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霸屏
截至昨日票房突破44億元
你知道嗎
這部電影的美術總監
是咱泉州惠安90後小夥子
他
昨日,網絡爆出《流浪地球》的美術總監是90後惠安小夥子王志堅,是惠安荷山中學的校友。記者連線正在江蘇無錫的王志堅,了解了他的成長經歷和《流浪地球》背後的故事。
01
90後惠安小夥
敲開科幻片製作大門
「其實我的教育經歷,與大多數普通學子一樣,沒有什麼大區別。」王志堅在電話那頭爽朗地笑道,他出生於1990年,是惠安輞川鎮人,在老家許厝學校讀完初中後,考入惠安荷山中學,大學時在中央美術學院攻讀交通工具設計專業,因表現優異留校任教。
王志堅從小喜歡畫畫,高二正式進入藝考訓練。彼時,他在荷山中學師從餘錫明老師,美術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後來又轉到泉州市提香美術學校,更系統地學習繪畫。藝考中,憑著過人的天賦和辛勤的努力,他幸運地拿到中央美術學院的「門票」。
大學時期的王志堅,幾乎每天都在宿舍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奔波。由於交通工具設計專業需要「用工作量堆起來的專業能力」,他每天的工作量強度極高,這般辛苦歷練,使得他畢業後在工作中應對工作量大的項目更遊刃有餘。
在中央美院時,王志堅曾參加與影視娛樂相關的課程訓練,因緣際會開始了人生第一部科幻短片的製作,雖然因後期製作資金短缺,片子最終未能播出,但這次經歷卻成為他參與《流浪地球》後期製作的「敲門磚」。
02
進組晉升美術總監
統籌影片美術製作
2016年,王志堅以載具及場景設計師的身份,加入電影《流浪地球》美術組,開始各項籌備工作。這是他從大學開始接觸影視行業以來,參加的第三部科幻類型的片子。
因交通工具設計專業出身,他到美術組之後,漸漸在設計和製作等方面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見多識廣」之後,他慢慢從最初的概念設計師晉升為美術總監。
王志堅在電影創作現場留影
「其實不是美術總監,美術總監是英文名稱的直譯,我的職位專業術語叫『主美術』。」電話那頭,王志堅謙虛低調,一度希望大家不要關注他個人。在《流浪地球》美術組,他主要負責美術相關的設計和製作管理工作。
雖然此前也接觸過科幻類片子,但像《流浪地球》如此大體量的項目,對王志堅而言卻是首次,這令他興奮不已。「這意味著我要擔負的責任更大了,除了需要做大量的設計工作,還需要統籌和管理美術部門的工作。」王志堅坦言,一開始他也曾手忙腳亂,但在美術指導郜老師的幫助下,逐漸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終才順利並出色地完成電影製作的重要環節。
03
創作三年無數次修改
分鏡頭畫稿8000多張
王志堅把在《流浪地球》的美術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概念設計,和導演確定全片的視覺風格,並將劇本所涉及的場景、道具、人物造型等落實到視覺層面。「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分鏡頭畫稿則達到了8000多張。」王志堅介紹,整個階段共做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
第二階段是與各部門討論,確定拍攝方案,確定製作方案,進入製作期。
第三階段是拍攝期,由於《流浪地球》本身製作體量比較大,所以拍攝期與製作期大部分是重疊的,美術組一部分人員應對拍攝現場的需求,一部分人員繼續搶先製作後續場景,而這也是這部片子最辛苦的一部分。
第四階段是拍攝完成後的後期特效,美術組主要負責後期CG場景的設計,以及從美術層面指導後期公司的視效工作。
就這樣,經過將近三年的努力,歷經無數次創作修改,《流浪地球》終於成功上映。
「中國人也能拍出科幻大片!」面對觀眾的肯定,王志堅笑著說,其實他還是個新人,《流浪地球》的成功與觀眾的包容和支持分不開。未來,他將更加努力修好「內功」,帶領團隊建立起影視設計製作的流程,為中國電影工業化做好準備,也希望今後有機會和精力製作出與惠安人文和非遺相關的作品,更好地宣傳泉州。
影視行業中的泉州人
居然這麼牛
1
黃健中
中國電影第四代導演的中堅人物
黃健中祖籍泉州,1941年出生於印尼,1948年回國,在泉州度過了童年時代。1960年,黃健中進入北京電影製片附屬電影學校學習。進步很快的他,相繼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場記、副導演、導演。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中堅人物,黃健中屢次在中國電影金雞獎、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眾電影百花獎上獲獎。
1979年,黃健中與張錚聯合執導電影《小花》,正是這部戲讓黃健中嶄露頭角。後來,黃健中代表作有《如意》《良家婦女》《過年》《中國媽媽》《紅娘》《我的1919》等,影片風格多變,展示了他駕馭不同題材的才能。
日前,黃健中受邀參與監製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創投會項目論壇暨「青年電影A計劃」。黃健中表示:「青年就像早上8、9點鐘的太陽,希望青年電影導演要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思考中國電影的未來,以及身處新時代應有的積極作為,創作出呼應時代和人民需求的優秀經典作品。」
