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痴迷看漫畫書,家長該不該阻止?父母拼命「堵」的後果,累!

2020-12-24 豆媽逗娃

經常有一些家長來問豆媽,孩子喜歡看漫畫書,一讀起來就沒天沒夜的,是不是應該嚴格禁止?

還有家長說:「我這邊拼命堵,可孩子總有辦法搞到書。有時還半夜躲在被子裡看,真是鬥爭不過啊!」

豆媽曾經是一名教師和班主任,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對於看漫畫書這件事,我有一些自己的見解。

漫畫書不都是低俗的代表

其實,漫畫書作為書籍的一個大類,不僅受到兒童的喜歡,也受到很多成人的喜歡。

世界上第1本給孩子看的繪本漫畫書,是16世紀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親手所繪製的《世界圖解》。這是歷史上第1本專門為兒童編寫的課本,也是第1個繪本,第1本百科全書的雛形。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採用這本書為課本,連教會學校也用,從英國、法國又傳到北美,後來甚至改名為《金書》了。可見其暢銷和受歡迎的程度。

所以,漫畫書從誕生伊始,本身並不是低俗的代表,它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傳遞知識的一種載體。

很多高品質的漫畫比文字帶給孩子的教育效果會更好,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正如《閱讀的力量》中所說:漫畫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輕鬆讀物,能讓孩子充分感知閱讀的快樂。

所以,豆媽並不建議家長把漫畫書一概封殺。

不是所有漫畫書都適合孩子

我們家大寶小的時候,我會給她看繪本。上小學後,我就給她看《父與子》、《米小圈》這種漫畫書,她一直很喜歡閱讀,而且從這些漫畫書中,她也確實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個人不認為非得給孩子讀經典名著才是好的,作為家長,我們還是要先培養起孩子讀書的興趣。

當然隨著漫畫書的大量出版,其中也有一些糟粕。特別是有一些漫畫充斥著大量不適合少兒的內容,被限制給成人觀看。

曾經有一個非官方的調查,很多家長表示像《爆笑校園》、《豌豆笑傳》、《阿衰on line》和《暴走漫畫》等類型的漫畫書,父母是不願意讓孩子看的。我個人也雖非常贊同不能給孩子看這種漫畫。

所以,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漫畫書時還是要仔細甄別。

什麼才是優質漫畫書?

那麼,怎樣的漫畫書才算是好的,適合孩子閱讀的呢?

好的漫畫應該具有高級的幽默,而不是低俗的搞笑。好的漫畫能夠傳遞一種達觀的精神,樹立孩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好的漫畫能夠啟發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和大自然的嚮往。好的漫畫寓教於樂,在輕鬆幽默中就能夠傳遞豐富的知識。好的漫畫應該具有高級的幽默,這種幽默是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純。」

今天給7~14歲的中小學生推薦一套非常好的漫畫書,也是豆媽家的大寶最近狂愛的一套書——《大中華尋寶系列》。

這套書是臺灣著名漫畫家孫家裕、尚嘉鵬,歐昱蓉等人繪製的一套寓教於樂的漫畫書。書中包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歷史、文化、美食等內容也被自然巧妙地融合在緊張刺激的尋寶故事當中。

作者孫家裕在漫畫書界也獲得了相當多的獎項,雖是臺灣人,但特別愛國。在這套《大中華尋寶系列》中,他也把臺灣作為大中華的一部分做了特別介紹。

這套書的主人公是一幫英勇智慧的尋寶少年隊,他們聯合千年神獸頂呱呱,一路尋寶、奪寶、護寶,踏遍祖國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其中每一本都是精彩的獨立故事。

主要角色介紹:

米克:初中學生 身高:133cm(在四川尋寶記有的提)

個性:愛耍嘴皮子,古靈精怪,鬼點子特多,有點賤的小機靈

特長:身手靈活,一塊滑板玩得出神入化,想辦法解疑難高手。朋友稱他板神,不是滑板之神,是經常挨板子。

口頭禪:哎喲喂呀!

