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COVID-19大流行對實體零售業造成嚴重破壞,不同的零售公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總部位於日本的無印良品(Muji)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該公司以前一直遭受庫存問題的困擾。由於大流行迅速蔓延,全球許多無印良品商店已經關閉,加劇了該公司的庫存過多。無印良品現在面臨著大量折扣或保護其品牌形象的困境。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無印良品在日本90%的零售店已經倒閉或減少了工作時間。同樣,美國和歐洲的大多數Muji商店都已暫時停業,導致Muji的春季和夏季服裝庫存過多。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無印良品在本財政年度前六個月的收入下降25%至30%,那麼該公司很可能會發現其營業利潤處於虧損狀態。另一方面,清倉銷售伴隨著提高無印良品的收支平衡點的不幸副作用,反過來又削弱了無印良品的盈利能力。
日經指數報告還發現,無印良品的庫存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在造成。由於韓國公眾抵制日本獨資公司,香港抗議活動,日本提高消費稅以及異常溫暖的冬季,無印良品無法準確地模擬過去一個會計年度的客戶需求。收入和營業利潤連續第二年下降。
截至今年2月,無印良品的淨營業利潤下降了31%。無印良品的母公司良心慶子(Ryohin Keikaku)總裁松崎聰(Satoru Matsuzaki)預測,即使可以解決這種流行病,消費量也可能下降。
儘管無印良品計劃在秋季和冬季減少訂單,但除非流行病得到解決,否則庫存過剩的風險將持續存在。一些分析師認為,無印良品現在由於無法及時解決其庫存問題而處於更加糟糕的境地。
摩根大通日本辦事處的分析師指出,COVID-19大流行對無印良品的庫存水平產生了超出預期的影響,零售商可能會通過折扣或降價被迫去庫存。但是,無印良品的執行長強調說,為了更好地控制其毛利率,該公司通常避免採用非季節性商品的此類措施。
還有一個考慮因素是,價格折扣可能會損害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一旦公眾認為某品牌價格便宜,該品牌將在恢復其曾經享有盛譽的形象和價格相匹配方面面臨艱巨的挑戰。高盛(Goldman Sachs)認為,如果在大流行期間進行折扣促銷,面對COVID-19,品牌冒著遭受進一步損失的風險。
無印良品的虧損大大超過了時裝零售商優衣庫(Uniqlo)的損失,後者從工廠到商店都採用低成本模式運營。諸如Uniqlo之類的M2C(製造商對消費者)公司能夠輕鬆適應市場波動並減少損失。
無印良品的股價從2018年夏季的4,120日元跌至上個月的1,000日元。自從三月份宣布COVID-19大流行以來,無印良品的股價下跌了19%,而優衣庫的母公司Fast Retailing僅下跌了7%。相反,無印良品在家具行業的競爭對手Nitori Holdings在同一時期的股價卻上漲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