2
陳瀚海
接軌好萊塢電影市場
1968年生於泉州惠安的陳瀚海早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是世紀長龍影視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
陳瀚海從事影視行業近30年。最初時,世紀長龍以製作和發行電視劇為主,出品了多部「海峽特色」影視作品。2014年,陳瀚海帶領世紀長龍影視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鹿港文化併購登陸資本市場,正式更名為世紀長龍影視有限公司。並於2014年開始進入電影市場,投資《閨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盜墓筆記》《鐵道飛虎》等電影,於2016年成功接軌好萊塢電影市場,投資《間諜同盟》《極限特工3》《俠探傑克》《降臨》等。
陳瀚海還在惠安縣紫山鎮投資影視城,園區分為閩臺文化影視基地、海洋影視主題娛樂區、海絲文化體驗廊道、兩岸藝術創客社區、自然之翼森林公園五大功能區。
3月16日,福建省影視文化傳媒行業協會成立,陳翰海當選為首屆會長。作為福建人,他表示協會將致力推動福建本土影視產業發展和閩臺影視文化傳媒業者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福建省影視行業在全國的影響力。
3
許誠毅
《捉妖記》胡巴的設計者
近年來,熱門電影《捉妖記》讓祖籍泉州南安的導演許誠毅名聲大震。
1963年,許誠毅出生於香港,此後一直在香港生活、接受教育。1984年左右,許誠毅最初先在香港Quantum工作室擔任卡通製作人,之後他遷居加拿大攻讀電腦動畫。1989年,他開始在夢工廠工作,並成為夢工場的主力軍,帶領動畫組創作各式的商業片、動畫短片和故事片。
史瑞克、胡巴等這些經典形象都是許誠毅所設計的,其代表作品《怪物史瑞克3》還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捉妖記》更是刷新和創造了200餘項票房新紀錄。他也憑藉《捉妖記》獲得了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獎、第18屆華鼎獎中國最佳導演獎等多個獎項。2017年執導《捉妖記2》,《捉妖記2》於2018年春節檔上映,累積票房已突破22億。而《捉妖記》第一部以24.4億的票房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6。
4
朱瑋傑
構建影視營銷生態鏈
朱瑋傑,泉州惠安人,無限自在文化董事長、自在影業有限公司總裁,畢業於國立華僑大學,曾歷職於泉州晚報社《東南早報》。2011年投資創辦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全案營銷服務及影視投資運營。近年來,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雙實現大幅增長,呈現高歌猛進的態勢,並憑藉高成長性躋身新三板創新層。
身為80後年輕一代電影從業者的代表人物,朱瑋傑參與了《讓子彈飛》《敢死隊2》《富春山居圖》《金蟬脫殼》《青春派》《催眠大師》《整容日記》《竊聽風雲3》《匆匆那年》《爸爸的假期》《前任攻略3》等眾多電影作品宣傳策劃。
朱瑋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在泉州待了很多年,自己的從業經驗都是在泉州開始積累的,泉州濃厚的商業氛圍以及泉州人敢拼敢闖的精神都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創業。他建議每個地方在做影視發展時,首先重視的應該是人才。
5
葉謙
開拍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院線電影
3月1日,泉州泉港籍導演葉謙的新片《蕃薯澆米》在泉港開機,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作為本片監製,與影片主演歸亞蕾、楊貴媚等出現在開機儀式上。作為第二屆青蔥計劃五強學員,葉謙的處女作具有獨特的閩南人文景觀。
據了解,該片主要取景地設在泉港區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閩南四大漁鎮之一的峰尾古城,以及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山腰鹽場。它們是閩南文化元素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區。
據悉,葉謙,1983年出生,祖籍泉州泉港,電影製片人、模特編導,亞模文化(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擔任和執行過國內外大型賽事。2016年,葉謙榮獲中國中國微電影領域傑出貢獻人物獎。
來源:東南早報綜合泉州商報
記者:張素萍
編輯:麥彬彬
審核:趙鵬雲 等
真厲害!
為泉州90後新一代點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