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中醫養生小金方

2021-03-04 百歲夢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免費賀歲電影《囧媽》。

除了啼笑皆非的母子情深外,劇中老媽的「養生大法」,也是格外吸睛。

一次6天的火車旅行,媽媽把廚房搬到了車廂,電子秤、榨汁機、磨豆機、電飯煲.凡是你能想到的都被媽媽帶上了。

各種養生湯水齊上陣、

木桶石子泡腳、

申時喝水利膀胱、

..

看似五花八門,卻也格外真實。

因為聊到養生這塊,中國人從來就沒「輸過」。

除了父母們的各種奇葩養生理論,甚至不少年輕人,也都在真真假假間打轉。

不信看看這些養生誤區,你有沒有中招?

雙黃連抑制病毒:搶不到雙黃連,就自己買藥材燉了喝,結果一不小心喝出了胃寒;「朋克法」養生:一邊熬夜喝酒、吃著地溝油外賣,一邊保溫杯裡泡枸杞,最後體質越來越差;保健品達人 :大把大把吃各種維生素片、膠原蛋白、酵素,殊不知腎臟根本難以負荷;

一邊惜命,一邊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反倒把身體「養垮了」。

「其實,真正精髓的養生法,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寫在古籍裡了,要是每個人都能多少知道點,也不會不明不白走進誤區了。」

我的一位「中醫女神」閨蜜悄悄告訴我。

閨蜜名叫國華。但凡見過她的人,很難想像她已經40歲了。平時工作忙,國華有時候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寫論文到深夜12點。但神奇的是,國華卻總是滿臉膠原蛋白、精神飽滿,閃閃發光。而且,照顧家裡人的健康,對國華這個「老中醫」來說,也不在話下。

老公應酬喝多了?她會貼心地調一壺「解酒茶」;

家裡老人便秘、睡眠不好?國華就燉個湯、連著煲幾天養生粥來調養;

孩子稍微有點感冒發燒?她從來不會亂用藥,用幾個小方子就解決了;

.

周圍鄰居都羨慕的不行,經常誇她:「家裡有你這樣會中醫養生的女人,真是太享福了!」不過也難怪,國華出身於醫學世家,從小就混跡在醫院裡,耳聞目染地受著媽媽的醫學養生薰陶。

而且,在媽媽的調理照顧下,她基本沒有受過青春期女孩子的苦。

但她的髮小嘉嘉,就沒那麼幸運了。

十幾歲開始,每次來例假,苦不堪言:

喝了幾副中藥,結果一停,就又恢復原樣了.

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那可是自己最好的髮小啊。

還好國華的媽媽,給嘉嘉送了一副食療方子。說來也怪,頭一個月嘉嘉就說好了很多。

大半年過去了,嘉嘉來例假也不喊疼了,慢慢的,她以前蒼白的臉色也漸漸有了紅潤的光彩,人也越來越漂亮。

原來,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就算是小小的痛經,也有三種不同的類型。

「寒者溫之,鬱者通之,虛者補之」。

不以偏概全,對症食補,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而且,是藥三分毒,但食補,卻天然健康得多。

從那以後,她發誓要學盡中醫養生妙方,帶給更多人健康。

她鑽研古籍3000本

將中醫小金方做到極致

功夫不負有心人,國華最終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醫藥領域最高科研機構的中醫養生專業研究生。

隨後,她又考取了清華大學MPH(公共衛生碩士)。

畢業後,國華進入了被稱為「中醫界黃埔軍校、諾貝爾搖籃」的中國中醫科學院。

這之後,她開始抓住一切機會,研究中醫古籍。宮廷保健、中醫食療、中醫養胎防病的理論與方法研究……

前前後後,她一共鑽研3000多本中醫古籍,主編、點校過的書籍有:《杏林初探尋中醫》《雲南白藥》《小青龍湯》《養生四要》《醫學三字經》..悟性極高的她,更是發揚了老祖宗極為推崇、卻被現代人遺忘的理念——天人合一, 食飲有節。

