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多年前看過趙薇演的一部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做《親愛的》。電影講述的是人販子拐賣兒童的故事,但是讓故事充滿轉折的是電影中唯一的惡,是趙薇飾演的李紅琴早逝的、面目不清的丈夫,而不管是丟失孩子的田文軍(由黃渤飾演)和魯曉娟(由郝蕾飾演)還是李紅琴,可以說都是這場悲劇中的受害者。
而最近我又讀到了一本關於兒童失蹤懸疑作品——《消失的女孩》。這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作家克裡斯蒂安·懷特的處女座。本書一經出版就獲得了維多利亞總督文學獎和上市僅6周便創下了澳洲「最暢銷處女作」的記錄。
看完這本書以後,不僅僅是懸疑的故事情節,還有新鮮的敘述方式,以及揭露出的家庭問題,都令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採用的是雙線並行的敘述方式,一條線是現在,一條線是故事,而巨大的謎團則是連接兩條線的關鍵。
一條線是失蹤女孩的現在,三十多歲的「我」,金伯莉·利米,平靜地生活在澳大利亞,突然有一個陌生人來到「我」的身邊,告訴「我」,其實「我」是兩歲時失蹤的薩米·溫特。
另一條線是三十年前的1990年,在美國,兩歲的薩米·溫特失蹤時,從薩米·溫特周圍人的視角出發,講述大家尋找薩米·溫特的故事。
作者拋給讀者一條繩子的兩頭,繩子的中間卻不讓人看見,讓我們從繩子的兩頭出發尋找薩米·溫特失蹤的真相。這樣的寫作手法相當於在故事一開頭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懸念,更加吸引讀者去閱讀。
作者採用的是現在、過去每一章間隔著書寫,既相互分開,但是又相互產生聯繫。現在尋找出的線索或者對應的人物,都會在過去的章節中埋下伏筆。
同時,一條線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可以從被拐兒童多年後尋親的視角出發,讓讀者跟著金伯莉·利米一起去尋找自己的身世之謎,而第二條線則採用第三人稱視角,從薩米·溫特失蹤後,她身邊各個人的反應、行動,讓讀者猜測這其中到底誰是兇手。
故事的結局已經告訴我們了,金伯莉·利米就是兩年前的薩米·溫特,但是在美國的兩歲的薩米·溫特是什麼人基於什麼原因擄走的呢?怎麼樣薩米·溫特就到了澳大利亞成為了金伯莉·利米呢?這中間隱藏著什麼樣的陰謀呢?
這樣的寫作方法其實非常常見於懸疑類小說,比如非常有名的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中也採用了這樣的寫作方法。在《嫌疑人X的獻身》的一開始,讀者就已經知道誰是殺人兇手,靖子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前夫,而暗戀靖子的石神準備設計一個匪夷所思的局,讓靖子不被警察所懷疑,從而從殺人案中逃脫罪名,那麼,石神到底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法才能讓靖子脫罪呢?這就是《嫌疑人X的獻身》最令讀者迷惑的。而《消失的女孩》也一樣,一開始拋出了故事的結尾,但是中間的過程卻設下了謎題,讓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去尋找。
除了新穎的敘述方式外,在故事中還揭露了常見的家庭問題。
隨著故事的發展,由於女孩薩米·溫特的失蹤,慢慢暴露出溫特家庭中的種種問題。薩米的父親傑克和母親莫莉因為宗教問題和思想問題產生了種種不和,而這種不和在薩米出生後越演越烈,家庭成員一致認為是薩米的錯,是薩米的出生導致母親的問題和家庭的不和睦,不管是姐姐艾瑪還是哥哥斯圖爾特都希望薩米能夠消失,而當薩米真的失蹤以後,溫特的家庭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嗎?
實際上並沒有。
因為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薩米,薩米只是充當了溫特家庭中的「替罪羊」。
在心理學書籍《熱鍋上的家庭》中提出了家庭中的「替罪羊」的角色。《熱鍋上的家庭》講述的是家庭治療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並不是某一個家庭成員出了問題,而是關注問題本身,將家庭看作是一個整體。
在《消失的女孩》的故事中,母親莫莉沉迷於心內之光這樣一個宗教團體,這個宗教團體帶有一點類似於邪教的性質,父親傑克則急於脫離這個宗教,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發現了家庭的變化,但是大家將這一切都歸罪於薩米,薩米便成了這個家庭中的「替罪羊」。當「問題」薩米失蹤以後,溫特家庭中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最後傑克和莫莉還是分道揚鑣。
正如《熱鍋上的家庭》中的案例那樣,一開始是16歲的女兒離家出走、叛逆、自殺的問題,其實藏在這背後的父母之間緊張的關係,當父母之間的問題解決了以後,家庭中孩子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寫的那樣:如果只是孩子的成長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但如果孩子問題的背後是父母的問題,那就很難解決,除非父母們先做改變。如果家長只是一味地尋求怎麼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在自身尋找原因的話,孩子的問題就無法解決。
家庭治療理論也抱有同樣的看法:一些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突出、屢教不改,大多與孩子的本質無關,而與孩子所在的家庭結構、關係以及父母的個性、行為模式關係更密切。
所以在這個孩子失蹤問題背後藏著的是更加巨大的父母緊張的家庭關係的問題。
這本《消失的女孩》有一些情節和電影《親愛的》相似,在書中真正的惡人不多,大家都保留著自己的善,但是這樣的善卻引發了惡的劇情,在這之中,金伯莉·利米要一步步接近真相,一步步打破自己的認知,重新對生命、對家人、對愛進行理解。
正如書中說的那樣:
一片深海,記憶就是其中的魚。當我在淺水區蹚水時,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去夠一條魚,把它握在手裡,看著它,然後把它放回水中,讓它遊走。但是,你越往深處走,水就越暗,很快你就看不見你的腳了,你也看不見魚,但你能感覺到它們在你周圍遊動,掠過你的腿。那些魚屬於那兒,屬於深海,它們是鯊魚。
你是否有勇氣走進深海,觸摸深海中記憶的鯊魚,去揭開沉默已久的真相呢?當最後的秘密揭開以後,你是否真正有勇氣去接受這一切呢?
我是,歡迎點讚、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