果果:初中學生

個性:堅信一切都能以武力解決的暴力女。

特長:平板電腦走天下(電子天才,利用平板電腦砸人,砸壞了無數個,還喜歡拿別人東西砸)

絕技:平板迴旋折!〈就是將平板電腦當迴旋鏢使用〉

口頭禪:你找死!

月半:初中學生

個性:膽小怕事,食量驚人,貪吃懦弱的小胖子

特長:偏門知識超級豐富的宅男,喜歡不自覺地抱住別人"蹂躪"一通

口頭禪:好餓啊!餓死我了!

卡卡:小學生,秦博士的外甥

個性:有潔癖,受不了一點髒吃不了一點苦。

特長:什麼優點都沒有,就是有錢,自稱卡神,因為信用卡一堆

秦博士:考古博士〈未婚〉

個性:脾氣古怪,捉摸不定特長:考古博士,考古知識的萬事通,是卡卡的阿姨。生氣時會變成恐龍。

《大中華尋寶系列》融合了濃濃的中國風,每一章節都獨具匠心。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把大量的實物圖片,與詳實的文字資料相結合,對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化枯燥乏味,為興趣盎然。

看完整套書,孩子可以對祖國各省的地理風貌、歷史遺蹟、文化藝術、宗教信仰、特色建築、物產資源等知識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學習了知識之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敢和探索精神,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這一套不可多得的優質漫畫書。

豆媽家的大寶買了一本試讀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一本書反覆讀了四五遍,還跟爸爸進行歷史知識PK。然後,就一直嚷嚷著要集齊全套。

但是,豆媽覺得也不要一下子買完,不如一次買個幾冊,等她讀完了再買下幾冊。這樣可以讓孩子把這幾冊好好讀深入了。等孩子把現有的書讀好了,我們才可以給她買下一批。分批買,還可以讓孩子不斷地有驚喜感。

當時,我們第一本是在實體書店買的,原價35元,打完折28元,真心有點貴。所以,這次我選擇了在網上一次買5冊的優惠活動,領完券,一本大概20元,5本可以省下40元。

豆媽親試非常好的漫畫書推薦給大家,陪著孩子一起讀起來吧!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

