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該注意:「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帶來的後果能有多可怕。」

2020-12-24 代成龍grjh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很多新手爸媽在對待孩子的方面總是小心翼翼,十分小心。經常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裡擔心磕了碰了。很多家長對於愛的理解是,愛一個孩子就給他最好的,中國式的教育下的父母也常出現為孩子包辦一切的情況。「你只要把成績提上去,家裡的家務活不需要管」「衣服,媽媽幫你洗好晾乾放在衣櫃裡了哈」這樣類似的話語常常掛在嘴上。殊不知,溺愛對於孩子有害無益,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磨練自己。因此怎麼去愛孩子,怎麼把握對愛的程度也成為了父母之間亙古不變的話題。

很多家長很難分辨自己的行為是否也造成了溺愛孩子。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溺愛的表現常有這幾種:

1、孩子在家裡獨佔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父母總是把最好的吃穿用度先放到孩子的面前,供孩子挑剔,選擇。甚至在每次孩子提出想吃什麼東西,想買什麼玩具,不顧現實的狀況,力竭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容易讓孩子造成缺乏感激之心,很難學會體諒他人。如果家長次次都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沒有讓孩子了解到家長付出了多少,孩子很難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

2、家長為孩子包辦代替一切

很多家長在家裡從不要求孩子做家務,可能有些家長自己白天忙活著工作,晚上回來還要忙家裡的家務,而孩子在玩手機,看電視。雖然我們能夠理解家長心疼孩子的心理,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了作為家庭成員所該為家庭承擔的責任和付出,孩子很難學會獨立和擔當。

3、害怕孩子哭鬧,一昧遷就孩子

很多新手媽媽在聽到孩子的哭鬧聲時,會第一時間安撫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提出的很多無理要求媽媽們都盲目應下,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自己只要哭了,要求就能夠被滿足。孩子一旦養成這種唯我獨尊的意識,很難與同齡人和平相處,以小公主、小王子的心態去與外人相處,常常認為自己的任何要求都該被滿足。

4、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

出於對孩子的愛護之心,不管孩子在做什麼事,在所有媽媽、爺爺奶奶的眼裡,仿佛危險都被放大了,有一種危險,叫做家長認為你很危險。原本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孩子們眼中,嘗試新事物有著很濃厚的興趣。當孩子嘗試各種事物,實際也是在自我學習。這個時候家長的這種過度保護,無疑是在扼殺孩子的天賦。

總而言之,家長在滿足孩子要求上,要適度。同時,作為家長,也應該向孩子提出日常的一些要求。不要讓孩子放縱自己,變得懶散,懦弱。

溺愛是一副限制孩子成長的枷鎖,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把握好愛護孩子的尺度,讓孩子有自由的成長空間。

