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影視行業:院線和網絡電影共生,行業回暖是漸進過程

2020-12-19 澎湃新聞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給電影行業發展帶來了不少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在電影院停擺的半年間,有院線大片從院線電影變為網絡電影免費首映,也有更多的院線電影準備在市場回暖後選擇合適檔期重回熒幕。

在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論壇上,部分頭部影視公司高管肯定了院線電影的獨特價值,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互利共生才是未來較好的一種發展形態。

在影院復工之後,不少業內人士喜憂參半。一方面擔心觀眾會因為防疫等因素降低觀影熱情,一方面也期待迎來觀影需求的大爆發。

不過,電影市場恢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業內人士指出,當下最關鍵的是加快恢復電影的創作,讓源頭活水儘快恢復。

影視行業的恢復是漸進的過程,內容是核心競爭力

7月26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論壇上,據貓眼娛樂CEO鄭志昊介紹,近幾個月內,觀眾回歸影院的意願逐漸變的強烈。「貓眼調研顯示,3月和4月的時候,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願意在影院開放之後重新回到影院。在電影局發下下發通知影院復工之後,我們的最近一次調研顯示90%的觀眾願意回到影院。」

果然,票房數據沒有令大家失望。7月20日至7月26日,電影復工首周市場反饋積極,票房達到1.09億元。

不過,電影市場恢復不是一蹴而就的。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影院復工後,新上映的影片屈指可數,大部分是復映的老片。此外,有不少院線大片還在靜候,準備在市場回暖後選擇合適檔期重回熒幕。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也透露道:「前不久說橫店的開機量,恢復得挺快的,但大部分是十天左右的網絡電影,我們真正的院線大電影開機量還是很低的。」

鄭志昊坦言:「目前整個影視行業的生產端、放映端、發行端其實並沒有恢復到原來的一個水平,整個的恢復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即使如此,不少業內人士都對票房的恢復持樂觀態度。7月25日,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曾對票房作出預測:「我們希望是這兩個周末,如果我們看到更多的觀眾入場之後,我非常有信心從我們票面上來看,票房應該會恢復到平時同期正常2/3水平。我覺得再加上今年的國慶檔,我們認為能夠正式完成整個票房的一個市場的復甦。」

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講武生也表達了自己的樂觀預期:「我個人觀點認為今年就在8月份就有可能恢復到80%左右,票房整個市場都會得到恢復,到國慶的時候基本上認為還有小增長。」

談及目前市場上的片源儲備,於冬說:「目前的片源大概四五百部能夠支撐到明年的三四月份,明年的暑期會有一批建黨百年的電影上映,但接下來的檔期都是比較空,所以我們應該加快恢復電影的創作,讓源頭活水儘快恢復,這是現在比較著急的一個事情。我覺得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更是信心問題,因為電影不僅僅是一個生產線,它更多的是一個藝術創作,要給這些創作者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於冬認為,如果拍出好電影,自然院線都會把市場給換回來。「影院跟片方現在是一條心,有了好片子影院就增加上座率,影院就有信心繼續經營好,這需要全行業的同仁團結奮進。因為觀眾的期待在這裡,所以電影行業觸底反彈之後我們需要更多的好片進入市場,把觀眾呼喚回來。」

將在國內復映的《星際穿越》的製作公司傳奇東方執行長劉思汝認為:「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意識是,我們依然要特別潛心的特別耐心的做好內容,不能放棄這個。「

在疫情的催化下,院線電影會被網絡電影取代嗎?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春節檔上映的《囧媽》因疫情撤檔後迅速以「請全國人民看電影」的口號在線上免費首映,當時也曾一度遭到院線方面的集體抵制。之後,也有《肥龍過江》等影片選擇在網上與觀眾見面。

即使疫情催生了網絡電影的發展,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院線電影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在本次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論壇上,部分頭部影視公司高管肯定了院線電影的獨特價值,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互利共生才是未來較好的一種發展形態。

「在流媒體觀影如此方便的時候,還有這麼多的觀眾希望電影院重開走進電影院,為什麼呢?是因為雖然電影不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但好的電影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7月25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騰訊集團副總裁兼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拋出上述觀點。

