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中國幾千年的共識,讀書是中國人的唯一選擇。搞體育,要麼家裡有礦,不愁未來;要麼實在沒有可輸的了,搏一把體育。一般情況下,沒有家長敢冒著大風險讓小孩搞體育,更何況練風險更大的足球。正是因為沒有人願意冒風險去從事足球運動,所以中國足球水平一直上不去。
日韓同屬儒家文化體系,他們對讀書的偏愛絕不低於中國。但是日韓卻在校園青訓這一塊做的非常成功,從小學開始就能把有足球天賦的學生選擇出來,並加以培養。能夠大力開展校園足球,打通職業足球和校園足球,學習踢球兩不誤。正是由廣大學生的參與,足球人才不斷湧現,足球水平也不斷提高。
歷屆中國足協領導總想在中國頂級聯賽中尋找中國足球水平提高的突破口,限制、開放外援;限制、提高薪水;組建國家隊參加聯賽;U23政策啊,南北分區啊,一個頭球多少分啦等等來回折騰聯賽。結果呢,還是沒有用。
他們只想快速地取得足球成績的提高,從來沒有認真考慮如何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進來,從來沒有靜下心來研究日韓是用怎樣的政策把學生拉到足球場上,用怎樣的政策做到把校園足球和職業足球完美對接的。
足協這次改革又是一次折騰,終究會徒勞,不信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