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電影院全部關門,也沒啥新片能聊,昨天上豆瓣瞅到了一部網絡大電影《雙魚隕石》。
「沙漠」「科考」「雙魚」一下子勾起了我多年前的回憶,誰年輕的時候還沒有聽過幾個都市怪誕傳說呢?
初中那會兒看的「建國10大靈異事件」什麼重慶紅衣男孩,雙魚玉佩,貓臉老太太。不知道現在還在傳不?
唉,一不小心暴露年齡。
抱著觀摩網大如何再次續寫當年靈異事件的想法,我看了這部《雙魚隕石》。
96分鐘,不算長,而且「雙魚玉佩」的故事我熟悉,對電影的設定也不會接受無能。
接下來是輕微劇透的觀影體驗和重度劇透的影評,怕劇透可以先把電影看了。
影片開始於一家足療店,老闆王唯正在處理一個想要特殊服務的客人。
這時居委大媽走了進來,還帶來了一個和王唯爸爸王得志長得一模一樣的男人。
可是王得志早在二十年前就因為去羅骨泊沙漠科考失蹤了。
眼前這個王得志和當年王唯死去的爸爸一模一樣,完全未見衰老。
於是在王得志向眾人講述起當年科考隊四人的故事。
影片給人的第一觀感就是,很網大。
演員完全不出眾,至少我叫不上名,豆瓣網友根據長相,把男女主叫做山寨鄧超和山寨桂綸鎂......
但個人覺得女主長得蠻靈性
影片中有一段女主獨唱和跳舞,有點意思
還有就是橋段話劇式的臺詞演繹明顯,有點生硬,哪怕是在講笑話拋段子的時候也沒有很自然,顯得尷尬。
還有七毛錢的特效...
沙塵暴像棉花糖
劇組肉眼可見的窮,比如去沙漠科考四人幾乎零裝備,十多天妝都沒花。
王得志回憶二十年前的時候,看上去就找了一個城鄉結合部隨便取了個景。
這些都是網絡大電影的通病,要是拿這些毛病去給網絡大電影打低分的話,那未免過於嚴苛。
咱也不是看好萊塢大片,學著去接受這種天然設定。
女主拍這片的時候才入行三個月,人家也很慌。
拍電影不賺錢,交個朋友。
拋開這些不得不的硬傷,影片還是可圈可點的。
首先敘事十分緊湊,這些情節放在別的電影裡,少說演兩小時。(參見《湮滅》)
保證邏輯連貫性的前提下壓縮時長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這樣觀眾的精力就會用於理解故事情節,而不會去在乎尷尬的演技和粗糙的畫面帶來的不適。
此外,影片的很多細節看得出來經過打磨,很多臺詞和角色所說的話都會在之後的情節上有所印證。
比如進入沙漠時,提到過「地下伸出來的手」,而後面多次出現地下伸出手的橋段;
四人小隊成員之一陳甘泉一直想從科考中斂財,所以後面他是對雙魚隕石邪念最大的一個;
還有主角王得志一直吃的乾脆麵也成為了理解情節和角色的鑰匙。
這些細節可以合理化人物的行為,也讓情節變得更豐滿,邏輯更順暢。
而為了弱化「雙魚隕石」這個物件帶來的科幻感和科考行為帶來的嚴肅,影片用了很多小幽默和網上的梗。
比如教授認為湖水發黃是因為有礦藏,還聞了聞,但其實只是王得志在上遊撒尿;
還比如
還有一些梗,比如挖出潛水艇時響起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還有「苟利國家...」等等,這些不時跳出來的腦洞成了觀影時的樂趣,同時也在告訴觀眾:不要太在意邏輯細節啦,這就是一個故事。
影片結尾算是蠻驚喜的一個地方,以下涉及劇透。
王得志靠著雙魚隕石一次又一次複製自己,最終靠著乾脆麵和礦泉水,當然,也有可能靠著自己的屍體,走出了沙漠。
科考前碰到的屍體有提到
他不願意殺人,但是為了活著走出去見到自己的兒子,他願意一次又一次自殺。
結局不算難猜,但是影片的表現方式還是蠻讓人動容的,最後王得志見到了已經老去的兒子,安心到本應埋葬自己的沙漠赴死。
關於主題,王得志向兒子王唯述說的那段「人生並沒有什麼是準備好的」也許可以解釋。
王得志準備為兒子過生日未能如願,王唯也無法邁出人生下一步,人沒準備好,錢沒準備好。
科考隊中,女研究生準備靠著隕石拿諾獎,教授準備的研究出隕石的複製秘密也導致他的犧牲,陳甘泉準備靠隕石東山再起也沒能如願。
人生總是在一次次的等待,準備中錯過。
哪怕有了雙魚隕石,能夠一次又一次複製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重來機會,而始終在準備躊躇的你也無法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觀影時我就在想這個故事該如何收尾,影片的處理還算讓人滿意,做了一個有現實意義的升華。
總的來說,作為網絡大電影,影片把重心就放在講好一個有趣離奇的故事上。
特效點到即止,專注於為劇情服務,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影片豆瓣評分將近七分,可見把故事講好,哪怕是年輕演員,哪怕沒有好的特效,觀眾也會看到你的誠意。
在這片的豆瓣詞條下我看到一部也是以雙魚玉佩為題材的網絡大電影,點進去看前三分鐘都在賣肉和毫無意義的拙劣炫技,才更感這部電影的可貴。
提醒一句,要看這部片的朋友建議用一定的倍速看,就可以專注於劇情而忽略不成熟的對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