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如果有一種產業是朝陽,那一定是收藏

2021-01-10 騰訊網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提高,一直被文人墨客所喜愛的古玩,字畫等高不可攀的收藏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各地的古玩市場越來越紅火,明朝張岱曾說過:「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喜愛收藏的都是有「癖好」之人,都對藏品一往情深。

什麼是古玩?古玩又稱古董,裡面的內容包含萬象,千奇百怪,陶瓷,玉石,玉器,銅器,書畫,票據,還有家具等等,各式各樣,包羅萬象。只要不是今天的東西,讓你有意思來收藏的,就都叫古玩,這沒有一個非常制式的概念。在茶餘飯後,閒暇時候,你一個人,或者邀請自己的的朋友,一起來把玩,感受文化,徜徉在歲月和過去。

如果來追尋歷史,就會發現,自有文字記載開始,玩古物的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所以收藏一直給人高不可攀的印象,這種印象也延續了三千多年。到清末民國,在任何一個有文化,學識的人家裡,牆上都會有幾幅名人字畫。廳堂都會有紅木桌椅,還有那些陶瓷,玉石作為擺設。

科技強國,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在有錢有閒,收藏古玩已經是一種時尚 ,席捲整個中國。根據《收藏》著名權威的雜誌統計,中國現有的各種收藏協會,還有收藏品市場近萬家,各種專類主題和系列收藏都多達500多項,收藏者不計其數,這個龐大的市場令人熱血,僅僅北京一年收藏的交易額就有11億元人民幣。2002年10月28日頒布的《文物保護法》允許文物收藏單位外的公民,法人還有其他組織都可以進行流通,所以民間收藏更加火熱起來。

有人說:「收藏是永遠不會衰落的朝陽產業」。各種關於收藏的書籍,書刊都水漲船高,包括各類鑑寶電視節目都火熱非常。也是大家學習古玩知識的平臺,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影視劇作品都火熱展出,這些對收藏無疑起到前進作用。

每個人進入古玩圈子的理由都是五花八門的,有些人因為懷舊而寄情於這些老物件,生活的壓力和快節奏容易產生焦慮,因此懷舊也是收藏的一個理由。著名玩家馬未都說:「越是有文化內涵的器物,市場就越好,而過分透支了文化,市場也會出現滑坡。記得前兩年的晚清官窯瓷器市場很紅火,但是現年來已經有所降溫了。但是反看宋代瓷器,價格一直在上揚,這就是十分有力的例子。」

當然咯,玩收藏還有一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投資,絕大多數的藏家也是很厲害的投資家,大家都知道,藝術品收藏是繼房地產,股票後另一項投資活動。馬未都也認為;「必須用錢來衡量,如果僅僅說這件藝術品是無價的,那是沒喲意義的。」近期,畢卡索的一幅作品以超過一億美元的價格成交,其實這也是衡量畢卡索藝術成就的最好標準。不同於西方藝術,我們引以為自豪的中國古董藝術品價格同時也在不斷攀升。

