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嗎?在500米寬的小行星上發現「三角形物體」,NASA給出解釋

2020-12-24 仰望星際

我們知道,NASA正在研究小行星本努,因為他們認為這顆直徑500米的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的碎片,以此可以研究太陽系的起源。NASA太空飛行器奧西裡斯-雷克斯正在近距離接近這顆小行星,尋求合適的地點降落並帶回樣本,就像當年阿波羅登陸月球那樣。然而,外星獵人相信他們在小行星本努上發現了不明飛行物,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2018年以來,美國宇航局的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一直與小行星「本努」一起飛行。下個月,NASA的飛船將從「本努」號上採集樣本,然後返回地球,這樣NASA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太空巖石和太陽系。然而,一些陰謀論者認為NASA已經有了關於人類最偉大的發現,正如UFO獵人相信他們已經在小行星上發現了外星飛船的證據。

外星獵人認為,美國宇航局在本努的表面發現了一個小型UFO,宇航局正在試圖掩蓋證據。著名的外星研究人員斯科特·韋林在他的博客UFO每日目擊上發表了一個奇怪的聲明,聲稱NASA正在監視外星文明,而外星文明也在監視著NASA,因為小行星本努上的這個神秘物體就是證據,這個小的金屬三角形物體位於一塊巖石上,它的輪廓說明它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造的。

這張照片拍攝於2019年4月11日,當時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飛越了本努的魚鷹登陸地點。在這張照片下面的描述中,NASA稱這次任務為「棒球鑽石階段」,為什麼呢?因為它就像一個直徑兩米的明亮的鑽石物體。這是百分之百的證據,美國宇航局也看到了三角形飛船,他們在不著陸探測器的情況下儘可能近距離地檢查這艘飛船,這種工藝品的形狀就像棒球中的本壘板,所以這是NASA在可能的情況下調查外星技術的證據。

然而,美國宇航局表示,該物體不是不明飛行物,只是一塊石頭。這張照片是3月29日美國宇航局奧西裡斯-雷克斯號飛船上的相機在2.2英裡(3.6公裡)外拍攝的,視野範圍為165英尺(50.3米)。就規模而言,這個淺顏色的巖石看起來像火山口中的「矛尖」,有17英尺(5.2米)長,大約相當於一輛卡車的長度。這一發現可以歸因於一種被稱為幻想性視錯覺的心理現象,幻想性視錯覺是指大腦尋找那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熟悉模式,說白了就是人們想多了。

