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逃原創,請勿擅自轉載)
賽博朋克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詞彙,尤其在《機殼特工隊》《銀翼殺手2049》等電影相繼上映以後,更是引起其他圈子的模仿。但要說到賽博朋克鼻祖,莫過於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是根據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哈裡森·福特、肖恩·楊、魯特格爾·哈爾等主演的動作科幻電影。影片於1982年6月在美國上映。
故事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彼時的洛杉磯已變成潮溼渾濁、魚龍混雜的九反之地。泰瑞公司製造了從外形到情感都與真人無異的複製人,他們為人類進行那些艱難的外太空工作,但為防止複製人叛變對人類造成威脅,泰瑞公司不僅給製造的複製人只保留四年壽命,還禁止他們踏足地球,一旦踏入將被銀翼殺手追殺。
《銀翼殺手》海報
這一年幾名複製人在外太空發生叛變,並冒死回到地球,而且直入製造他們的母公司——泰瑞。
主人公戴克作為退役銀翼殺手,當他被召回警局並聽到這幾名複製人的冒險之旅時產生了極大疑惑和興趣,於是重新肩負追殺叛逆複製人的重任,但當他與美麗的改良版複製人瑞秋相遇時,兩人之間發生了感情,他開始左右為難。
《銀翼殺手》是賽博朋克電影的開端。但很多人看完電影也依舊不理解何為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其中控制論是研究動物(包括人類)和機器內部的控制與通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而朋克誕生於七十年代中期傾向於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搖滾樂類型。
顧名思義,賽博朋克是對科技控制生活的反抗潮流,是反烏託邦藝術體系的一員。
《銀翼殺手》作為賽博朋克文化的起源,其劇本改編來源——菲利普·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則是賽博朋克類型作品的前身。作者筆下是一個衰敗的世界,是文明的深深沒落,是科技的重重淪陷。
賽博朋克的常見元素有:黑客、數字空間、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控制論與電腦生化、都市擴張與貧民窟、大型企業、基因工程、紅藍色調霓虹燈、東方元素。
舉個例子
《銀翼殺手》之後,賽博朋克逐漸形成科幻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從小說、電影到遊戲、服飾。但實際上很多人對賽博朋克的理解僅限於「酷」「喪」,對其真正的精神內核少有了解,更別談理解生活中的賽博朋克精神。
今天不逃將結合電影,從憂患意識、人本意識和反抗意識三個維度來探索我們生活中的賽博朋克現象。
《銀翼殺手》作為賽博朋克類型片的開端,其渲染的電影場景是後來許多同類型片的借鑑。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與骯髒擁擠的貧民窟;
炫目的巨型LED屏霓虹燈牌與連綿不斷的雨水霧氣;
一手遮天的霸權企業與苦苦掙扎的普羅大眾;
還有那些逐漸消失的西方元素與亙古不變的東方色彩……
種種強烈的貧富、高低、明暗對比形成了未來的科技世界。
《銀翼殺手》電影場景
《銀翼殺手》之所以瀰漫著陰鬱頹喪的絕望情緒,是因為在影片劇本以及原著小說的設定中,地球已經淪落成了一個被人類拋棄的垃圾場。經歷過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大氣嚴重汙染、資源極度緊缺的地球,變得極其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大多數身體機能正常,有能力支付高科技服務的人前往更宜居的星球。科技將富人帶離這個傷痕累累的地球,無錢無權的貧民留下來苟活。
雖然電影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是悲觀的,但從現實角度看,對未來科技環境的悲觀想像意味著對現有科技發展的合理憂思,即我們現在的科技發展歷程有沒有可能造成賽博朋克的「高科技、低生活」的未來世界,合理的想像有助於當今的我們更加理性地對待科技發展。
也就是說,賽博朋克精神內核之一是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是指一個人的內心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世界、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繫於心,對人類、社會、國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難抱有警惕並由此激發奮鬥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易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中華民族自古便是憂患意識超強的民族。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華為晶片事件便是憂患意識超強的體現。
任正非老先生
去年5月15日,華為正式被美國加入黑名單,隨後不久,全球最大的晶片研發機構ARM宣布將對華為停止下一代的晶片架構授權。微軟、谷歌集體倒戈,宣布將停止Windows、安卓作業系統的授權。
到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的一封信讓無數國人為之振奮,信中大意說,多年前,華為就預判到美國將來可能會封鎖技術,所以就悄悄地自研技術。
過去這些年,華為一直在用美國的高端晶片。但是任正非一直居安思危,長期依賴他人技術肯定是不可靠的,所以在1991年成立了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即今天的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十幾年來海思一直默默坐著冷板凳,默默研發。
2002年,海思第1塊COT晶片就已經開發成功。
2012年,海思推出四核手機處理器晶片K3V2,並搭載與Ascend D上市。
再後來有了大家熟悉的四核麒麟910T、64位8核晶片海思麒麟930、麒麟950、麒麟960等。
其中,麒麟960還被Android Authority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
華為這麼多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低調研發,為的就是這一天突破科技封鎖鏈。
正是對未來科技壟斷的憂思,讓華為提前研發,防患於未然。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未嘗不是如此。面對每年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步入社會,你還在優哉遊哉地做著不需要動腦的工作嗎?面對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環境,你還在固步自封守著原有的技術嗎?
