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我們每個人都身處紫禁城,渴望自由

2020-10-12 ゜靜

它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了60年的跌宕一生。

影片從溥儀作為戰犯被押解回國開始,以回憶的方式,娓娓道來,揭開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當他還是一個乳臭未乾不諳世事的小孩兒時,就被慈禧欽定為皇位繼承人,當時的他,才剛剛三歲,登基大典,在一片萬歲聲中,溥儀被一雙無形的手攙到了龍椅上。他並不知道登基意味著什麼,在他心中,太和殿的龍椅卻還不如一隻有趣的蟈蟈。

他顫顫悠悠站在龍椅上,忽而,殿外傳來一陣蟈蟈的叫聲。而後,他跳下龍椅,跨過門檻,跑出大殿,穿梭在幾萬驚慌失措的大臣隊列中,尋找那一隻,能給他帶來快樂的蟈蟈。後來,他把那隻蟈蟈養在小罐兒裡,藏在了龍椅下面。

二嬤是和溥儀一起進宮的,是溥儀的乳娘。偌大的紫禁城裡,可能只有二嬤還能給他一絲溫暖,其他的人,無非是逢場作戲罷了。時間推移,溥儀轉眼已經是十多歲的男孩兒了,一天午後,情竇初開的他依偎在二嬤的懷裡,嗅著她的氣息,這被湖中乘船的太妃看到。「皇帝大了,不再需要奶媽了。」就這樣,二嬤抱著一個小小的包袱,匆忙被塞進了出宮的轎子。 得知實情的溥儀,拔腿飛奔,穿過紫禁城大大小小的垂拱門,追逐著那個靈魂溫暖的女人,但是,最終他還是被攔在了宮牆裡面,沒能走出那扇門。

溥儀聽說自己的母親在城外因服食鴉片自殺而死,當他聽說這個消息後,第一反應就是來到城門口想走出門去探望母親。可是,現實又給了他重重的一擊,不管他怎樣向看守城門的看守怒喊開門,都毫無用處,那扇門被看守們死死地把著,少年溥儀一怒之下將自己懷中偷養的寵物小白鼠狠狠摔死在朱紅的城門上,這一摔,也摔碎了他想要出門的夢想。

北洋軍閥控制北京時期,對溥儀和清王室還算仁厚,雖然北洋政府剝奪了溥儀的帝位和統治權,但是依然給清王室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和供溥儀驅使的奴僕。此時的溥儀已10歲有餘,已經開始學習文化知識和漸漸懂得一點人情世故,這時候一位重要人物出現在了溥儀生命中,他的外國老師:莊士敦。

溥儀結婚,皇后婉容,淑妃文繡,初入宮的婉容,和溥儀一起討論快步舞、討論出國留學,對溥儀剪辮子也是支持。

時光飛逝,好景不長,北洋政府陷入內亂之際,西北馮玉祥佔領了北京,馮玉祥其人沒有像袁世凱等北洋軍閥那樣善待溥儀和清王室,而是直接派兵驅逐了溥儀。溥儀和兩個妃子本想離開中國前往歐洲,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的阻礙最終滯留在天津。

在天津的日子裡,溥儀幾乎被日本政府軟禁,每日和日本人安排的名流開party,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此時溥儀的妃子文繡因為自己是溥儀的側妃,加上受一夫一妻制的現代思想影響,覺得插足溥儀和皇后婉容的生活束縛了自己,決心要離開溥儀。在一個下雨的夜晚,文繡撒開手中的雨傘,毅然決然地與溥儀分道揚鑣走向大雨滂沱的人間。

這樣紙醉金迷的日子沒持續多久,莊士敦也要離開中國回蘇格蘭了。在送別莊士敦的路上,溥儀和莊士敦在汽車裡話別,說了很多交心的話,沒多久,兩位亦師亦友的夥伴握手告別。

溥儀婉容兩人隨後去了東北,在日本人建立的偽滿洲國登基成為傀儡皇帝,婉容與人私通懷孕,但日本人不允許他有後裔,孩子出生就死了,婉蓉被強制送走,溥儀卻無能為力,他卻不知道這是最後一次見到清醒的婉容,之後婉容因為孩子的事加之對鴉片吸食的積累,最終神志不清,隨後去世。

