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真正的賽博朋克是憂患、是反抗,更是人文主義關懷

2020-10-09 不逃姐姐

(不逃原創,請勿擅自轉載)

賽博朋克是近年來比較熱的詞彙,尤其在《機殼特工隊》《銀翼殺手2049》等電影相繼上映以後,更是引起其他圈子的模仿。但要說到賽博朋克鼻祖,莫過於1982年上映的《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是根據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改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哈裡森·福特、肖恩·楊、魯特格爾·哈爾等主演的動作科幻電影。影片於1982年6月在美國上映。

故事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彼時的洛杉磯已變成潮溼渾濁、魚龍混雜的九反之地。泰瑞公司製造了從外形到情感都與真人無異的複製人,他們為人類進行那些艱難的外太空工作,但為防止複製人叛變對人類造成威脅,泰瑞公司不僅給製造的複製人只保留四年壽命,還禁止他們踏足地球,一旦踏入將被銀翼殺手追殺。

《銀翼殺手》海報

這一年幾名複製人在外太空發生叛變,並冒死回到地球,而且直入製造他們的母公司——泰瑞。

主人公戴克作為退役銀翼殺手,當他被召回警局並聽到這幾名複製人的冒險之旅時產生了極大疑惑和興趣,於是重新肩負追殺叛逆複製人的重任,但當他與美麗的改良版複製人瑞秋相遇時,兩人之間發生了感情,他開始左右為難。

《銀翼殺手》是賽博朋克電影的開端。但很多人看完電影也依舊不理解何為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cyberpunk)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又稱數字朋克、賽伯朋克、電腦朋客、網絡朋客。其中控制論是研究動物(包括人類)和機器內部的控制與通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而朋克誕生於七十年代中期傾向於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搖滾樂類型。

顧名思義,賽博朋克是對科技控制生活的反抗潮流,是反烏託邦藝術體系的一員。

《銀翼殺手》作為賽博朋克文化的起源,其劇本改編來源——菲利普·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則是賽博朋克類型作品的前身。作者筆下是一個衰敗的世界,是文明的深深沒落,是科技的重重淪陷。

賽博朋克的常見元素有:黑客、數字空間、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控制論與電腦生化、都市擴張與貧民窟、大型企業、基因工程、紅藍色調霓虹燈、東方元素。

舉個例子

《銀翼殺手》之後,賽博朋克逐漸形成科幻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從小說、電影到遊戲、服飾。但實際上很多人對賽博朋克的理解僅限於「酷」「喪」,對其真正的精神內核少有了解,更別談理解生活中的賽博朋克精神。

今天不逃將結合電影,從憂患意識、人本意識和反抗意識三個維度來探索我們生活中的賽博朋克現象。


賽博朋克是未來世界的悲觀想像

《銀翼殺手》作為賽博朋克類型片的開端,其渲染的電影場景是後來許多同類型片的借鑑。

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與骯髒擁擠的貧民窟;

炫目的巨型LED屏霓虹燈牌與連綿不斷的雨水霧氣;

一手遮天的霸權企業與苦苦掙扎的普羅大眾;

還有那些逐漸消失的西方元素與亙古不變的東方色彩……

種種強烈的貧富、高低、明暗對比形成了未來的科技世界。

《銀翼殺手》電影場景

《銀翼殺手》之所以瀰漫著陰鬱頹喪的絕望情緒,是因為在影片劇本以及原著小說的設定中,地球已經淪落成了一個被人類拋棄的垃圾場。經歷過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大氣嚴重汙染、資源極度緊缺的地球,變得極其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大多數身體機能正常,有能力支付高科技服務的人前往更宜居的星球。科技將富人帶離這個傷痕累累的地球,無錢無權的貧民留下來苟活。

雖然電影對於未來世界的想像是悲觀的,但從現實角度看,對未來科技環境的悲觀想像意味著對現有科技發展的合理憂思,即我們現在的科技發展歷程有沒有可能造成賽博朋克的「高科技、低生活」的未來世界,合理的想像有助於當今的我們更加理性地對待科技發展。

也就是說,賽博朋克精神內核之一是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是指一個人的內心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世界、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繫於心,對人類、社會、國家、人民可能遭遇到的困境和危難抱有警惕並由此激發奮鬥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易經》有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中華民族自古便是憂患意識超強的民族。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華為晶片事件便是憂患意識超強的體現。