只有尊重自然、尊重人體本身,才能從根上提高免疫力,養成健康身體根基。

上工治「未病」,真正高明的醫生,就是要將疾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為了帶給更多人健康的養生知識、糾正誤區,國華老師也到各地分享演講邀請,還成了《騰訊健康》、《養生一點通》、《明星加油站》.等節目的養生嘉賓。也是在準備節目內容時,她才發現:原來,真有那麼多看起來「像模像樣」,其實「大錯特錯」的養生法:「川貝燉梨」治咳嗽?其實,「煮」會減損川貝的藥效,正確的方法是「蒸」;紅豆薏米能祛溼?但不少人錯用了生薏米,反倒加重了寒氣;網紅的蒲公英茶,是「消炎降火神器」?不一定,喝不好可能會傷身;

然而普通老百姓,根本不清楚這些,大部分人只是隨波逐流,聽信網上或者朋友圈的轉發文章。

很多人以為自己在養生, 其實自己在養病。

最後造成對身體不可逆轉的傷害,真是太可惜了!

因此,國華乾脆利用自己專業所學,活學活用地總結出了好多個中醫養生小金方。

不僅帶給周圍親朋好友,還研發了很多藥膳給家裡人調養身體:

停不下來的咳嗽怎麼解?小金方:皇家藥膳秋梨膏 源自《本草求原》

隨手可得的大棗、五穀、芝麻……在她的手裡,都能被製成養生的美味。

拋棄了書中繁瑣的步驟,就餐前花上個十來分鐘,就搞定了。

精緻的點心在家就能做

既能養生修身,又能讓家人一飽口福,這樣生活誰不羨慕?

享福的不止是她的家人。

有次遠行,朋友的小女兒小蝴蝶暈車了。

那天正值盛夏,但車上只有難聞的藿香正氣水,蝴蝶就是不肯喝,急得全家團團轉。

還好國華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總結的「小金方」派上了用場:取出棉球,蘸滿藿香正氣水,用創可貼固定在肚臍眼的神闕處;沒想到過了一會,蝴蝶噁心嘔吐的症狀也減輕緩解了。真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孩子最好不要亂用藥,不然免疫力會變低。「

像輕度的發燒、溼疹或嘔吐腹瀉,這類孩子最常見的問題,在國華老師家裡,用幾個小金方就好了。

不光是孩子,老人也一樣可以用到小金方。

今年68歲的胡阿姨,身體素質一向很好,很少去醫院。

但是從兩年前開始,出現耳鳴、失眠、腰部和膝部冷痛發軟,就連牙齒也開始鬆動。

她以為自己是腎虛,於是便吃了3個月的六味地黃丸,但是都沒什麼效果。

其實,六味地黃丸不是包治腎虛的靈丹妙藥,它更適合腎陰虛的情況。

像胡阿姨這樣的情況,是腎陽虛。

如果用錯了藥,對身體不僅沒有好處,反而會加重負擔。

後來,她改用溫補腎陽的方式:

白天:堅持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這種外動內靜的鍛鍊;睡前:堅持用乾薑、蔥白、花椒煎湯泡腳;艾灸督脈或神闕穴,激發經絡陽氣;

堅持半年後,沒有吃任何藥物,胡阿姨精神氣完全變了個樣!

精神飽滿的胡阿姨

現在她再也不用護腰護膝了,天天跳舞練功,周末爬山會友,日子過得可滋潤了。

原來,養生不能只憑一腔熱血,如果沒有正確科學的方法,再多的投入也都是徒勞!

人生下半場,好好養生

才是給全家最好的「保險」

鍾南山院士曾指出:人類的自然壽命,大概有120歲。

但是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76.1歲。

為何兩者相差甚遠?

不難想到,現在快節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佔據大多數,癌症的發病人群越來越低齡化,從50歲以上下降到如今的30歲以上。

也不要等到病毒在身體裡肆虐了,再去想辦法提高免疫力.

就像鍾南山院士說的: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

所以今天,國華老師歷時6個月盡心打磨出一套《一家人的中醫養生小金方》。

運用中醫理論,教你養護好身體5大器官(心肝脾肺腎),並針對男女老幼4大人群,提出了不同的養生秘方。

幫你養出好身體,呵護全家健康!

