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張錦妹:也談「中國精神」

2020-12-27 易圈點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不屈的戰爭史和輝煌的發展史的國家。中國有長城故宮,有龍鳳呈祥;有諸子百家,有唐詩宋詞;有古代四大發明,還有現代四大發明。五千年的文化基因已嵌入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並塑造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開拓進取的性格。

國學大師季羨林在《談中國精神》一文中提到「中國精神」的精髓,他認為處於轉型期的中國仍要弘揚民族文化。什麼是「中國精神」,季先生概括為五點:愛國愛民的獻身精神,勤勞智巧的創業精神,忠誠無畏的勇敢精神,仁愛孝敬的重德精神,追求光明進步的革命精神,我十分贊同他的觀點。我對「中國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

中國精神是自強不息。一支隊伍,腳蹬草鞋,爬雪山、過草地,用小米加步槍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長徵精神;「鏗鏘玫瑰」女排紮實苦練、臥薪嘗膽,40年磨一劍,一路高歌猛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式輝煌。

中國精神是無私無畏。「民族脊梁」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裡寫道:「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獻法的人……」沒錯,屈原、嶽飛以忠孝報國;蘇武、文天祥用氣節報國;董存瑞、黃繼光、毛岸英等無數烈士用生命報國,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和不朽的精神永垂青史,並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前進;2020年春天的這場疫情試圖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曾被侃為「草莓一代」的90後穿上防護服,隻身上前線,在「三昧真火」之一的鐘南山院士的指引下救死扶傷,維護了人民生命安全,穩定社會發展的良好態勢,他們用青春和智慧報國。

中國精神是主權凜然不可侵犯。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讓中國人揚眉吐氣,並以社會主義的大國之姿躋身於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一聲巨響劃破宇宙蒼穹,原子彈與氫彈的成功爆破拉開了中國強國的大幕。南海、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有管控權,誰想覬覦侵佔這片領地,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因為我們有領先世界一流的反衛星武器技術,量子通訊技術,我們還有銅牆鐵壁般的軍事堡壘。

如今中國正以強國之姿屹立於東方世界,中國精神當是堅定的信念與彌堅的意志。騰飛的「中國龍」需要每一位公民嚴於律己、恪盡職守、腳踏實地、安守本分,認真細微地做好手頭的每一件小事,發揚「釘子精神」「工匠精神」和「水滴精神」,以「中國精神」構築偉大祖國的強國大廈。

作者簡介:張錦妹 筆名西峰墨,88年參加工作,現任維揚實小北區校美術教師,區半島公社專欄作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蜀岡西峰秀麗的自然風光潤澤豐盈著她聰慧的心靈,書法習「顏體」「王體」,工筆花鳥師從揚州現代女畫家李竹邨,寫意花鳥宗隨大家沈威峰、郭明、劉玉海。其作品《蜀岡金秋》《月季芭蕉》曾參加「揚州建城2500周年中小學教師書畫展」,《一棵樹 一朵雲 一個人》獲2019新中國成立70周年教師節徵文市三等獎;曾獲「揚州市2018教育新聞人物」提名獎。正值盛年的她願用文字與書畫溫暖人心。

半島公社,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文社區,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園。堅持草根生長,原創首發,聚焦人生,包容並蓄,關注文學、教育、歷史、藝術、美學及心理等的一切人文話題討論。歡迎文學愛好者、文藝青年、作協成員、學者等各界人士投稿。