程武認為,流媒體不能取代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這種儀式感。「現在我們娛樂變得門檻很低,通過移動終端可以隨時隨地看各種各樣的內容,不管是三秒三分鐘的短視頻,還是網絡大電影,都可以在網上看。但當一群人能夠走進一個相對封閉的黑暗空間,通過一束光,有一種集體觀禮式的獨特觀影體驗,大家能夠帶著期許,找到自己所希望的這種娛樂、溫暖和感動,我覺得這是電影帶給人類社會的最獨特的價值,我們需要這種儀式感。」

不過程武也意識到,如果電影行業的從業者不思進取,即使不是流媒體衝擊院線電影,也會有其他的新內容和科技手段淘汰同質化的內容。

貓眼娛樂CEO鄭志昊在7月26的論壇上說:「今天有不同形式的線上、線下電影,它是不是完全可以被替代,我們其實不是特別擔心,我覺得這是兩種不同的形式。就像今天不管外賣多麼的火,堂食還是不可替代的,線下影院的沉浸式、社交式、伴隨式的體驗,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觀眾獲得的感受是線上視頻所不能替代的。」

談及流媒體對院線電影帶來的挑戰,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較為樂觀。他認為,在至少5年內,也可能更長時間內,這麼大體量的電影還是離不開電影院,這也是投資者的利益所要求的。

「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有必要一起探索」

7月26日,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兼新麗電影總裁李寧也在論壇上表達了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應該互動的觀點。鄭志昊則對影視作品的創作者提出了一個建議:在一部影視作品開始創作時, 就要儘早決定主要走線下還是線上。

「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之間其實是可以有很多互動的,包括人才的培養,很多年輕的電影導演沒有機會上來就拍一個大的院線電影,可以先拍一個網絡電影,這對於導演整個的創作班底(都是有益的)。我們對於傳統電影和現代商業的結合當然要擁抱,擁抱網際網路和時代的發展高科技,其實我們很清楚我們是用了這麼多的方法把電影呈現地更好。「李寧說。

鄭志昊表示堅定看好院線電影,因為它本身在體驗和模式上不可替代性。「大的商業收益,還是通過我們的院線電影獲得了最大的商業變現。但是將來的創新和模式怎麼走,有必要一起探索。」

此外,鄭志昊還提議:「當我們創作者開始決定一個內容,究竟是走線上走線下,究竟是取以哪一個渠道為主體的時候,它形式決定了我們採取的預算、表現手法等,這些事實上是需要早期決定。」