當然咯,馬老也有收藏的箴言,收藏是一個持久戰,掌握這幾點也許會對你的收藏之路有幫助。

有識--剛入門的收藏者要多聽一些有經驗的行家的評價和鑑賞,多去研究相關的知識,了解年代,材質,工藝還有流派等等,都需要細緻的了解和甄別。

有閒--其實很簡單,也就是收藏需要大把的時間去鑽研

有膽--老話說:「古玩無價」,能夠保值增值的古玩也大多都是珍品,價位也很高,因此藏家也要有足夠的膽量和魄力。

有緣--其實也是顧名思義,玩古玩也是講究緣分的,有時候可遇而不可求,因此要多關注市場,及時了解行情。

有錢--這個也是很直接的一點了,玩收藏沒錢怎麼可以呢?所以收藏也不能只藏不出,要有養有藏,才是正確。

謝謝你的閱讀,喜歡的可以點讚收藏加關注,後續還會持續更新

相關焦點

  • 馬未都給喜歡玩收藏的人一個建議,句句都是經驗之談,讓人很受益
    找人鑑別,一定要找專業的人士,不能聽朋友介紹,聽朋友吹噓。我們真要鑑別,一定要去看一些相關人士的背景,是不是確實有此人,或是看一些相關機構,再去鑑別。收藏真的是一門藝術,收藏不是說拿著一個東西,一直收藏著,不是這麼簡單,收藏是需要一定知識和閱歷的,為何要收藏它?它的價值在哪?真正的收藏家,不會平白無故去收藏一個東西,畢竟家裡能擺放的地方本身就不多。
  • 馬未都:大眾收藏的黃金時代來臨
    馬未都從收藏及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的 「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認為這幾次大的「盛世」最大特點就是物質富足,百姓的文化需求在上升。在論壇上,馬未都對與會投資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一輪收藏盛世尤其是大眾收藏已經來臨,注重樂趣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
  • 馬未都:書畫收藏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前段時間有條新聞刷爆了朋友圈,那就是有位大姐在1973年存到了銀行裡1200元錢,經過44年的利滾利之後,你們猜大姐最後取出來多少錢?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答案了,那就是2684元!很多網友調侃道:當初存進去一棟樓,如今取出來一張床。
  • 出書、鑑寶、收藏,小學文化的馬未都,實力證明書中自有黃金屋
    馬未都的父母是醫務工作者。有一次他在醫院倉庫角落翻出了一本《內科學》,看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婦科這一塊他看得最為認真,「因為我們沒有機會了解女人身體是什麼樣子」。他那熊熊的求知慾,一直燃燒到現在。醫學書無疑是枯燥的,但馬未都認為越是枯燥的書,越能給他帶來影響,因為越枯燥,人想得越多,帶來的思考也越多。
  • 馬未都收藏傳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如果說近30年文物被裹挾在升值的交響中,那麼前30年的命運則絕不僅是嘆息與唏噓所能概括。 比我大的人,『文革』前章乃器這些藏家,讓人整死一半,比我小10歲的人等他們有能力的時候,這些東西都貴了。」 在物求人的年代,馬未都收藏了不少好東西,在人求物的年代,他已經不怎麼收藏了。 馬未都見證了人與物之間的轉化,也玩味出收藏界這個領域裡的人生哲學。
  • 馬未都,成龍因收藏而結識
    明星和收藏,似乎是兩個不沾邊的話題,但實際上,大多數明星對收藏可是抱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作為收藏界內數一數二的「大佬」,馬未都跟成龍算是老相識了,兩人結緣與一場拍賣會。 在中國,飯桌文化是有講究的,所以可以說飯桌上是能凸顯人品的地方
  •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馬未都趕上了好時候,八十年代初古董剛興起,價格相比現在,可以說是「白菜價」了,剛接觸古玩舊貨的馬未都,算是一個十足的「愣頭青」,買古玩全靠「情懷」,所以現在馬未都手上有不少新奇的玩意,比如清末時期的老照片,民國時期的舊書籍等等,但最罕見的收藏,莫過於一個小「藥盒」。
  • 「撿漏王」馬未都,網傳身家過百億,馬未都:沒有的事,千萬別信
    要是問收藏圈粉絲最多的人是誰,那肯定是誰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不過要是換個問法,問誰在收藏圈一定有許多的粉絲,那麼在一溜答案裡一定有馬未都的名字。作為當之無愧的「撿漏王」馬未都,撿漏過無數好東西,國內的第一個私人博物館還是他建立的。因為撿漏過多,網傳他身價過百億,這是真的嗎?
  • 馬未都收藏戚家刀: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刀原來是仿製日本腰刀?
    在古代有講究十八般兵器,刀劍戟斧鉞鉤叉,每一種兵器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 如今我們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兵器中,比較典型一類是歷經明清時代的" ",這是一種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研製出來的仿製日本腰刀,這種存世的武器,也被名家馬未都收藏過一把,這種裝備在戚家軍的手上如有神助。
