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B站,飆升9.9,傳統手工藝該如何「出圈」?

2021-03-01 中信出版

一部被13家電視臺不要的紀錄片,在B站上火了。

每一部的評分都是9.9分,在B站綜合類排行高居第三!這部紀錄片同樣在豆瓣上也收穫了很好的口碑,三部平均8.87分。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賣掉了北京一套房去拍片,他的團隊都是臨時搭的,用了129天,跨越23個省,尋訪了199位手藝人,記錄了144個項傳統手藝

花了三年,《尋找手藝》第一部才終於製作完成,但卻被近20家電視臺拒絕了,原因是這部紀錄片:土得掉渣,外加「非主流」。

但卻在網絡平臺上一炮而紅。

有評論認為:這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絕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為在他「粗糙」的鏡頭下,我們看到了傳統手工藝最真實的生存狀態。都已經2020了,AI無人駕駛都上路了,為什麼還會有人堅持做「傳統手工藝」?這也是《尋找手藝》通篇都在回答的問題,而每個手藝人都有不同的目的。幾年前,村裡傳統做油紙傘的工藝被大眾媒體發現的時候,還有4位老人在做,隨著三位老人的故去,只剩他一個人了。做一把油傘,需要8種植物、14件工具、32道工序,用時2天完成,整個製作環節沒有半點現代工業的痕跡。土旦說,他們家世世代代造佛像、捐佛像,父親也不斷教育他不要為了錢而造佛像。所以即便他技藝高超,作品很受歡迎,也過著普通人的日子,不缺錢也不富有,但凡有些盈餘,就會自己花錢鍛造佛像,送給一些偏遠較窮的寺廟。土旦準備捐給寺廟的鍍金蓮花生佛像,成本造價在30多萬元就像捨不得賣自己任何一件楓香染的張蠟四大姐,每一件作品都是她對親人濃濃的寄託。鏡頭呈現出來的真實感打動了觀眾,《尋找手藝》第一部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這讓導演張景有了拍攝第二部的想法。《尋找手藝2》更像是對第一部的一次回訪,它不僅撕碎了《尋找手藝》編織的美夢,也讓張景看到了手藝人更困窘的一面:那位村裡唯一一位做油紙傘的坎溫老人去世了,這也許就意味著,傣族的油紙傘手藝就此隨著老人而去了。在新疆喀什,做傳統樂器巴拉曼的胡大拜爾地大叔,因為發生車禍意外去世,而老人的兒子並沒有跟著父輩學習樂器,這項手藝真的失傳。傳統手工藝並沒有因為一部在網上熱議的紀錄片得到改善,反而暴露了傳統手工藝的生存現狀:

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764個傳統工藝項目中,瀕臨失傳的比例已經高達52.49%。首先,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方式多以血緣、師承的小作坊形式,如果掌握某種手工藝技術的人驟然離世,就會「帶走」這項技術,從而導致失傳。另外,傳統手工藝從業者大都分布在農村,且日益出現老齡化趨勢。據2015年《中國傳統手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86%的傳統手工從業者分布在農村,55%的傳統手工從業者年齡在50歲以上,近6成尚未找到繼承人,近7成受訪者對傳統手工的學習意願不高,傳承存在斷層危機。再加上大部分傳統手工藝人都不願背井離鄉,從而導致手工藝產品與現代年輕人的喜好脫節的現象,失去了廣大的市場。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我國在科技與工業完全落後,輕、重工業品在國際上都處於滯銷狀態,只有具有精湛工藝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深受東南亞乃至歐美國家的歡迎,成為當時國家換取外匯的重要來源,傳統手工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據數據顯示,手工藝行業在1952-1956年間,換匯從900萬美元猛增到2800萬美元,為我國工業化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直到20世紀80年代,傳統手工藝仍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加快,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靠傳統手工藝換匯逐漸成為歷史,失去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傳統手工業逐漸被邊緣化,日漸凋敝。既然傳統手工藝生存的如此慘澹,為什麼不讓它直面消亡,反而最近越來越多的聲音在討論如何保護呢?藏族的遊牧文化裡有一種流傳了千年的藏族皮靴手工藝。因為高原地區冬天寒冷,藏民就用犛牛皮手工縫製各種皮靴,再用羊毛墊在靴子裡以起到保暖效果。但皮革不具備良好的防水性,遇水又容易裂開,所以在具有防水和保暖功能良好的機器加工靴陸續進入藏族市場後,這項手工藝因為社會需求的缺失,逐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於這一部分手工藝的保護,可以通過視頻、資料、實物保存等方式,收錄在博物館。當然還有很多人會認為,相比於批量的機器生產,手工藝人的作品似乎更有人文溫度,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保護傳統手工藝的文化情懷。19世紀下半葉,如火如荼的工業革命讓大批量工藝品投放到市場,然而設計水準卻急劇下降。在他們看來,在工業化和先進科技的浪潮下,傳統手工藝不僅不應該被消滅,反而應該得到更好地繼承和發展。所以,以威廉·莫裡斯為代表的藝術家群體,積極提倡復興歐洲中世紀藝術與手工業運動,反對大機器生產,企圖逃避現實,用片面的懷舊精神對抗工業化。這也說明,如果一件瀕臨死亡的事物需要用拯救來保護,那它離消亡也不遠了。而有些傳統手工藝從誕生開始就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不斷地改變著。後來,茶壺、茶碗、花瓶、擺件等傳統的陶瓷製品走進日常生活,到了當代社會,陶瓷又因為它的特殊材料性能,被廣泛應用於現代工業生產中,再次滿足人們對生活需求。所以,傳統手工藝如果有市場需要,自然會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歷史不記得那些維持現狀的人。」想要更好地盤活傳統手工藝,與其靠情懷不如藉助商業市場的活力。2013年羅浮宮刺繡展覽上,一幅名為《白描觀音圖》的顧繡作品,被以33.8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訂購,這是松江現代顧繡作品接到的第一份海外訂單。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傳統手工藝如果能夠打通商業化道路,會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漢族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因起源於明代松江地區的顧名世家而得名

