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流浪地球》美術總監竟是泉州90後!行星發動機、地下城...

2021-01-09 東南早報

今年春節以來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霸屏

截至昨日票房突破44億元

你知道嗎

這部電影的美術總監

是咱泉州惠安90後小夥子

昨日,網絡爆出《流浪地球》的美術總監是90後惠安小夥子王志堅,是惠安荷山中學的校友。記者連線正在江蘇無錫的王志堅,了解了他的成長經歷和《流浪地球》背後的故事。

01

90後惠安小夥

敲開科幻片製作大門

「其實我的教育經歷,與大多數普通學子一樣,沒有什麼大區別。」王志堅在電話那頭爽朗地笑道,他出生於1990年,是惠安輞川鎮人,在老家許厝學校讀完初中後,考入惠安荷山中學,大學時在中央美術學院攻讀交通工具設計專業,因表現優異留校任教。

王志堅從小喜歡畫畫,高二正式進入藝考訓練。彼時,他在荷山中學師從餘錫明老師,美術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後來又轉到泉州市提香美術學校,更系統地學習繪畫。藝考中,憑著過人的天賦和辛勤的努力,他幸運地拿到中央美術學院的「門票」。

大學時期的王志堅,幾乎每天都在宿舍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奔波。由於交通工具設計專業需要「用工作量堆起來的專業能力」,他每天的工作量強度極高,這般辛苦歷練,使得他畢業後在工作中應對工作量大的項目更遊刃有餘。

在中央美院時,王志堅曾參加與影視娛樂相關的課程訓練,因緣際會開始了人生第一部科幻短片的製作,雖然因後期製作資金短缺,片子最終未能播出,但這次經歷卻成為他參與《流浪地球》後期製作的「敲門磚」。

02

進組晉升美術總監

統籌影片美術製作

2016年,王志堅以載具及場景設計師的身份,加入電影《流浪地球》美術組,開始各項籌備工作。這是他從大學開始接觸影視行業以來,參加的第三部科幻類型的片子。

因交通工具設計專業出身,他到美術組之後,漸漸在設計和製作等方面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見多識廣」之後,他慢慢從最初的概念設計師晉升為美術總監。

王志堅在電影創作現場留影

「其實不是美術總監,美術總監是英文名稱的直譯,我的職位專業術語叫『主美術』。」電話那頭,王志堅謙虛低調,一度希望大家不要關注他個人。在《流浪地球》美術組,他主要負責美術相關的設計和製作管理工作。

雖然此前也接觸過科幻類片子,但像《流浪地球》如此大體量的項目,對王志堅而言卻是首次,這令他興奮不已。「這意味著我要擔負的責任更大了,除了需要做大量的設計工作,還需要統籌和管理美術部門的工作。」王志堅坦言,一開始他也曾手忙腳亂,但在美術指導郜老師的幫助下,逐漸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工作流程,最終才順利並出色地完成電影製作的重要環節。

03

創作三年無數次修改

分鏡頭畫稿8000多張

王志堅把在《流浪地球》的美術工作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概念設計,和導演確定全片的視覺風格,並將劇本所涉及的場景、道具、人物造型等落實到視覺層面。「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分鏡頭畫稿則達到了8000多張。」王志堅介紹,整個階段共做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

第二階段是與各部門討論,確定拍攝方案,確定製作方案,進入製作期。

第三階段是拍攝期,由於《流浪地球》本身製作體量比較大,所以拍攝期與製作期大部分是重疊的,美術組一部分人員應對拍攝現場的需求,一部分人員繼續搶先製作後續場景,而這也是這部片子最辛苦的一部分。

第四階段是拍攝完成後的後期特效,美術組主要負責後期CG場景的設計,以及從美術層面指導後期公司的視效工作。

就這樣,經過將近三年的努力,歷經無數次創作修改,《流浪地球》終於成功上映。

「中國人也能拍出科幻大片!」面對觀眾的肯定,王志堅笑著說,其實他還是個新人,《流浪地球》的成功與觀眾的包容和支持分不開。未來,他將更加努力修好「內功」,帶領團隊建立起影視設計製作的流程,為中國電影工業化做好準備,也希望今後有機會和精力製作出與惠安人文和非遺相關的作品,更好地宣傳泉州。

影視行業中的泉州人

居然這麼牛

1

黃健中

中國電影第四代導演的中堅人物

黃健中祖籍泉州,1941年出生於印尼,1948年回國,在泉州度過了童年時代。1960年,黃健中進入北京電影製片附屬電影學校學習。進步很快的他,相繼擔任北京電影製片廠場記、副導演、導演。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中堅人物,黃健中屢次在中國電影金雞獎、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眾電影百花獎上獲獎。

