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講述了無聲電影時期在日本影界大放異彩的特殊職業「日本活動弁士」,前期的任務是在電影放映前用誇張語言大致介紹一下影片的信息,後期慢慢走上舞臺,配合樂團,成為專業的電影解說。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地「青木館」是大正時期一家默片放映館,匯集了當時一批有名氣的「弁士解說」,比如能用七種聲線講解《後藤市之丞》的山岡秋聲,從小立志成為默片解說的後起之秀染谷俊太郎。
「青木館」囊括了當時東西方一系列經典的黑白默片,並且在每部默片放映前,都會印製宣傳單發放給路過的行人,或是將人物海報張貼在放映館上。而影館內播放的影片也是主創團隊經由弁士之口,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些璀璨的經典默片所做的致敬。
1.1916年美國上映的默片《十誡》中的經典片段「摩西開海」
默片時代雖然沒有電腦特技,但是依靠宏大逼真的美工建築、數以萬計的群眾演員、波瀾壯闊的沙漠和海洋布景,製造出十分震撼的視覺效果。同一時期的《大都會》甚至開創了群演人數之最。
(1923年版的十誡電影海報)
《默片解說員》致敬了這一版《十誡》中的篇章《出埃及記》,摩西屹立於岸邊,廣袤的紅海被神旨自動闢為兩半,那種破除天塹般的神跡有如一副巨大的畫卷驟然鋪開,最終帶領了自己的子民找到了彼岸流淌著蜂蜜和牛奶的棲息地。
這一場景中,兩邊被分開的海當時是用超市隨處可見的果凍拍攝而成。
2.染谷俊太郎孩童時期模仿的《怪盜吉格瑪》(1911年法國默片)
法國的犯罪武打片《怪盜吉格瑪》(1911年)在日本上映的時間是明治四十四年,因受到廣泛好評繼而拍攝了續集,也翻拍了日本版的《怪盜吉格瑪》。
影片的內容是法國的強盜團夥Z團夥的首領吉格瑪和他的情婦咪兔率領著幾十名部下,時而綁架富豪,時而在列車裡開槍,將巴黎攪得天翻地覆。為了追捕,名探波林也通過偽裝與犯罪團夥進行了激烈的較量。
雖然大多數吉格瑪犯罪的鏡頭已經被剪掉了,但這個怪盜在火車上對著客席亂槍齊發,乃至在行動中動用炸藥爆破,這樣的場面還是經常嚇得沒見過世面的日本觀眾尖叫不已。
日本電影導演黑澤明在《黑澤明之十二人狂想曲》一書中就提到了,自己對電影初次接觸,就是童年在電影院看到的首映數年後再次上映的《吉格瑪》。
3.《巴黎聖母院的鐘樓怪人》(1923年美國上映)
《鐘樓怪人》改編自雨果1831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以15世紀法國社會為背景,刻畫了形形色色的經典人物形象。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最後為了救心愛的吉普賽女郎而獻身。
(1923年電影海報)
好萊塢第一次將這部文學巨著搬上銀幕,是1923年拍攝的默片《巴黎聖母院的鐘樓怪人》,由當時著名醜星朗·切尼主演,收穫了全球350萬美元的票房。
4.《茶花女》(Camille 1921年)
影片改編自小仲馬的小說,講述了身為茶花女的僕人為自己權利而奮鬥的故事。這一時期翻拍了不同版本的《茶花女》,現在能查到的有1921版,1926版,還有最有名的葛麗泰嘉寶主演的1936年版。
(1926年版海報)
5.《國定忠次》/《忠次旅日記》(1914版、1927年版、1960版)
和《茶花女》一樣,日本經典默片《國定忠次》也翻拍了多個版本。影片中主人翁國定忠次在日本歷史上確有其人,一個梁山好漢似的英雄人物,一貫獨來獨往、不畏強權,影片堪稱日本黑幫電影中的典範之作。
(1927年版海報)
1927年版的《忠次旅日記》,由伊藤大輔指導,由[甲州殺陣篇]、[信州血笑篇]、[御用篇]三部曲組成,屬古裝武打題材。
5.《金色夜叉》(1912年日本默片)
原小說《金色夜叉》是明治時代日本作家尾崎紅葉的代表作品,於1897年到1902年在讀賣新聞連載,圍繞「金錢與愛情的鬥爭」,一反男女痴情的主題。