相關焦點

  • 親悅讀|小孩子愛看漫畫書,家長到底該不該阻止?
    經常有家長諮詢漫畫的問題,問孩子能不能看漫畫書,有哪些適合孩子看的漫畫書?其實,漫畫書跟文學書一樣,不存在能不能看的問題,只有看什麼和怎麼看的問題。這裡所說的漫畫,是指以四格漫畫為代表的敘事漫畫,形式上是以四個(或多個)格數來構成一段故事或一個創意點子的漫畫形式。經典的代表作如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我國漫畫家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等。
  • 你還在阻止孩子看漫畫?聰明的家長不如這樣做,孩子會感謝你!
    然而,有很多家長深怕孩子們沉迷漫畫和動畫,極力阻止孩子們去看這類書,轉而獻上一大本厚厚的四大名著,如此揠苗助長,也許真的要小心適得其反呢!灌籃高手文/漫談的小行星其實,面對孩子喜歡漫畫書,家長們根本不必慌張,更不用如臨大敵一般。試問大禹治水若不是採取改「堵」為「疏」的方法,想必也不會成功。
  • 陶紅為沉迷漫畫的女兒拍《風語咒》:孩子沉迷漫畫,堵不如疏
    「你家孩子喜歡看漫畫嗎?」昨天和一個剛認識的朋友聊天,突然問。我一愣,馬上回答:「當然喜歡,喜歡得不得了,和同學聊天開口閉口都是漫畫。」是的,很多孩子都很喜歡漫畫,追番追得痴迷,有的甚至沉迷其中,無心學習,讓家長頭疼不已。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家長別逞一時之快,讓孩子承擔後果
    一位寶媽在微信群裡訴說自己打孩子的經歷,有家長說打孩子對家長和孩子都不好,還是能不打就不要打,這位寶媽帶著委屈說:「你以為我想打孩子啊,這是我親生的
  • 王一博啃手被偷拍:孩子愛「啃手」,家長該阻止嗎?
    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也都有啃指甲的習慣,很多家長一開始不以為意,可等到發現孩子啃得厲害了,想再阻止卻有些來不及。之前看過一個讓人心驚的新聞,一個女生因為有啃指甲的習慣,差點命都丟了!因為長期遭受校園霸凌,女孩從小養成了「啃指甲」解壓的習慣,這一啃,就是十幾年。
  • 孩子吃零食應該阻止嗎?父母們都該看一看!
    其實,愛吃零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孩子想吃卻不給,那麼他就有可能通過其他不正當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宋丹丹就曾自曝,小時候因為家裡缺糖,所以偷了錢去買吃的。要知道,沒有一個孩子禁得住零食的誘惑。家長們一味地壓制孩子想吃的天性,只會讓這個念頭深深地紮根在腦海裡。
  • 寶寶玩沙土不亦樂乎,父母該不該阻止?
    寶寶玩沙土不亦樂乎,父母該不該阻止?沙子,流動的,變幻的,我們小時候玩它充當各種過家家材料,其樂無窮。泥土,可以說是孩子們最好的天然玩具。其次,泥土就是地氣,孩子玩泥土看起來髒了,實際上去接觸一些細小細菌,比被保護起來這個怕髒那個怕髒的孩子抵抗力更強,及時清洗就好。我陪兒子在鄉下那段時間也是前所未有的快樂,泥沙可是幫了大忙。孩子之所以喜歡沙子,一定是因為沙子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
  • 《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告誡家長們,養育孩子不該做的N件事
    而且,岸見一郎還想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知道,並非所有人都會對自己好言相向。不表揚孩子,但是可以對孩子表示感謝和讚賞,這比表揚更能讓孩子獲得價值感和貢獻感,孩子會更願意去做父母感謝和稱讚的事情。不要阻止孩子探索和犯錯很多父母都會極力避免孩子的失敗,這樣做的後果是,父母阻止孩子犯錯,其實等於轉移了本該由孩子面對的課題。
  • 家長們都該注意:「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帶來的後果能有多可怕。」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很多新手爸媽在對待孩子的方面總是小心翼翼,十分小心。經常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裡擔心磕了碰了。很多家長對於愛的理解是,愛一個孩子就給他最好的,中國式的教育下的父母也常出現為孩子包辦一切的情況。
  • 孩子愛看《小豬佩奇》?家長呼籲停播,父母該不該讓孩子繼續觀看
    家裡有孩子的相信對《小豬佩奇》這部電視劇都不陌生,畢竟這是很多家長用來轉移孩子注意力,讓孩子不哭不鬧的最佳利器。對於這部動畫片,可以算得上是風靡一時了,而且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豆瓣評分分別高達9.0和9.1。但是最近卻有很多家長紛紛吐槽表示,別再給孩子看這部動畫片了。
  • 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建議家長看看這裡
    一直以來父母該不該打孩子是很多家長爭論的一個矛盾點,隨著現在教育水平的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認為不該打孩子,可是如果面對闖禍不斷,不聽勸說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是好呢?但是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都有了自己的教育想法,美國有句諺語是「把你的棍子閒置不用,就會寵壞你的孩子」,就是說,孩子可以打,也應該打,但打孩子應該用合理的方式。