1979年,黃健中與張錚聯合執導電影《小花》,正是這部戲讓黃健中嶄露頭角。後來,黃健中代表作有《如意》《良家婦女》《過年》《中國媽媽》《紅娘》《我的1919》等,影片風格多變,展示了他駕馭不同題材的才能。

日前,黃健中受邀參與監製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創投會項目論壇暨「青年電影A計劃」。黃健中表示:「青年就像早上8、9點鐘的太陽,希望青年電影導演要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思考中國電影的未來,以及身處新時代應有的積極作為,創作出呼應時代和人民需求的優秀經典作品。」

2

陳瀚海

接軌好萊塢電影市場

1968年生於泉州惠安的陳瀚海早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是世紀長龍影視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

陳瀚海從事影視行業近30年。最初時,世紀長龍以製作和發行電視劇為主,出品了多部「海峽特色」影視作品。2014年,陳瀚海帶領世紀長龍影視股份公司和上市公司鹿港文化併購登陸資本市場,正式更名為世紀長龍影視有限公司。並於2014年開始進入電影市場,投資《閨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盜墓筆記》《鐵道飛虎》等電影,於2016年成功接軌好萊塢電影市場,投資《間諜同盟》《極限特工3》《俠探傑克》《降臨》等。

陳瀚海還在惠安縣紫山鎮投資影視城,園區分為閩臺文化影視基地、海洋影視主題娛樂區、海絲文化體驗廊道、兩岸藝術創客社區、自然之翼森林公園五大功能區。

3月16日,福建省影視文化傳媒行業協會成立,陳翰海當選為首屆會長。作為福建人,他表示協會將致力推動福建本土影視產業發展和閩臺影視文化傳媒業者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福建省影視行業在全國的影響力。

3

許誠毅

《捉妖記》胡巴的設計者

近年來,熱門電影《捉妖記》讓祖籍泉州南安的導演許誠毅名聲大震。

1963年,許誠毅出生於香港,此後一直在香港生活、接受教育。1984年左右,許誠毅最初先在香港Quantum工作室擔任卡通製作人,之後他遷居加拿大攻讀電腦動畫。1989年,他開始在夢工廠工作,並成為夢工場的主力軍,帶領動畫組創作各式的商業片、動畫短片和故事片。

史瑞克、胡巴等這些經典形象都是許誠毅所設計的,其代表作品《怪物史瑞克3》還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捉妖記》更是刷新和創造了200餘項票房新紀錄。他也憑藉《捉妖記》獲得了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獎、第18屆華鼎獎中國最佳導演獎等多個獎項。2017年執導《捉妖記2》,《捉妖記2》於2018年春節檔上映,累積票房已突破22億。而《捉妖記》第一部以24.4億的票房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6。

4

朱瑋傑

構建影視營銷生態鏈

朱瑋傑,泉州惠安人,無限自在文化董事長、自在影業有限公司總裁,畢業於國立華僑大學,曾歷職於泉州晚報社《東南早報》。2011年投資創辦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影全案營銷服務及影視投資運營。近年來,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營收、淨利潤雙雙實現大幅增長,呈現高歌猛進的態勢,並憑藉高成長性躋身新三板創新層。

身為80後年輕一代電影從業者的代表人物,朱瑋傑參與了《讓子彈飛》《敢死隊2》《富春山居圖》《金蟬脫殼》《青春派》《催眠大師》《整容日記》《竊聽風雲3》《匆匆那年》《爸爸的假期》《前任攻略3》等眾多電影作品宣傳策劃。

朱瑋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在泉州待了很多年,自己的從業經驗都是在泉州開始積累的,泉州濃厚的商業氛圍以及泉州人敢拼敢闖的精神都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創業。他建議每個地方在做影視發展時,首先重視的應該是人才。

5

葉謙

開拍大陸首部全閩南語院線電影

3月1日,泉州泉港籍導演葉謙的新片《蕃薯澆米》在泉港開機,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作為本片監製,與影片主演歸亞蕾、楊貴媚等出現在開機儀式上。作為第二屆青蔥計劃五強學員,葉謙的處女作具有獨特的閩南人文景觀。

據了解,該片主要取景地設在泉港區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閩南四大漁鎮之一的峰尾古城,以及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山腰鹽場。它們是閩南文化元素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區。

據悉,葉謙,1983年出生,祖籍泉州泉港,電影製片人、模特編導,亞模文化(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擔任和執行過國內外大型賽事。2016年,葉謙榮獲中國中國微電影領域傑出貢獻人物獎。

來源:東南早報綜合泉州商報

記者:張素萍

編輯:麥彬彬

審核:趙鵬雲 等

真厲害!