溥儀又失去了一位同他生活經歷起伏的人,偽滿失敗,溥儀逃亡時被俄國人抓獲轉交回國,作為戰俘關進了監獄,但他仍覺得自己是皇帝,執意要擔負起日軍犯下的所有罪行。

後來,當被以戰犯的身份押解回國,他又害怕共產黨不會饒過他,於是企圖自殺,結果未遂。接下來經過了十年的勞動改造,在獄中,他敘述了自己所犯下的種種過錯,他把所有的責任全都攬到了自己身上。他的一句「我要對這一切負責」道出了此時的他心中的懺悔。 後來的溥儀在獄中表現良好,獲得新中國領導的特赦,只是之前的所有身份全部被剝奪,徹底淪為了一個普通人,自食其力成為一名園林工人。

時間又來到了六七十年代,這十年間發生了件重大歷史事件,很多知識分子和走資派都遭到了批鬥。那位監獄長也不例外,因為監獄長有溥儀的回憶錄並且同情溥儀的遭遇,遭到了批鬥,被披上反革命的外衣,遊街示眾。此時身為一個花農的溥儀佝僂著身子向紅衛兵們申辯說這個監獄長是個好人,他們肯定抓錯人了,但是激動的紅衛兵沒給他申辯的機會就斥責讓他走開,溥儀無奈離去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溥儀來到故宮博物院售票處,掏出錢買了一張博物院門票,然後手持著門票,拖著略微蹣跚的步伐走入紫禁城。走到了金鑾殿內,望著昔日金燦燦的皇位,當他試圖走上那把他曾在三歲登基時坐過的龍椅時,卻發現龍椅已經被紅線圍擋,醒目的標註著「禁止入內,違者罰款」八個大字,一個小孩兒不知道從哪兒冒了出來,攔住了他,問他是誰,他苦笑說「我曾經是中國的皇帝」。

當那個小孩兒問他如何證明自己是皇帝時,他意味深長的笑了,他走上那把龍椅,從龍椅下面取出來那個令他朝思暮想的蟈蟈,然後,把它放了,蟈蟈獲得了自由,象徵著重獲新生的溥儀,當那個小孩兒回頭再看溥儀時,溥儀卻轉身不見了。

此時圍欄外面聚集了一堆人,都是導遊帶過來的旅遊團,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快就充斥著整個大殿。