相關焦點

  • 一顆小行星差點撞上地球,然而人類只提前1天才發現?
    (白色為小行星,藍色為地球)它也因此被稱為自人類開始追蹤太空物體運動以來,已知的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而看完小行星的尺寸後,很多網友也感到慶幸,2019確實很OK,因為還好沒有真的砸過來。根據NASA的數據,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為57米至130米,也就是最大和足球場差不多,有科學家判斷如果它命中地球,產生的能量相當於二戰時期原子彈的30倍。
  • 「龍宮」小行星的真實面貌:黑暗、乾燥又古老的碎石堆
    圖源:cosmosmagazine行星科學家們在《科學》雜誌上的三篇論文中提到,目前正在由日本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進行測繪的一公裡寬的「龍宮」星(小行星第162173號),看起來像一個形似旋轉陀螺的巨大「碎石堆」。圖解:「隼鳥2號」。
  • 間隔10天,NASA發現的小行星靠近地球,11月1日掠過
    最近這段時間,小行星頻繁出現在地球上空,就連萬聖節也不放過。明天一顆小行星將以每小時35000公裡的速度接近我們的星球,據國際天文聯盟稱,這塊被稱為2019UG11的太空巖石是在10天前的10月21日首次被觀測到的。
  • 長70米,高7.92米,波羅的海發現類似於飛船的「圓形」物體
    ,「星際飛船」等物體,該物體是位于波羅的海水下100米處(不是傳出來說的91米海底),並且整個物體長度為70米,所以是非常巨大的一個物體,這個異常物體確實科學家們也拍到了很明顯的照片。從拍攝下來的照片也可以明顯看到這是一個圓形的「巨型物體」,所以直接被很多人描述為非正常物體的說法,這也是正常的想法,而一切專家當時也給出了聲明,說是沉沒的城市的遺蹟。那這個物體是高級生命體留下的嗎?
  • NASA探測器登陸小行星,在上面發現液態水,會有生命嗎?
    為何要研究小行星?作為太陽系中數量龐大的天體陣營,為何要研究小行星呢?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第一,研究小行星可以幫助人類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演化史;第二,小行星上的資源未來可以供人類開發使用;第三,掌握小行星的動態,可以避免它們未來撞上地球。
  • NASA成功在小行星上取樣,這顆含水星球,未來或與地球相撞
    在1999年9月11日,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了小行星貝努的身影,它是一顆外形類似於一個「陀螺」的小行星,赤道直徑約為500米,它每小時可以運行10萬多公裡,從距離上來看,它對地球是存在威脅的。為何這麼說呢?
  • K15·通識·027·幾顆「神」小行星
    一年後,第二顆小行星智神星被發現。作為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智神星以希臘神話中的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別稱)命名。中文名意譯而來,大致通佛教中的文殊菩薩。智神星的直徑大約是544千米,估計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是主小行星帶中第二重的小行星(如計算矮行星則後移一位)。它可能是太陽系行星形成時殘餘的原行星。
  • NASA首個特洛伊小行星任務迎來新進展「露西」裝上第二臺科學儀器
    L『TES採用直徑15.2釐米的望遠鏡來探測這種輻射,並將入射的能量聚焦到一個小型探測器上。因此,L』TES就像一個遠程溫度計。從技術上講,LTES並不是一個成像儀,儘管它可以測量小行星上不同點的溫度,並將這些溫度結合起來,生成一幅地表屬性的「圖片」。
  • 地球上有沒有發現過四維物體的三維投影?
    所以在理論上的說明,其實四維就是一個不規則性的說明,但是又不是與我們常看到的物體完全相同,它就如一個隨意可以轉變的東西,所以如今我們最多可能也只能看到三維的物體。而四維物體應該只可能能存在於四維或四維以上的世界。
  • NASA稱今日將有小行星飛過地球,比地月距離還近
    據外媒報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今天(9月1日)將有一顆比籃球場大的小行星飛過地球,屆時它的與地球的距離將比地月距離還近,並不會對地球造成危險。報導稱,美國航空航天局的表示,9月1日小行星2011 ES4將會飛過地球。屆時它將與地球只有45000萬英裡(約72420千米),將比地月距離還近,被列為近地天體(NEO)。
  • 與小行星「親密接觸」!NASA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是怎麼設計的?
    (圖源:NASA)OSIRIS-Rex的尺寸為長2.4米,寬2.4米,高3.1米。其太陽能電池板的寬度為6.2米。兩塊太陽能電池板能夠產生1226-3000瓦的能量,取決於太空飛行器與太陽的距離。它們一起通過提供全球地圖、樣本地點偵察和表徵、高解析度成像和樣本採集記錄來獲取關於小行星Bennu的信息。PolyCam是一架8英寸(20釐米)的望遠鏡,在接近小行星時獲得了解析度越來越高的可見光圖像,並從軌道上獲得了高解析度的表面圖像。MapCam搜索衛星和釋放氣體的羽狀體。
  • NASA 的 OSIRIS-REx 探測器即將登陸小行星並採樣
    在如此遠的距離上,從 OSIRIS-REx 探測器到 NASA 總部之間的信號傳遞大約需要 18.5 分鐘。這意味著人工著陸是不可能的,所有成功著陸的希望都寄托在機載自主系統上。按照計劃,OSIRIS-REx 探測器應該收集至少 57 克的小行星巖石材料帶回地球。這將是自阿波羅任務以來最大的樣品採集任務,而阿波羅任務獲得了更多的資金,在採集樣品時也得到了地面上更多的幫助。
  • 新理論解釋了星際物體「奧陌陌」怪異形狀的由來
    「奧陌陌」在2017年10月19日由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反應系統首次發現,是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個來自於其他星系的物體。」除了它起源於另一個恆星系統之外,「奧陌陌」還被發現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徵,例如它細長的形狀,一個幾乎不存在的彗星狀彗發,以及一個不是由引力引起的輕微加速度。由潮汐破壞場景模擬產生的類似於「奧陌陌」的物體。
  • NASA警告飛往地球的小行星幾乎與艾菲爾鐵塔一樣大
    在一顆直徑為220米的小行星剛飛過地球幾天後,另一個更大的直徑270米的小行星2016 CO247(艾菲爾鐵塔高度的0.83倍)正在飛往地球的途中
  • 南極海底發現不明物體,長150米,很像三星堆神樹
    南極洲,是最後一塊沒有被人類徵服的大陸,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所在。南極洲的陸地幾乎全部被掩蓋在厚厚的冰層之下,這些冰層為人類研究地球歷史的變遷提供了關鍵性的材料,因而南極科考一直是世界各國非常重視的事情。
  • 美媒:哪些小行星會撞地球 NASA其實也沒譜?
    於2009年發射入太空的WISE捕捉到了一些圖像,可以顯示出7.5億星體、星系和其他小行星,其中包括小行星的熱排放。一個名為Neowise的分支項目利用這些熱量排放數據,計算出了15.8萬顆小行星的大小和反射率。邁爾沃爾德稱Neowise的分析存在嚴重的缺陷。「壞消息是它基本上完全是錯的,」他說。
  • 印度「神秘怪事」,天空掉下銀色不明物體,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
    到底是什麼物體被重重地砸在了地上。起初有人認為這是一次飛機墜落事件,在居民們四處尋找之後,並沒有發現任何飛機墜落的痕跡,也沒有任何的閃光點出現。很明顯,這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飛機墜落,最終他們在森林的一個角落裡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土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個土坑是被一個重大的物體所砸出來的,周圍到處都散落著一些泥土。
  • 科幻成真:NASA真要用核彈炸掉小行星
    在這部科幻大片中,巨大的彗星正朝地球方向奔來,撞上就是全球大滅絕,NASA隨即派人登上其表面,鑽洞放入核彈引爆,成功化解了危機。電影總歸是電影,裡邊的做法一度遭到很多科學家的質疑,但是現在,NASA和美國國家核安全局(NNSA)聯合宣布,雙方正在研究使用核武器摧毀巨大小行星的可能性,當然不會像電影那樣派人上去,而是通過火箭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