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清靜經【宣化上人開示錄】

2021-02-07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編按:開示錄 (二) 收錄宣公上人一九七○年,冬季禪七的部分開示,一九八一年,觀音七及講經的部分開示。

承續開示錄(一)的內容,本書重點仍以「參禪」和「觀音法門」為主。書中有多篇探討「道」的文章,以及上人對世界宗教融合的主張,並指示如何消除個人和世界的災難,使令正法久住於世。

(54)

太上老君清靜經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學習佛法為修道,修道為成佛;想要成佛,必須學佛法;學佛法,一定要修道,修道才能成佛,這是一定的道理。在修道的期間,所行所作,要超出世間人的思想和行為。世間人過著家庭的生活,貪圖快樂、貪圖自在、貪圖享受。出家人的生活,正是相反,是捨棄快樂、捨棄自在、捨棄享受。所謂「舍不了死,換不了生;舍不了假,成不了真。」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拿起來。那麼,學佛法,要修道。道究竟是什麼樣子?什麼形相也沒有。所以老子說: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謂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


這是老子在《清靜經》所說的一段經文,將「道」字分析的很清楚,可作為參考。在佛教中傳說,老子乃是大迦葉尊者的化身。因為大迦葉尊者歡喜老,可是人老志不老,在年邁之時,還精勤修頭陀行,吃人所不能吃的食物,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服,住人所不能住的地方,這就是他所留下的十二條苦行,使後世佛教徒奉為圭臬。


據說老子在他母親的腹中,住了八十一年。為什麼?因為老子在往昔的時候,曾經研究過易經,頗有心得,對於生辰八字,很有研究。所以要選擇吉祥的年月日時,方肯出生。可是遇到好年,沒有好月。有了好月,又沒有好日。有了好日,又沒有好時。一等就是八十一年,也沒有找到吉祥的年月日時四好。結果出生時,頭髮白了,鬍子也白了,可是精神很好,所謂「鶴髮童顏」,沒有老態龍鍾。因為這個緣故,人們都稱他為老子。


老子生於東周時代,與孔子同時,史書記載:「孔子問禮於老聃(老子),退而有猶龍之嘆。」他作過周朝守藏吏 (圖書館館長),後來駕青牛,過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知之,求得其道。老子為說《道德經》二篇,上篇言道,下篇言德,有五千餘言。其後不知所蹤。


老子研究天文學,又研究地理學,關於人文學更有研究。所以他寫了一部經,名為《清靜經》。在經上說: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宇宙雖然大,但是由道所生。若是沒有道,則天地、星辰等,什麼也沒有,皆混沌了。因為有道,所以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道究竟是什麼?道是無形無相,有一股生生不息、化化無窮的作用。也就是O──有那種能,所以才能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仙生佛生聖人,這都是從 O性中生出來的。


大道無情,運形日月:大道是沒有感情。對萬物平等相待、一視同仁。不像我們感情用事、有人情、有愛情。出家修道,又有道情--你看!弄出這樣多的情!修道要絕情,要無情,一點感情也不要有。所謂「掃一切情,斷一切欲。」有人說:「那豈不是麻木不仁嗎?」不是的。這是超出世間法的現象。


日是陽之精,月是陰之精,隨著軌道而運行不息。故而分春夏秋冬四季,詳細分析有二十四節七十二候。這節候皆由日月旋轉而生的。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大道沒有一個名字,可是一切萬物,皆從大道中生出,而長養一切萬物。這種境界,越研究越是奧妙無窮。


我在十六歲時,曾經作了這樣一首偈頌:


萬物因道生,得者自通靈,

悟徹個中理,菩提不減增。


大意是這樣:所有一切的一切,皆因道而生出。誰要得到,誰就有智慧,通達無礙,明了一切。能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佛為什麼能這樣?因為得道了,開悟了,證佛果了。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因為我們的習氣毛病,東拉西扯一大堆,始終不改過自新,搞得亂七八糟,仍是分別不清楚。如果得到大智慧,自然明白各種的妙理,對於覺道,也不增也不減,因為已經到無學位之處。


吾不知名,強名謂道:老子說,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可是我勉強給它立個名,就叫「道」吧!接著再為它下個註解。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這個道,有清,也有濁。清淨到極點,就濁了。濁到極點,就清了。這個道,有一種自然的性,好像電力一樣,又有動、又有靜。動者為陽,靜者為陰。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天清地濁,天動地靜:天是清的,清氣上升為天。地是濁的,濁氣下降為地。天是動的,日月運行,星辰移動,皆在動。地是靜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皆在靜。


男清女濁,男動女靜:男人屬於清淨之體,女屬於汙濁之體。男是動的主外,為事業而奔波忙碌。女是靜的主內,相夫教子、管理家務。夫婦分工合作,建立美滿的家庭。現在男女平權,經濟平等。甚至搞同性戀,這是違背天地陰陽之理,造孽太深,定墮地獄。


降本流末,而生萬物:從根本上流落到末稍上,墮在六道輪迴中,生為人或非人,這就生為有情的動物。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以人來說吧,就有種種不同的種族。有的顏色不同,有的相貌不同,有的身材不同,有的性情不同。總而言之,有種種不同的異相。非人的動物,可想而知,更為不同。萬物包括有情與無情的眾生,有情眾生是動物,無情眾生是植物和礦物。


