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事件,楊修到底犯了什麼錯

2021-02-07 演講與口才雜誌學生版


楊修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才子,一開始也很受曹操的重視,史書上說:「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可他為什麼會因為一個「雞肋事件」而喪命呢?

曹操打劉備,進攻會損兵折將,想要收兵回去,又怕人笑話,一時間猶豫不決。這時候,廚師送來雞湯,曹操看見碗中有雞肋,有些感想。這時,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夏侯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楊修聽見了 「雞肋」二字,便讓隨行士兵收拾行裝,準備撤兵。有人報告給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驚,去問楊修,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來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雞肋,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如今進兵不能勝利,退兵讓人恥笑,在這裡沒有益處,不如早日回去,來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裝,免得臨到走時慌亂。」夏侯惇說:「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然後也收拾行裝。於是軍營中的諸位將領,全都收拾行裝準備回朝。

當晚,曹操巡查軍營,看到很多士兵都在準備行裝,大驚。回去問明原因,大怒,說道:「楊修亂造謠言,亂我軍心!」便叫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

可以說,楊修很聰明,猜透了曹操的心思,他為什麼又會喪命呢?究其根本,是楊修不守規矩。曹操雖然在沉吟「雞肋」,有了退兵的心思,但是這件事並沒有形成決議,也沒有公布,作為高管的楊修得知了此事,應該怎麼做?他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保密。這是身為職場人的起碼操守。

其次,楊修也忘了自己的職責。楊修的角色,相當於曹操的秘書和參謀,他的職責是向領導提出建議,而不是向將士下達命令。曹操沉吟「雞肋」,楊修洞悉了領導的心思。如果他覺得應該退兵,就向曹操分析形勢,提出建議,這是他的職責所在。可是他沒去找曹操,反而讓將士們收拾行李。大軍前進還是後退,這是曹操這個最高領導人決定的,你楊修擅自做出決定,並讓將士們去執行,這將置曹操於何地?這不但動搖了軍心,如果曹操放任他這麼做,也會嚴重侵害曹操的權威地位。

最後,楊修嚴重缺乏大局意識。退兵還是前進,這是大事,但是楊修不管自己的話會不會動搖軍心。他在乎的是什麼?他在意的是萬一曹操決定退兵,自己來不及收拾行李,「臨到走時慌亂」。他把這些話跟夏侯惇等將領說,會造成惡劣影響,但是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這樣做可以搞好跟夏侯惇等人的關係,免得得罪人。將軍國大事置於自己的私人小事之下,楊修弄顛倒了本末。

楊修很有才華,但是他缺乏大局意識,不守職場的規矩,才落得個悲慘下場。可以說,他的結局是咎由自取。他覺得自己一句話沒什麼,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軍心本來就不穩,他又說出「來日魏王必然班師還朝」的話,誰還有心思打仗?軍心馬上就散了。曹操為了重聚軍心,只能殺他立威。

