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佳片《默片解說員》 在歡笑中致敬老時光

2020-10-12 芝麻眼睛
默片雖遠,悠悠我心。弁士猶愛,沉吟至今。

默片以獨特的魅力在電影史上大放異彩。

那今天向大家安利的影片,就是在2019年釜山電影節上大獲好評的《默片解說員》。影片導演是周防正行,該影片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多項獎項提名,目前,豆瓣評分7.9。如果你是影迷朋友,那這部致敬日本默片黃金時代的電影就不要錯過啦!

那解說員是如何產生的?電影講了什麼?

背景:為了打破沉寂,營造觀影氛圍。在默片放映現場,會設置專門的樂師或鋼琴師進行配樂。像早在1895年,盧米埃爾電影於巴黎的首映中就有了第一位現場鋼琴師。伴有現場音效深受市場歡迎,「電影解說員」也由此誕生,但大多國家的解說員制度在1910年左右便銷聲匿跡了。而唯有日本的活動弁士,直到有聲片的徹底普及才退出歷史舞臺。而《默片解說員》的導演周防正行正是將目光放在日本電影工業初期,在當時,弁士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說電影票房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弁士的解說。

影片講述的正是:大正時期(即1912—1926年),默片風靡日本,主人公染谷俊太郎是個極具天賦的弁士,自幼便能將弁士大師山崗秋聲模仿的惟妙惟肖。但因為模仿技藝高超,涉世未深的俊太郎被小偷團夥騙去假冒山崗秋聲,為其斂財。在一次差點穿幫的演出中,俊太郎藉機帶著贓款逃到了小鎮戲院「青木館」做起了雜役。在這,他遇到了童年偶像山崗秋聲,但此時的山崗秋聲已經成了爛醉如泥的酒鬼,常常無法上臺演出。而此時,青木館的競爭對手橘館挖走了青木館許多優秀的樂師和弁士,青木館一度身陷困境。俊太郎的一次救場讓他一炮而紅。受到極大關注的新晉紅人俊太郎,不僅被老闆女兒愛上,被小偷團夥識出、被熱血警察緊追,也遇上了初戀對象梅子。而此時的梅子雖成了演員,但境況並不是很好,還險些被玷汙。為了逃離是非地,俊太郎和梅子決定遠走高飛,但就在俊太郎最後一次解說結束時,發生了意外。在愛與逃離中,俊太郎、梅子該何去何從?又有怎樣的命運?大家可以在電影裡找到答案。

影片以一種誠懇的態度在向默片致敬,這點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上設計的都相當細膩。比如:大量經典默片電影的提及、默片獨有的視聽藝術風格、帶有卓別林式的表演痕跡、以及最後那場「狗追貓、貓追鼠」的 所指與能指等等。

