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解說員》對電影,這是對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的致敬

2020-10-12 FUYUKI

日本新片展,上海大光明影院。

電影曾有默片時代,但在日本並沒有真正的默片時代,因為有一群被稱為默片解說員的人們。——稲垣浩

最初知道默片解說員是從黒澤明監督的自傳「蝦蟇の油(蛤蟆的油)」,因為他的哥哥曾經做過默片解說員,因而他得以比更多人更多更深更早地了解電影,想來這也是他後來成為導演的一大契機吧。

這部電影就帶領我們回到了那個時代(大正),以一種詼諧,溫情又扣人心弦的方式,令現場觀眾都笑中帶淚,當之無愧是我的近期最佳。

默片解說員無疑是只有那個時代才會出現的特殊職業,隨著有聲電影的來臨,會如太陽升起後的露水般消逝。可即使如此,從中我們更能認識到電影本身的不可思議——哪怕形式上有了變化,內容有了變化,看的人有了變化,但它依舊不可替代。以及它還是在不斷進化的,比如電影最後多種素材的大亂燉,不就是當代的剪輯大佬麼,這思路,領先了近一百年哇。

這部電影與其說是對默片時代的致敬,不如說是對電影本身,對電影從業者,對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的致敬。

若問作為影迷的我何為幸福,那一定是能夠看到許許多多的佳片吧(๑•̀ㅂ•́)و✧

相關焦點

  • 日本喜劇《默片解說員》獻給電影的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默片解說員的故事,其實,在默片傳入日本後,誕生了弁(Bian)士。弁士在放映現場為電影配以對白和旁白,輔助人們欣賞影片。隨著這一行業的發展,有些弁士根據自己對電影的理解,不僅僅是向觀看默片的觀眾們複述電影的劇情,還會介入敘事。有些甚至是自由調節電影的進度,加入自己的解讀,為電影增加看點和樂趣。
  • 盤點電影《默片解說員》中致敬的那些經典黑白默片
    2019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講述了無聲電影時期在日本影界大放異彩的特殊職業「日本活動弁士」,前期的任務是在電影放映前用誇張語言大致介紹一下影片的信息,後期慢慢走上舞臺,配合樂團,成為專業的電影解說。
  • 《默片解說員》這樣的電影,愛電影的人都無法拒絕吧
    弁士在放映現場為電影配以對白和旁白,輔助人們欣賞影片。隨著這一行業的發展,有些弁士根據自己對電影的理解,不僅僅是向觀看默片的觀眾們複述電影的劇情,還會介入敘事。有些甚至是自由調節電影的進度,加入自己的解讀,為電影增加看點和樂趣。
  • 《默片解說員》默片
    觀《默片解說員》有感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是指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右,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
  • 解讀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中的「迷影精神」
    資深影迷也許會在《默片解說員》裡發現,有美國電影《十誡》(1916年)、《鐘樓怪人》(1932年)、《茶花女》(1926年)中的經典影像;也有日本電影《不如歸》(1922年)、《金色夜叉》(1912年)、《國定忠次》(1914年)等作品的畫面片段;還有男主角俊太郎從小模仿的法國電影《怪盜吉格瑪》(1911年),以及當時紅遍世界的卓別林、基頓等喜劇大師的名字……毫無疑問,影片向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個熠熠閃光的默片時代進行了一次致敬
  • 年度佳片《默片解說員》 在歡笑中致敬老時光
    默片雖遠,悠悠我心。弁士猶愛,沉吟至今。默片以獨特的魅力在電影史上大放異彩。那今天向大家安利的影片,就是在2019年釜山電影節上大獲好評的《默片解說員》。影片導演是周防正行,該影片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獎項提名,目前,豆瓣評分7.9。如果你是影迷朋友,那這部致敬日本默片黃金時代的電影就不要錯過啦!那解說員是如何產生的?電影講了什麼?
  • 《默片解說員》100年前的日本電影,不能沒有他們!
    「有聲電影的發展為默片時代畫上休止符,威脅到無聲電影才需要的電影解說員,從這時候開始,對哥哥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這番話也從側面反映了,電影解說員對無聲電影的重要性。可以說,100年前的日本電影,不能沒有默片解說員!
  • 《默片解說員》獻給默片時代
    今年目前為止最驚喜的電影,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估計導演很喜歡卓別林的默片電影,所有打鬥交手的片段都很有默片風格。片子一共差不多三條線,雖然故事普通,但是融合得非常好。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默片解說員」,日本非常擅長的匠人類型,但是整部片子真的非常可愛,除了默片風格的打鬥,還有就是,男女主角背影莫名其妙融合在電影裡、男主角以為口紅是流出來的血、很喜歡流汗驕傲自大的解說員等等,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就結束了。
  • 《默片解說員》默片解說員 日本版的天堂電影院
    》講述了一個從小喜歡默片解說的小孩,長大後,誤入犯罪團夥,陰差陽錯進入默片解說行業,並在此碰到自己青梅竹馬的故事。在拍攝《後藤市之丞》這部電影的時候,二人闖入拍攝鏡頭,並被記錄到電影中。可以看到諸如山崗老師、茂木、內藤等老師對這份職業、對電影的熱愛。當假的「國定」老師站在解說的位置,整個人都煥發著自信的光芒,就像這些解說員說的,電影暢銷不是電影好,而是他們解說的好。
  • 《默片解說員》與我常在——獻給電影
