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頻道和國防軍事頻道接連報導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師在東海海域進行的一場反潛實彈演練。東部戰區官微和央廣軍事也於10月12日分別發表了一篇題為《轟!轟!轟!這場實彈演練令人熱血沸騰》《開火!「獵鷹」超低空實彈攻潛》的文章,進一步披露了這場海上反潛作戰演練的詳細內容。
從報導的畫面來看,這次海上反潛作戰的主角是我國高新6號反潛機,該固定翼反潛巡邏機是在運-9的平臺上研製而成的,換裝了新型渦槳發動機,功率、航程、續航時間等都得到了提高。
該機最典型的外部特徵就是尾部的那根長長的尾椎,是專門用於探測水下潛艇的,學名叫「磁異探測儀」。該探測儀具有天線愈大效果愈好的特點。高新6號反潛機的這一天線比美國P-3C反潛機的還長,因此,其偵測能力優於美國P-3C。
上面這兩張圖,講的是起飛前裝掛武器彈藥。高新6號反潛機集搜潛與攻潛於一身,在探測到目標後,還能憑藉自身攜帶的武器對敵方水面或水下潛艇實施攻擊。目前的大型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基本都具備這一功能,比如美國的P-3C。不過與P-3C(由於採用了下單翼設計,在機腹下魚雷艙後側主起落架艙之間和發動機外側機翼下有8個飛彈掛架)掛載反艦/反潛武器不同,高新6號是通過機腹彈艙攜帶武器的。
據資料介紹,高新6號反潛機在機腹部的兩側各設置了一個彈艙,容積大,不但可以掛載反潛魚雷、深水炸彈這樣的輕型反潛武器,還可以掛載反潛飛彈、反艦飛彈等大型戰術飛彈,甚至還可以掛載空地飛彈打擊敵方地面目標。當然,彈艙容積大,當專職反潛時,就可以多帶反潛魚雷,單位海域投放魚雷越多打擊潛艇成功概率就越高。
那麼,上面圖中掛載的是什麼反潛武器呢?
央廣軍事的報導中,明確指出,「一枚新型航空自導深彈快速脫離機腹,直撲白色「十」字靶標」,也就是說,這次高新6號掛載和發射的反潛武器是航空自導深彈。
圖中紅圈所示為航空自導深彈的安定器,由尾翼、尾環組合而成,中間黃色位置應該是降落傘艙。
其實在今年5月15日的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的報導中,就曾出現過這種新型的反潛深彈。
上圖就是當時報導中的高新6號及地面上擺放的6枚反潛武器。
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彈的彈頭為平頭,這是聲自導導引頭的典型特徵;尾部安定器為尾翼、尾環組合結構,中間淺色位置應該是降落傘艙。
這次演練時,只是模擬攻擊了水面潛艇,深彈以不開傘方式下落,安全系統在空中解除保險,引信處於待發狀態。當深彈撞擊目標潛艇或是海面時觸發引信,深彈爆炸。如果是要攻擊水下的潛艇,深彈離機後就會打開降落傘,使得深彈減速下落,以降低入水速度。入水後降落傘與彈身分離,聲自導啟動,開始搜索和攻擊水下潛艇。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出,高新6號反潛機正打開機腹部的彈艙,反潛深彈已經投出彈艙。
值得說明的是,此次演練共完成6枚航空自導深彈實投,對3名戰術指揮長進行實戰化考核。
另外,從這次的報導的描述來看(「發現目標!」抵達目標空域後,空中雷達員率先發現目標……剎那間,泥浪騰空,彈著點爆炸開花,水面目標被成功擊毀……),發現和攻擊的都是處於水面狀態的「敵方潛艇」,而且發現目標用的是雷達。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高新6號的另一大典型外形特徵,即機首下方機鼻位置的「腮」形整流罩,裡面裝的是可360度環視海面的大型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特別是常規潛艇上浮充電時伸出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
上面這張圖中,同時出現了高新6號反潛機和空警-500預警機。
這樣的畫面可不是隨意搭配的,而是協同作戰的需要。在今年4月初的時候,東海艦隊官微曾報導過兩者的協同作戰術。當時的報導稱,空警-500抵達目標空域後,任務艙高效運轉,迅速與指揮機構、殲擊機、巡邏機建立起綜合數據鏈。注意,空警-500預警機不僅要與地面的指揮機構和空中的殲擊機進行數據鏈傳輸信息,而且還可以與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建立起綜合數據鏈。空警-500預警機與高新六號反潛巡邏機之間的互聯互通,將空戰和對海作戰融為一體,這就是海空一體戰。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演練全程融入戰術背景,無線電聯絡中斷、空中誤投誤放、帶彈著陸等特情輪番上演,機組人員克服複雜氣象條件,順利完成多枚實彈投放,有效提升了戰機實際使用武器水平,檢驗了戰術指揮長在實戰環境下的組織指揮和應急處突能力。
最後這兩張是高新6號駕駛艙的圖,大家看出什麼門道了嗎?
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