相關焦點

  • 過度保護孩子,會有什麼後果?
    不用太多招術,就時時刻刻把孩子當嬰幼兒一樣照顧就對了,呵護備至、全面保護,這一招就夠了。二、生活中常見的「家長陷阱」我在讀《讓孩子學會思考》這本書的時候,其中有個詞叫「家長陷阱」,是指父母抑制不住為孩子排憂解難,挺身而出「解救」他們的情況。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有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就應該被富養,最好的東西先讓他們用,在錢上也盡力滿足孩子。但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影響,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發展,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
    3歲孩子遭幼兒園勸退:父母注意,過度保護不是愛而是「礙」!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婭·克萊爾博士說過非常好的一句話,在文首送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父母: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集的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如今這個年代,生養孩子的成本高了,孩子生得少了。每個孩子都成了家長的心肝寶貝,也成了社會的稀缺資源。於是乎,過度保護,就成了一種常態。瑪麗越是過度保護女兒,越是讓孩子變得逆反,去突破禁忌的心理就更強烈。 實際上,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掙脫父母控制的意識,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不懂得放手,依然故我,以保護的名義過度控制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就可能進一步激化。
  • 家長的過度保護,只會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家長需了解其中危害
    文/依肯的爸爸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永遠都是需要被保護的意味,所以不論孩子長到多大,是否擁有能力足夠保護自己,這些家長都會去對孩子進行保護,但實際上,家長的這種過度保護行為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些家長卻並不自知。
  • 家長就是過度保護,把孩子培養成了「小奶娃」
    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都是努力樹立自己的好媽媽形象,讓孩子喜歡自己,信賴自己。寶媽們有沒有發覺,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是不是事無巨細,已經讓孩子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一、過度地保護在孩子左右現在的小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蛋,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又加上社會上兒童拐賣案、傷害案漸多,少年兒童意外傷害事情也層出不窮,讓家長們帶孩子時特別小心。從不讓孩子脫離自己視線,稍稍有一些危險的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不管怎麼說,為人父母都是很困難的。你有責任撫養、塑造和約束一個小人兒,風險很高,後果也很嚴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一帆風順,於是竭盡所能地想為他們提供一個無比安逸的環境,小到生活瑣事,大到為孩子清除人生路上的一切障礙。殊不知這種360度無死角的保護,反而阻礙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是一種「病」,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長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
  • 《不管教的勇氣》:岸見一郎告誡家長們,養育孩子不該做的N件事
    不主張批評孩子,原因有二:第一,批評並不能改變孩子的行為,是無效管教;第二,父母批評多了,孩子否定的話聽多了,會變得性格自卑又懦弱;作為父母應該反思,自己對孩子的關注是不是太少了,因為孩子有可能會為了取得父母的關注而故意犯錯。不表揚孩子的理由是,表揚是一種外部評價,這會讓孩子做事的動力來源於外部,一旦得不到表揚,孩子就不好好做。
  •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巨嬰。 愛孩子,每個父母的本能。 但父母過度的保護,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中講了一則「翠鳥移巢」的寓言:翠鳥為了避免災禍,開始時往往把它的巢築得很高。
  •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為了讓各位家長更加清楚地認識事情的嚴重性,下面筆者就給各位家長介紹一下,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危害。而孩子之所會朝著這方面發展,其實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保護孩子,導致孩子不會自己成長,什麼都比別人落後,也許現在什麼都可以找父母,但是等到自己長大了,父母變老的時候呢?那時候孩子又應該怎麼辦呢?認為這也是各位家長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愛,但是過度保護就是傷害啊,趕緊放手吧
    各位父母們先想一想,如果你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獨立性很差,非常懦弱,什麼事都躲在你身後,凡事都向你請教,得到你的批准之後才去做,問他什麼都說隨便,沒有一點自主意識,另一個孩子經常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的感受,在家飛揚跋扈,任性妄為,在外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買不到就在地上打滾哭鬧,那你會更加希望哪個孩子能夠改正他的壞毛病呢?
  • 父母最大的罪惡,就是過度保護孩子
    01.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吃苦。 愛孩子,保護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但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一點苦都不吃,當孩子獨立去面對世界時,吃到的將是一碗「苦果」。孩子就像一棵樹,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樹木才能長的挺拔。如果,因為不忍心,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任其瘋長,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苦盡才有甘來。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 為何我們會陷入過度保護孩子的陷阱?
    如果孩子經常在自然中奔跑,和大自然有親密的接觸,孩子的肌膚又怎麼會嬌嫩到如此程度呢?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無心中就會去保護孩子!而且是過度保護!有一個體育老師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件事:有個母親和他說她不想自己的女兒參加學校足球隊的訓練了,因為孩子曬的太黑了,而且容易受傷。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好他們的好奇心?、喜新厭舊等幾大特點,那面對孩子這麼特別的好奇心,家長們該如何去保護呢?洛溪新城小學曾灝睿家長:觀看直播後,我感觸頗深!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前提條件」,父母應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的行為,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探索。但現實生活中,有部分父母對於孩子的不斷提問失去耐心,自己太「強」,也就剝奪了孩子的「強」。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 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行為,實際上是在一步一步毀掉他!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是想要保護孩子的,不想要孩子受到傷害,但是結果卻是,很多時候,一些小小的挫折都會擊垮孩子。 很多網友在評論時,除了說到學校的體罰不對之外,也提到了一點,現在孩子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孩子應不應該受到挫折教育?常言道,現在不讓孩子吃苦,長大後社會會讓孩子吃苦。因此對於孩子來說,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但是現在卻有很多父母過度的去理解了這句話,認為孩子要一直吃苦才能有出息,於是很多家長對孩子就實施著過度的挫折教育。
  • 青春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孩子的父母們
    不明白孩子在想什麼的父母們,過於緊張,只要孩子有一點與往常不太一樣的行為,父母就開始腦補出後續一系列「壞結果」。 父母們開始以自己的經驗,以過來人的身份,貫徹著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方針,開始矯正孩子的行為。 是什麼讓父母們覺得青春期如此可怕呢?
  • 《尋夢環遊記》: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每個家長都該自知
    可能有些家長看到這裡還不了解,為什麼小編認為這三點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各位家長一定要注意的就是,教育孩子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永遠只是盲目的去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孩子們,那麼這樣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所以,家長有必要知道,對孩子進行這三點教育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