    想起曾經惡補電影史的一段時間裡,不得不集中一段時間看黑白或者默片。為了調劑胃口和視力,我會偶爾饑荒似的找些時下新片來做休息。每每發現無論如何新電影都沒有老東西真誠,考究的時候,我曾自言自語的詛咒過:電影不要在進步了,不要再繼續了。我希望時間就此停住,逼的所有快餐男女都去看小津,所有青年導演都去抄寫並背誦比利懷爾德的劇本。沒有想到2020年會一語成讖。
  • 日本《默片解說員》,無聲電影時代的明星職業
    今天來說一部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 電影是從默片開始的,從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誕生的那一天起,到1923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上映,這中間的幾十年間,「電影本身沒有聲音」幾乎是一個共識,絕大多數觀眾都對此習以為常。
  • 日本《默片解說員》,無聲電影時代的明星職業
    今天來說一部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 電影是從默片開始的,從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的《火車進站》誕生的那一天起,到1923年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上映,這中間的幾十年間,「電影本身沒有聲音」幾乎是一個共識,絕大多數觀眾都對此習以為常。甚至直到有聲電影誕生以後,還有很多人認為「聲音毀了電影」。
  • 《默片解說員》轉身之處,猶如新生
    默片時期是我沒經歷過的,印象裡黑澤明的哥哥好像是默片解說員,後來有聲電影問世,這些人也就淹沒在歷史中了。電影裡的默片大師說,電影沒有了解說員仍然存在,但是默片解說員沒有了電影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這樣的依附本就不公,何況時代不等人。縱然有新鮮血液的加持,但需要離開的還是會離開。落寞的背後是解說員們難以適從的心境,也是電影業的殘酷新生。
  • 《默片解說員》我們還需要電影嗎
    它告訴我們,我們到底有多需要電影,有多需要電影院?在日本,默片解說員名為「活動辯士」,按電影學者四方田犬彥的說法,「在大城市裡,觀眾是否去看一部電影與其說取決於影片內容,還不如說取決於是哪個辯士解說。」故事的開始,少年俊太郎與少女梅子穿梭於金黃的樹林,這是浪漫的大正時代。
  • 《默片解說員》幸福是焦糖牛奶糖的味道
    就是貧窮的你把僅有的一塊焦糖牛奶糖留給了同樣貧窮的我;就是你兩次拉起我纖弱的小手,帶我逃離成人世界的追逐;就是你用勇敢的手掌,幫我揮去生活中令人恐懼的蜘蛛;也是長大之後,當我們在十年光陰的故事後,還羞澀地沒有勇氣相認,卻可以在黑暗中,藉由別人的臺詞,在熒幕上傾吐我們的愛情所以我記憶中最珍貴的,或許還是你帶著我在童年一同鑽入通往夢想世界的那扇窄門,依然是你在我身邊,在我小時候就用聲音為我注入的,講述光影世界故事的夢幻這是一封周防正行寫給默片的情書
  • 《默片解說員》這部電影裡,有所有影迷們的白月光初戀
    最近,一部叫《默片解說員》的電影火了。該片通過男主俊太郎和女主梅子的夢想,以及彼此的感情聯繫,講述了日本早期默片的影院故事。在電影院停業了半年的今天,再回頭看看片中一百多年前的老電影院,相信我,你絕對會大吃一驚,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看!?
  • 《默片解說員》辯士的浪漫
    這部片子還是叫做《辯士》更有味道,畢竟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日本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上非常獨特的一道風景——默片時代的辯士。即使沒有我們的解說,電影也能看,可要是沒有電影,我們就沒法解說了。我們的工作說到底,也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是辯士的真實境遇,但是有那麼多辯士清楚這個真相,而他們之所以還能夠堅持下來,就像我們的男主角一樣,是因為熱愛。
  • 《默片解說員》小而精
    六月事兒太多了,手都生了,來給大家說說這部默片解說員。這是一部很難用文字去描述其好的電影。就很像搞文字的人通常也覺得有些書被翻拍成電影,不可能會成功的嘛!因為文字敘述會給讀者大量想像空間,怎麼把這些文字之外的空間拍出來呢!那可是一個超級豐富的世界啊!這一部呢,他最突出的優點在畫面呈現。這一部電影像是經費不夠用的劇組或者像是大學社團拍的電影。他的場景特別窄,特別小。
  • 對著電影講故事的人:《默片解說員》(2019)
    2020年已過半,全球疫情尚未見否極泰來之相,各國的好電影不免被「雪藏」,好看的新片真是「零落不堪」。數日前,年初就看過簡介的《默片解說員》出了資源,算是久旱甘霖了一把。這片,《默片解說員》,看片名就知道有意思。默片,當然是早期沒有聲音、沒有臺詞的電影,那時候的字幕是真的字幕,一幕黑,上邊寫著對劇情的解釋或角色的臺詞。
  • 《默片解說員》默片並不沉默的年代
    對於那些因為面對電影這種全新敘事媒介而茫然無措的觀眾,默片解說員是引導並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重要存在。在歐美,默片解說員是個曇花一現的職業,隨著字幕的出現,在1910年代左右就迅速消亡。但日本的默片解說員卻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直到1930年代有聲電影進入日本,才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引導黑澤明走上電影道路的兄長黑澤丙午【藝名須田貞明】就是一名默片解說員,並因為有聲電影對解說員事業的巨大衝擊而最終自殺)。當時在日本,「電影」(映畫)尚被稱之為「活動寫真」,於是默片解說員便被稱之為「活動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