他認為:「線上觀影,80%以上都是用手機觀影,但是依然有創作者花了大量的時間做4k甚至更高精度的投入去優化畫質品質,依然沒有意識到它應該是針對手機屏幕做感受上的調整,而不是針對大屏,包括光亮度,包括視聽效果。這個有可能會改變我們以後的創作形式,預算,甚至我們的製片,甚至我們的宣發。」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也表示,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比較理想的關係是怎麼樣去互利共生。「一個方面,我認為電影院現在每年十幾億的觀影人次,絕大部分是年輕人,電影的這種社交屬性也好,沉浸的體驗也好,是其他的觀影形式很難替代的,加上多元化、個性化、垂直化的一些消費趨勢,在年輕人群體當中也是得到了印證。所以我還是樂觀認為,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電影院還是很能很好地活著。」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影視行業|網絡和院線電影邊界被模糊 新盈利模式將出現
    這些電影如果放在院線播放,面對頭部電影競爭壓力的同時,受制於製作成本,演員陣容和特效難免受到買票觀影的觀眾吐槽,而在觀影成本較低的網絡平臺,觀眾則顯得寬容很多,同時,現在線上平臺的彈幕功能,也為影片打造了更好的交流觀影氛圍。
  • 四川影視行業回暖又一部「四川造」影片開機
    隨著影視行業的回暖,12月19日,又一部「四川造」影片《謝謝你愛我》在西昌開機,該片從導演到主演均來自四川。據記者了解,接下來,還會有多部「四川造」影片與觀眾見面。據悉,本片將在2021年登陸全國院線和各大視頻播出平臺。影視行業回暖多個劇組將在成都取景前不久,「四川造」影片《隨風飄散》亮相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備受業內關注,影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的小說《狗孩格拉》。
  • 四川影視行業回暖 又一部「四川造」影片開機
    隨著影視行業的回暖,12月19日,又一部「四川造」影片《謝謝你愛我》在西昌開機,該片從導演到主演均來自四川。據記者了解,接下來,還會有多部「四川造」影片與觀眾見面。據悉,本片將在2021年登陸全國院線和各大視頻播出平臺。  影視行業回暖  多個劇組將在成都取景  前不久,「四川造」影片《隨風飄散》亮相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備受業內關注,影片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的小說《狗孩格拉》。
  • 影視行業是持續「寒冬」還是走向新春天!
    渲染了整個市場,也讓影視市場逐漸回暖,那一刻《戰狼2》拿下了屬於中國人的軍事電影,也是讓中國電影走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炎炎夏日還是逃不過影視行業稅務整改,資本膨脹,快速的經濟下滑,影視行業一落千丈,至今2020年期間,寒冬之中也有暖流的催化劑,例如:《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
  • 【行業一線】「八百孤軍鏖戰後的曙光」?影視行業回暖可期!
    這反映在博納影業身上最合適不過,苦等三年後,博納影業A股上市終於修成正果,近日在深交所中小板IPO成功過會,計劃募集資金14.25億元用於電影項目和電影院項目。博納影業作為近三年來第一家過會的影視公司,預示著影視行業政策端迎來復甦,時隔三年,資本的通道向影視行業緩緩敞開。另一方面,從市場層面看,隨著新冠疫苗進程高於預期,影視行業也因此得到提振。
  • 影視周報 | 加大扶持電影行業力度 疫情加速院線行業整合
    隨著復工復產的逐步正常化,近日,影視行業內也不斷傳出利好的信息和信心,從網絡電影備案情況來看,這樣的信息也得到了驗證。據官方統計,在3月規劃備案通過的313部影片中, 現實題材佔比為70%。該比例也是較上個月60%佔比的進一步增加。其中重大現實題材數量進一步增加,達到9部。影片集中於近代當代,其中去年口碑票房收益頗豐的《毛驢上樹》也推出了新系列。
  • 紅星觀察|四川影視行業回暖,又一部「四川造」影片開機
    隨著影視行業的回暖,12月19日,又一部「四川造」影片《謝謝你愛我》在西昌開機,該片無論是導演還是主演均來自四川。據紅星新聞記者了解,接下來,還會有多部「四川造」影片與觀眾見面。
  • 從上海國際電影節看疫情下的中國電影行業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都被迫停工停產,人員聚集度較高的電影院更是首當其衝,被按下暫停鍵170餘天,而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住,電影院也宣布終於在7月20日正式開啟,至此已經被塵封170多天的電影行業,終於被成功按下播放鍵。
  • 這個院線影片推介會將是「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的強心劑
    今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電影行業受到了巨大衝擊,下半年疫情漸緩,電影產業亟需復甦。在這復甦的關鍵時間,即將召開的中國·橫店影視節將舉辦第二十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它將是一場展現風採、提振士氣的大會,帶來的不僅是作品,更是信心,不只是匯聚,更是團結!對於「後疫情時代」的電影行業,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全國院線影片推介會,它將打通製片、宣傳、發行、放映,為來年電影產業的復甦吹響號角。