電影後勁較大,讓你在嬉笑荒誕過後,還能體味那份幽默裡的哀傷、浪漫中的遺憾。

相關焦點

  • 《默片解說員》對電影,這是對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的致敬
    電影曾有默片時代,但在日本並沒有真正的默片時代,因為有一群被稱為默片解說員的人們。——稲垣浩最初知道默片解說員是從黒澤明監督的自傳「蝦蟇の油(蛤蟆的油)」,因為他的哥哥曾經做過默片解說員,因而他得以比更多人更多更深更早地了解電影,想來這也是他後來成為導演的一大契機吧。
  • 盤點電影《默片解說員》中致敬的那些經典黑白默片
    2019年上映的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講述了無聲電影時期在日本影界大放異彩的特殊職業「日本活動弁士」,前期的任務是在電影放映前用誇張語言大致介紹一下影片的信息,後期慢慢走上舞臺,配合樂團,成為專業的電影解說。
  • 《默片解說員》小而精
    六月事兒太多了,手都生了,來給大家說說這部默片解說員。這是一部很難用文字去描述其好的電影。就很像搞文字的人通常也覺得有些書被翻拍成電影,不可能會成功的嘛!因為文字敘述會給讀者大量想像空間,怎麼把這些文字之外的空間拍出來呢!那可是一個超級豐富的世界啊!這一部呢,他最突出的優點在畫面呈現。這一部電影像是經費不夠用的劇組或者像是大學社團拍的電影。他的場景特別窄,特別小。
  • 《默片解說員》默片
    觀《默片解說員》有感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是指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右,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
  • 《默片解說員》迷影萬歲!這才是年度超級大爽片
    《藝術家》的成功,便是向「默片時代」最好的致敬。所謂「默片解說員」,便是打破「沉默」的存在。在今年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有一部向「默片時代」致敬、講述「默片解說員」這一職業的電影,成為了眾口皆碑的影展爆款之一。這便是由日本導演周防正行執導的最新作品《默片解說員》。這部又好看又好笑的迷影之作,在海南電影節上掀起了一波觀影熱潮。
  • 《默片解說員》默片解說員 日本版的天堂電影院
    >《默片解說員》講述了一個從小喜歡默片解說的小孩,長大後,誤入犯罪團夥,陰差陽錯進入默片解說行業,並在此碰到自己青梅竹馬的故事。在拍攝《後藤市之丞》這部電影的時候,二人闖入拍攝鏡頭,並被記錄到電影中。,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解說是好的默片解說,影片就在那裡,為什麼解說員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觀眾,所以後期他的解說越來越簡潔,不再加入過渡的敘述和引導,觀眾反而不喜歡這種解說模式。
  • 《默片解說員》隔靴搔癢的時代切片
    ( 刊登於《南方人物周刊》,此處略有改動 )去年聖誕前夕,我在大光明電影院,仰頭望著眼前的《默片解說員》,時不時想起2014年的夏天——同樣是在這裡,我觀看了一代女星阮玲玉主演的默片《戀愛與義務》(1931)。與之相伴的,還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辯士」。
  • 《默片解說員》轉身之處,猶如新生
    默片時期是我沒經歷過的,印象裡黑澤明的哥哥好像是默片解說員,後來有聲電影問世,這些人也就淹沒在歷史中了。電影裡的默片大師說,電影沒有了解說員仍然存在,但是默片解說員沒有了電影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這樣的依附本就不公,何況時代不等人。縱然有新鮮血液的加持,但需要離開的還是會離開。落寞的背後是解說員們難以適從的心境,也是電影業的殘酷新生。
  • 《默片解說員》默片並不沉默的年代
    愛恨情仇,跌宕起伏,嬉笑怒罵,皆出自一人之口,此人便是所謂的「默片解說員」。他們為電影中的對白配音,同時通過旁白解說劇情發展和人物情感。對於那些因為面對電影這種全新敘事媒介而茫然無措的觀眾,默片解說員是引導並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重要存在。在歐美,默片解說員是個曇花一現的職業,隨著字幕的出現,在1910年代左右就迅速消亡。
  • 《默片解說員》100年前的日本電影,不能沒有他們!
    「有聲電影的發展為默片時代畫上休止符,威脅到無聲電影才需要的電影解說員,從這時候開始,對哥哥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這番話也從側面反映了,電影解說員對無聲電影的重要性。可以說,100年前的日本電影,不能沒有默片解說員!
  • 《默片解說員》年度超級大爽片,還有誰會不愛?
