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四級考試後,都會湧現出一波神翻譯,一個比一個精彩絕倫,讓人哭笑不得:
這些熱炒的段子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四級翻譯只是一種刻意考察中國特色名詞的噁心題型。事實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來看官方大綱對四級翻譯的要求:
大綱明文規定:不含生僻的專業詞或習語。如果覺得有些詞翻譯不出來,可能是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沒有掌握大綱單詞。比如出自2019年12月的四級翻譯的「四代同堂」,就是要求掌握大綱單詞:generation,具體是最正式的four generations under one roof,亦或是four generations live together其實並沒有太大差別。
第二種情況是忽略了語法結構的提示。比如2020年7月的四級翻譯:「辣湯、清湯以及鴛鴦(combo)鍋底」。很明顯,鴛鴦不是mandarin duck,大陸鴨子。對於這些超綱詞,在翻譯題中一定會給出英文的注釋。
然而,「鍋底」這個詞,是不是在為難我們呢?實際上,前面的「辣湯、清湯」已經給出了提示,這是一個並列結構!所以,鍋底也是一種湯;而湯這個詞並不屬於超綱的範疇:spicy, pure or combo for the soup.
如果不是考這些中國特色的名詞,那麼四級翻譯到底在考什麼?如何才真正能學好翻譯,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呢?考察歷年的翻譯真題,結合大綱給出的標準,我們會發現四級翻譯的命題至少有兩個出發點:
1.
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社會發展,讓我們用英文來轉換視角,從外部發現中華民族自身的價值所在。
2.
將漢語和英語對比起來仔細推敲,讓我們體會到這兩種語言的差異,用翻譯的實踐來強化我們的英文能力。
我們前面已經分析過,四級翻譯不含生僻的專業詞或習語。所以,只要能正確分析句子的結構,紮實地掌握大綱單詞,不論翻譯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都不構成考試真正的難點。
更何況身為中國人,如果連自己的文化、歷史和社會都不能有效地表達出來,自然也就失去了學習外語的意義。這一點,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呂俊教授的觀點:
「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信息交流與交換的活動,其本質是傳播。」
關鍵還是在於第二點:如何認識漢語和英語的差異,運用翻譯策略準確地表達漢語的意思。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實現三個層次的對等: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語篇對等。如果在這個層次上出現了偏差,就會直接被判定為不及格:由於漢語和英語的邏輯不同,在漢語中分開的句子可能被合併為一句;反之,也可能將一個完整的漢語句子切割成幾句英文來翻譯,兩者之間不總是一一對應的。
那麼如何在考試中判別這些情況,並準確地組合與切割句子?首先讓我們來看麒有詞理的第⑤號翻譯錦囊:
對漢語而言,句子中夾雜不同的主語,以及多個謂語動詞的情況並不稀奇。然而對這種情況,直接逐字翻譯漢語的句子,就會造成結構性的錯誤!
武術(Martial arts)是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一種,年輕人和老年人都練。(2016年6月翻譯真題)
雖然在漢語中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如果不假思索,就會直接翻譯成:Martial arts is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sports, all people, old and young, would participate in.
如此的翻譯就是踩到了四級翻譯的雷區,註定要在分數上大量失血,因為這暴露出了答題者翻譯能力的重大缺陷:不能處理漢語句子中主語不一致的情況,同時這也是一個明顯的語法錯誤。
如果我們用並列句的方式處理,中間的」and「一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表明譯文注意到了漢語句子中主語不一致的情況,自然也就不會失分了。
或者我們可以用從句的方式將漢語的句子拆開,在which引導的從句中翻譯「年輕人和老年人都練」,主句的主語「Martial arts」就變成了從句中的謂語動詞「participate in」的賓語,這種處理方式也是正確的。
甚至,我們可以簡單粗暴地直接將漢語的句子拆成兩句話:Martial arts is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sports. All people, old and young, would participate in.
除了需要將漢語的句子拆分之外,有時我們還需要考慮將漢語的句子進行合併。以大綱樣題中的一句話為例:
據報導, 今年中國快遞服務(courier service)將遞送大約120億件包裹。這將使中國有可能趕超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快遞市場。
第二句的開頭,平平無奇一個「這」字,隱藏著四級翻譯題在語篇層面的一個重大考點:漢語重意合,結構鬆弛,連續的幾個句子連接起來,只需意思相關即可。句子的先後次序本身,就可以體現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而英語重形合,非常注重句子外在的有形連接,一般通過連詞、關係代詞、關係副詞、介詞等連接詞進行有形連接。
有的語言學家以「流水句法」寫漢句,所謂「流水」,至少用乃至不用連接詞的行文流暢。以「竹節句法」寫英句,所謂「竹節」,則指其斷不可缺的種種連接詞。這就是麒有詞理第③號翻譯錦囊的內容:
雖然在漢語中,這是兩個獨立的句子,而由第二句開頭的「這」字可以看出,兩個句子之間是有邏輯關係的,在翻譯成英語時,我們就需要用關係代詞「which」連接這兩個句子。兩句並一句,使譯文結構更加簡潔、緊湊,符合英文的行文習慣
觀察這五個譯文,我們不難發現14分檔、11分檔和8分檔都考慮到了這種句型。三種譯法都用了關係代詞which引導定語從句,滿足了運用翻譯策略,合理轉化漢語和英語結構的要求。滿足了這一點至少可以接近及格線的水準。而這三個檔次的分數,又是如何區分開來的呢?
這就進入到了句子對等的層次,語法是否正確就是一個顯著的差異點,which引導的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所以前面需要用逗號隔開,14分檔和11分檔用法正確,而8分檔犯了低級的語法錯誤。
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話題:四級翻譯到底在考什麼?很顯然,前面作為案例的兩句翻譯並沒有在「中國特色詞語」這個問題上給大家設置障礙。
四級考察的關鍵,終究是漢語和英語的結構性差異,而想要突破這樣一點,沒有專業細緻的講解與輔導練習,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於如何拆分漢語句子,完成對應的英文翻譯,麒有詞理的四級翻譯過程不但做到了分步詳解,甚至做到了一題多解:
泰山不僅雄偉壯觀,而且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過去3000多年一直是人們前往朝拜的地方。(2017年12月翻譯真題)
烏鎮是浙江的一座古老水鎮,坐落在京杭大運河畔。(2016年6月翻譯真題)
五步全能拆解
十六枚翻譯錦囊
四大高頻省時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