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推進教育改革攻堅,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充分用好改革這一「關鍵一招」,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教育改革創新十大案例評選活動。為發揮典型案例的示範帶動作用,現將十大案例分期發布,供學習參考。
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市教育局高新分局
創新教育督導方式 構建綠色評價體系
近年來,濰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堅持理念引領、目標導向、問題解決的思維革新,加快建立現代學校評價機制,以評價方式創新助推學校依法自主發展,促進了區域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一、建立目標導向,實施「三線」管理評價
以濰坊市教育局督導方案為基礎,結合區域教育發展總體目標和學校發展實際,健全綜合評價體系,探索增值評價,對學校實施「三線」管理評價。
一是堅持底線不能碰。這是剛性指標。把學校安全、違規辦學、意識形態等項目列入學校自主發展底線清單。凡是因這些項目發生重大問題的,對學校綜合評價一票否決,並對校長嚴肅問責。
二是堅持基線不能降。這是彈性指標。尊重學校在辦學起點、生源、師資、硬體設施、辦學環境等方面的實際差異,由學校和教研部門共同商定質量指標,重點評價學校目標完成情況,實現一校一標準,使不同層次學校的目標都積極可行,切實保證教育質量不能減低只能提升,學生負擔只能下降並控制在「較輕」區間,形成倒「U」字型發展態勢。
三是堅持高線無上限。設立「學校自主發展」項目,全區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從校園環境文化、德育品牌、傳統文化、創新教育、信息技術應用五個方面自選項目、自定目標、自定標準、自現過程。教育局聘請第三方專家團隊進行專業引領,變基於標準的單一的結果性評估為發展式、教練式評估,激發學校自主發展活力。
二、加強過程管理,推行智慧督導評價
自主研發「智慧督導」評價系統,加強對學校考核評價的過程管理,提高工作的即時性、互動性和實效性。
一是加強雙向互動。通過督導系統中的方案修訂、線上督導、結果反饋等環節,暢通局校交流渠道,雙向及時傳輸相關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二是重視學校關切。改變學校被檢查、被考核的弱勢群體地位,賦予學校方案修訂參與權、督導過程知情權、結果反饋申訴權等三項權利,充分發揮督導評價的正向引領作用,逐步構建以法治為核心的評價體系。
三是確保公平公正。藉助智慧督導系統,督導工作全部放在網上進行,評估標準公開,評估過程清晰有痕,結果即時查閱,檔案永久存儲,有效減少人為因素幹擾,確保督導結果真實可用。
三、實施專業引領,構建自主發展模式
學校自主發展,不能任性自由發展,必須要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路徑清晰。濰坊高新區積極實施學校自主發展項目,初步構建起了助推學校自主發展的新模式。
一是遴選組建專家智庫。深化「放管服」改革,面向全國遴選引入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院,作為全區學校自主發展領航項目的推進方和專業支持方,為全區學校自主發展提供更加豐富、更加專業、更富有創新性的教育服務。組建以中國教科院、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專家、教授為核心成員的智庫團隊,對全區16所學校5個研究領域的32個項目,進行為期3年的培訓、指導、評估和服務。
二是建立項目推進機制。明確教育局、21世紀研究院、學校職責,協同制定年度總體計劃和每階段的詳細工作方案。建立「專家入校指導+博士駐校研究+秘書處跟蹤反饋+教育局項目統籌」一體化推進機制,指導學校分階段建立「關鍵行為」(COR)和」績效指標「(KPI),進行目標達成度和吻合度的測評,並形成清晰可視的項目實施全程。
三是創新項目評估方式。堅持指導和評估分開進行,評估專家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指導專家與評估專家互不幹涉,避免專家既當「教練員」,又當「裁判員」,減少學校對項目指導專家的過度依賴。
創新有效的學校評價方式,使得單一的科層式強約束、碎片化的管理模式明顯弱化,對學校的專業指導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督導評價的正向引領和激勵效應更加明顯,每個學校都有了自己的特色課程、特色項目,學校依法自主發展的動能更加強勁,三大教育集團均衡發展,發展中及偏遠學校異軍突起,有利的推動了全區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
原標題:《十大案例 | ①教育督導評價這麼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