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講堂】支招!孩子在家沉迷網絡該咋整?

2020-11-17 澎湃新聞

宅家隔離期間,接觸電子產品、網路遊戲等時間大大增加,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成為電子產品控。

我們要正視的是,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技術早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了他們的生活中,所以,嚴格禁止、斷網、沒收手機和Ipad這樣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這會激發本來就有點焦慮、煩躁的孩子的激烈反抗,惡化家庭氛圍和親子關係。

那怎樣才能不讓孩子沉迷網絡?一味堵是不行的,變堵為疏、加強引導才是上策。以下6招,家長們不妨試試。

讓孩子多了解

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疫情期間,孩子需要使用手機上網課,而一部分孩子在非學習狀態下,也想去手機上看看、玩玩。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手機也不太可能,不妨讓孩子多了解電子產品的工具性作用。

例如,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地圖查詢出行方式,引導孩子通過手機軟體查詢附近的景點和美食,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裡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除了這類功能外,還可以讓孩子學著拍照、錄像、天氣預報等和生活緊密聯繫的實用性功能。

疫情向好,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

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們可以帶孩子逐步進入小區廣場、公園等安全場所,帶孩子體驗這個美好的春天。

也可以帶孩子做一些戶外活動,比如打打球、跳跳繩等,總之,讓孩子動起來,轉移其對電子產品的過度關注。

陪孩子一起使用電子產品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電子產品成癮。

所以,我們要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視頻和節目。

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引導他們發散思維,「如果是你會怎麼做?」「這個實驗真有意思,待會我們也試一試。」

用更有趣的活動轉移注意力

在這段特殊的時間裡,家長在家裡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或者引導孩子做很多有趣好玩又有意義的事情。

1.一起做家務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飯,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擇菜洗菜,或者就是嘗嘗鹹淡,都能讓孩子多一分家庭參與感和責任心。其他類似洗衣服、掃地等家務都可以請孩子幫忙。

2.寫文章、寫日記、寫書信

家長可以建議孩子給自己的老師、好朋友及自己牽掛的人寫封信,傳一份微信,發一份Email,或者將自己手寫的信,待到重逢時親手送出,在表達中讓情義傳遞。

3.親子共閱讀,共欣賞優秀影視作品

家人或者共讀一本書,或者各自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可以一起看一部優秀的影視,然後一起分享交流,不僅增長學問,也有助於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4.挖掘孩子的興趣

宅家期間,家長們可以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努力發掘孩子的興趣和熱愛之處。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不僅能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

與孩子約法三章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但很多家長表示:我們已經跟孩子約法三章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效果呢?

各位家長朋友,你們是不是忽視了以下的注意要點呢!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2.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3.要注重「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地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電子產品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

那麼,家長可以這樣做:家中有兩個小孩的請一視同仁;在孩子禁玩電子產品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有一份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孩子每天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網的時間大多是三個小時以內,而有7.6%的父母每天使用時間超過了6小時。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各個年齡段的孩子該怎麼使用電子產品

其實,教孩子合理利用電子產品,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幹預措施。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為什麼幼兒階段不能接觸手機呢?首先,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其次,有專家表示,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也越大。

那麼,如果家有1-3歲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不要下載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如果家有3-6歲的孩子,正確的做法是這樣:

1.父母家人手機儘量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讀物。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多開始進入了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2.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3.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幹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幹預、合理利用。

1.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2.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如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3.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如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山市婦聯