任正非老先生

去年5月15日,華為正式被美國加入黑名單,隨後不久,全球最大的晶片研發機構ARM宣布將對華為停止下一代的晶片架構授權。微軟、谷歌集體倒戈,宣布將停止Windows、安卓作業系統的授權。

到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的一封信讓無數國人為之振奮,信中大意說,多年前,華為就預判到美國將來可能會封鎖技術,所以就悄悄地自研技術。

過去這些年,華為一直在用美國的高端晶片。但是任正非一直居安思危,長期依賴他人技術肯定是不可靠的,所以在1991年成立了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即今天的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

十幾年來海思一直默默坐著冷板凳,默默研發。

2002年,海思第1塊COT晶片就已經開發成功。

2012年,海思推出四核手機處理器晶片K3V2,並搭載與Ascend D上市。

再後來有了大家熟悉的四核麒麟910T、64位8核晶片海思麒麟930、麒麟950、麒麟960等。

其中,麒麟960還被Android Authority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

華為這麼多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低調研發,為的就是這一天突破科技封鎖鏈。

正是對未來科技壟斷的憂思,讓華為提前研發,防患於未然。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未嘗不是如此。面對每年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步入社會,你還在優哉遊哉地做著不需要動腦的工作嗎?面對日新月異的網際網路環境,你還在固步自封守著原有的技術嗎?

就像全國拆掉公路收費站,那些哭喊著一輩子只會收費的下崗員工,社會拋棄你的時候,根本不會提前打招呼,若是在這長達十幾年的收費員工作中,去掌握一門其他技能,又何至於如此哭喊?

憂患意識不止是企業應有的精神,更是每個人應該具備的。我們需要時刻處於學習狀態,掌握本職工作以外的技能,或者投資一項副業,防患於未然。


賽博朋克是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關懷


《銀翼殺手》之所以稱為「銀翼」,是因為戴克在追殺其中一名女複製人卓拉的時候,卓拉身穿透明防風大衣被戴克從後背一槍擊中,從百貨櫥窗破窗而出,迎風展開的透明風衣像極了銀色的雙翅,絕望地朝地面撲騰。

尊重規則,p掉暴露

她死的時候甚至掛著淚,仿佛對著這個世界說:「我不想死。」也正是這一刻,戴克開始懷疑他的行為是否正義。

除此之外,不知自己是複製人的蕾切爾,在得知自己真實身份時垂下的淚水;複製人頭領羅伊,像孩童一般投向世界的好奇眼神,以及他在伴侶普麗絲死後,為她獻上的動情一吻。與冷酷無情、一心只想追捕複製人的戴克相比、與一手遮天的霸權企業泰瑞公司的總裁泰瑞相比,這些複製人顯得更像人類,他們擁有更為真切的七情六慾,面對只有四年壽命這一事實,複製人的生之渴望和死之悲切,才是這部影片最動人的地方。

賽博朋克類型片始終是將人、尤其是底層社會的人作為故事的核心,可以說,賽博朋克是披著科幻外衣的人文主義關懷。這是賽博朋克的第二個精神內核:人本意識。

人本意識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孟時期的「仁者愛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真正有仁德的人,應該把人民放在第一位,這是千年前的先秦就已具備並延續至今的思想理念。

孟子畫像

然而很多人覺得「以人為本」是一個很高尚很遙遠的話題,其實不然。

不逃的本職工作是新媒體運營,做新媒體非常注重數據分析能力,漲粉多少、閱讀量多少、閱讀轉化率多少等等。不用心的運營人會盯著數據圖表,然後根據圖表做調整。例如某一天「被XX毀掉的中國人」一文火了,此後便淨推送此類以偏概全、引起暴怒的文章,殊不知長此以往只會給用戶一種偏激性誤導,並不利於用戶的思維成長、更有損帳號的良性發展。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意識到那一個個冷冰冰的數字後面,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想法有情緒,他們的情緒不是你可以利用漲粉或者利用買單的工具,給用戶提供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容和產品,才是作為一名運營應有的職業道德,這就是工作中的「人本意識」。

