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承認,這部電影有很多缺陷,但我們更多地應該看到的,應該是《流浪地球》閃光的一面。
作為中國科幻電影史上的先行者,自從大年初一上映以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就備受矚目,好評如潮,上映的第二天便成功逆襲,登頂日票房排行榜。在上映的第四天反超美國科幻電影《大黃蜂》,暫居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在某著名評分網站上收穫7.9分的高分,超過86%的科幻電影,與《生化危機》系列多部電影處於同一梯隊。
然而,在觀看完這部「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之作」後,湯湯獸覺得,《流浪地球》配不上7.9分的高分。下麵湯湯就從劇情、配樂和製作三個方面向大家解釋一下我這麼說的理由。
從劇情來看,「科」與「幻」緊密結合
首先,我們從劇情上來分析一下。
《流浪地球》作為劉慈欣老師早期作品之一,構思獨特,將故事設定在太陽急速老化,即將吞沒地球的背景下,人類決定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
就這個設定,有網友就提出來,地球的構造不可能允許這樣的操作,單是使地球停止自轉就做不到。但請各位注意,這是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科幻」的真正魅力,就在「科」與「幻」的緊密結合上,就像導演組對請來幫忙的中科院科學家說的,「我們得假設它能推動」,「帶著地球去流浪」,正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吸引人的點之一,也是這部電影「幻」的部分。
地球離開了原來的位置,開始走出太陽系。顯然,在近未來時代,人類科技水平還沒能達到光速旅行等手段,我們只能採用目前技術下常用的,「行星彈弓」的方法,將地球「甩」出太陽系。而這個點,也是這部電影「科」的部分。
(註:「行星彈弓」學名「引力彈弓效應」,是指利用行星的相對運動和引力改變軌道和速度的方式,可以使飛行器迅速加速或減速,大幅節省燃料。在現實的太空探測過程中,已被「水手10號」以及著名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證明並使用。希望下圖可以解釋清楚)
而「流浪地球」計劃,選擇藉助木星將地球甩出太陽系,《流浪地球》的故事,便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戶口」劉啟帶著妹妹韓朵朵偷偷上地面去玩,而此時正值地球即將進入木星引力範圍的時候。
偏偏在這時,木星引力激增,全球四千七百七十一座發動機停機,地球將在三十七小時後撞擊地球,一場「註定徒勞的救援」就此展開。
這部電影被吐槽最多的,莫過於人物性格的塑造。
首當其衝的,是韓朵朵最後呼叫救援的那段話。
印象中,無論是《獨立日》中的戰前動員那段經典臺詞,還是《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中女主琴的動員,都氣勢恢宏,十分震撼,而韓朵朵的臺詞,相比之下要「遜色」許多。但也請大家注意,劇中韓朵朵的設定是一名14歲的初中女生,37小時前她還在地下城上課,而這段看似無力的臺詞,實際上是對人物設定最忠實的表現。
其次,便是「戶口」劉啟,CN171-11救援隊的隊長王磊的性格轉變太過突然。
其實,這些還真不能怪劇組。由於賀歲檔上映電影的時長限制,《流浪地球》的製片方必須將成片再次刪減,將原有的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忍痛割愛刪減到125分鐘,而這也已經比《新喜劇之王》的91分鐘,《飛馳人生》的98分鐘長了很多了。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刪掉一些對人物塑造的片段。出現一些比較突兀的轉變。
根據近期曝光的一些刪減片段的文字版我們可以注意到,劉啟和韓朵朵從大樓中逃出來後,在路上看到了冰面下無數向上遊的人們,極寒將他們的姿勢定格下來,這一幕震撼了劉啟一行,也使劉啟從「想回家」到「救地球」的轉變。
而王磊那麼執著的要去杭州地下城重啟發動機,是因為他的家人都在杭州地下城,發動機不重啟,地下城也將瀕臨崩潰。
總體上講,這部電影在劇情上結構嚴謹,並無大的瑕疵,前後的伏筆也做到了很好的呼應,整體劇情不落俗套,很難讓觀眾猜到後續劇情走向,因此,劇情方面,我給9分。
從特效與配樂來說,既中規中矩,也驚喜不斷
相信《流浪地球》給觀眾帶來最多震撼的,便是影片的特效製作。這部電影的所有特效,都有目前國內最優秀的特效公司MORE VFX完成的,沒錯,這部電影是真正意義上中國人自己製作的科幻電影。影片的特效,從行星發動機,到「領航者」國際空間站,還有被冰凍的上海,這些震撼人心的鏡頭,明顯都已經達到世界級水平。作為一部國產電影,難能可貴。
再來說一說配樂方面,製作人阿坤老師和他的團隊打造出的配樂堪稱完美,與畫面和劇情的完美結合,達到了極佳的效果。不過也提醒一下阿坤老師,下回配樂的名字不要寫的那麼直接了啊,直接官方劇透了。
關於網友提到的《海草舞》的出現大煞風景,小編看來無可厚非。劉啟的姥爺韓子昂,故事設定的就是一個九零後,所以他喜歡的歌曲,當然就是我們這個時期比較火的歌曲了,劇組選擇《海草舞》這首歌,也是為了活躍一下氣氛,想像一下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爺子,跳海草舞的場面(滑稽.jpg)
總體來講,影片的特效以及配樂方面,製作都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堪稱完美。這個環節,也是九分。
從製作上來說,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根據官方的數據,《流浪地球》的總投資達到3.2億,歷時四年多時間打磨出來的。由於科幻電影這一類型片在國內還比較少,其創作過程中的很多環節都是史無前例的,製作過程中也面臨了很多的危機,比如萬達撤資……
很慶幸,這部電影可以挺下來。整個影片的參與人員達到了7000人,這部電影,沒有什麼流量明星,沒有小鮮肉,沒有太多的前期宣傳,有的僅僅是震撼宏大的特效,直擊人心的配樂,腦洞大開的構想,以及罕見的,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精神。
主創團隊的投資都用在了一部電影的核心上,而非邀請流量明星,宣傳上,這樣的製作理念,對於國內某些電影製作團隊來講,是需要借鑑和學習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個環節,依然是九分。
湯湯有話說
綜上所述呢,小編給《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評分,就是9分了。對,《流浪地球》,他配不上7.9分的「高分」。
作為國產科幻電影,這部電影給大家帶來的震撼我們都有目共睹,這是中國人拍的科幻電影麼?沒錯,他就是!特效,中國人做的!配樂,中國人做的!劇本,中國人寫的!電影,中國人拍的!