    【本文首發公號:丁香電影】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有一部向 「 默片時代 」 致敬、講述 「 默片解說員 」 這一職業的電影,成為了眾口皆碑的影展爆款之一。被稱為日本版《天堂電影院》—— 默片解說員カツベン!
  • 聲色秀場 · 5年一部新作,周防正行用《默片解說員》致敬日本獨有的默片時代
    他是一名默片解說員,負責在電影院中向觀眾講解無聲電影。他為電影中的對白配音,並通過旁白解說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情感。對那些並不熟悉電影這種全新事物的觀眾來說,默片解說員曾是引導並幫助他們理解故事的重要存在。雖然在歐美電影歷史上,這個職業在20世紀最初的10年間就被字幕所取代,但在承載了日本人最多浪漫遐想的大正時期,這個職業卻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1930年。
  • 周防正行《默片解說員》:2019年末難忘的驚豔
    在去年年末上海、杭州兩地舉辦的「日本新片展」上,鄙人有幸觀賞了周防正行導演的作品《默片解說員》。這部淚中帶笑的喜劇片,除了讓現場千名觀眾從頭笑到尾之外,更是後勁十足,給人許多思考。日本人是很擅長拍《默片解說員》這種反映某些冷門職業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的,從《南極料理人》中的南極科考隊到《哪啊哪啊神去村》的伐木工,從《鐵道員》到《入殮師》,都做到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溫情而感動。
  • 《默片解說員》與我常在——獻給電影
    差點忘了,這是為《默片解說員》寫的影評,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也是我對電影的一封情書。開始碼字的時候我終於明白科比退役那天所謂的「寫給籃球的一封信」。當時嗤之以鼻,渾身不適。如今我可能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段時間裡,等待已經成了越發焦灼的過程,以至於感情周旋在看到這部影片最後,我不想再沉默。 這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其中一位頗有魅力的角色——山岡秋聲。
  • 日本喜劇《默片解說員》獻給電影的電影
    在影片中加入電影元素,當然是存在許多影像交織的快樂,和隱藏著導演更多的私貨,一般好導演的作品自然是更值得期待。所以,應該有多少人對《默片解說員》這部影片期待已久了吧?近期,看了後發現果真是「對於電影的愛」以及「周防正行還是這麼值得期待,讓人開懷一笑」。《默片解說員》的卡司,可以說強悍且讓人驚喜。
  • 人生還有續集——《默片解說員》
    他們通過自身對默片的熟悉和理解,用多種語氣語調講解影片故事。很多默片解說員因為有著獨特本領和個人魅力,漸漸成了影片放映的招牌。這似乎讓默片解說員產生了一種自己才是真正明星的錯覺。在《默片解說員》中,過氣的默片解說員山崗秋聲對此有著清醒認識。
  • 人生還有續集——《默片解說員》
    他們通過自身對默片的熟悉和理解,用多種語氣語調講解影片故事。很多默片解說員因為有著獨特本領和個人魅力,漸漸成了影片放映的招牌。這似乎讓默片解說員產生了一種自己才是真正明星的錯覺。在《默片解說員》中,過氣的默片解說員山崗秋聲對此有著清醒認識。
  • 《默片解說員》:在100年前,日本誕生了始祖鬼畜UP主
    《默片解說員》講述的是百年前的日本,那會還是默片時代:電影是沒有聲音的黑白片。於是,「默片解說員」這一職業就此誕生,在形式上,它更像是現場配音與劇情解說。這種想法自然在電影發展中被消滅的渣都不剩,然而在今天,活躍在各平臺的電影UP主,又何嘗不是「默片解說員」呢?
  • 解讀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中的「迷影精神」
    原標題:疫情過後,「迷影精神」何以為繼去年底,日本著名導演周防正行帶著新片《默片解說員》登陸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電影以喜劇片的形態,聚焦日本默片時代的特有記憶和元素,生動地展現了早期日本電影產業生態和迷影者的狂熱狀態。影片首映後,獲得了業內一致好評,影迷們直呼對影片中出現的場景歷歷在目、倍感親切。
  • 《默片解說員》獻給默片時代
    估計導演很喜歡卓別林的默片電影,所有打鬥交手的片段都很有默片風格。片子一共差不多三條線,雖然故事普通,但是融合得非常好。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默片解說員」,日本非常擅長的匠人類型,但是整部片子真的非常可愛,除了默片風格的打鬥,還有就是,男女主角背影莫名其妙融合在電影裡、男主角以為口紅是流出來的血、很喜歡流汗驕傲自大的解說員等等,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