相關焦點

  • 值得二刷的電影《末代皇帝》:我們每個人都身處紫禁城,渴望自由
    題/值得二刷的電影《末代皇帝》:我們每個人都身處紫禁城,渴望自由文
  • 《末代皇帝》·伯納多·貝託魯奇·紫禁城的黃昏
    1987年,他在北京拍攝了經典電影《末代皇帝》,該片是歷史上首部獲準進入北京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也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當我們去中國拍攝時,中國人對我說:「我們已經有10億人了,你怎麼還帶中國人來中國啊?」當然這是個玩笑。這場戲中他顯得很無辜,因為他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面,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 末代皇帝傅儀
    《末代皇帝3歲皇權加身,卻只是晚清供人朝拜的一塊墓碑;自紫禁城而出,那種軟禁之後的驅逐感甚至一度成為重獲新生的快感;寄希望於軍閥和外部侵略力量,想要借勢復闢。但戰爭年代,虎狼環伺,你一位深居皇城,久不經世事的末代皇帝,就靠一位英國老師能了解多少大勢?僅留的一點封建皇權又能有多少威懾力和向心力?恐怕只有一些不甘心和新鮮感罷了。
  • 身不由己的人生︱電影《末代皇帝》
    世界那麼小,小到我們就像生活在巨大的玻璃缸裡,透明的世界,我們彼此遇見。世界那麼大,大得有些地方,我們一輩子也無法到達。我們抬頭仰望天空,時間向後退去,白雲向前飛去。歷史是很玄妙的東西,我們在門內,時間在門外流過,不留任何痕跡。我們一直在向門外張望,希望能看到永恆,結果,什麼都無法預知。
  • 1987年貝託魯奇拍《末代皇帝》,我們很懷念他
    它的開合關閉都寓意著這位末代皇帝在不同時期中遭遇的隔閡、阻擋、想要衝破又無力逃脫的處境。1988年,《末代皇帝》榮獲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等多項榮譽,為世界打開了中華歷史文化的大門。清朝末年,光緒駕崩,愛新覺羅·溥儀3歲繼承皇位,那輕飄飄的黃色簾帳,為這位末代皇帝揭開了變革的帷幕,也是影片中最有標誌性的第一道「大門」。一個3歲的孩子,還未擁有辨別是非之力,就已要面對權政之門,天真無知的被推進了傀儡的一生。
  • 《末代皇帝》的幕後傳奇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遍這部在中西方歷史上都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電影,看看義大利電影大師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如何締造幕後傳奇。 紫禁城內實景拍攝 要說起《末代皇帝》中最大膽、最值得一提的鏡頭,還要數片中幼小溥儀的登基大典。
  • 淺談《末代皇帝》:無可名狀的落寞,正是溥儀一生的寫照
    作為首部於紫禁城拍攝的西方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的影史價值固然舉世無雙。除了戰績彪炳和世界級製作團隊,《末代皇帝》片更重要的是為西方揭穿了五千年來帝制的核心,也是甫改革開放後,中方對世界的示好表現。可是,以上的官腔委實未能真正回應《末代皇帝》片的價值和創作意圖。
  • 《末代皇帝》世界電影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詩史巨片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在故宮取景的故事片,而且是完全清場移除護欄的取景都說: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無論誰當,都背負著巨大的蒼茫1908年慈禧太后歸西,愛新覺羅·,與王朝無關,這只是一個渴望自由卻不得的人……所有的離開你都趕不上,所有的門你都打不開。
  • 末代皇帝溥儀去辦戶口,文化程度讓人尷尬,警官登記寫錯兩處!
    作為一位普通的公民溥儀自然需要辦理戶口本,然而末代皇帝溥儀去辦戶口,文化程度卻讓人非常尷尬,警官登記時更是寫錯兩處!後來溥儀在回憶錄中「吐槽」,他從退位到1924年被驅逐出紫禁城,度過了人世間最荒謬的少年時代。「中華號稱為民國,人類進入了二十世紀,而我仍然過著原封未動的帝王生活,呼吸著十九世紀遺下的灰塵。」「北京事件」發生後溥儀又被迫搬出紫禁城,後來日本人入侵我國東北,溥儀在那裡「有幸」再一次成為了皇帝——偽滿洲的皇帝。
  • 三座門隔開一個人的一生——《末代皇帝》
    2018年11月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去世,享年77歲,一位優秀的導演走了,但是他的作品將流傳於世,《末代皇帝》僅僅是其中之一。,站在最頂端的人,也是最孤獨的,而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卻有著他精彩的一生。
  • 解讀電影《末代皇帝》中的人物塑造
    如果說貝託魯奇《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或許他渴望的是君主立憲而不是民主自由,民主自由在貴族的眼裡向來都是粗野無文的,那意味著要將歷史的經驗捨去,以理性來重新設計一套制度,最後讓紙上世界降臨於世,而非過去運行已久的那套機制。
  • 《末代皇帝》:未曾脫離樊籠的囚鳥
