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觀影記15 白露•「默片時代的解說員」「夏威夷男孩」

2021-02-18 時間深處的魚

白露,夜晚時不需再開空調,仿佛整個人都浮在蟲鳴聲裡。畢竟有了秋意。

天氣似乎還是熱,明亮的色調仿佛島國很小眾的一部電影——《夏威夷男孩》。

「我申請了大學休學一年,只是因為想在不同的景致中感受一番。」

追尋著雜誌上報導的月虹,日本男孩玲雄(岡田將生 飾)和女友來到夏威夷島旅行,邂逅了島北端霍諾卡坷村鎮上的老式影院。

半年後,從大學休學的玲雄獨自回到鎮上,在影院擔任放映助理。

這個小鎮散發著甜甜的味道,是採剩的野生甘蔗的味道。

這個小鎮街道上很空曠,車很少,人還很少。

小鎮上大部分的居民都是老人,就像是一個被遺棄的養老院。

但是那些老人們過著有趣的生活,與其說像個養老院不如說像一個世外桃源。

在這個小鎮上,每個人都活的很簡單。

玲雄逐漸融入了這個簡單的海邊小鎮。

擅長料理的比婆婆,貪吃的女老闆,會剪復古髮型的理髮店老闆娘,說話夾雜英日文的瑪萊亞,放映電影的古板老頭,守著爆米花機成天瞌睡的爺爺,87歲了還整天幻想著佩內洛普的可愛老頭,還有那個一臉憂傷彈琴的小胖子,便是小鎮的全部。

一次上門送貨物,玲雄走進了比婆婆的生活,因為玲雄喜歡吃婆婆做的飯,她便經常為玲雄做飯,每一餐都是不一樣的美食。

比婆婆是一個心靈永遠停留在20歲的婆婆,在20歲的時候,比婆婆的丈夫去世了,她在家裡除了做美食就是在看愛情電視劇。

比婆婆家裡還有很多可愛的小擺件,她還有一把可愛的小手槍,玲雄第一次來的時候,她就用那把手槍指著他,向他噴水。

比婆婆邀請玲雄每天到她家享用美食,兩人結伴到山谷中等待月虹。

玲雄也會把每一次的飯拍下來,最後就有了一面照片牆。

玲雄的到來,讓比婆婆的世界吹進了一陣清涼的風。

她買了和自己年齡不符的連衣裙,為的只是穿給玲雄看,可惜玲雄根本沒注意;

