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擊-18和鷹擊-12都是中國第四代反艦飛彈,前者是中國首款亞超結合的反艦飛彈,後者是超音速反艦飛彈,兩者誰更強成為了軍迷關注的話題。公開的報導顯示,鷹擊-12發射重量約為2.5噸,戰鬥部重為300公斤左右,射程為200-400公裡,艦載發射時射程較短,空射型號射程更高,採用慣性、衛星導航和末端主動制導等,可以通過數據連結受目標信息。鷹擊-12因為全程超音速,巡航時間短,末端還可以大過載機動突防,被認為是突防能力最強的反艦飛彈。不過,如果與鷹擊-18相比的話,仍然要遜色不少。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鷹擊-18的彈道更為詭異。鷹擊-18是中國首款亞音速和超音速結合的反艦飛彈,在巡航階段使用亞音速,到末端再用超音速突防,同時具有兩種飛彈的優勢。亞音速飛彈的優勢是巡航階段飛行的彈道更低,更難被發現,鷹擊-18的水面巡航高度只有5米,能被敵方艦載雷達發現的有效距離相當有限。到了末端,鷹擊-18突防速度也能達到3馬赫,可以攻擊艦艇5米高度的船體下部,很難被有效防禦。相比來說,鷹擊-12要想獲得大射程就得使用高彈道發射,早早就會被敵艦探測到,其突防手段主要靠速度和末端的詭異軌道,並不見得比鷹擊-18突防能力更好。
其次,鷹擊-18射程更遠。鷹擊-12彈體雖然更大,但是因為採用全程超音速飛行,射程與發射高度和初速度密切相關。裝在軍艦上發射時射程只有200公裡,再加上個頭太大,無法進行垂直發射,一般只能裝到167艦和現代級艦上。鷹擊-18是052D和055的標配反艦飛彈,不但部署更靈活,而且在軍艦上部署時的射程要比鷹擊-18遠3倍,最遠能達到540公裡。鷹擊-12的大射程要靠轟6J攜帶才能實現,遠程打擊能力並沒有鷹擊-18厲害。
最後,鷹擊-18的隱身性能更強。鷹擊-18具有世界首創的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飛行高度只有5米左右,這就為敵方有效探測和攔截創造了困難。鷹擊-18在中段是亞音速飛行的,其紅外特徵非常小,更不容易被偵測到。更神奇的是,鷹擊-18的個頭在發射以後是會變得,剛發射時保持兩級火箭發動機,但是到了突防加速前會扔掉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其長度也會從8米降到4米左右。鷹擊-18在末端突防時只有4米左右長,而鷹擊12仍然有7米左右,兩者被擊中的概率差距也非常大。鷹擊-18的末端突防速度也能達到3馬赫以上,由於其飛行彈道更低,隱身性能更好,實際上更不容易攔截。
總體來看,鷹擊-18由於射程更遠,隱身性能更好,其突防能力會更強,網友稱之為最「腹黑」的反艦飛彈。國外分析認為,宙斯盾系統在偵測鷹擊-18這樣低空飛行的目標時,雷達屏幕上會一直處於不可鎖定狀態,證明其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禦。鷹擊-18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拿下9項國內第一,其強大之處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從兩種飛彈的部署情況來看,鷹擊-18不但適合主力盾艦攜帶,還可以由潛艇和轟炸機發射,而鷹擊-12隻有轟6攜帶才能發揮出性能優勢,使用範圍上也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