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的初戀樂園

2021-02-23 二月十三

最近幾周,臺灣人都在讀一本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書。

這本小說自2月份出版以來,已經多次賣到缺貨。4月27日,被抑鬱症折磨多年的書作者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殺。

她生前曾說過「寫出這個故事和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因為書的開頭寫著「改編自真人真事」,許多人曾問她,房思琪的原型是不是她自己。她停頓了幾秒,說「很抱歉,不是我」。

在她自殺後父母發出的聲明中,人們卻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奕含在年輕時,被一個補習班名師誘姦後,引發痛苦憂鬱的真實記錄和心理描寫。」

原來「這個故事和精神病」都源自她十三歲時的那段痛苦的回憶。

〔1〕

昨天晚上,回過頭再去看她生前接受採訪的視頻,終於明白了她在臉書上說的「好多人說太苦了讀不下去 我多麼羨慕 只是小說就讀不下去 我還有人生人人要我活下去啊」

她二十六年的人生中,曝光在太多的社會議題下。出生醫學世家,高中學測獲得「滿級分」,考入醫學系之後休學重考進入中文系,是媒體喜歡報導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但她討厭為了人物的完美而誇大部分事實的做法,「我明白這個不斷壓榨學生的超級社會需要超級小孩來自慰,但那是兩舌,是惡口,是暴語」

因為抑鬱症而不斷與精神科打交道的她,也曾質問為何自己明明是生病的人,卻要為此感到羞恥。「健康的人把精神病當作一句髒話,而真正生病的人把梁上的繩子打上美麗的繩結,睡前溫馴地吃兩百顆藥。」

最終逃不過的是性。是她對性的看法,是整個社會對性的態度。我讀書的第一章時就已經想逃,僅僅是通過別人的文字看到這個社會的陰暗之面,就已經憤怒絕望到顫抖。

她被家教老師強暴之後,寫下的話語是「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

性,權力,文學,抑鬱症,升學主義,愛,每一個議題單獨來談都已太過沉重。

〔2〕

林奕含自己用很直觀很殘忍的兩三句話來概括這整個故事,「有一個老師,常年用他老師的職權,在誘姦,強暴、性虐待女學生」。

而這個女學生用自己痛苦的一生,在自己身上找答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其實應該問的是整個社會的體系,問題到底出在哪兒了?

林奕含自殺後,全臺灣都在討論這件事。那個家教老師被人肉出來,全部網民都在做偵探做正義的法官,臺南市長賴清德被質問,出面回應後人們已經開始質問蔡英文。

家教的制度有漏洞,短期內可以有新的法規出來打個補丁。可是整個社會觀念的漏洞,要視而不見到什麼時候呢?

〔3〕

性與權力常常是交織在一起的。對於房思琪這樣的少女來說,中文老師一方面寄託了她對於文學中的美好的幻想,另一方面是一種無法拒絕的權力山峰。

而權力泛化開來講是男權至上的社會觀念,是傳統封建幾千年慣性留在這片土地上的所謂自然而然的權力。

我也常常感到絕望,因為很多社會議題討論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一點力都使不上。你在籠子中被叫醒,看著旁邊蔓延開去無數的籠子的人也在吶喊,但你無能為力。

〔4〕

感到無力並不是可恥的事,有些事總是需要過程的,你不能因為終點不可預期而拒絕出發。最可恥的是在籠子裡裝睡的人。

林奕含的自殺撕開了這個社會的一道口子。而在對岸的大陸,年初也爆出北京的補課老師的惡行,以及那因曝光太多而夭折的小學性教育嘗試。

我忽然想到樸槿惠的政治醜聞被爆出後,孫石熙寫的一段話,「我們的獨家報導會讓很多人心裡很痛快,但同時也會讓我們陷入無限的愧疚中,因為我們也非本意的給人們帶來了很難治癒的失落感」。

這片土地上的很多社會事件,給人們帶來了失落感,「為什麼要去傳播痛苦和負能量,為什麼要去揭社會的傷疤」。失落感讓他們選擇了逃避,但罪惡不是你不去看見它就不會發生的。

而對於性這個始終難以廣泛討論的議題,為什麼還要選擇視而不見,為什麼還要和惡魔用同樣的藉口來遮羞。

為什麼被傷害的人反而要覺得抱歉?