相關焦點

  • 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雞肋只是藉口,他害怕的是這件事
    關注微信公眾號「朕聽」(zhentingwx),給小主講講你不知道的奇聞趣事
  • 東拉西扯《三國演義》(65)楊修不是死於雞肋
    正好皰官送雞湯進來,曹操看到碗中的雞肋有感於懷。沉吟間夏侯惇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便隨口答道:「雞肋!雞肋!」口令傳到行軍主簿楊修那裡,就叫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問其故,楊修說:「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斷定曹操必定退兵,於是大家都準備歸計。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 三國演義中,楊修作死事件,除了雞肋之事,還有另外一件更加瘋狂
    初為相府主簿時,曹操對楊修的學識極為欣賞,「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有時候曹操甚至感嘆自己不如楊修,對楊修道:「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然而,楊修仍然不改本性,最終因為雞肋之事,被曹操以洩露軍機為名,軍法處置給殺了。「闊字謎」、「合字謎」,體現的是楊修的才思敏捷,本身這兩個謎團就是曹操所設,用來考驗手下謀士的,猜透這兩個字母,本來就無可厚非。而雞肋之事,楊修猜透了曹操的心思,並公之於眾,曹操本就生性多疑,留這樣一個楊修在身邊,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楊修遲早會誤事,從這個角度解讀,楊修是死有餘辜。
  • 聰明人千萬不要犯了楊修的致命錯誤
    作者:Juno,來源:孤島(ID:gu_dao2015)聰明人不要犯了楊修的錯。 《三國演義》中,楊修是曹操的謀士,因為屢次三番犯了曹操的忌諱,最終丟掉了性命。 試想一下,誰會怕一個什麼心思都被別人看穿的領導者? 正是因為不可看穿、難以預測,下面的人才會戰戰兢兢、畢恭畢敬。
  • 楊修因何而死,是恃才傲物,還是站錯了隊
    及操自平漢中,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護軍不知進止何依。雞肋事件雖然確實存在,但並不是楊修的直接死因,曹操也並沒有因此事治罪於他,他的真實死亡時間是幾個月後。《後漢書·楊震列傳》楊修數次說破曹操的心意,已經惹得他的不快。曹操在考驗曹植期間,楊修會提前預判到曹操會給曹植交待什麼事,還給出了相對的解決方案。這樣曹操每次出完題,很快就會收到曹植的答案。曹操很奇怪,後來一調查才知曉了原委。曹操對楊修的恃才傲物很是討厭,便想除掉他,然而這事又不能明著說,所以借他事殺了楊修。
  • 《三國演義》第187回 說雞肋曹操疑楊修
    師傅又放了些作料,什麼作料啊?冬菜紫菜大海米,香菜麻油胡椒麵兒。這做菜~~作料~特重要啊。這師傅端起這碗湯想了想,又放那兒了。怎麼回事兒?哎呀~~就給大王喝湯啊?那也不行啊這稀裡咣當的。怎麼辦呢?誒,對了,我給大王啊~~選幾塊雞肉。經過了一番精心挑選吶,把雞腿兒啊~~雞脯啊~~全選出來了。沒留神~噌~~進去兩塊雞肋。這位師傅也沒往外撿,嗨,有兩塊雞肋怕什麼呀?
  • 【默小默的一畝三分甜】 楊修的雞肋
    【默小默的一畝三分甜】   楊修的雞肋 中午,我倆一人手裡拿一大塊羊骨頭啃,啃著啃著
  • 《三國》裡殺死楊修的「雞肋」與企業定位的自我催眠
    說回我自己,「喜食雞肋」沒什麼不好,列位看,《三國》裡,曹操那麼牛叉的人,不也「愛」雞肋嗎?只不過,我認為自己還是喜歡吃肉的,所以應該是「喜食雞肋之肉」,這是我的自我認知與丁老師對我評價的不同,拽個詞,叫定位差異。
  • 楊修的死並不是因為雞肋,你們太不懂曹操了
    楊修而楊修確實聰明絕頂,時常在人前賣弄,特別是在曹操面前,曹操早就看出他想升官發財的心思,所以多次都只是付之一笑,誰知道楊修卻以此為樂,以此變本加厲。還有一次,馬騰命人給漢獻帝獻了一百盒酥糖,可是只給曹操一盒酥,曹操擔心有毒,就在盒子上面寫了一盒酥三個字,於是楊修就叫下人們分著吃了,曹操知道以後對對荀彧說這酥你嘗嘗,楊修他們已經試吃過了。而這兩個事情在當時成了家喻戶曉的趣聞。
  • 王蘭生 ‖ 曹操殺楊修新解
    適逢開國將軍夏侯惇進帳請示夜間口令,沉思中的曹操隨口而出:「雞肋!雞肋!」。隨軍秘書楊修得知夜間口令是「雞肋」後,私下吩咐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歸國。楊修能詩善文,他是古代知識分子群體中的精英人物,被曹操招聘為機要秘書,是曹操身邊的核心幕僚。夏侯惇聞訊大驚,不知楊修葫蘆裡賣得是什麼藥,在他的眼裡,楊修是個通天人物,丞相意圖領會得深。
  • 楊修被曹操所殺,真是一隻「雞肋」惹的禍?