就像全國拆掉公路收費站,那些哭喊著一輩子只會收費的下崗員工,社會拋棄你的時候,根本不會提前打招呼,若是在這長達十幾年的收費員工作中,去掌握一門其他技能,又何至於如此哭喊?
憂患意識不止是企業應有的精神,更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我們需要時刻處於學習狀態,掌握本職工作以外的技能,或者投資一項副業,防患於未然。
《銀翼殺手》之所以稱為「銀翼」,是因為戴克在追殺其中一名女複製人卓拉的時候,卓拉身穿透明防風大衣被戴克從後背一槍擊中,從百貨櫥窗破窗而出,迎風展開的透明風衣像極了銀色的雙翅,絕望地朝地面撲騰。
尊重規則,p掉暴露
她死的時候甚至掛著淚,仿佛對著這個世界說:「我不想死。」也正是這一刻,戴克開始懷疑他的行為是否正義。
除此之外,不知自己是複製人的蕾切爾,在得知自己真實身份時垂下的淚水;複製人頭領羅伊,像孩童一般投向世界的好奇眼神,以及他在伴侶普麗絲死後,為她獻上的動情一吻。與冷酷無情、一心只想追捕複製人的戴克相比、與一手遮天的霸權企業泰瑞公司的總裁泰瑞相比,這些複製人顯得更像人類,他們擁有更為真切的七情六慾,面對只有四年壽命這一事實,複製人的生之渴望和死之悲切,才是這部影片最動人的地方。
賽博朋克類型片始終是將人、尤其是底層社會的人作為故事的核心,可以說,賽博朋克是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關懷。這是賽博朋克的第二個精神內核:人本意識。
人本意識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孟時期的「仁者愛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真正有仁德的人,應該把人民放在第一位,這是千年前的先秦就已具備並延續至今的思想理念。
孟子畫像
然而很多人覺得「以人為本」是一個很高尚很遙遠的話題,其實不然。
不逃的本職工作是新媒體運營,做新媒體非常注重數據分析能力,漲粉多少、閱讀量多少、閱讀轉化率多少等等。不用心的運營人會盯著數據圖表,然後根據圖表做調整。例如某一天「被XX毀掉的中國人」一文火了,此後便淨推送此類以偏概全、引起暴怒的文章,殊不知長此以往只會給用戶一種偏激性誤導,並不利於用戶的思維成長、更有損帳號的良性發展。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意識到那一個個冷冰冰的數字後面,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想法有情緒,他們的情緒不是你可以利用漲粉或者利用買單的工具,給用戶提供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容和產品,才是作為一名運營應有的職業道德,這就是工作中的「人本意識」。
社會的良性發展應該以人的幸福感作為發展指標之一,而賽博朋克濃墨重彩地描繪未來世界對人性的踐踏,恰恰是為了提醒現在的人們,科技的發展倘若忽視人性,最終只會造成人的反抗。
電影中幾名複製人在外星球叛變以後完全可以拿走錢財逍遙快活,但奇怪的是他們反其道而行,回到最危險的地球——這個生產了他們卻禁止他們踏足的母球。
原來泰瑞為了防止複製人過於強大威脅人類,給他們的壽命只有四年,無奈擁有獨立意識的複製人怎能接受自己只有四年壽命,於是前往泰瑞公司尋求延長壽命的方法。
給予複製人與人類無異的情感和超過人類的才能,卻不給他們同等的壽命,想想就可恨。
其實影片最終表達的是——人類是否有權利決定他們所造之物的生死?尤其當ta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時。
答應是否定的。
不信命,是我們自古便有的精神特質。近年大熱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魔童哪吒不信命,實現了由魔童到仙童的轉變,而這句話原本的主人——《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則更勵志。
袁了凡畫像
袁了凡在少年時,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算他一生的壽命只到53歲,膝下無子,當官的話頂多做到縣長,甚至他每年拿多少俸祿,功名第幾,都算得很準,袁了凡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
既然命中注定,當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他也就無欲無求,反正求也求不到。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一起打坐,坐了三天三夜,不打一個妄想。禪師佩服地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
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實中有沒有對你說命該如此?有沒有人勸你放棄說你做不到?下次請對他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更由不得你。」
就像鄧亞萍矮到被省隊拒絕,最後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奧運冠軍;就像《哪吒》的導演餃子,藥學專業出身的他被多少人否定,做不了動畫,最後卻成就了中國動畫史上的最高票房。
對所謂「宿命」的反抗,就是對權威的反抗。在自我追求方面,任何人說不行,都不能成為你停止前進的理由。不盲從,不妄自菲薄,不是前輩說的就一定對,自己要試一試。
雨夜裡那個最帥的反派在影片中是2019年去世的,而在現實中演員也是在2019年長眠的。電影結尾的那段話是科幻影史上的經典,為是本片的升華,是賽博朋克的真正內核:一切輝煌的、暗淡的、偉大的、卑微的時刻,都是人性不可磨滅的高光,儘管生命將逝之時,這一切都會化作雨中的淚消失掉,但絕不是他人隨意就能篡改剝奪的,人類的未來生活如何,不能只要少數人決定。
最後引用《哪吒》的一句話:「若命運不公,就和他鬥到底。」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