〔5〕

提出了問題而自己無法解答,常常給自己帶來屈辱感和自責。

而在更大的平臺上提出同樣的疑問,是我自私地想借用更多的智慧來思考這個問題。

我永遠無法忘記那個午後在書中讀到的那段話「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我仔細一想,再過十幾年,我似乎也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性教育」,正如它傳承了幾代人的「缺席」的傳統。

我也無法忘記看完採訪視頻,站在窗邊呼吸新鮮空氣,看著樓下路燈和車流突然哭到不能自己的那個夜晚。

「已經插入的,不會被抽出來」

相關焦點

  • 林奕含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2016年4月,林奕含與相戀三年的新竹(號稱「臺灣的矽谷」)科技新貴丈夫B結婚,定居於臺北。兩口子的愛情足跡踏遍各國,那些照片更是羨煞旁人。 2017年2月她的第一本長篇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兩個多月內,書就刷了五版(後來更獲得臺灣Openbook年度好書獎、豆瓣讀書2017高分圖書特別提名等多個獎項)。
  • 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看作者林奕含,匆匆一生如流星劃落人間!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本特別的書,首先它是關於性侵兒童和家暴的一部書,還有它的作者,是年僅26歲就自殺身亡的林奕含。更特別的是,這本書改編自真人真事,就是書的內容源自林奕含的親身經歷。不得不說,林奕含在2017年自殺時,年僅26歲,這是何其的錐心刺痛,才會有這樣的慘局。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別讓「鮑某明」們傷害更多的「林奕含」
    在這個新聞讓很多人憤怒的同時,另一本同樣是講未成年性侵案的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重新回到了大眾視野,豆瓣書單把這本書推到了圖書推薦榜第三位,我想,這也是聲援這個女孩的一種方式,提醒大家,悲劇不應重來。1天才少女與天才老師作為小說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向被讀者當成作者林奕含的自傳,或者說,某種程度上,房思琪就上林奕含,林奕含就是房思琪。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寫出這個故事跟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
    ——節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是一個關於「缺席」的故事。父母從角色退卻,中學生從座位早退,13歲少女從青春離開,過早或者過晚,無可恢復的傷痛。不只是生理性的,不只是抽插的程度,正如無所謂成功或不成功的強暴,如果談的只是姿勢,那就完全是缺乏知識。這是根本性的毀滅,性暴力的席捲,將人的本質從靈魂根部完全刨除,身體尚存,靈魂已然登出。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文字終究治癒不了你的痛……
    距臺灣作家林奕含逝世已經三年。然而大家對她的了解,不過是一個敢於撕開自己傷口的作家,一個試圖用文字來治癒自我、卻最終無法擺脫可怕夢魘的靈魂。不是所有的恨都能消解,不是所有的痛都能忘卻。《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被性侵女孩的心路歷程。房思琪永遠長不成那個本該擁有健康、青春、快樂的自己。她患上抑鬱症,長期被精神疾病所折磨。她說自己是個廢物,永遠也不可能再擁有幸福,每天都會思考的問題是「今天要不要自殺」。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選擇什麼樣的主題,並不是一個主觀意願的行為。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
    幾年前看過採訪林奕含的文章和視頻,就是穿粉紅色衣服,近十分鐘的精簡版,原來拍完那個採訪好像九天後她就自殺了,那麼推斷一下,我看到介紹的文章就是她剛自殺的時候……我邊看書,邊去把採訪視頻完整版看了。哎……合理化就是,我們用「充分的理由」來對事情做出解釋,以排除那些令人痛苦不安的可能性。將不可接受的事情變為可接受的。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寫過程梳理及感想
    在簡體中文版《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扉頁上,印著「改編自真人真事」這七個字,如果之前讀過這本書,了解過這個故事,就會知道,這樣七個字的背後蘊藏著怎樣讓人心痛的力量。正如同這七個字一樣,《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林奕含的現實生活中有一定原型,那些人事,是林奕含構思《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個藝術世界的物質材料。也正是在現實生活中的那些創傷,讓林奕含有了寫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個故事的欲望,或者說願望。
  • 林奕含之死:書寫是一場絕望的自救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去年,關於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自殺的新聞曾鬧得沸沸揚揚。《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她曾接受訪談。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和林奕含,都是讓人沒有勇氣回看的記憶
    作為在臺灣享有名聲的補課老師,林奕含這樣優秀的女孩子所要接受到的教育自然要比尋常的孩子多一點,所以就給了這個惡魔可趁之機。陳國星,看著林奕含就好像是獵人看著獵物一樣,而且他沒有著急,他是一步步的進行誘騙,林奕含再聰明,再與眾不同,那個階段始終是個小孩子,她又懂得了什麼呢?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林奕含的父母林炳煌醫師、賴嘉芳夫人知悉林奕含自殺消息後相當難過,透過通訊軟體發表對外聲明。聲明指出,林奕含的痛苦來自於過去一段遭誘姦的往事,這些事情都寫在她的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之所以出版就是希望社會上不要再有如此憾事。聲明全文如下:  各位好友:  謝謝大家的不舍....