各位仔細想一想,如果不認真修道,不如不出家。在家可以吃喝玩樂,隨隨便便,無拘無束,無掛無礙。既然出了家,再不修行,那麼出家一場,究竟做些什麼?豈不是愚痴到極點?實在太可憐!出家就要特別修行,才算沒有白出家,沒有浪費時間,沒有辜負當初出家的願心。


要了解出家的目的,是為開悟,為成佛。若半途而廢,生退轉心,則上對不起諸佛、父母、師長的期望;下對不起眾生之寄託。它們都在等待我們去度,出離苦海,這樣一來,就令他們大失所望了!

相關焦點

  • 出乎意料之外【宣化上人開示錄】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由西王母傳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傳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傳葛仙翁,葛仙翁筆錄而傳世。
  • 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宣化上人開示錄】
    編按:開示錄 (三) 收錄宣公上人一九五八年在香港觀音七的部分開示,七、八十年代在金山聖寺、萬佛聖城禪七、地藏七的部分開示。重點在強調修道要「斷欲去愛」。(21)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可是不應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及白話文解釋(一)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1)簡稱《清靜經》,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注釋(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作者不詳。
  • ღ 《太上老君清靜經》注音版,轉發功德無量!!!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僅三百九十一字。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敘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
  • 做善做惡,自然會現出形相來【宣化上人開示錄】
    編按:開示錄(四)輯錄多篇宣公上人關於《楞嚴經》的開示,教導眾生認識修道的要訣、神通異端的真相,以及修持〈楞嚴咒〉的方法。上人並鼓勵學習佛法的人,要用平常心來學佛,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經得起考驗。
  • 人命無常在呼吸間——宣化上人在臺灣花蓮市的開示
    宣化上人應臺灣省花蓮市,以及桃園縣大溪鎮妙法寺,臺北縣五股鄉寶纈寺之邀,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八日啟程,赴臺主持「護國息災觀音大法會(第二次)」,為期二十五日。茲將十月十二日,於花蓮中正體育館的開示及問答,擇要記之如下:各位善知識!
  • 宣化上人開示:萬魔不退菩提心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九日開示於萬佛聖城            「要學好,冤孽找;                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好,則冤孽不會來找;愈想好,冤孽愈來找。因為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惡業夾雜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債主都來討債。
  • 《清靜經》道教音樂MV
    王菲新曲《清靜經》MV首發,以《清靜經》文本為詞,欒樹量身譜曲。空靈婉轉,以饗樂迷。《清靜經》是道教最重要的經文之一,頌持《清靜經》,消災,解厄,開悟,四季平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一卷。作者不詳。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什麼效驗?」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鍛鍊就有功夫,不可說不鍛鍊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間斷,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
  • 《清靜經》全文,王菲獻唱!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 楞嚴咒救了我 ----宣化上人開示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叫它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 【雙語】自由發展的可怕----宣化上人開示
    人若是住在萬佛聖城,不認真修行,被外邊境界所轉,真令我痛心到極點。我看到這種行為,令我眼淚流到心中。我教導你們成為正人君子,而你們卻自甘墮落,這都是受自由發展、嬉皮思想的荼毒太深了。希望你們從今以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注音和註解老Lǎo君jūn曰yuē:大dà道dào無wú形xínɡ
  • 【雙語】萬魔不退菩提心(2)----宣化上人開示
    ◎宣化上人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九日開示於萬佛聖城A talk given by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on June 19, 1982, at the City of Ten Thousand Buddhas 我們應該在反面找好處,「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
  • 出玄入牝(1)---百日禪選輯 宣化上人開示
    出玄入牝(1)◎宣化上人開示於舊金山佛教講堂「出玄入牝」,總叫他這個小孩子各處去玩!以前,就有這麼一個婆羅門教的人修行「出玄入牝」的功夫。這種功夫是很危險的,很容易出去就回不來,也很容易墮到天魔外道裡邊去做魔王的眷屬。
  • 【大德開示】宣化上人開示錄 ( 501 - 520 )
    不像世間人,半真半假,有時說點真話,有時說點假話。修道人時時要講真話,做真事,不打妄語。508.我們不是苦修,是樂修。誰修行受苦都是心甘情願,不是勉強的。我們都很願意把假的放下,把真的拿起來。509.你們一天不發脾氣,就是一天的修行,十天不發脾氣,就是十天的修行。你們要發脾氣,就是沒有修行。510.
  • 《清靜經》原文及釋義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原文】老君曰
  • 南山隱修人(三十二)張至順道長解讀《清靜經》(上)
    一個是傳道家按摩術 南山隱修人(二十九) 爐中丹,二是他用道家思想琢磨出來的藥方七枝靈 南山隱修人(三十一)七枝靈,三是記錄他解讀《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裡面水精子註解,傳出去。師父說計劃用兩天時間來解讀,能講多少就講多少,從「生死品 第二十三」講起。
  •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Weixin ID xuanhua191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