她說玲雄長的很像她死去的丈夫,其實根本不像。

直到有一天,玲雄喜歡上了一個女孩,那天他第一次沒去比婆婆家吃晚飯。還把那個女孩帶去比婆婆家慶生,因為吃醋,比婆婆在食物裡放了女孩過敏的花生。

第二天,比婆婆住院了,她看不見了,因為淚腺阻塞導致眼壓過大造成的,能恢復只有等待奇蹟了。

玲雄回到比婆婆的身邊照顧她,還陪她去看了月虹。

「一個人的一生是為了和生命中那個特殊的人的相遇...」

對於玲雄來說比婆婆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最後比婆婆走了,她變成了風。

玲雄的電影院也將關張了。

有趣的小細節,緩慢的節奏。可愛的音樂。

日式小清新下童話一樣的小鎮夏日生活。

與電影院有關的另一部島國電影——《默片解說員》。

故事的開始,少年俊太郎與少女梅子穿梭於金黃的樹林,這是浪漫的大正時代。他們誤闖片場,但這段「節外生技」卻被收進正片。

辯士為角色配音,為劇情旁白,又為故事「添柴加火」。他們並非只是忠實的轉譯者,而是重要的參與者、完成者。

有時,為了配合辯士的解說速度,放映員還會調整影片的放映速率。

似乎相比銀幕上超凡渺遠的大明星,辯士才是黑暗裡近在咫尺的神明。

俊太郎買不起牛奶糖只能用偷的,梅子天天目擊陌生男人出入自己家門,但窮苦的生活沒有將少年們打翻在地,因為還有電影,還有電影院。

俊太郎與梅子被黑暗裡的光拯救,一個立志要做辯士,一個立志要做演員。

透過大銀幕,少年成功從現實裡偷渡,彼岸是電影的光。

十年後,長大成人的俊太郎果然成為辯士,從假冒辯士成功晉級為獨當一面的王牌辯士,梅子也變成鏡頭裡的美麗伊人。

俊太郎被仇家陷害,弄啞了嗓子,勉強上臺解說引來噓聲一片。

梅子適時登場,為俊太郎卸掉重擔,兩人配合默契。

銀幕上演著悽美的愛,黑漆漆的電影院擦亮二人內心的火光。

俊太郎多年後重逢偶像山崗,此時的山岡淪為臭燻燻的酒鬼,但正是這個被酒精浸泡得迷迷糊糊的人,卻是罕見的清醒者。

他批判俊太郎塞進了過剩的解說詞,電影的迷人之處正在於通過畫面與鏡頭完成無聲的自我解說。

山岡對默片時代發出了悲傷的宣言——

辯士離不開電影,但電影卻可以沒有辯士。

夕陽下,一切都在靜默地滑向秋天。

俊太郎與梅子沒有走到最後,俊太郎為當年的偷盜之罪而黯然入獄,梅子等不到愛人赴約,獨自踏上滾滾向前的時代列車,成為獨自閃亮的明星。

辯士制度不復存在,而俊太郎與梅子的愛情也終究歸於寂滅。

在默片時代的明亮喜劇裡,是揮不去的暗沉雜音。

寒露。天涼。記得添衣。

相關焦點

  • 《默片解說員》隔靴搔癢的時代切片
    一部是輾轉多地時隔83年重回上海的中國默片,一部是致敬默片時代「辯士」的周防正行新作,記憶中的辯士和電影中的辯士交相輝映,在時光倒流的旅程中慢慢重疊,悠然講述著電影的童年時代。暖黃色的回憶籠罩之下,1915年的染谷俊太郎與慄原梅子因默片而結緣。他們偷偷溜進電影院,驚訝地看到大熒幕上的自己。
  • 《默片解說員》默片解說員 日本版的天堂電影院
    >《默片解說員》講述了一個從小喜歡默片解說的小孩,長大後,誤入犯罪團夥,陰差陽錯進入默片解說行業,並在此碰到自己青梅竹馬的故事。自己不捨得吃,為了聽男孩解說電影,她把最後一塊奶糖給了俊太郎。當得知女孩喜歡吃糖,並把最後一塊也給自己的時候,俊太郎想為梅子再去偷竊一次,不慎被抓。從此兩人走入不同人生軌跡。
  • 《默片解說員》小雜感
    該如何定義解說員在影片中的角色呢?默片時代他們既存在於片中人物之中,又佔據了上帝視角,游離之外。對於染谷俊太郎來說,他的人生就像這樣,最開始模仿別的解說員四處行騙,想要掙脫但又逃不掉對解說的愛,即使後來名聲大噪,還是要為當年的錯誤買單,也錯過了愛情。山岡離開青木館廢墟的背影讓我想起藝伎回憶錄裡鞏俐回望置屋後再也不回頭的身影,我說不出這種關聯,不僅是新老交替,也是默片時代的尾聲。
  • 《默片解說員》默片
    觀《默片解說員》有感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是指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右,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
  • 對著電影講故事的人:《默片解說員》(2019)
    2020年已過半,全球疫情尚未見否極泰來之相,各國的好電影不免被「雪藏」,好看的新片真是「零落不堪」。數日前,年初就看過簡介的《默片解說員》出了資源,算是久旱甘霖了一把。這片,《默片解說員》,看片名就知道有意思。默片,當然是早期沒有聲音、沒有臺詞的電影,那時候的字幕是真的字幕,一幕黑,上邊寫著對劇情的解釋或角色的臺詞。
  • 《默片解說員》獻給默片時代
    估計導演很喜歡卓別林的默片電影,所有打鬥交手的片段都很有默片風格。片子一共差不多三條線,雖然故事普通,但是融合得非常好。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默片解說員」,日本非常擅長的匠人類型,但是整部片子真的非常可愛,除了默片風格的打鬥,還有就是,男女主角背影莫名其妙融合在電影裡、男主角以為口紅是流出來的血、很喜歡流汗驕傲自大的解說員等等,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就結束了。
  • 日本《默片解說員》,無聲電影時代的明星職業
    默片本身沒有聲音,但當時觀眾看到的電影可不是悄無聲息的,影院會根據情節進行現場配樂,還會有專門人員進行解說。 默片時代,各個國家都存在過電影解說員這個職業,但基本都是曇花一現。唯獨在日本,人們把解說員這個崗位發揚光大,優秀的解說員甚至能成為全國明星。
  • 日本《默片解說員》,無聲電影時代的明星職業