所以,當我們在談保護傳統手工藝時,思考的應該是讓傳統手工藝具有經濟性,成為有用的東西,而不是躺在保護下睡大覺。對傳統手工藝來說,買賣是最好的保護,使用是最好的傳承。能賣得掉的手工藝品才有最好的生命力,賣不掉,談何傳承?所以,走向現代市場,重新恢復原有的商品性質,可能是傳統手工藝唯一的出路。據《2020中國手工藝消費市場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隨著80後、90後步入社會,手工藝的消費主力人群日趨年輕化。傳統手工藝品的購買需求從更看重其作為高端藝術品投資與收藏的經濟屬性,逐漸變為注重傳統工藝品的功能性和文化性。在消費者看來,手工藝的本質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服務於大眾。所以,如何在傳承中設計創新,是傳統手工藝者需要思考的。

圖:2020中國手工藝消費市場調研報告

據調查數據顯示,漢服消費群體的平均年齡在18-24歲62.1%的漢服消費者傾向於保持漢服的基本形制,但仍有19.7%的消費者更傾向於漢服應加入現代元素,迎合當代審美,而且這部分消費者群體正在逐步壯大。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漢服的愛好者已經從2014年的32萬人發展到2019年的356.1萬人。雖然這個團體規模較小,但在2019年天貓雙十一期間,漢服的銷售額超過1.8億,其中90後消費者群體消費超9065萬元。其實,市場對傳統手工藝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缺少與之匹配的商品。

學者傑·薩米特在《不顛覆,就會被淘汰》中說過一句話令阿信印象深刻:「顛覆性創新者在不幸中發現機遇和利益。」每個威脅都是偽裝起來的機會,要想不被人忘記,就得抓住每一個改變的機會。傳統手工藝也是如此。靠情懷和紀錄片是永遠走不出困境的。商業化、迎合年輕人的使用需求和場景、同時還得兼具美學價值,可能這才是傳統手藝「破圈」的正確解題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阿信將pick2名幸運兒贈送中信好書一本。

參考資料:

[1]朱以青.傳統技藝的生產保護與生活傳承[J].民俗研究,2015.

[2]中華手工雜誌社.中國手工藝生態調查報告[M].中華手工,2018.

[3]中華手工雜誌社,淘寶手藝人.2020中國手工藝消費市場調研報告[M],2020.

[4]徐永麗.傳統工藝如何走進現代生活——兼論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D] .南京大學,1994.

[5]傑·薩米特. 不顛覆,就會被淘汰[M]. 北京 : 中信出版集團, 2018.

上下六千年大歷史

祖孫三代人小春秋

八十九件瑰麗國寶

串起數千年中華文明

-End-

編輯:M

2020.12.14

歡迎添加「不知道姐姐」的個人微信

獲取更多新書資訊、圖書測評、大咖分享等優質內容

讓我們共同陪伴,一起讀書!