  • 派拉圖·《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林奕含,漢族,中國臺灣人,作家。代表作為《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該書影射了她遭到性侵害的經歷。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被警方發現於住處自殺身亡。事件經過林奕含少時遭補習教師陳國星性侵,曾3度試圖自殺未果。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by:林奕含
    2017年4月27日,作者林奕含在住處上吊自殺,終年26歲。我是今天做這篇的時候才多看了看,之前是有看見說林奕含是臺灣美女作家,今天才看見是真的真的很好看的一個女孩子。就,大家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不上鏡的,所以隨便一拍呈現出來的照片都很漂亮,那是真的很漂亮了。
  • 樂園的角色|《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獨像
    可讀完其中一本後,一陣不想再繼續閱讀的念頭卻反芻而上,我想,這應該就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帶給我的初嘗體驗了。在真正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作者林奕含和這部作品已有不少耳聞。從B站上新娘林奕含在新婚典禮上關於抑鬱症汙名化的致辭,關於這部作品的專訪,到up主書房連著廚房製作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與《洛麗塔》這關於誘姦一體兩面的兩部作品的專題視頻...房思琪在我心中已然有了模糊的樣貌,她光潔的臉蛋,她溫柔的聲音語調,她受折磨時精神恍惚的神情,樂曲在琴鍵上持續下落時,她提到毫無徵兆地在大雨滂沱的街道另一端被澆醒,那僅靠文字便可以感受到的痛苦。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編輯手記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勒口上印著作者的照片,下面有兩行冷冰冰的文字:林奕含1991-20172017年4月27日,我國臺灣作家林奕含在自己的公寓中自殺身亡,她此前被輔導教師誘姦的經歷和與部分據此寫就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也由此進入公眾視野。
  • 林奕含去世三周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還有多少人沒有聽說過?
    林奕含去世三周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還有多少人沒有聽說過? 」我寧願大家承認人間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 我最討厭人說經過痛苦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我好希望大家承認有些痛苦是毀滅的。
  • 我想到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我想到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是臺灣女作家,去世時年僅26歲。她寫了一部真實小說,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根據她的親身經歷改編的。書中的女主角房思琪,是個美麗善良單純的13歲女孩,卻不幸成為了人面獸心的補習老師李國華的x侵的對象。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的痛苦至死方休,我們能做些什麼?
    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舉眾譁然。兩月後,那個女孩上吊,離開了人世。林奕含沒有等到公正的審判。而那件事給她造成的痛苦,至死方休。她說:「我總是不停地寫。這就好像自救。林奕含好像能預見這些質疑,在書的末尾已經寫了:「我寫這本書,就是為了讓每一個有相似經歷的女孩,覺得不孤獨。」這份痛苦,除非修養很高,共情能力很強,一般大眾是不能理解的。那些質疑是殘忍而冷漠的。
  • 豆瓣9.2分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座充滿噩夢的初戀樂園
    一、充滿噩夢的初戀樂園《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2017年2月在臺灣首次出版發行,2017年4月27日,作者林奕含在其接受媒體採訪後的8天自殺身亡。時年26歲。作為90後美女作家,其首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發行就被評為年度好書,在豆瓣2018年推薦圖書中居於前列。目前豆瓣評分9.2分。
  • 淺析《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2020年3月4日讀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我零零散散大概花費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就此寫下一些關於這本書的簡單解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當代作家林奕含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7年2月,書中所寫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內容上講述了已婚補教名師李國華五十歲了,誘姦十三歲的房思琪之前,狩獵學生的經驗已很老到。在初次性侵五年後,與思琪情同雙胞的劉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帶回神志不清被判定瘋了的思琪。透過思琪的日記,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見所思。
  • N號房間事件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最近的「N號房間事件」讓我聯想到幾部韓國影片和基本書籍,最早聯想到的便是臺灣作家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在前幾年便有所耳聞,但是並沒有讀,因為是關於老師與未成年學生之間的故事,我還沒有勇氣翻開。直到去年我才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