為泉州90後新一代點個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宇宙鄉愁
    「流浪地球」中至關重要的行星轉向發動機遍布世界各地,它們讓地球停止自傳,並驅使地球離開原始軌道,飛向廣袤的宇宙。原本,人類是想要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令地球零消耗改變方向、提升速度,加快逃離的。但在地球接近木星的過程中,受木星引力突增影響,地球上發生了大面積地震,上千座行星轉向發動機發生故障。
  • 《流浪地球》幕後概念設計大揭秘!!!概念設計藝術指導,故事板總監專訪來了!
    這一期請來了《流浪地球》的概念藝術指導兼故事板總監,讓我們在詳細了解到幕後創作過程的同時,還有幕後獨家概念設計大揭秘!本期嘉賓其實幕後的設計量確實是非常大的,比如有1萬座噴射高度達萬米的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踏上長達2500年的未知航程,這是多麼恢弘壯烈的科學幻想。這個故事在地球部分的主線是一個旅程,有點公路片的意思,最初設計的主人公的移動線甚至比影片最終呈現的距離要遠得多——從北京地下城到洛杉磯!(片中是從北京到蘇拉威西島)漫長的旅途意味著需要移步換景。
  • 電影《流浪地球》,35億人進入地下城,剩下的35億人怎麼活?
    在這種末日時刻,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為了讓更多人活下來,聯合政府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宇宙4.2光年外的新星系,這個計劃,就叫做「流浪地球」計劃。人類傾盡所有資源在地球表面建造10000座行星發動機,以150億噸的推力,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
  • 《流浪地球》超詳細設計圖、理念分享
    如何解決觀眾對於科幻題材的信任,然後建立觀眾與電影的情感連接,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這一切要從最初的概念設計開始。《流浪地球》概念藝術指導、故事板總監張勃老師在採訪中說到:「《流浪地球》大的視覺設計方向:蘇聯時期的重工業感。
  • 《流浪地球》細節考據及影評
    13、地球在離開軌道時氣溫急速下降,地面氣溫零下84攝氏度。此外,由於大量石頭被作為重聚變行星發動機的燃料燒掉導致地球總質量下降、行星發動機為地球加速、以及越來越靠近木星等原因,使得地球重力加速度下降至9.5N/Kg。
  • 假如《流浪地球》被改成了遊戲……
    這部科幻電影的大賣,也讓ACGx情不自禁地想腦洞大開一把:假如《流浪地球》被改編成遊戲,那它應該會是什麼樣?電影《流浪地球》的故事結構其實有點像公路片,從北京地下城到蘇拉威西行星發動機,主人公一行人的冒險都是依靠運載車的移動來實現的。
  • 電影《流浪地球》高清完整版
    接著影片介紹地球發生的災難,原因是太陽極速老化,持續膨脹,100年後會吞噬地球,三百年後太陽系消失,於是聯合國一致決定在地球表面建造1萬個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到4.2光年之外,開始2500年的流浪之旅,這就是「流浪地球」計劃的大概。
  • 如果地球真的去流浪了,你的專業能幹點啥?
    畢竟我們,上可造飛機、飛船、空間站、行星發動機;下可修通風管、排氣扇、空調、油煙機。看到片頭沒,和300多太空人一起上領航員的,還有700多機械工程師!行星發動機怎麼放,對板塊的影響怎麼樣,該放多少,怎麼維護,地下城怎麼選址,怎麼建,雖然我們不是直接施工方,這也算是該我們考慮的事兒了。生物學系8分鐘前測序、生命數位化、種質資源保藏、Moss上的各種種子庫、重要物種的DNA圖譜……嗯,在新的星球,人類及各物種延續生命的重要任務就交給我們吧。
  • 關於「流浪地球」,我想聊聊大家沒說過的
    前者計劃建造行星發動機,讓地球本身變成一座巨型的宇宙飛船,驅使地球離開太陽系;而後者主張乘坐宇宙飛船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可問題在於,離地球最近的有行星的恆星都在850光年以外,以0.5%的光速飛行也要17萬年才能到達。
  • 吳京吳孟達《流浪地球》預告,11公裡高行星發動機秒殺珠穆朗瑪峰
    前幾日由郭帆導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吳京等人主演的《流浪地球》發布了「行星發動機」版預告和「行星發動機城市版」海報,並公布了該影片與大年初一上映。面對絕境,全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
  • 【春節熱映】《流浪地球》開創中國科幻新紀元
    很多人看完電影後表示,不相信這是中國拍的。很多人看完後依然意猶未盡。於是,大家想出一辦法,把地球上安裝上上萬個發動機。把地球推走。這就是行星發動機。行星發動機示意圖但這個速度還遠遠不夠。比鄰星(半人馬座三星)距離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萬年才能抵達,這實在是太漫長了!即使行星發動機繼續加速,達到光速的百分之一仍然不可行。於是人類想到了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令地球零消耗改變方向、提升速度,最後到達比鄰星。