社會的良性發展應該以人的幸福感作為發展指標之一,而賽博朋克濃墨重彩地描繪未來世界對人性的踐踏,恰恰是為了提醒現在的人們,科技的發展倘若忽視人性,最終只會造成人的反抗。


賽博朋克是對宿命論的反抗

電影中幾名複製人在外星球叛變以後完全可以拿走錢財逍遙快活,但奇怪的是他們反其道而行,回到最危險的地球——這個生產了他們卻禁止他們踏足的母球。

原來泰瑞為了防止複製人過於強大威脅人類,給他們的壽命只有四年,無奈擁有獨立意識的複製人怎能接受自己只有四年壽命,於是前往泰瑞公司尋求延長壽命的方法。

給予複製人與人類無異的情感和超過人類的才能,卻不給他們同等的壽命,想想就可恨。

其實影片最終表達的是——人類是否有權利決定他們所造之物的生死?尤其當ta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時。

答應是否定的。

不信命,是我們自古便有的精神特質。近年大熱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魔童哪吒不信命,實現了由魔童到仙童的轉變,而這句話原本的主人——《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則更勵志。

袁了凡畫像

袁了凡在少年時,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算他一生的壽命只到53歲,膝下無子,當官的話頂多做到縣長,甚至他每年拿多少俸祿,功名第幾,都算得很準,袁了凡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

既然命中注定,當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他也就無欲無求,反正求也求不到。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一起打坐,坐了三天三夜,不打一個妄想。禪師佩服地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

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現實中有沒有對你說命該如此?有沒有人勸你放棄說你做不到?下次請對他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更由不得你。」

就像鄧亞萍矮到被省隊拒絕,最後也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奧運冠軍;就像《哪吒》的導演餃子,藥學專業出身的他被多少人否定,做不了動畫,最後卻成就了中國動畫史上的最高票房。

對所謂「宿命」的反抗,就是對權威的反抗。在自我追求方面,任何人說不行,都不能成為你停止前進的理由。不盲從,不妄自菲薄,不是前輩說的就一定對,自己要試一試。


寫在最後


雨夜裡那個最帥的反派在影片中是2019年去世的,而在現實中演員也是在2019年長眠的。電影結尾的那段話是科幻影史上的經典,為是本片的升華,是賽博朋克的真正內核:一切輝煌的、暗淡的、偉大的、卑微的時刻,都是人性不可磨滅的高光,儘管生命將逝之時,這一切都會化作雨中的淚消失掉,但絕不是他人隨意就能篡改剝奪的,人類的未來生活如何,不能只要少數人決定。