投稿郵箱為:bandaogongshe@126.com。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需要專欄作家?
    很難說是媒體造就了專欄作家,還是專欄成就了媒體。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當大大小小的專欄成為了各種報刊表達其主旨的管道,豐富其表情的手段的時候,僅僅把這些既是固定知名寫家的窗口,又是報刊藉以拉客的招牌菜的專欄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或無關痛癢的資訊處理器、文字胡椒麵的做法,顯然已不得要領了。
  • 【讀者秀場】如何成為年收入數十萬的專欄作家?
    其實最近還有一個事情,那就是騰訊新聞頻道的王牌欄目《今日話題》做到3000期了,這也真的很不容易呢!那麼你問我這兩個事情有啥關係?不用著急,等我細細道來。如果你畢業季節還未找到心儀工作的小夥伴,也許這篇文章的內容能夠幫到你。因為「專欄作家」真的是一份很酷的工作。那跟騰訊今日話題有啥關係呢?呵呵,你繼續看就明白了!
  • 黃奎專欄 | 江夏精神賦
    宗親們及朋友們拜讀後,獲益匪淺,這些大作,無論是弘揚黃氏文化精神,還是歌頌熱衷黃氏事業的宗賢等等內容,旁引廣證,縱橫古今,灑脫為章,真是文鋪錦繡,字吐珠璣,大家無不拍手叫絕,紛紛詢問,黃奎先生還有哪些大作可以欣賞?故再與黃奎宗長聯繫,問能否再賜其大作,他爽快應承。從今日開始,本公眾號推出「黃奎專欄」,將不定期推送黃奎宗長的作品,歡迎宗親們及朋友們關注,並提出寶貴的意見。
  • 王源 環球專欄作家 一個優質的國家偶像
    2017年,王源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2017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青年談論,並發表英文演講。那時的他還略顯羞澀。2018年,王源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年教育使者和中國青年代表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演講,這時的他已經輕車熟路,不僅自信且堅定的向世界傳達中國的聲音
  • 【湖人創始人去世享年100歲】著名體育專欄作家、洛杉磯湖人隊前身...
    【湖人創始人去世享年100歲】著名體育專欄作家、洛杉磯湖人隊前身明尼阿波利斯湖人的創始人Sid Hartman(席德-哈特曼)於10月19日逝世,享年100歲。《明星論壇報》傳奇專欄作家席德-哈特曼的兒子查德-哈特曼在社媒上透露,父親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 王源成專欄作家!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青年們,大寫的少年強,則中國強!
    近日,一則關於王源成為專欄作家的新聞在網絡上刷了屏。
  • Mandy Lieu當作家寫專欄?
    近日有報導發現Mandy Lieu久休復出,卻不再做模特兒,而是轉戰才女,成為當地一本雜誌的專欄作家。
  • 【專欄作家】夜香港 夜上海
    本刊專欄作家:江山--中國商業諮詢業資深人士;奢侈品行業專家;文化藝術工作者;專欄作家長期致力於用文化藝術力量幫助企業品牌明確定位與有效提升,在整合資源及品牌規劃方面有豐富經驗及獨到見解,多年服務國內外知名企業與品牌。
  • 開化傳媒集團記者對話知名鄉賢葉檀,她是著名財經專欄作家…
    4月29日至30日,著名財經專欄作家
  • 【專欄作家】楊炳陽:如夫人
    系《江南作家》微刊專欄作家。 「如夫人」是石曼花的外號兒。 石曼花算得上個漂亮女人,愛虛榮,好打扮,看人時眼珠朝上翻,仿佛要平步踏上雲端。她說起話來聲音打顫,爹聲爹氣,讓人聽了有如赤足上了花椒樹,渾身麻酥溜溜的。如果適應性不強,保不住還會引起皮膚過敏,小腿抽筋,乃至昏厥休克呢!
  •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美應反思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埃萊娜·奧倫撰文說,獨立日通常是美國的慶祝時刻,但今年不同,應進行反思。「新冠病毒不僅奪走如此多的生命,還『刺透』美國政體,暴露出美國結構性和社會性『軟肋』。」
  • 專訪《文學的故鄉》總導演張同道:探尋中國當代作家的精神花園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拍攝呈現了六位中國當代作家: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與其說作家選擇了土地,不如說土地選擇了作家——高密東北鄉選擇了莫言,秦嶺商州選擇了賈平凹。」
  • 專欄作家:女王只用2秒禁止哈裡紀念日獻花,絕不允許腳踏兩隻船
    英國王室一位內部人士對《每日郵報》專欄作家,Rebecca English透露了上述消息。2020年11月11日,是英國的陣亡士兵紀念日,相當於中國的建軍節。英國王室每年會舉辦非常隆重的紀念活動,2020年11月8日,94歲英國女王不顧疫情,堅持站在白金漢宮的陽臺上,親自注目整個儀式的進行。隨後在教堂中,她帶領威廉等王室高級成員,瞻仰無名陣亡士兵的棺材。
  • 為什麼王源能當環球人物雜誌三年的專欄說作家?
    而作為採訪王源的這位記者也給出了答案,為什麼選擇王源作為環球人物雜誌專欄作家(看圖)能三年不拖稿,每個月一篇高質量文章,由此可見王源的格局和文化素養都是數一數二的優秀,純真而勇敢、「紳士」而自製、格局廣闊而平和。
  • 也談《麥路人》
    也談《麥路人》 發布時間: 2020-10-28 03:14:09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李莉   愛哭的我很奇怪在看這一部電影時
  • 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 網友盼億萬作家富豪出現
    與其它富豪榜單發布時,「仇富心理」居上的情景不同,更多網友認為中國作家收入整體偏低,渴望作家也能像其它行業一樣,擁有億萬富豪。網友熱議上榜作家「最牛當屬金庸」榜單發布之後,網友紛紛通過微博對上榜作家表示祝賀與崇敬。「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作家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光榮!
  • 我市作家作品榮登《中國作家》雜誌
    近日,記者從市作協、市殘聯獲悉,我市作家王心鋼、榮笑雨、鍾霞瑛等的優秀作品榮登2020年《中國作家》雜誌「仁美文學專刊」。據介紹,2020年《中國作家》雜誌特意推出「仁美文學專刊」,以展示當代殘疾人作家的文學創作實績。
  • 從六位中國當代作家探尋文學精神原鄉 央視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火...
    時代飛速發展,文學依然神聖,近日,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每晚8點播出後,悄然火了起來,刷屏很多人的朋友圈,這也是國內紀錄片界首次深度聚焦中國當代文學和作家,以紀實影像為載體尋找文學的發生與萌芽,為中國當代文學存像。
  • 中國小說的精神空間
    想像力只是作家的基本功夫。要成為優秀的寫作者,想像力只是手段,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能力,除具備這項基本功之外,還應為自己的想像構築一個超然的精神空間,一個形而上的精神背景。     精神空間的發現和開拓,古往今來,一直是中國小說一個奇特的傳承,也是創造性想像思維中的一種最高級的藝術工作。
  • 《堂吉訶德在北美》:最後的騎士精神
    該書作者、國家一級作家、文化學者雪漠,西北大學出版社學術總監、德國美茵茲大學神學博士高從宜來到了現場,展開了精彩的對談。    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一點夢想    《堂吉訶德在北美》成書於數年前,當時雪漠在北美進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考察,本書正是他在密集的行程中深度思考中西文化而寫作的觀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