    然而,在曹操未統一天下之際,正需要籠絡各種人才和有威望的人,而楊修無論個人才能還是家族威望,都應該是難得的人選,可是,即使如此,曹操竟然在天下未定之際將楊修殺害。而關於楊修之死,歷史上爭論頗多,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按照陳壽的觀點是「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187回 說雞肋曹操疑楊修
    師傅又放了些作料,什麼作料啊?冬菜紫菜大海米,香菜麻油胡椒麵兒。這做菜~~作料~特重要啊。這師傅端起這碗湯想了想,又放那兒了。怎麼回事兒?哎呀~~就給大王喝湯啊?那也不行啊這稀裡咣當的。怎麼辦呢?誒,對了,我給大王啊~~選幾塊雞肉。經過了一番精心挑選吶,把雞腿兒啊~~雞脯啊~~全選出來了。沒留神~噌~~進去兩塊雞肋。這位師傅也沒往外撿,嗨,有兩塊雞肋怕什麼呀?
  • 曹操是愛才之人,為何非殺楊修不可,因為雞肋?真當曹操是傻子啊
    楊修,也是三國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筆,曹操身邊屢出奇策的謀士數不勝數,楊修卻是那個畫風最出眾的,沒了楊修,不知會少了多少軼事!而把曹操和楊修放在一起看,那典故就多了,什麼「一人一口酪」,「門上加活」「絕妙好辭」,最出名的就是「雞肋說」,公認這是楊修惹怒曹操自取其禍的直接原因。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雞肋是小事,關鍵他帶壞了曹植
    但楊修比曹操的智商還高,歷史上流傳著曹操比楊修智差三十裡的故事。據裴啟《語林》記載:曹操和楊修都看到了曹娥碑上的字謎,楊修隨即想到了答案,曹操卻沒有。遇到一般寬厚的領導,一般會嘿嘿一笑,讓楊修一說答案了事,省得自己費腦筋,另外手下展示出了才智,也是變相地誇獎自己領導有方。
  • 楊修的破嘴
    這時,拆字高手楊修馬上說曹公嫌門太闊氣,要低調一些。大門一改,曹操複查時,大是歡心。當然,當眾稱讚楊修幾句也在所難免。拆字高手容易吃上官司,楊修是一位。晚清楊乃武也是個拆字高手,曾吃上小白菜的冤案。
  • 論楊修:從他約眾人吃「一合酥」開始,就註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當然曹操當時咋想的,不知道,書上沒說,到底什麼用意,只能靠我們自己去琢磨了。第二天,曹植正好遊園,楊修和丁儀陪著(楊修和丁儀是忠實的曹植黨),正好看見了桌子上擺著一盒酥,楊修打聽後得知是曹操命人放在這裡的,而且這個「一合酥」也是曹操親筆所題,於是,楊修就招呼曹植和丁儀過來,一起分吃了這盒酥。你說你楊修沒吃過點心嗎?幹嘛非要把曹操放在這的這盒酥給吃了呢?
  • 曹操臨死前只斬楊修卻不殺司馬懿,大有深意!
    在影視劇之中,曹操出徵漢中,楊修隨軍,在曹操出徵劉備,接連失敗,進退兩難之際,正巧將軍夏侯前來求見:「主公,請問今夜營中口令是什麼?」 曹操仿佛在自言自語:「雞肋...」 就憑營中口令「雞肋」,楊修才思敏捷,一語道破天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於是乎,就說曹操要退軍了,洩露機密,渙散軍心,氣的曹操恨恨地說:「依照軍法,斬!」
  • 為何曹操憤怒地殺了楊修,卻放過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
    那為什麼老謀深算的曹操要殺楊修而不是司馬懿呢? 我們逐一來進行分析。雖然楊修很有天賦,但他太自大了,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自己。我們先來看看楊修做了什麼讓曹操厭惡。曹操在一個新建的院子的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當其他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時,楊修猜到了這是「闊」的含義,讓人們建造一堵牆來遮擋它。
  •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因擅自揣測意思,最終因小聰明而丟了性命
    不管是什麼時候,人們總是愛猜測領導的心思,就算是在三國也同樣如此。不能說這樣的行為不好,只能說,此舉如果猜對了,那麼你就會被重用,但是猜錯了的話,很有可能就丟了性命。三國的時候,曹操有一個謀士,名叫楊修,此人非常的聰明,但是他的聰明都是小把戲,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猜測曹操的想法,不管曹操做什麼,他都會猜猜其心裡想什麼,就這樣,他因為猜對了而被重用,也因為猜錯了,而被處斬。
  • 同樣是曹操主簿,為何司馬懿能權傾朝野,楊修卻見疑被殺
    筆者仔細校對了史書後,發現大名鼎鼎的「冢虎」司馬懿竟然和有著「雞肋」之名著稱的楊修,同時為曹操主簿。只是同為曹操主簿,同是曹操親近的心腹。為何楊修因雞肋之事被曹操猜忌,而導致英年早逝?為何司馬懿生有鷹視狼顧之相,又善於用兵,在曹操夢到三馬食槽之後反而青雲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