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2020-12-22 騰訊網

馬未都:我買古董有「三藏三不藏」,讀懂了你也能成為內行人!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收藏似乎都是有錢人的愛好,而跟普通人的關係不大,原因很簡單,因為收藏不僅需要財力物力,還需要大量時間,如果要從收藏本身來看,其實這就是一種精神享受,只不過在現代,古董還多了一項價值,那就是可以當做投資,而馬未都則是所有「投資客」中的佼佼者。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馬未都大量收集古董,那是一個辭舊迎新的年代,人人都想過上富裕的生活,而那個時候,富裕的生活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可馬未都偏偏反其道而行,人們不要的舊家具,他統統收回家,人們不要的舊瓷器,他也來者不拒,也正是因為這樣,馬未都現在達到了百億身價,可見他的眼光有多麼的長遠。

很多人認為,馬未都能擁有如此多的寶物,肯定是有秘訣的,至少在「掌眼」方面,他是有絕對話語權的,但馬未都也說過,這些東西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表達清楚,在這一行裡,經驗是最重要的,但馬未都還是擋不住眾多網友的「熱情提問」,所以他透露了一點自己的心得,就當是給藏友們的建議。

馬未都的心得很簡單,就是馬古董要有「三藏三不藏」,這句話究竟該怎麼看呢?馬未都給出了他的解釋。

第一, 弄懂了再去收藏,不懂的不要收藏

這句話其實很容易理解,不管在任何行業,都需要對此有所了解才能出手,否則就是「冤大頭」,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但幹一行也要懂一行,否則投進去的錢就是打水漂,道理簡單,但懂的人卻不多。

第二, 收藏的時候要專一,切記分散精力

天下沒有全通的專家,天下也沒有全通的藏友,馬未都收藏一生,也只專注於家具與瓷器,至於字畫一類的藏品他從來不碰,一是因為自己不懂,二是因為自己的資金有限,所以收藏的時候要專一,什麼都跟風去收藏,終究會有後悔的一天。

第三, 收藏是愛好,不要耽誤工作

這句話倒是很實在,收藏本就是一項愛好,你如果抱著發大財的心思進來,最後難免會失望離去,有些人甚至還會因此而耽誤工作,這可是萬萬使不得的,愛好與工作分開,才能有更好的人生。