  • 《流浪地球》,硬
    35億人類唯一的生路是向外太空恆星際移民,因此建立了一萬座驅使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飛出太陽系,尋找希望。小說以宏大的世界觀和宇宙觀,講述了太陽災變對於地球的毀滅性影響以及人類建造行星發動機幫助地球逃逸的過程。文中,天體物理學科普段落比比皆是,對於電影改編以及特效呈現來說難度極大,這也是為什麼《三體》電影不斷延期的原因之一。如果將小說中的情節一五一十還原出來,那影片難免會變成一部「大而全」的科教片。
  • 《上海堡壘》口碑崩盤之際,咱又想起《流浪地球》,還是它經典!
    中國科幻電影始於《流浪地球》終於《上海堡壘》,也許這句話就是對《流浪地球》最好的褒獎,作為大劉的粉絲,種花家在大年初一就去捧場了,一直到現在仍然會在各種寫作中引用下《流浪地球》的部分畫面和情節,也算是向大劉致敬!可能有很多朋友在欣賞流浪地球時,可能並不太了解個中設備的工作原理,我們今天來簡單闡述下《流浪地球》行星發動機的工作原理!
  • 關於《流浪地球》,你需要知道的50件幕後故事
    編劇嚴東旭等撰寫了包括自然環境(世界版圖、生物群落、大氣現象等)、人類社會(世界人口、政治、社會分工、行政版圖、經濟與物資、家庭與日常生活、文化娛樂體育教育等)、技術概況(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高速地表運載車、外骨骼裝甲、補給站、「領航員號」空間站等)在內的詳細「世界觀」,設定了《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流浪地球不如流浪月球!
    硬核科幻作品:流浪地球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火了!太陽要衰亡,地球要流浪,帶著家一起走,大大的鄉土情懷,讓電影散場後許多人遲遲不願離場,這跟爆米花電影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不過細想想,問題真不少。第一個問題:讓地球停轉的代價有多大?
  • 《流浪地球》很好,但還有遺憾
    可以說《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給中國科幻電影樹立了標杆,也是中國電影史中必將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優秀電影。《流浪地球》拍攝過程中的百般曲折堪比九九八十一難,中間還差點夭折。但以導演郭帆為首的流浪地球製作團隊是抱著極大的熱情,充滿著情懷將影片的拍攝堅持了下去,最終修成正果。
  • 對不起,《流浪地球》我還真給不了7.9分的「高分」
    然而,在觀看完這部「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後,湯湯獸覺得,《流浪地球》配不上7.9分的高分。下麵湯湯就從劇情、配樂和製作三個方面向大家解釋一下我這麼說的理由。《流浪地球》作為劉慈欣老師早期作品之一,構思獨特,將故事設定在太陽急速老化,即將吞沒地球的背景下,人類決定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就這個設定,有網友就提出來,地球的構造不可能允許這樣的操作,單是使地球停止自轉就做不到。
  • 《流浪地球》偷偷藏了這麼多彩蛋!
    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放的電視頻道是CUCTV。火種計劃是流浪地球電影中最悲涼的一個計劃了,即使保留所有的東西到達比鄰星,卻因沒有宜居的行星,所有的人類文明都被禁錮在一個空間裡,孤獨地陪伴著三個太陽;如果放棄比鄰星的尋找宜居的行星,能源不夠在路途上火種熄滅,成為安靜漂流的人類文明墳墓。怎麼都是細思極恐,所以劉培強才說出那句經典的話:「沒有人類的文明,不叫人類文明」。
  • 我們應該從《流浪地球》中學到什麼?
    不久前,在上映前並不被大眾看好的《流浪地球》登陸各大院線,並在幾天內實現了票房的趕超和逆襲,紐約時報甚至評論這標誌著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伴隨這股熱議,筆者亦對電影進行了細細欣賞,賞後頗有感悟,特寫此文,以饗讀者。《流浪地球》無疑是一部極具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
  • 《流浪地球》電影和劉慈欣的原著有哪些不同?
    聯合政府發布的危急法規定:危急情況下,逃生機會優先分配給年齡更小的人(這也解釋了小劉啟及其監護人為什麼可以不抽籤就進入地下城)。當時還是中學生的主人公比母親先上了升降梯,母子之間隔著兩萬多人的隊伍。主人公到達地面兩個多小時後,巖漿吞沒了地下城,「她(母親)同沒能撤出的一萬八千人一起,看著巖漿湧進市中心廣場。那時已經停電,整個地下城只有巖漿那可怖的暗紅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