  • 老師教懷孕知識反被家長吐槽:該性教育的,或許不該只是孩子
    但該家長認為自己的女兒才9歲,不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級,而且老師講這種事情居然不避開男生。該家長還表示要向校長投訴。圖片來源:網絡但不知道該家長有沒有注意到當天微博的另一個熱搜#三年超4萬人涉嫌性侵未成年人#。
  • 該不該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
    今天分享的是《該不該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有老師問我,這個課題需要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嗎?我想了好久,答案是:需要。之前網絡上有一個很火的概念是「別人家的小孩」,這個詞非常火,延伸的有別人家的男(女)朋友、別人家的老公(婆)。
  • 阿衰:這「書」阿衰看了臉紅心跳,不能家長看?考試通知書厲害!
    今天繼續和小夥伴們分享漫畫《阿衰on line》中的爆笑小故事,這一次,關於阿衰的學習,有這樣一種「書」阿衰看了臉紅心跳,對小孩很不好,還絕不能讓家長看到,可不給看還不行,這是什麼「書」?漫畫中的阿衰向大臉妹學習到了妙招,提高效率需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雖然阿衰制定計劃花費很長時間,但是科學的學習計劃如果嚴格執行的話,想必一定會在學習上有一定的成就,不過,對於阿衰似乎也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吧,筆者還是建議大家,制定了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就要有毅力堅持執行,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當然該學的時候好好學,該玩的時候就玩得痛快,
  • 阻止孩子玩手機的後果是什麼?真的讓人想不到
    文|喬夕書影圖|均來自網絡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家長喊孩子吃飯,孩子不肯放下手機的場景估計每個家庭都有。手機儼然成為影響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而就在近期,江西南昌安義縣一位14周歲的男孩因為爺爺奪走他的手機居然把爺爺殺了。
  • 孩子只喜歡看搞笑漫畫,不喜歡看純文字的書怎麼辦?
    最近疫情期間,家長們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了,也正是因為這段密切的接觸,讓家長們更了解了孩子的學習狀況和閱讀狀態。有些媽媽表示家裡的孩子都上三四年級了,看書還是總喜歡挑搞笑的漫畫書,純文字的書連翻都不翻。偶爾看些笑話、漫畫可以放鬆身心,但是很多小朋友如果大量看這樣的書,就會導致「無效閱讀」,讀書沒有任何思考,哈哈一笑,跟我們大人看無聊電視劇一樣,沒有什麼意義。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這樣幾種辦法,希望能解決您的困擾。
  • 老師該不該讓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家長有苦說不出?
    老師的責任是教學生,但是我們有工作任務,學生80%達到優秀,我們就完成任務了,現在我們大多數能到到95%左右的優秀率,我們不是沒有付出,但是孩子不一樣呀。那5%的孩子真的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你覺得這精力是家長付出還是老師?家長朋友們心裡沒有個明確答案嗎?
  • 【父母講堂】支招!孩子在家沉迷網絡該咋整?
    我們要正視的是,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早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所以,嚴格禁止、斷網、沒收手機和Ipad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會激發本來就有點焦慮、煩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惡化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那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沉迷網絡?一味堵是不行的,變堵為疏、加強引導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長們不妨試試。
  • 六年級孩子沉迷網絡玄幻小說,管教時經常激烈爭吵,家長該怎麼辦
    為了阻止孩子繼續沉迷於網絡小說,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強行阻止,如不允許孩子用手機或電腦上網,試圖能讓孩子能遠離網絡玄幻小說,但是越是強行阻止反而越適得其反,因為喜歡讀這類小說的孩子往往都進入青春期,叛逆心理一旦被激發,很容易和父母發生矛盾。
  • 家長嘮叨一萬遍,孩子不會主動改變,承受後果才能讓他們反思改錯
    父母永遠幫著收拾爛攤子,孩子沒有改變的必要了「再不收拾你的房間就要成豬窩了」;「再不抓緊你就要遲到了」;「檢查好書包,再有什麼東西沒帶我可不管了」……我們每天都在警告孩子這些後果,但熊孩子真的知道後果有多嚴重嗎?想必太多孩子都不清楚。為什麼?因為他們身後永遠跟著不停幫他們收拾爛攤子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