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最近大火,流量和口碑都賺得盆滿缽滿,只是這麼一部好劇,劇情精彩,演員演技在線,是近幾年為數不多的好劇,
《長安十二時辰》是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從名字也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地點+時限」突出的主題——在盛唐長安,十二時辰內發生的一場驚天大案。
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劇裡的大反派-徐賓。
徐賓思維縝密,心機深沉,一計連著一計,把劇中所有的人都算計在內。只是徐賓這個人,一路上,都在賭,但凡是一環出錯,那便是滿盤皆輸了。
隨便張小敬路上染個風寒(在天寒地凍的死牢裡關了那麼久,憑啥不得病),運伏火雷的馬車受驚跑錯方向,魚腸中途失手暴斃,某些局中人忽然改變主意,都很可能讓計劃直接變成泡影。
徐賓此人的算計長處便在此顯現出來,和別的謀士不同的是,此人尤其善心計,他總是能把所有人的心理準確的把握從而引導,以得到計劃的效果。
他手無縛雞之力,身上也沒有多少財產(雖然有莫名其妙的波斯金幣,但他也十分依賴何孚、林相等人的資金),想控制這一群大人物談何容易。而他使用的方法竟然是:通過加裝不經意的話語來挑撥他們心中的欲望,從而促使他們行動。人心何其複雜,他設下重重圈套來給人強烈的暗示,僅靠三言兩語挑撥就能讓人堅定想法,這便是徐賓的本事。
徐賓在靖安司委任多年,仍然是個八品官。不是他升不上去,而是他不願意升遷,一半為的是他賴以為生的「大案牘術」,另一半便是為了解救張小敬,數年間的堅忍不拔,真可謂一絕。
靖安司司承李必為解長安危機,請徐賓使用「大案牘術」算出最適合人選,徐賓項珠子一盤,算出能解救長安的,只有大牢裡面一名為「張小敬」的死囚,李必深信不疑,遂把權力、資源甚至自己的仕途都壓了進去。
後來李必心生警覺,質問之下,徐賓道:選出張小敬的,不是大案牘術,而是自己。李必一聽自己被騙了,拍案而起,一怒之下,一盆濃墨潑向徐賓,徐賓不閃不躲,瞬間,一襲青衣半身黑,狼狽不堪。
徐賓素愛乾淨,但此時已顧不得身上的墨水,反問李必,汝觀此等情景,若非張小敬,此刻狼衛已得逞,靖安司何嘗能安坐於此?李必何等聰慧,怒火一過,馬上就會權衡利弊,轉眼又攜徐、張二人投入到解救長安的工作中。
縱觀劇中所述,徐賓的實力超乎尋常,其中所表現的大智、堅忍、眼光和胸懷,說明了他絕非池中之魚,只是一人之力總歸不能成事,失敗告終。
只是我覺得劇中唯一一個不足之處,便是結局了,有一些太過倉促,我覺得徐賓死的有些不明不白,只希望可以有第二部,做得更加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