最後引用《哪吒》的一句話:「若命運不公,就和他鬥到底。」

共勉。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賽博朋克1982
    一張海報就把賽博朋克的氣質突顯無疑 電影裡有大量的逆光和大色差鏡頭,營造出了一種很詭異的氛圍,一種只屬於賽博朋克的美。可以說82年的銀翼殺手給賽博朋克風格定了個基調吧,陰暗、矛盾、超現實等等元素也成了這種類型無法繞過的點。 故事本身其實並不複雜,機器人羅伊一夥脫離控制逃回地球,試圖脫離四年壽命的限制,銀翼殺手(也就是專門殺機器人的警察)漢索羅前往追捕,期間與機器人瑞秋相愛,最後羅伊一夥被漢索羅擊斃,瑞秋與漢索羅兩人雙宿雙飛。
  • 《銀翼殺手2049》裡的賽博朋克文化,你看懂了幾個?
    雖然打著82版《銀翼殺手》續集的旗號。 但《銀翼殺手2049》相比於前作更加視覺化。 除了向老牌刀鋒跑者致敬以外,還沿用了很多視覺方面的創作靈感。
  • 《銀翼殺手2049》裡的賽博朋克文化,你看懂了幾個?
    抱著看故事的心態去看《銀翼殺手2049》,只會大失所望。但換一種心態,抱著看導演是如何把賽博朋克用電影語言呈現的。那電影會給你巨大的滿足感。,更是一種讓人著迷的文化。朋克電影有著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精神內核。《銀翼殺手2049》改編自科幻小說《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麼》?影片無疑是一部賽博朋克的永恆經典之作。
  • 賽博朋克鼻祖《銀翼殺手》系列電影全資源
    但我不得不提的是,在《銀翼殺手2049》前,還有一部堪稱是賽博朋克的元老,完美文學主義體現的電影,這就是在1982年拍攝的《銀翼殺手》!這裡就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1982年執導的《銀翼殺手》的主要劇情。《銀翼殺手》講述的是2019年的洛杉磯。
  • 《銀翼殺手》:賽博朋克科幻片和文學大咖的集合體
    銀翼殺手,這是一部多麼值得反覆回味的經典科幻電影。我相信很多人是先觀賞了2017年拍攝的《銀翼殺手2049》。確實,這是一部難得的科幻佳片,裡面複製人深邃的存在和細膩的情感讓我痴迷。但我不得不提的是,在《銀翼殺手2049》前,還有一部堪稱是賽博朋克的元老,完美文學主義體現的電影,這就是在1982年拍攝的《銀翼殺手》!
  • 解密《銀翼殺手》,最早的「賽博朋克」到底是如何構建而成的?
    而《銀翼殺手》的出現,則是完全背離了這一思想。也正是因此,《銀翼殺手》所創建的這種獨樹一幟的美術風格在後世被延續了下來,在不斷的藝術加工之後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賽博朋克」。那麼接下來,我將從這部電影中詳細解讀最早「賽博朋克」風,到底是如何構建而成的。
  • 銀翼殺手2049,賽博朋克電影的裡程碑
    Like tears…in rain1982年的《銀翼殺手》,描繪了他們心中2019年的模樣,那是一個賽博朋克的世界,一個充滿了複製人的世界。於是,人們又拍攝了《銀翼殺手2049》,繼續看向三十年後的世界。我挺喜歡賽博朋克的,它算是科幻下的一個小門類,但是卻充滿了淡淡的絕望氣息,這是一個機器文明異常發達的文明,複製人,機器人,和各種投影模擬,幻想。
  • 《銀翼殺手》概念設計師席德·米德讓賽博朋克變為現實
    席德·米德在從事概念藝術家行業40多年,參與製作的《銀翼殺手》概念設計,讓這部電影引領了「賽博朋克」藝術37多年,其中的賽博朋克美學影響了後世眾多電影、遊戲作品,就連即將在2020年發行的《賽博朋克2077》也深受其影 響。
  • 在《賽博朋克2077》出來前,重溫一下《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這款由西木工作室開發,1997年的同名電影改編遊戲,近日登陸GOG。它是有史以來最棒的冒險遊戲之一,但由於種種原因,已經在大眾視野中消失了多年。由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銀翼殺手》開啟了賽博朋克電影的先河,電影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對電腦和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擔憂,或許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其成為了數字時代的象徵。
  • 美劇也可以演繹成「銀翼殺手」的賽博朋克感覺
    但對本劇也存在著質疑聲,說它是科幻經典名作「銀翼殺手」的複製品......網飛的這部劇,與去年上映的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和《攻殼機動隊》都是賽博朋克題材之作,所以免不了會被拿來和它們比較。摩天大樓、空中飛行的車輛、絢麗無比的的霓虹,以及永遠陰暗潮溼和霧氣蒙蒙的街道等等這些,似乎都是「賽博朋克」特有的味道...
  • 隱藏在遊戲裡的銀翼殺手,賽博朋克2077,憑什麼拿年度最佳?
    它就是今年熱度頗高的《賽博朋克2077》 另外一點讓我喜歡這款遊戲的原因就是,它很有《銀翼殺手》的味道,我最喜歡的一部科幻電影。