其實馬未都提出的這三條建議都非常淺顯易懂,都是內行人的領悟,可有時「當局者迷」,大家還是多看看馬未都的話,清醒的進入收藏行業,不過現在的收藏行業還在發展,讀懂這些話,說不定你也會成為下一個馬未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來香港這兒買古董特過癮,馬未都差不多每家店都買過東西!
    不喜歡收藏的人不知逛古董店之樂能有多樂;沒逛過那時的荷李活道不知那時的古董店匯集了多少寶貝;用目不暇接,琳琅滿目描述當時香港古董店的盛況只有不足,決不可能溢美。 我每家每戶都進,進去就跟人聊天,能買的就買,不能買的就看。所以在那條街上呢,幾乎每家店主都認識,我差不多每家店都買過東西。
  • 李嘉誠找馬未都買古董,打了六折還是覺得貴,究竟是什麼?
    圖片:窮人與富人的差異劇照窮人的思維更傾向於攢錢,能省就省,能不花就不花,窮人一般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節約用錢,導致他們在花錢時過分精打細算,一個月工資有4000,他們就會存2000-3000。而機會來臨的時候不敢去把握,怕花錢,雖然幾年後也能存夠幾萬塊錢,但依舊連個房子首付都付不起。而對於富人來說,他們的思維更傾向於得到結果,花錢去提升自己,從而換取更多賺錢的機會,例如,他們會在全國甚至全世界到處飛,花錢去向有能力的人學習,或者花錢去投資一切他們認為會升值的東西。
  • 馬未都收藏傳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馬未都說他很幸運能成為一個收藏家,並且趕上了好時候:在他開始收藏的時候,文物都不值錢,一個碗3塊錢,他寫一篇小說能掙好幾十塊錢,夠買好多碗了;擱在現在,就是寫一本書也未必能買回一隻碗。
  • 馬未都終身遺憾的一次買古董經歷,因一念之差,錯過三千萬港幣
    馬未都先生是當代著名的古董鑑定專家,平生鑑寶無數,特別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更是淘到了很多物美價廉的古董。然而,馬未都先生自己回憶過去的歷史,曾經有一件最遺憾的、擦肩而過的古董。當年,馬未都先生還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住在北京的東四十二條,一天晚上,深更半夜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熟悉的古董中間商打來的,急匆匆地就說了一句話,說是有幾個「喝街的」農民——這是以前古董圈子的行話,就是走街串巷的淘古董的,這幾位農村青年一小心在通州買到了一個大瓷罐,看樣子像明朝永樂年間的,價格只要四萬塊錢,問馬未都來不來。
  •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
    馬未都:我的成功離不開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今天!王世襄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他的收藏和學識可謂是讓人欽佩,而王世襄的忘年交馬未都也不差,如今也被稱為「京城第一收藏家」,可見兩人能成為朋友,絕對不是偶然,其實仔細研究這兩個稱號,我們會發現若要論「玩」,馬未都是絕對比不過王世襄的,可若是從專業角度來看,馬未都似乎就更勝一籌了。
  • 正規古董拍賣公司、古董經紀人與民藏解不開的死穴
    現今社會,金錢當道,沒有錢,拿來買煙,買酒、吃飯結實大老闆,總不能讓我們空手,總該要送禮物吧,難道說讓我們張張嘴去賣古董吧,現在哪一樣不花錢,你總不能讓我們掏錢吧,給好處費是應該的,我是拿你的錢辦你的事,賺的錢,我只拿少數佣金,你還是拿大頭,幾百萬、幾千萬、幾億元還是要靠我們正規機構和古董經紀人來實現,你讓我先拿錢貼補,那我為什麼不自己去古玩城,自己買,自己賣,我跟你沒有任何親戚朋友關係,我們之間只有利益關係
  • 黃金有價古董估價:馬未都說我隨身攜帶幾個億
    藝術市場頓時就興奮起來了,大家都說這東西誰買的呀? 沒名兒!誰也不知道誰買的。 藝術品的高價記錄經常是匿名創造的。 中國有錢的人很多,藏龍臥虎呀,有些不願意把自己的財產暴露出來,就偷偷花了3個億,買這麼大一個洗子。
  • 馬未都:大眾收藏的黃金時代來臨
    馬未都從收藏及文化的角度梳理了中國歷史上幾次大的 「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康乾盛世」等,認為這幾次大的「盛世」最大特點就是物質富足,百姓的文化需求在上升。在論壇上,馬未都對與會投資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又一輪收藏盛世尤其是大眾收藏已經來臨,注重樂趣成為一條重要的標準。
  •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
    馬未都:我有個罕見收藏,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醫的「寶貝」!在八十年代之前,我國是禁止民間私自買賣文物的,所有文物都由國家文物商店統一收購,那個時候買賣古董都是偷偷摸摸,沒人敢大張旗鼓,後來禁令解除,收藏也成為了一門聲勢浩大的生意,無數人投身其中,但能夠發財的並不多,馬未都算是其中一個。
  • 張宗憲+馬未都:他們的故事就是半部中國收藏史...
