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帳下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力能獨臂擎大纛(dào),勇可單身敵萬軍。
月下飛霜披鐵甲,山中逐虎躍澗林。
生為豪傑死雄鬼,留得壯名照宛城。
作為保護中軍指揮部的虎賁軍之首領,典韋無疑是曹操麾下的第一猛將,不僅武藝高強,戰鬥作風極其勇悍,而且忠心耿耿,是曹操最為信任的貼身護衛。
典韋乃是陳留人氏,「勇力過人」,以前是張邈的部下,在軍中與人爭執,不怒之下「手殺數人」,逃亡江湖。典韋為友人復仇,曾當街當人,提首級步於鬧市中,無人敢近。後來夏侯惇外出行獵,看到典韋「逐虎過澗」,大為驚異,將其招納入軍中,並推薦給曹操,很快受到重用,成為曹操的心腹愛將,被任命為「帳前都尉」,將護衛中軍的虎賁軍交給他率領。後來許褚歸附後,成為虎賁軍副將,左右翼護曹操,兩人是曹軍中武力最強的兩名猛將。
大家都知道,雄踞河北的袁紹麾下有「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而武力最為強悍的是顏良、文丑二將,深為袁紹倚重,在歷次戰鬥中屢立戰功。曹操有典韋、許褚,袁紹有顏良、文丑。那麼,以典韋的武藝,如果在兩軍陣前與顏良、文丑分別單挑廝殺,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對於三國猛將的武力排列順序,民間流傳著這麼一段話:「一呂二趙(或馬)三典韋,四關五馬(或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各個版本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將典韋排在第三的位置上。而顏良、文丑則比較靠後,還在周泰、魏延和張繡的後邊。
這樣的排名當然是有問題的,顏良、文丑的手下敗將――徐晃,比他倆還靠前,河北四庭柱中的張郃也排在顏良、文丑前面。這肯定經不起細細推敲。
那麼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細細檢點一下典韋的戰鬥經歷,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事實,他雖然作戰勇猛,力大無窮,但實際戰績並不理想,他殺死的普通嘍囉兵確實不少,濮陽城下以飛戟擲射敵人追兵,「立殺十數人」,宛城孤身斷後時,先是單刀迎戰,「砍死二十餘人」,又掄起兩名敵兵奮戰,「擊死者八九人」。但是他沒有幹掉過一個有名有姓的敵將,只是在羊山之戰時,一戟刺死黃巾軍首領何儀麾下的一名副帥。
在典韋其它的戰鬥中,濮陽城下擊敗過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聯手,單挑時打敗過高順、侯成,在濮陽城內保護曹操突圍時,擊退高順、侯成兩將聯手。但始終沒有斬獲。
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典韋的殺傷力是有問題的。這也許與他所持一雙鐵戟屬於短兵器有很大關係――短兵器講求後發制人,貼身近戰,對方感覺不妙時,容易逃之夭夭。再者,典韋大部分殺傷戰績都是在他下馬步戰時所獲取的,會不會是因為典韋的騎術並不非常精通呢?
典韋對陣過的稱得上強敵的對手有兩個:許褚、呂布。與許褚的廝殺是「從辰至午,不分勝負」,稍歇片刻後,又「直戰到黃昏」,仍然不分勝負,典韋也並沒有表現出絲毫優勢;濮陽城外,在許褚獨鬥呂布二十合不分勝負後,被曹操派上去助戰,「兩將夾攻」。從後面六將齊出來看,許褚、典韋的合力並沒有起到壓制呂布的作用。否則就只需再出一將,而不是大家一擁而上了。
那麼,以典韋這樣的戰鬥力若遇到顏良、文丑又會如何呢?
典韋VS顏良
我始終認為,在三國武力排名榜上,真正能夠進入三甲之列的,恰恰是顏良而不是典韋。在顏良的戰鬥生涯中,他的表現要比典韋強很多。冀州城外,速斬耿武,白馬坡一戰,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曹軍猛將徐晃出陣接戰,僅二十合「敗歸本陣」,驚得曹軍「諸將慄然」,無人敢於應戰(許褚、夏侯惇、曹洪這些悍勇之夫當時就在陣中)。
徐晃是個斧將,力量很大,能夠硬扛許褚「五十餘合不分勝負」,但在顏良馬前僅二十合就敗下陣來,說明顏良不怕力量型的猛將,真實戰鬥力要明顯高出許褚一截。
如果當時典韋還在的話,我們相信他肯定有出戰的勇氣,這一點無須否認,但他的武力值基本上與許褚是在同一水平線上,並不足以與顏良這樣的勁敵相抗衡。他的表現應該強於徐晃,支撐到五十回合後就必然落敗。
典韋VS文丑
在「河北四庭柱」中,文丑的武藝僅次於顏良,位列第二,袁紹對他也非常信重,經常派上去衝鋒陷陣。文丑的戰績也相當不錯:冀州城外速斬關純,磐河界橋邊十餘合打跑公孫瓚,公孫瓚四健將來迎,被文丑殺一退三,與初出山的趙子龍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箭射張遼盔纓和戰馬,又擊退徐晃。
但我們也發現文丑的一個問題,他是個技術型戰將,對力量型的敵將比較怵頭。延津渡一戰,兩箭將張遼射落馬下,而徐晃這個力量型猛將掄斧衝上來,文丑對付起來就費點勁,在《三國演義》中沒有明確交待兩將具體交手回合數,但在嘉靖本中說是「三十合」,這說明文丑的武力值明顯要低於顏良。當關羽衝過來,文丑是「戰不三合,心怯繞河而走」,大家都知道,關羽是非常鮮明的力量型猛將,尤其是前三刀的暴擊天下無二,在關羽重達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的連續劈砍之下,文丑的心理防線終於崩潰了,回馬敗下陣去,又被關羽追上,「腦後一刀」切掉了首級。
典韋的力量也很大,他的一雙大戟重達八十斤,不比關羽差多少。關羽是一柄大刀直劈下來,文丑承受的衝擊力很大;而典韋是兩隻大戟輪流攻擊,文丑每次需要招架的是單戟的力量,這就比抵擋關羽要稍微輕鬆一點。所以如果典韋與文丑廝殺,文丑雖然在力量上仍然處於下風,但肯定不像與關羽對戰那樣「戰不三合」就心怯而逃,而是能夠抵擋比較多的回合數。
文丑的實力要在徐晃之上,他與典韋交手支撐的回合數肯定要超過徐晃與許褚對戰的回合數,也就是說,五十合之內典韋是拿不下文丑的,再參考文丑與趙雲的戰鬥情況來看,典韋若要擊敗文丑,少說也得七八十合開外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典韋迎戰顏良,他能夠抵擋五六十合,但必然敗陣;但典韋力量上的優勢使他能夠在對戰文丑時佔據上風,七八十合後打敗文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