    他貴為大清皇帝,從小住在金鑾殿;他一生衣食無憂,比同時代很多人都要富貴清心;但他卻也做了一輩子的囚徒,在紫禁城在滿洲國在撫順管教所。最後只有那皇座下藏著的蟋蟀,還認得他是帝王。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這是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的貝納多·貝託魯奇於1987 年推出的《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的幾個鏡頭,但卻含義豐富的概括了溥儀的一生。影片以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古老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王溥儀的情愛與政治生活,極具哲理、人生意味。我們遺憾的是,我們的歷史卻被一個義大利人拍出了歷史的滄桑感和沉重感!
  • 《末代皇帝》觀後感
    上周在北京故宮參觀的時候,腦海裡不斷回放起電影《末代皇帝》中的經典畫面——年少的溥儀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長廊內飛奔,長廊兩邊則是高達數米的紅牆。他在不停地奔跑,只為了追上被強行送走的阿嬤(奶媽)。最後,他來到了偌大的太和殿廣場上,廣場上空無一人,只剩下斜陽投下的影子,以及幾聲烏鴉的啼叫。
  • 貝託魯奇的神作《末代皇帝》,其內核是中國歷史嗎?
    溥儀始終要對抗的是歷史的挾持,身為歷史的人質,他不懈的渴望擺脫束縛,臨近死亡,重新徜徉在舊日嬉戲過的紫禁城宮殿中,一道強光射在臉上,他才仿佛了卻心願。用貝託魯奇自己的話來說,《末代皇帝》的故事,一句話概括便是,一個人想走出屋子,但始終不被允許。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貝託魯奇將溥儀塑造成了悲情英雄。《末代皇帝》也可以被認為是悲情史詩。
  • 問鼎9項奧斯卡大獎《末代皇帝》寫盡溥儀一生的孤獨與無奈
    1987年,知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來到中國,中國最後一位帝王溥儀吸引了他,他要籌拍一部講述這位末代皇帝跌宕起伏的人生的電影。該片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獲準進入紫禁城實景拍攝的電影,影片上映後立即引起轟動,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始音樂等九個獎項。
  • 《末代皇帝》將於香港重映,你還記得電影中難忘的紫禁城之美嗎?
    此外還有,已故著名導演貝爾納多·貝託盧奇的經典影片《末代皇帝》將於9月17日在中國香港重映!該影片可是在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上曾斬獲9項大獎呢!而且這次播放的是數字修復版,也就是說,在我們重溫經典的同時,還會享受到這部電影高清畫質!
  • 末代皇帝溥儀的悲慘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註定會不平凡,他的一生充滿著坎坷,無論是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還是電影《末代皇帝》,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一代皇帝的艱辛與苦澀,溥儀三歲登基但是卻只當了三年皇帝就被趕下了臺。1912年隆裕皇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下《退位詔書》,不過這時的溥儀依舊不懂事,按照《滿清優待條例》中記載,他依舊有皇帝的尊號,居住在紫禁城,並且每年會給他400萬兩的白銀作為生活費,可是他似乎被囚禁一般。1917年張勳企圖復闢,將溥儀再次扶上皇位,可是沒過多久迫於形勢,溥儀再次被趕下臺。
  • 《末代皇帝》蝴蝶還是飛走了
    之前看了一個說法,說溥儀一生都在往外跑,都在追逐,一直在說open the door。但是卻從來沒有以自己的意願出過紫禁城(小的時候被慈禧一道令下就帶進宮裡,想出去的時候出不去,只能摔死自己的秘密),最後卻被一群人驅逐出去(只留下1個小時打包行李);從來沒有追到過自己想要追逐的人(換一種說法,從來沒有留住過自己想要留下的人。
  • 《末代皇帝》:從天子到囚徒,被囚禁的人生是時代的犧牲
    在影片中,溥儀不再是我們一直理解的罪人,而是一個本性中帶著一絲善良的無知的俗人。他被歷史的潮流所左右,而他卻無能為力。另外的一個角度上來評價這部電影,即電影美學的層次上,《末代皇帝》本身的電影美學造詣也是非常突出的,導演對光和影的運用都堪稱絕妙。影片幾乎完全在自然光下拍攝,採用了大量廣角拍攝。
  • 《末代皇帝》:一場無法醒來的帝王夢,一顆身不由己的無奈心
    「鎖住他的不僅僅是紫禁城高高的紅牆和堅固的大門,更是那場無法醒來的帝王夢,那個無法由自己做主的末代皇帝的身份。」關於影片《末代皇帝》,真的有太多想說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這部關於溥儀一生的銀幕大作。,卻永遠都追不上自己想追的人二嬤是和溥儀一起進宮的,是溥儀的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