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 - 《史記·伯夷列傳》
伯夷為商末孤竹君之長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父卒,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齊亦不肯立,亦逃之。後來二人聽說西伯昌善養老人,盡往歸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興兵伐紂,二人叩馬而諫,說:「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武王手下欲動武,被姜太公制止,說:「此義人也」,扶而去之。後來武王克商後,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逃隱於首陽山,採集野菜而食之,及餓將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譯文:
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長子和三子。國君在世時,想立叔齊為王位的繼承人。於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逃走了。後來聽說周族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兩人便長途跋涉來到周的都邑豐邑。此時,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興兵討伐商紂。兩人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動起戰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殺君主,這叫做仁嗎?」周圍的人要殺伯夷、叔齊,被統軍大臣姜尚制止,說:[此義人也]。周武王滅商後,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自己歸順西周而感到羞恥。為了表示氣節,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以山上的野菜為食。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們唱了一首歌,歌詞大意是:「登上那首陽山哪,採集野菜充飢。西周用殘暴代替殘暴啊,還不知錯在自己。神農、舜、禹的時代忽然隱沒了,我們的歸宿在哪裡?我們快死去了,命運衰息。」於是他們餓死在首陽山腳下。
他們的讓國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的行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當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說:「古之賢人也。」又問:「他們對所作的事不覺得後悔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仁,沒有什麼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