  • 《銀翼殺手》銀翼殺手與電子綿羊
    我個人對於賽博朋克文化了解的匯總,也是對於本片的「前世今生」的簡介。此文包含對電影《銀翼殺手》《銀翼殺手2049》以及書籍《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劇透。而80年代,伴隨著後續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與威廉吉布森所著的文學作品《神經漫遊者》的問世,賽博朋克文學也正式邁入了大眾的視線中,並逐漸向主流科幻文學靠攏。且由於《神經漫遊者》對於賽博朋克文化的貢獻,威廉吉布森也因此被大眾稱為「賽博朋克之父」。改編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 賽博朋克經典大作《銀翼殺手》宣布重製 2020年內推出
    《銀翼殺手》堪稱是賽博朋克類鼻祖級別的作品,這款在1997年推出的經典作品現如今玩過的人已經不多了,為了讓更多玩家體驗到這款賽博朋克的經典大作,Nightdive工作室宣布會在2020年內推出《銀翼殺手:增強版》。
  • 《銀翼殺手》關於「賽博朋克」的知識(沒水平的複製粘貼)
    賽博朋克(英語:Cyberpunk)是「控制論」(Cybernetics)與「朋克」(Punk)的結合詞,背景大都建立於「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的結合」(combination of low-life and high tech)(高科技低生活),通常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故事框架通常是社會秩序受到政府或財團或秘密組織(龐然大物)的高度控制,而角色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種突破
  • 今天,是什麼讓我們為「賽博朋克」而瘋狂?
    △ 《銀翼殺手》中的「高科技,低生活」 在遊戲《賽博朋克2077》世界中的2077年,資本與科技結合,大企業壟斷經濟,階級分化加劇,底層幫派混戰不斷......
  • 《銀翼殺手》個人認為目前為止最好兩部賽博朋克風格電影之一
    另外一部是《銀翼殺手2049》😁今天補了第一部銀翼殺手,真的很難相信這是一部拍攝於1982年的電影,尤其和同時期的電影對比。比如1984年的《終結者》,時代烙印特別明顯:穿越時空,人類和機器人大戰,劣質浮誇的特效,這些元素都非常局限於當時的技術和想像力;而《銀翼殺手》中的大絕部分劇情和畫面,以及電影中對一些問題的思考,放到今天也依然很動人。PS:兩部銀翼殺手真的都好美!我認為這是把賽博朋克表現得最好的電影了。
  • 在看《銀翼殺手2049》前,你可以先玩玩這些賽博朋克遊戲
    」流派科幻電影《銀翼殺手2049》正式登上電影銀幕。《銀翼殺手2049》導演尼斯•維倫紐瓦作為「賽博朋克風格」的「宣傳者」,在探討《銀翼殺手》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聊聊什麼是「賽博朋克更進一步解釋,就是我們對於未知因素所產生的恐懼,而該觀點最初由科幻文學大師威廉•吉布森提出,並在《銀翼殺手》這部電影誕生後,得以發揚光大。總的來說,賽博朋克就是帶有秩序反叛(朋克)氣質的虛擬實境(賽博)主題作品。(引用知乎用戶:蓮桑 在【蒸汽朋克與賽博朋克的區別在哪裡?】的回答)
  • 節奏極慢的《銀翼殺手2049》,為何令人顫慄不斷……
    1982年的《銀翼殺手》與1995年的《攻殼機動隊》,都被認為是「賽博朋克」電影的經典之作。人們之後想到《銀翼殺手2049》,一定也會聯想到賽博朋克。你或許開始疑惑——「賽博朋克」是什麼?東亞文化的神秘禪意,更是一直吸引著歐美創作者為其作品加入東亞元素。賽博朋克電影尤其需要這種禪意的渲染。當然,如果僅僅具有視覺上的鮮明特徵,賽博朋克電影不會令人如此著迷。它最吸引人的,是其精神內涵。在個體被完全物化的未來世界,賽博朋克作品的主人公,在追問這樣的命題——我究竟是誰?我又該去到哪裡?
  • 重慶來福士,濃濃的賽博朋克風吸引遊客
    但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重慶還有一個別稱,和東京、香港一起被稱為最具賽博朋克感的城市。所謂賽博朋克,其實是科幻電影中一支重要而獨特的美學派別,著名的電影《銀翼殺手》《阿麗塔:戰鬥天使》《黑客帝國》等,都屬於賽博朋克。其所代表的美學趣味延伸到了幻想世界中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其中最具標誌性的,就是其城市美學。
  • 《西部世界》續訂了,國產的賽博朋克去哪兒找?|科幻迷
    《銀翼殺手》毫無疑問,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是人們最早熟知的涉及賽博朋克的科幻小說,由它改編而成的《銀翼殺手》更是與威廉·吉布森的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一起,成為了20世紀80年代賽博朋克發展史中最為輝煌的兩顆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