  • 後疫情下的電影行業,哪些趨勢「不可逆」?
    作為一個疫情之下的「電影節「,電影人的一些深度反思在電影節的公共場域交織。如賈璋柯導演所言,面對疫情,世界上的導演可以分為兩種,經歷過疫情的和沒有經歷過的。 對於電影行業,同樣如此。繼去年以來的行業調整,在過去的六個月中,疫情進一步放大了影視行業積弊已久的問題,也加速了電影行業格局的重塑。
  • 《囧媽》引發蝴蝶效應,疫情下的影視行業無法自救
    今年春節檔備受驚嚇的院線和影院從業者們從抱怨演變為集體聲討,一份於網上流傳、落款為「浙江電影行業2萬餘名從業人員」的聲明中,明確寫著希望停止《囧媽》的網際網路首播行為,否則浙江電影後續對歡喜傳媒及徐崢出品的電影作品將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抵制。  這份聲明並沒有取得理想效果,《囧媽》如期上線,而得罪了下遊後,歡喜傳媒的高光時刻也結束了。
  • 跨界自救抗疫情,影視行業如何度「寒冬」?
    疫情期間,為了扶持影視行業的發展,國家政策從免稅免證和貸款貼息等多個方面發力。3月26日,中國電影家協會針對「電影行業應對疫情影響」召開了專題網絡視頻會議,圍繞疫情影響下電影行業未來走向、行業自救、網際網路+電影、政策扶持等熱門話題展開了討論,探討應對方案。
  • 影視行業現狀:疫情餘波未過,復工成影視行業最大難題
    2020年,受疫情影響,文化影視產業受到巨大衝擊,行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繼春節檔之後影片全部撤檔,影院依舊處在關門狀態,目前只有少量劇組在正常工作。內容端、發行端、營銷端的停滯也讓整個影視產業鏈無法正常運作。劇組停工不僅使新劇拍攝節奏延遲,更是讓製片方和投資方心如刀絞。
  • 2020,誰按下了影視行業資本回暖的「加速鍵」|復盤
    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寒冬」這個詞,已持續圍繞影視行業將近三年時間。2018年和2019年,影視從業者談論的不再是併購、估值、IP,而是商譽減值、公司關停、大額虧損、行業整改。2020年,疫情這一黑天鵝事件給本來就寒風瑟瑟的影視行業「雪上加霜」,上下遊環環相扣的影視行業參與者無一例外被捲入其中。
  • 文心青年錄·開畫夜話 | 疫情後影視行業新思考
    本期夜話由文心空間攜手開畫影業共同主辦,邀請到全產業鏈玩具品牌公司樂自天成、出品《白夜追兇》《古董局中局》等大熱網劇的五元文化、貝雷帽、合生優勢及光延傳媒,大家就「疫情後影視行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 淺談卓一影視對電影行業未來的發展規劃
    影視行業的未來發展,未來市場規模將是千億級別!以前觀眾一提到影視大片首先將會想到的是美國或者歐州的電影。而近幾年隨著戰狼2、哪吒等電影的誕生給中國影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發展!今天,小編來採訪一下優秀的年輕團隊卓一影視的負責人林總和項目總監唐總。小編:林總您好!
  • 疫情之下,中國影視行業如何渡過「倒春寒」?四大舉措或可自救
    標題:疫情之下,影視行業如何理性自救:老本墊底,降薪減壓摘要:2020年開年之際,被冠以「史上最強春節檔」呈現出的熱鬧盛況,一度讓在凜冬前行的影視企業及從業者看到春天的曙光,並指望藉此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反倒把影視行業打了個措手不及,令其百般期待的「春之盛宴」瞬間化為泡影。
  • 院線「春節檔」遭遇肺炎疫情「黑天鵝」,中國電影仍在黎明前
    逐步蔓延的疫情,預警升級,如同一道「緊箍咒」橫在2020開年影視人的頭上,成為自2003年非典後十多年來影視圈遭遇的最大「黑天鵝」事件。網絡發行平臺淘票票和貓眼相繼響應應疾控工作,幾天前就啟動了「武漢地區無條件退票退款」等措施;截止鈦媒體發稿,貓眼平臺的最新退票政策,已開始執行「全國範圍內、撤檔影片無條件退款。」另一方面,二級市場的大量影視公司行情慘澹,股票集體跳水。1月20日,即肺炎疫情嚴峻狀況公布當日,橫店影視、萬達電影跌停,中國電影、唐德影視跌幅均超5%,此後數日,影視公司股票持續下跌。
  • 如何看待疫情長期影響下的中國大消費行業?
    但是這條政策對於湖北省影視公司是全年免徵收,對於非湖北省電影公司是免徵1-8月;二是減免今年電影放映服務取得的增值稅:這一條主要對於院線行業進行補助,電影放映業務由於沒有進項,所以增值稅率按簡易徵收為3%,注意不含賣品業務。
  • 電影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行業振興
    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隨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初步成效,部分行業和企業開始有序復工。電影行業在持續支援戰「疫」行動的基礎上,也積極做好了等待覆工的準備。各地電影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企業紛紛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持電影行業積極應對疫情的變化和進展,保障電影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