    就在中國拍賣第一槌的現場,和張宗憲無意中「同框」的還有馬未都,兩人相隔不遠。時隔23年,叱吒中國收藏圈近半個世紀的風雲人物,都成為中國藝術品舉足輕重的收藏家,也是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的推動者。兩位收藏界的泰鬥,一南一北,於1月13日,相聚於嘉德藝術中心,出席《張宗憲的收藏江湖》新書籤售及讀者交流活動,共話中國收藏。
  • 馬未都:我年輕時喜歡戴玉,現在卻再也不戴了,原因只有2個字!
    而到了中年,很多人還喜歡「盤」一些手串,這裡面的講究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尤其是在古玩圈子裡,幾乎個個都會佩戴首飾,仿佛不戴不是圈內人一般。身為觀復博物館的館主,馬未都算是古玩圈子裡面的「老炮兒」了,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收藏古董,近四十年的收藏生涯,也讓他在圈內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人稱「北京第一收藏家」,能混到這個份上,馬未都本身的財力和能力,都是不容小覷的。
  • 馬未都的人生,就成在這倆字上
    在編輯之外,馬未都也一直在堅持創作,而且成績斐然,中青社曾為他和顧城舉行過大型座談會,他代表小說,顧城代表詩歌。而就在文學事業如火如荼時,馬未都卻選擇了江湖隱退。他說:「我原來覺得文學神聖得要死,誤認為我可以一輩子弄文學,後來只幹了十年,在看到文學興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學業內那種齷齪的嘴臉後就放棄了。」
  •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
    馬未都:古董圈裡最狠的局,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渾身直冒冷汗!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會說組個「飯局」,在這裡,「局」代表著聚會,但是在古董圈裡,「局」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意思了,因為在這裡,「局」可就是騙局的意思,浸淫古董圈這麼多年,馬未都自然也見過大大小小的「局」。
  • 有多少人不知道古董真品遠多於贗品,中國古董是一個天文數字.
    四、 不知道 幾乎 沒有一個專家願意研究你的藏品很多藏家希望專家來研究自己的藏品,這是大錯特錯。業內專家對民間收藏的麻木是眾所周知的 。你能給多少研究經費?出了門再給你一句, 「 沒有一件真的。」正當你極度沮喪時,他會悄悄地告訴你,以後再買東西,我幫你掌眼,我那有好貨。殊不知,你那一屋子古董,可能都是真的。
  • 劉江逝世,馬未都發文悼念:他的一生,唯獨沒學會這一個字!
    劉江逝世,馬未都發文悼念:他的一生,唯獨沒學會這一個字! 提起劉江,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但如果說起大名鼎鼎的《時尚》雜誌,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劉江就是這本中國第一本高端雜誌的創始人,在3月9日晚間,他因為急性白血病在北京逝世,娛樂圈眾多明星都發博悼念,而身為劉江好朋友的馬未都,自然也不會缺席。
  • 藏家380萬買的古董,是鑑寶專家偽造的假貨?當事人:我被誣陷了
    彼時毛曉滬還未成為央視《尋寶》和《華豫之門》的專家,但已是業內知名陶瓷專家,他不敢怠慢,從胎、釉、工藝和歷史痕跡多方面仔細審核,還邀請故宮古陶瓷專家楊靜榮幫忙一起鑑定,最終確認這是一件到代的真品,並為藏家出具了「鑑定報告書」。
  • 網上古董鑑定套路有多深?通過幾張聊天記錄揭開騙子真面目!
    古董鑑定顧名思義,就是在當下假貨遍地的情況下,利用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來判斷一件古董的真偽。
  •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馬未都:飯店夥計花3塊「包圓」地攤貨,命運因此發生巨變! 有一句話曾廣為流傳,叫做「往上倒三輩,誰家裡都是農民」,這句話還真沒錯,馬未都就深有感觸,他從小出生在北京,所以沒怎麼吃苦,而且後來他還跟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學習過一段時間,可以說馬未都的「專家之路」並不算曲折。
  • 馬未都:相中一個仿汝窯,老闆卻不識貨,我就鼓勵他說出多少錢
    比如馬未都曾在地攤上撿漏了一個西漢鎏金蠶,同款的是陝西博物館的展館之寶,民間擁有者僅馬未都一家,可見馬未都確實是有眼力勁。馬未都曾表示「我」在地攤撿漏一個仿汝窯,世上絕無僅有,還好攤主不識貨。這又是一個堪稱國寶的重量級文物,持有者依舊是馬未都。馬未都如何得到這一國寶級文物呢?該寶物又有什麼獨特的歷史價值呢?
  • 王朔懟好友馬未都名場面,一點情面都不講
    2000年左右,京圈出過幾位出類拔萃的名人,最被大家熟知的還要數王朔、馬未都和馮小剛三人,他們如今早已成了圈中大佬級別的人物。京城文化圈看似廣泛,實際上只是一個很小的圈子,大家平日裡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相互之間的交集自然少不了,只要脾氣和得來,一來二去就會成為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