國華老師不僅顏值無敵,「老中醫」的頭銜更是不折不扣:

她會更寬、更深度地幫你掌握中華5000年的養生精髓,這裡每一個方法都是老祖宗的智慧。

我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黃帝內經》,啟發提煉出的「溫養根基」小金方;

受《本草綱目》啟發製作的「五神湯」幫你驅散溼氣;

有源自'道家養生法'的鳴天鼓、叩齒、咽津和握固,幫你改善耳鳴、健忘、牙齒鬆動等腎虛症狀;

.

每個金方都經過了千年流傳和現代醫學的雙重檢驗,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千金不換小金方」。

講真,這可能是最全的一門中醫養生課了。

中醫養生博大精深,很多人還沒了解就知難而退。

這些國華老師都替你考慮到了,她會手把手教你變身中醫養生專家:

1、穴位太難?

老師用小技巧教你輕鬆找準穴位,更附加穴位圖,一次性讓你學透;

2、藥材難認、難用、難吃?

很多人對中藥的印象都是又苦又難買,別擔心,課程中用到的材料,均來自平時生活中的瓜果蔬菜和常見藥材。

國華老師更會教你識別不同藥材的特性,還會講解不同加工方法帶來的不同功效,讓你學得更全更細緻;

課程中會教你怎麼選購中成藥,包括了常見的一些藥食同源介紹和正確使用方法:

比如三七粉、菊花、紅花、玫瑰、枸杞、石斛、桑葉、黃芪、人參等。

這次老師是把養生融入家常,而不是吃藥進補,只要在做飯時稍微花個幾分鐘,就搞定了。純天然方法養生,用食療代替入藥,不會增加身體代謝負擔,還能提高全家免疫力。

如何提高免疫力?

怎麼分清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為什麼菊花泡久了會變藍?

如何養出易瘦體質?

更年期應該如何調養?

.

不花冤枉錢,送給全家的中醫養生小金方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訂閱課程!

