀的情節輕重,對學生採取不同的懲戒手段。
  • 用戒尺打學生致臉紅腫 涉事教師被記過調崗
    教師戒尺「度」在哪? 家長:不能體罰,罰跑步爬樓 記者在海口街頭隨機採訪發現,體罰是家長最牴觸的懲戒方式,有的家長對罰抄作業也比較抗拒。 「孩子犯錯,老師進行適度懲戒,我們作為家長很支持。」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溫度
    2021-01-14 09:08:0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陳廣江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 教育懲戒有「法」可依
    三是要眼中有光,要慎用教育懲戒,在教育懲戒時,也要發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愛」糾錯,維護學生和家長的申訴權「近年來,因為『體罰』和『變相體罰』導致教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問題突出,《規則》的發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迫切需要,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明確懲戒的教育屬性。」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新世界小學校長徐靜認為,教育懲戒屬於教育行為,出發點是「愛」,是一種糾錯的藝術。
  • 孩子被關小黑屋看恐怖片當懲罰,網友:這不是教育,是摧毀人性
    在某論壇上看到這麼一則問題,家中孩子犯了錯,為懲罰孩子,或者說為了讓孩子長記性,就把孩子關進小黑屋,還給孩子播放恐怖片,作者想問網友這樣做對不對。有位網友精闢地回答:這不是教育,是摧毀人性。深以為是!首先,不論哪一部恐怖片,上面都註明18歲以上成人才能觀看,就是因為恐怖片本身就不適合年紀小的孩子看,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就像有多少人因為看恐怖片後晚上不敢自己一個人上廁所,甚至連腿都不敢伸出床鋪外。長大後,知道世上根本沒有鬼這一說,恐怖片的內容不過是特效,可孩提時任憑家長怎麼解釋就是不懂,非得自己嚇自己,搞得神經緊張。
  • 中小學家長請注意,以後這些手段將成為教師合法懲戒權!
    #教師懲戒權明代大學者黃佐在《泰泉鄉禮·鄉校》中曾規定:「無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扑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可見當時校規之嚴厲,學生逃課不但自己要挨板子,連家長也要跟著挨打。但是,隨著社會進程,文明程度越來越高。咱們更多的提倡素質教育,提倡引導式學習。
  • 教育部門出手了,老師懲戒學生合法
    不是老師在懲戒學生而是規矩最近也參與了很多關於老師懲戒學生的探討,關於這一方面,馬雲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有油門,有油門的東西就得有剎車,懲戒就是教育的剎車。」在學校中不是老師要懲戒學生,是規矩要懲戒那些學生,學生也不是向老師低頭,而是要向規則低頭、要向正向的、有價值觀的素質去低頭。
  • 把懲戒權還給老師?別高興得太早,老師們要好好想想這6個是否
    01首先要明確問題:老師能不能體罰學生?如何體罰?這個問題有兩問組成,但兩問之間有邏輯上的關聯。第一問:老師能不能體罰學生?這是一個選擇問,答案要麼是能,要麼是不能。如果回答是能,才會有接下來的第二問,即怎麼體罰的問題;如果回答是不能,那麼後一問便不成立。
  • 對「熊孩子」有必要使用適當的「教育懲戒」
    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這是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作出規定,對教育一線的廣大師生而言,宛如領到了「尚方寶劍」,而大多數家長也予以理解、支持與贊同。大家都很清楚,教育部門之所以要制定和出臺規則,把教育懲戒權還給老師,根本目的不是懲戒學生,而是以教育懲戒為手段,更好地教育學生。教育懲戒權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對於教師來說,接也難不接也難。
  • 老師懲戒學生不得有7類行為,超正常限度罰站、辱罵等均在列
    近日,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該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給出定義,規定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管理、擾亂秩序、吸菸、飲酒、行為失範、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但實施教育懲戒不得有擊打、刺扎、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刻意孤立等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新規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老師家長間應達成懲戒教育共識
    原標題:教育部發文規範教育懲戒行為 青島老師、家長怎麼看?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菊 孫雅琴12月29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消息,由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 誰讓你不哭不躲!未完成作業被老師打,6歲女童臀部淤青高燒不退
    琪琪就讀的學校負責人表示,已經對廖某進行了批評教育,扣除了其績效獎金和年度績效分。還表示廖某已經教書十幾年了,從來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件,而且教學成績非常好。當地教委已經成立了調查組,廖某現已停課配合調查。按照《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當學生違反規則、侵害他人時,老師們可以通過罰站、停課、停學等手段進行懲戒,不過罰站的話,時間不能超過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