  • 馬未都:現今收藏行情走勢,未來幾年肯定還會大漲!
    你如果想收藏古玩,又不是專家,一朋友,特別自信,自己跑古玩市場瞎逛,遇上一老鄉背著一大堆東西,然後鬼鬼祟祟地成了交。花去了大半輩子積蓄。拿來給我看,全是假的,我看著他那虔誠的樣子,都不好意思將真情告訴他。需要說明的是,你找的眼睛應該是個正確的眼睛。2、量力而行。收藏古玩是無窮盡的,你有多少米做多少飯,不可強努。
  • 馬未都究竟有多「壕」?創立中國首個私立博物館,藏品估價過百億
    就算是一個普通的收藏愛好者,其實門檻也不低,畢竟這確實是一個特別花錢的愛好。所以要被成為收藏「家」,至少要滿足兩個需求:一,有錢;二,有眼光。便如漢代魏伯陽在《參同契》中所言:「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如果沒有看東西的眼光,那麼即便坐擁萬貫家財也不夠買假貨的。如果沒有錢,那麼別說被稱之為「家」了,就連「收藏」也是不可能的。
  •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收藏似乎都是有錢人的愛好,而跟普通人的關係不大,原因很簡單,因為收藏不僅需要財力物力,還需要大量時間,如果要從收藏本身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精神享受,只不過在現代,古董還多了一項價值,那就是可以當做投資,而馬未都則是所有「投資客」中的佼佼者。
  • 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
    馬未都就是一個幸運的人,他表示「我有一把戚家刀,刀苗子窄細彎神似日本刀,可惜沒有刀鞘」。馬未都收藏,必屬精品,他的戚家刀有何獨特之處?在人們的印象中,馬未都搞收藏主攻瓷器,兼善古木家具,對於其他雜項略知一二。鮮為人知的是,馬未都也是一個對冷兵器頗感興趣的人。在他的觀復博物館中,不僅有流星錘,還有明代鐵尺,甚至還有為江湖所不齒的傷人暗器袖箭!
  • 從馬未都賣藏品看李嘉誠,如果非要評價,馬未都可能只有兩個字
    對於文人和商人的區別,不光是因為其從事的職業,如果放在古代,他們在社會上的階級層次就差多了,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上。我們今天換個話題,如果我們將其再抬一個高度,上升了民族、國家的層面,你覺得他們誰更愛國?
  • 馬未都:皇室貴族的一隻鼻煙壺,諸侯級別才能擁有的寶貝
    許多玩收藏的人不認可馬未都在收藏界的資歷,甚至不少同輩的人認為馬未都所收藏到的寶貝與學習到的知識其實並不全面。但其實在普通人的眼裡,馬未都就是一個收藏界的真正高手,什麼瓷器什麼玉器,任何古董在他的面前一眼就可以識破真假。
  • 馬未都有一件青玉臥牛,玉質青中閃黃手感油潤,價值不得而知
    因而,西周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就是到了禮崩樂壞的東周時期,牛的地位依舊極為崇高,這一點在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有十分生動的表現。最為經典的就是,秦國貴族人物的高規格待遇竟然是坐牛車。比如秦獻公去世的時候,上大夫甘龍就是乘坐牛車,可見牛車在東周時期不是一般人能夠乘坐的。
  • 馬未都到底多有錢?一件藏品來告訴你
    而這個改變馬未都人生走向的人,正是王世襄。說起王世襄先生,可能年輕一輩大多數不知道,但是老先生在國內外的收藏界,包括整個北京城,王世襄的地位和大名那都是響噹噹,硬邦邦的人物,還被收藏界公認為京城第一大玩家。
  • 談馬未都:一京城「高級老炮兒」,何以成為文化界的「萬人迷」?
    很長時間,我們都把高人名士定義為端莊穩重,不疾不徐的一類人,但是我們卻忽略了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平日裡插科打諢,逗貓惹狗,是最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一群人,但是一到緊要關頭卻能夠表現出英雄膽色,男兒本色,在北京俚語中有一個詞專門來形容這類人,那就是「老炮兒」。
  • 1000年前,韓熙載醉生夢死的那張床,馬未都也有!
    「派對」樣貌,那一定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韓熙載夜宴圖》。  《晉書·王羲之傳》中有一個故事,當時,太尉郗鑑想要在王導家找一個女婿,於是派人到王家去看看。  等來人到了王家,看到有一個子弟竟敞胸露懷地躺在東廂的床上吃東西,這個人就是王羲之。  回報之後,太尉非常滿意,說自己的女兒一定要嫁給他!這就是「東床快婿」的典故。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圖書版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出版《馬說陶瓷》《中國古代門窗》《馬未都說收藏》《茶當酒集》等著作。1997年,創立觀復博物館,其後在杭州、廈門、上海等地開設地方館。2008年,馬未都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授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知識。2010年,廣西衛視打造全新節目《收藏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