相關焦點

  • 國華中醫養生課 一家人的中醫養生小金方
    從那以後,她發誓要學盡中醫養生妙方,帶給更多人健康。她鑽研古籍3000本將中醫小金方做到極致功夫不負有心人,國華最終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醫藥領域最高科研機構的中醫養生專業研究生。因此,國華乾脆利用自己專業所學,活學活用地總結出了好多個中醫養生小金方。
  • 40歲的年紀,20歲的身體:堅持這個養生習慣,才是人生最好的保險!
    從那以後,她發誓要學盡中醫養生妙方,帶給更多人健康。她鑽研古籍3000本將中醫小金方做到極致功夫不負有心人,國華最終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醫藥領域最高科研機構的中醫養生專業研究生。因此,國華乾脆利用自己專業所學,活學活用地總結出了好多個中醫養生小金方。
  • 中醫養生 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2020-04-10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中醫」高圓圓,「養生狂魔」孫儷,原來明星都是中醫養生高手!
    其實很多明星都熱衷於中醫養生。 2 在這個逢劇就換「男神女神」的時代,有一位「國民女神」,卻經受住了歲月的驗,出道至今,哪怕當了媽媽,仍像一道亮麗風景線,她就是高圓圓。
  • 健康養生:中醫養生時刻表,簡單實用!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中醫認為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有興有衰。 因此,每天十二個時辰養生要遵循規律,而丑時和寅時是養好肝和肺的至關重要時辰,一定要睡好覺。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張簡單實用的中醫養生時刻表,趕緊收藏吧! 一、丑時:(1時—3時)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氣功,中醫,經絡,運動養生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時經兩千年後,老子以身證天、以天驗人,在虛極靜篤之中反覆體悟人與自然的同一性,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的概念運動,養生,健身氣功氣功,中醫,經絡,運動養生,經過眾多賢哲的實踐研究和總結,古人對人體生命活動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例證,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動
  • 中醫談如何養心養神養生
    原標題:中醫談如何養心養神養生   疾病的三個層次  養生有兩個概念,第一,養身體,第二,是養內心,現代人說是心靈或精神,古代人說是「神」。  在中醫看來,養神比關注吃什麼、不吃什麼更重要。  中醫所說的病,第一個層次就是「神」。精神狀態出問題了,身體就會跟著出問題。
  • 王新陸:智慧中醫養生固本 提升免疫健康人生
    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教授王新陸圍繞「智慧中醫 養生固本」的主題展開深入探討,揭示了養生固本的深刻內涵。  抗擊疫情 中醫對症下藥緩解症狀有療效,尤其是中醫在緩解病人症狀方面的作用可圈可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曾說:「中醫主要是針對病人的病情症狀進行對症治療,其實質上是通過調節病人自身的身體機能,來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再跟病毒進行鬥爭。」  對此,王新陸進一步解釋:「養生固本,養的是'生',是生命、生存;固的是'本',中醫認為有'先天之本'和'後天之本',指的是人體內在的生命力。養生固本是一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 盧氏扶陽中醫之如何睡眠養生
    古人對養生尤為重視,養生文化滲透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佛家、道家,還是在儒家的文化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養生學的身影。而諸多養生學說中最常提及的話題便是:睡眠。這與中醫對睡眠的認識不謀而合,中醫認為睡眠時人體衛氣內伏,腠理不固,易為外邪所侵。由此而衍生出的諸多睡眠養生術,都對中醫養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①、睡前不可飽食   《養生延命錄》中說:「飽食即臥生百病。」意指進食過飽後立即睡臥易生多病,因此睡前應少吃,以不飢為度。
  • 【學會中醫】女性的四大生理周期養生之月經期養生
    【學會中醫】女性的四大生理周期養生之月經期養生 2020-05-11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養生項目選柏思飛,財富健康雙豐收
    對有意在中醫養生行業發展的朋友來說,如果沒有任何經驗,資金也充裕的話,想創建一個中醫養生館是很難的,風險也大。所以現在大多數想開中醫養生館的朋友都是選擇加盟,畢竟相比自己單打獨鬥,加盟具有更多的優勢。
  • 鍛鍊是個技術活,中醫運動養生有門道!
    所以,今天春華君就從中醫的角度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運動養生的原理和最佳方式: 何謂中醫運動養生?中醫將精、氣、神稱為「三寶」,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中醫運動養生則緊緊抓住了這三個環節,通過「養精、練氣、調神」,達到調養身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 「持證」養生專家 中醫最吃香
    而從專業劃分,18個專業當中,人氣最高的則是中醫專業。另外,在首批健康科普專家當中,中青年是「主力」,60歲以上的不到5%。哪個 專業最 「吃香」?中醫位居榜首內科緊隨其後記者了解到,這些健康科普專家共分了18個專業,最終評選出的「人氣」專業是中醫,以47人位居榜首,內科緊隨其後,為41人,外科排在第三,為19人。
  • 養生說丨中醫大夫跟您聊聊「防病養生」的最高境界
    記者: 鈕晶 杜虹曉 編輯: 趙洪棟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編者按:《養生說》的前身是《二十四節氣與養生》,開播以來深受觀眾的喜愛。
  • 中醫良藥:靈芝養生的3種功效(值得收藏)
    但卻有一種中醫良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就是傳說中的「靈芝」。想必很多人對靈芝的最初認識多是源自於影視劇或者小說,裡面每每提到此物便說它有妙手回春之效,雖然影視小說中的說法略顯誇張,但也不可否認靈芝確實是一味人間難得的良藥。在古代靈芝是難得的名貴藥材,往往都是當作貢品來御用,平常人家是很難接觸到此物的,這也彰顯了靈芝的價值所在。
  • 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醫精粹!龍川舉辦首屆膏方節,名中醫教您養生...
    傳承中醫文化、弘揚國醫精粹!龍川舉辦首屆膏方節,名中醫教您養生之道~~ 2020-12-19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文化.中醫養生冬令營——三寶學堂2020年潛藏以待
    此次冬令營,三寶學堂特邀以推動古中醫自然療法為已任的草坊堂醫道養生院的趙倫院長,與學習者一起研讀和踐行真正的傳統文化,體驗中醫中藥、艾灸、點穴療法,為大家帶來一場中國傳統文化的盛宴。6.講述陰陽五行基礎,學習道家點穴,使孩子從小了解經絡及中醫自然療法和日常疾病的常見診斷療法,建立正確的健康養生觀念。
  • 中醫告訴您 「三伏天」這麼養生
    從養生角度來看,「冬養三九,夏養三伏」,意思是說,伏天養生做好了一整年都會少生病。那麼,在這個時節要如何養生呢? 三伏天,吃什麼? 1.多食清熱解暑、健脾利溼的食物 三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消化不良,出現食欲不振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