影片中,被收養的孤兒貫一與隆三的女兒阿宮青梅竹馬,得到了老人們默許的婚約。然而銀行家之子富山的出現,卻成了貫一原本美滿人生的轉折點。
多年後,經歷人生巨變的貫一和阿宮偶然相遇。阿宮開始寫信懺悔,早已成為金錢的惡魔的貫一始終冷漠以待,不為所動。而阿宮的生命,卻隨著心死而走向死亡。
(1937版的金色夜叉,1912年版資料已無法獲取)
主人公貫一與阿宮訣別的地方——熱海溫泉,如今已成為日本蜚聲海外的旅遊勝地。
6.日本默片《火車阿千/摺紙鶴的阿千》
(日本女演員瀧澤靜子飾演的阿萬)
值得一提的是,《默片解說員》講解《火車阿千》這一片段也是全片最為出彩的點睛之筆!在染谷嗓音受損的情況下,女主角慄原梅子飾演的阿千首次走上舞臺詮釋著影像作品,從原本的電影講解,到化身為銀幕內的男女「走出」銀幕外上演戲外的對手戲,精彩演繹收穫了滿堂喝彩。
《火車阿千》中,男主人公秦宗吉一心想成為醫生,為了完成夢想,他一人來到東京,半工半讀。可惜世事難料,為了維持生計,宗吉被迫成為熊澤家的下人。而熊澤的情人阿千視宗吉如同自己的弟弟,關懷有加。阿千與做不正當生意的熊澤分手後,與宗吉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情同手足。為了宗吉能夠完成學業,阿千不惜賣身,然而這一切宗吉全被蒙在鼓裡。多年後,宗吉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醫生。一天,宗吉在萬世橋巧遇阿千,然而人事已非,阿千竟成為了廢人。
《火車阿千》的原作兼編劇泉鏡花,師從尾崎紅葉,被視為「觀念小說」代表作家,作品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古典唯美主義傾向。
目前我在網絡上只找到了1935年版本的阿千,影片中提到的火車阿千應該比這部年份要再靠前一些。
7.不如歸(1922年日本默片)
改編自日本明治時代小說家德富蘆花的成名作,寫的是一位舊時代的女性「浪子」非常悽婉悲涼的一生,通過浪子與疾病、家庭問題的鬥爭來把她對愛的渴求與生的希望統統毀滅,來展現一出時代悲劇。
8.慄原梅子小時候想看的《克婁巴特拉》(1917年)
克婁巴特拉另外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埃及豔后,這部黑白默片於1917年在美國上映,時長125分鐘,由當時的女影星Theda Bara主演,不遜於後來重拍的伊莉莎白泰勒版本。
影片中的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憑藉自身的魅力和政治手腕,迅速讓凱撒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但獲得了對埃及的統治權,而且還以美貌徵服了羅馬。
(1963年伊莉莎白泰勒版《埃及豔后》海報)
9.《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1920年德國默片
《卡裡加裡博士的小屋》,由羅伯特維內指導,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身兼心理學博士和殺人狂雙重身份的卡裡加裡利用夢遊殺人的恐怖奇幻片。
10.《有馬怪貓傳》1920年日本默片資料缺失
除此之外,《默片解說員》還提到了《南方羅曼史》、《喀秋莎》與《後藤市之丞》三部默片,但因為年代久遠+翻譯問題,資料有所缺失。日後找到資料會補上。
默片時代已經遠去,而經典默片作品所展示的手法與故事內核依然對當今的電影流派產生著影響。《默片解說員》刻意搭建出一個只有黑白灰三色的放映銀幕,輔以放映館現場吹奏的古典樂,將無聲電影時代特有的職業「弁士」放置到對歷史敘事的再現中,本身便是對那個充滿璀璨作品的默片時代最好的回望與致敬。
參考:以上默片可檢索到的現存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