原標題:《【父母講堂】支招!孩子在家沉迷網絡該咋整?》

相關焦點

  • 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父母如何改善情況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小寶貝,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學習又好,但是如果孩子沉迷於手機自然就耽誤學習,只要回到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是抱手機,盯著手機,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看手機,孩子這樣沉迷手機應該怎麼辦呢,原因又是什麼?
  • 網路遊戲的正確打開方式——孩子沉迷遊戲該怪誰
    孩子沉迷王者榮耀,沒有王者,也會有其他榮耀。我上學的時候,貪玩的男孩跑去撞球廳,後來就是電子遊戲廳,再後來各種網路遊戲風靡。
  • 六年級孩子沉迷網絡玄幻小說,管教時經常激烈爭吵,家長該怎麼辦
    為了阻止孩子繼續沉迷於網絡小說,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強行阻止,如不允許孩子用手機或電腦上網,試圖能讓孩子能遠離網絡玄幻小說,但是越是強行阻止反而越適得其反,因為喜歡讀這類小說的孩子往往都進入青春期,叛逆心理一旦被激發,很容易和父母發生矛盾。
  • 當孩子如同刺蝟豎著刺 父母該怎麼辦?寧波心理專家支招
    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以父親的身份,麥家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面對叛逆難弄的青春期孩子,和麥家有同樣苦惱的父母很多。昨日,就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親子溝通,記者採訪了有關心理專家。
  • 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缺乏學習動力怎麼辦孩子沉迷網絡,家長是既頭痛又無奈,明知這樣下去荒廢學業、損害身心健康,影響一生,但卻無計可施。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青少年正處於性格塑造的關鍵期,一方面他們年紀較小,自控能力差,更容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另一方面他們正處於學習的關鍵時期,過度沉迷網絡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成績下降,嚴重損害身心健康。
  • 當代農村的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城市的孩子各種輔導班,你怎麼看?
    很多人應該發現了當代社會的一個明顯的現象:生活在農村的大部分孩子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大部分被各種輔導班圍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差很大的情況呢?難道農村的孩子都不需要輔導班嗎,還是城市的孩子不玩知道玩遊戲呢?
  • 防範網絡沉迷,別讓在線娛樂「綁架」孩子
    但與此同時,孩子熬夜玩網遊、背著父母偷偷刷卡充值、看直播打賞主播十幾萬……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新聞,也不時見諸報端,因沉迷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備受熱議。「目前來看,網絡沉迷已經成為影響未成年人成長的嚴重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表示,此類問題深受社會關注,也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沉迷於「思想教育」,怎麼可能成功?
    網絡是個奇怪的東西。如果有人當面對我說,他經常對孩子開展「思想教育」,我一定故作驚喜:「哎呀呀,難得,這麼上心的家長鳳毛麟角啊!」如果是在網上,又不認識,反倒會說點實話。當面懟人不好,雖然你明知道他的做法錯誤。教齡1萬小時的老教師,都不一定能通過「思想教育」說服孩子,何況教齡0小時的你呢?
  • 終極一問,孩子沉迷遊戲,更該怪家長?
    在遊戲中尋找慰藉 苦不得法、難以自控 逐步失卻自我、沉迷其中 今天,「S君」與大家一起 分析案例、分享經驗 共同探索一條新冠疫情之下 解決孩子沉迷遊戲困局的可行性方案
  • 「方志講堂」為武漢工業發展支招 打造一批漢貨精品
    最新一期「方志講堂·復興大武漢」講座上,主講嘉賓為武漢工業發展支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方志講堂·復興大武漢」系列講座由武漢地方志辦公室聯合長江日報共同舉辦,目的是講好大武漢復興故事、樹立大武漢復興自信、助力大武漢復興進程,武漢各領域專家學者及代表人物將開辦10期講座,內容涵蓋武漢三鎮的地理變遷、武漢近代新聞史概述、武漢城市規劃等。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教育學家:每一把遊戲都是孩子在成長!
    一逢寒假暑假或節日的小長假,家長紛紛頭疼孩子痴迷於手機中的遊戲,「手機」一度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爭吵的重要源頭之一。面對放假期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遊戲的全方位概念,不能將遊戲簡單歸類於壞的,更不能教遊戲歸類於網路遊戲。
  • 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記住!孩子有網癮,絕不是王者榮耀之過
    不少家長因此集體陷入焦慮,青少年沉迷網絡怎麼辦?據報導,寧波象山一位13歲男孩玩手機遊戲,短短四個月內,充值了將近十萬,事發後母親為此時家庭窘境痛苦不已……為了解決家長們的各種疑慮和擔憂,小編在線特別採訪了瀋陽靜安精神衛生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徐海春主任。
  • 廈門13歲男孩沉迷手機,醫生支了一招,三個月後……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孩子們因疫情在家上網課,由「手機」引發的家庭矛盾呈爆發之勢,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 面對「手機」這柄雙刃劍 兒童青少年和家長該如何科學應對?
  • 手機裡的幾類軟體,可能正在偷偷「教壞」孩子,父母該警覺了
    童童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本來在班裡還算名列前茅的他,放完這次「超長假期」之後,就產生了大變化。上課不是在發呆就是在睡覺,總是心不在焉,成績也一落千丈,老師忍不住電話家訪了一下,童童家長這才急壞了,在家一頓盤問才終於知道了背後的「罪魁禍首」——手機。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兒童健康測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普及,使用電腦、手機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的視網膜還沒有發育成型,長時間看電子屏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如果家長對於孩子上網不加以控制孩子不但會出現視力問題,而且會因為不常運動而造成孩子體質差。
  • 【行政嬤嬤小講堂24】行政車輛及會議室使用虛擬收費啦
    另外還有行政車輛租賃也要虛擬收費。你給我上SOA總部通知公告好好看看相關價格,別瞎定!——————————————————小主們如果想查詢往期嬤嬤小講堂-辦公應知應會,可回復行政嬤嬤小講堂1-23自行查詢,當然啦,回覆你想了解的內容的關鍵詞也可以查詢到,如回復「行政嬤嬤小講堂1」以及「車輛出險」,我們將會為你自動連結到《行政嬤嬤小講堂1:您知道車輛出險該如何處理嗎?》。往期行政嬤嬤小講堂如下:行政嬤嬤小講堂1:您知道車輛出險該如何處理嗎?
  •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 家長一味施高壓效果未必佳
    管孩子不是釘釘子,只管敲就行。釘子沒自我意識,孩子可有自己的主意。  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茶不思飯不想,耽誤了學習、損害了身體——相信但凡是做家長的,誰也不想這樣的情況出現。可是,光有願望沒用,關鍵在於怎樣做才有效。  實話實說,不少家長的做法,並不能實現幫孩子遠離網絡沉迷的目標。
  • 《沉迷電玩,令人像喪屍》沉迷網路遊戲,未來會被魔控制!耗盡孩子福報,斷絕慧命! ​
    沈迷網絡電玩,令人像喪屍,耗盡孩子福報,斷絕慧命!這樣在遊戲裡爭強好勝,等於是被電腦控制了。在他們的阿賴耶識裡種下種子,讓他們變得非常嗔恨。整天打打殺殺、你來我往,變得非常好鬥。沉迷玩遊戲,導致自己身體不健康了,眼睛成了近視眼,整天腰酸背疼。
  • 女兒大學畢業後,整日在家睡覺,父母:我們該怎麼辦呢?
    大學畢業後整日睡覺,父母不知所措但是有那麼一個女兒就特別不讓自己的父母省心,也許是在大學中習慣了舒適的生活,她畢業後無所事事,不是在家睡覺,就是在外玩樂,絲毫沒有給自己的未來做出安排,而她的父母看見她這種行為,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事件公開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 孩子玩手機上癮、沉迷網絡,不能瞎緊張,要把它變成工具而非玩具!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導讀: 現在的父母提起手機往往是深惡痛絕,似乎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沉迷手機和網絡,所以家長都視手機為洪水猛獸,甚至疾呼國家為什麼不出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