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中,存在著一種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很多,但是卻類似行星的天體,天文學家將它們稱作小行星,它們普遍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環繞著太陽進行運動,目前已知的小行星數量,已經達到100多萬顆,不過研究者認為,未知的小行星數量,或許還有數百萬顆。
為何要研究小行星?
作為太陽系中數量龐大的天體陣營,為何要研究小行星呢?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第一,研究小行星可以幫助人類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演化史;第二,小行星上的資源未來可以供人類開發使用;第三,掌握小行星的動態,可以避免它們未來撞上地球。
畢竟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很多次重大變故都與小行星撞地球有關。目前,天文學家們已經密切關注著數千顆近地小行星的一舉一動,其中最特別的一顆,是名字叫「貝努」的小行星,每隔6年,它就會靠近地球一次,它的身上,也攜帶著大量的謎團。
含有液態水的小行星
小行星貝努在1999年9月份,第一次被天文學家發現,此後多年來,便一直是人類重點對象,一開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顆近地小行星,大約22世紀末,它有很大的概率會和地球相撞。
不過,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卻發現小行星貝努並不簡單。在2018年12月份,在小行星貝努的上面,探測器發現了水的痕跡,此外,還有與生命有關的有機化合物,也出現在小行星貝努之上。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研究者認為,小行星貝努上面的水,或許來自於它的母星,一顆原本處於小行星帶之中,體積較大的小行星,大約10億年前,由於某種原因破碎,殘存的一部分變成了小行星貝努。
但是,有機化合物卻很難解釋,天文學家也發現,在太陽系中,碳元素構成的有機化合物是普遍存在於小行星之上的,它們或許都來自於太陽系早期,在地球誕生早期,為地球帶來了生命的密碼。至於它們是如何播撒生命種子的,研究者則認為,這一切都與小行星撞地球有關。
NASA探測器登陸小行星
一方面希望可以揭開小行星貝努身上的諸多謎團,另一方面希望可以通過它,來將它扼殺在「搖籃中」,避免它未來會撞上地球。
NASA的探測器——OSIRIS-REX,在前不久成功在小行星貝努上著陸,並將取樣後返回地球。這樣一來,研究小行星貝努就更加直觀,同時,也可以在它的身上找到讓地球不受到近地小行星傷害的辦法,比方說如何將它們在太空中消滅。
若一切順利,大約2023年左右,小行星貝努就會順利返回地球,讓我們一起期待它的到來,它的故事,也將在它抵達地球後,由它「親口」講述。
資料來源
《中國科學院》10月22日文章《取樣成功 小行星貝努的故事將由它「親口」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