    比如喜劇大師卓別林就曾經表示過不喜歡有聲電影,甚至在有聲電影誕生之後還繼續拍了幾部默片。 當然卓別林後來也拍了有聲電影,第一部便是《大獨裁者》,大師不愧為大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一出聲便技驚四座。這裡推薦一部經典電影《雨中曲》,講述的就是默片時代的演員導演是如何向有聲時代的過渡的。扯遠了,說回默片。
  • 《默片解說員》2020.08.22
    沒有經歷過默片解說的時代,等天朝普及電影時技術已經特別成熟,不需要解說了。這個所謂的默片解說員有點像我們現在的這些什麼「幾分鐘看完xxx」、解說xxx電影動漫之類的,反正就是把冗長乏味的部分不講,配成有趣自己的解讀,這樣的一個職業。
  • 人生還有續集——《默片解說員》
    默片時代的電影都是沒有聲音的黑白視頻,而默片解說員的任務就是在電影放映前用誇張語言大概介紹一下影片信息,後來他們慢慢走上前臺,配合樂團現場演奏,成為與默片播放同步的實時電影解說。他們通過自身對默片的熟悉和理解,用多種語氣語調講解影片故事。很多默片解說員因為有著獨特本領和個人魅力,漸漸成了影片放映的招牌。這似乎讓默片解說員產生了一種自己才是真正明星的錯覺。在《默片解說員》中,過氣的默片解說員山崗秋聲對此有著清醒認識。
  • 人生還有續集——《默片解說員》
    默片時代的電影都是沒有聲音的黑白視頻,而默片解說員的任務就是在電影放映前用誇張語言大概介紹一下影片信息,後來他們慢慢走上前臺,配合樂團現場演奏,成為與默片播放同步的實時電影解說。,對默片解說員這個行業羨慕不已。
  • 《默片解說員》默片並不沉默的年代
    愛恨情仇,跌宕起伏,嬉笑怒罵,皆出自一人之口,此人便是所謂的「默片解說員」。他們為電影中的對白配音,同時通過旁白解說劇情發展和人物情感。對於那些因為面對電影這種全新敘事媒介而茫然無措的觀眾,默片解說員是引導並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重要存在。在歐美,默片解說員是個曇花一現的職業,隨著字幕的出現,在1910年代左右就迅速消亡。
  • 《默片解說員》——一封寫給舊時代電影的情書
    電影院和我們分開的這幾個月,遙遠的卻像是上個世紀的離別,與其窩在屋裡想念著「天堂」電影院,不如打開屏幕看這部《默片解說員》。現年64歲的日本導演周防正行的新片《默片解說員》就是一封寫給舊時代電影的情書,帶領我們這群新時代影迷做了場跨世紀的仲夏夜迷夢。那時一百年前,黑白默片風靡全日本。
  • 《默片解說員》日本從來都沒有默片時代
    今天看到《默片解說員》裡,池松壯亮飾演的《雄呂血》導演二川文太郎一出場,馬上心裡一驚,臨近結局時提到阪東妻三郎的名字,又是一驚,直到片尾字幕一出,九十五年前《雄呂血》的影像出現在銀幕上,「日本從來都沒有默片時代」,太美了。
  • 《默片解說員》默片時代的「電 影 院 往 事」
    彼時,日本的電影處於默片時代。普通大眾面對這種新穎的影像媒介,還存在一定的隔離感,而充當二者橋梁的,是被稱為「活動弁士」的默片解說員。他們和現在的演員一樣,是當時的大眾明星。解說員是講故事的人,也是掌握著話語權的媒介。 他們可以將一個故事隨意打碎、糅雜、潤色、重組再傳遞出去。這意味著解說員既是敘述者,也是創作者。 「電影曾經是無聲的,但是日本從未有過真正的默片時代。」
  • 《默片解說員》迷影萬歲!這才是年度超級大爽片
    《藝術家》的成功,便是向「默片時代」最好的致敬。而隨著默片時代的不斷發展,曾經還誕生過一大批電影藝術大師,比如享譽全球的喜劇大師卓別林,便是「默片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摩登時代》《淘金記》《城市之光》等經典之作至今影響深遠。
  • 盤點電影《默片解說員》中致敬的那些經典黑白默片
    2019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講述了無聲電影時期在日本影界大放異彩的特殊職業「日本活動弁士」,前期的任務是在電影放映前用誇張語言大致介紹一下影片的信息,後期慢慢走上舞臺,配合樂團,成為專業的電影解說。
  • 聲色秀場 · 5年一部新作,周防正行用《默片解說員》致敬日本獨有的默片時代
    當狂歡的時代逐漸失去了力量,這群好似喝醉了酒的人們又該如何從沉醉的日子中清醒過來?特別是對於日本而言,這個擁有一座名為「自殺的森林」的國家。 比如黑澤明的哥哥黑澤丙午(藝名須田貞明),就是這場沉默的狂歡中微醺的代表。他是一名默片解說員,負責在電影院中向觀眾講解無聲電影。他為電影中的對白配音,並通過旁白解說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情感。
  • 《默片解說員》小而精
    六月事兒太多了,手都生了,來給大家說說這部默片解說員。這是一部很難用文字去描述其好的電影。就很像搞文字的人通常也覺得有些書被翻拍成電影,不可能會成功的嘛!因為文字敘述會給讀者大量想像空間,怎麼把這些文字之外的空間拍出來呢!那可是一個超級豐富的世界啊!這一部呢,他最突出的優點在畫面呈現。這一部電影像是經費不夠用的劇組或者像是大學社團拍的電影。他的場景特別窄,特別小。
  • 周防正行《默片解說員》:2019年末難忘的驚豔
    《默片解說員》顧名思義,講述了一個只存在於日本大正年間的職業。電影在日本曾被稱作活動寫真,因為在電影的默片時代,演員們的聲音無法傳遞給觀眾。而日本人對此的解決方法是,在放映電影的同時,配上解說員(辯士)現場解說。這個職業曾在日本盛行了30年,讓日本電影從來沒經歷過真正的默片時代,也影響了一代電影人。例如,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哥哥就曾經擔任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