這部電影雖然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難題,最終還是上映了。很慶幸,我們能看到這樣一部中國人自己拍攝出來的科幻巨作,在小編看來,無論是劇情,特效,配樂……各個方面,這部電影完全不輸《星際穿越》、《星球大戰》等好萊塢經典科幻電影。這樣的科幻電影,值得我們國人驕傲與自豪!
然而,有部分網友,懷著一種莫名的心態,刻意抹黑《流浪地球》,某評分網站的一星評價中,齊刷刷地寫著,「有吳京,就一星。」憑什麼?就因為他不是外國人?坦白地講,吳京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太多戲份,出現的場面也不是他所擅長的武打戲,他在其中客串的文戲,完全顛覆了他之前在「戰狼」系列中塑造的形象。在《流浪地球》中,雖然是一名拯救了世界的太空人,但他更多扮演的,是一名「不稱職」的父親,一名和地球上的人一樣,渴望在春節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普通人。
這些年,傳出來的拍攝科幻電影的計劃不少,為什麼偏偏《流浪地球》成功了?
答案只有一個:
用心。
導演郭帆在籌備這部電影的時候,專門為這部電影寫了一篇編年史。
在劉慈欣的原著小說中,經過木星只有短短兩段話;到了郭導這裡,變成了100萬字的劇本,外加一套詳細的世界觀,包括動物群落、大氣現象、世界人口、行政版圖等等。在國內能做到這種地步的,有幾名導演?就是在世界上,據小編了解到的,也只有在上映首日盛讚《流浪地球》的「卡神」詹姆斯·卡梅隆吧(卡神即將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在拍攝前也寫了厚厚一沓的手稿)。
《流浪地球》為了銀幕上的這兩個小時,七千多名工作人員準備了整整四年,這還不包括郭帆老師和劉慈欣老師以及編劇團隊的成員之前打磨劇本的時間。開機之後,又遇到投資方撤資等危機,好在,都挺下來了。
中國人不是不能拍科幻電影,而是不用心!
《流浪地球》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真正用心的作品,觀眾是能感受到的,而這些,也是那些流量明星不能替代的,一部真正優秀的作品的口碑,也不是用一些敷衍的理由能帶下來的。不要被一些俗氣的東西蒙蔽了雙眼,改變了判別事物好壞的標準,甚至開始刻意抹黑。損人不利己。
是,我承認,這部電影也有它的缺陷,但我們更多地應該看到的,應該是《流浪地球》閃光的一面。
這部電影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超級英雄,那些機甲怪獸了。
我們中國人,也能創作屬於自己的科幻小說!
我們中國人,也能拍出屬於自己的硬核科幻!
正如影片中那句臺詞一樣: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的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種下了名為「科幻」的種子,正如喬治·盧卡斯影響了詹姆斯·卡梅隆,詹姆斯·卡梅隆影響了郭帆,不一樣的是,這顆種子,有一顆「中國心」。【注1】
在《流浪地球》之後,我們可以去期待下一部,下下一部中國科幻電影,包括下一位、下下一位劉慈欣,下一位、下下一位郭帆。因為中國科幻的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中國科幻,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已經開始,相信中國的科幻,必將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小破球!牛逼!
中國科幻!牛逼!
小破球!衝鴨!
中國科幻!衝鴨!
向《流浪地球》創作團隊致敬!
【注1】:喬治·盧卡斯是《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的導演,《星球大戰》的出現打開了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市場,詹姆斯·卡梅隆在看到《星球大戰4:新希望》(第一部星戰電影)後,萌生了拍科幻的想法,後來創作了諸如《終結者2》、《阿凡達》的經典,郭帆在17歲的時候看到了《終結者2》,也萌生了拍攝科幻電影的願望。
【注2】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如轉載請聯繫作者本人。本文所用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