「在看」,給阿信加雞腿 

相關焦點

  • 刷爆B站,飆升9.9,這個賣房拍「爛片」的導演,殺回來了!
    但也就是這3個人,穿越了大半個中國,尋找傳統手藝人,記錄下他們精工細作的瞬間:甘肅的羊皮筏子、新疆的英吉沙小刀、西藏的經板印刷、雲南的油紙傘、貴州的楓香染、安徽的宣紙、山東的面花……這就是:《尋找手藝》這部5集紀錄片雖是拍成了,但這個草臺班子,實在太業餘了。
  • 中國八大傳統手工藝
    中國傳統手工藝有哪些,是什麼樣子的呢?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好手藝。
  • 2019再見2020乾杯:B站用一場歷年最佳跨年晚會出圈了
    「與其說它在打破次元壁,不如說這是一個契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B站是這樣一個擁有極大的年輕用戶群體的平臺,是一個能將這麼多風格,古老的新興的、傳統的流行的、東方的西方的、高雅的鬼畜的,全部融合在一起,呈現出年輕熱血、審美優秀且多元的晚會的平臺。」
  • b站評分9.9的《家庭教師》,如果製作公司沒倒閉,會不會重啟輝煌
    b站評分9.9的《家庭教師》,如果製作公司沒倒閉,會不會重啟輝煌?你怎麼評價一部動漫的好壞?是它的熱度還是內容。《家庭教師》放在當下來講,是一部冷門的小眾動漫,很多人沒聽過它的名字。現在家教的熱度以及b站的9.9評分,很多都是靠熱衷組CP的女生們撐著,畢竟這麼大的F團還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家教動漫出了續集,是忠實粉們的一個圓夢,那時已經不在乎劇情,在乎的是回憶。「指環上銘刻著我們的光陰」。《家庭教師》作為真正讓我入坑二次元的動漫,在地位上,始終排名靠前。
  • 特色推廣工匠傳承 義大利讓傳統手工藝保持生機
    製衣、皮具、鑄鐘、制琴……在義大利各地,人們時常能看到延續上百年的手工藝老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手工藝的存續造成挑戰。威尼斯大學藝術史教授薩布麗娜·拉斯特利表示,「政府將掌握傳統玻璃工藝的工匠視為『重點保護對象』,對當地玻璃工坊進行稅費減免,盡全力保存這項手工技藝。」 義大利將手工藝視為「國粹」,1946年就成立了總部設在羅馬的手工業聯盟。該聯盟在義大利各個大區都設有分部,為60多個行業的傳統手工藝發展傳承提供服務。
  • 如今b站評分趨勢如何?都是「引戰主角」,老一輩看來完全低齡化
    觀眾願意憑藉自身腦電波和作品質量給出9.9好評。再論《Clannd》和《鋼煉》作品實力是無與倫比的,甚至讓故意刁難者望而卻步,即使他們在其他網站上名列前茅也無可爭議。如今b站評分趨勢如何?都是「引戰主角但現在?看一下從b站9.9到9.8購買各種出色動畫的過程。看去年的《輝夜大小姐》和今年1月的《異度入侵》。看評分回升的《革命機》。
  • 【圖南清話】淺談王冰冰b站爆火的背後
    顯然,王冰冰爆火背後很大一部分推動力來自央視。王冰冰在b站爆火的背後,也佐證了兩點,一是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開放懷抱擁抱b站,另一點是可以看出視頻傳播影響力正在顯著增強其實,像明星、名人等入駐b站,並成為b站吸粉黑洞的已經不算是一個新鮮話題了。
  • 傳承突破: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美學的意義,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
    歷史上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代表性的造物文化,從而傳達出這一時代的美學理念。傳統手工藝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服務於它所處時代的人類日常生活,孕育出帶有時代情感、美學觀念的器物。幾千年以來,不斷地有新的工藝誕生,也有古老的、傳統的工藝在消逝。
  •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這些作品,都是扎染手工藝培訓課的學員 自由創作的,而這堂手工藝培訓課,由三灶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 佛系B站如何出圈?
    2005年,YouTube在國外的興起帶動了多家國內視頻網站相繼問世,二次元文化圈也由BBS的ACG圈正式進化為視頻ACG圈。林子大了,自然什麼鳥都有。2010年,伴隨著BAT的入局,視頻行業形成了優愛騰三分天下的格局,很多靠著微弱流量存活的視頻小站,在三大巨頭的夾擊下大多都相繼成了炮灰,而在ACG視頻圈中A站和B站兩家獨大,正鬥得難分高下。
  • 北京畫室傳統手工藝設計:傳承中華之美
    北京畫室全體系教學,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北京畫室傳統手工藝設計乾貨,讓我們一起傳承中華文化瑰寶,感受中華之美。主題:中國傳統手工藝——一本剪紙集(2019年央美設計設計基礎單科第一,馮欣然的作品)手工藝與裝飾藝術是大眾日常生活和審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的必要組成部分。他與科學技術保持聯繫,但卻獨立於技術文明之外。它不是人類物質需求的結果,而是審美需求的結果,並不伴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而隨之發生改變。
  • 石龍消失的傳統手工藝:背帶(咩帶)
    石龍繡花咩帶的創始人是蕭貴華、黃美玉夫婦,後來培養出兩個女兒蕭玉蘭、蕭錫玲傳承了這種手藝。在上世紀50~80年代期間,石龍就有車縫社和手工業綜合社,手工業綜合社其中就有幾個婦女是專門從事織布、織背帶、手工刺繡等等的手工藝。她們以辛瑞銘、簫玉蘭、蕭錫玲、李少珍等等為首,專門刺繡出各種吉祥圖案的枕頭套、背帶心等等用品。
  • 中國人不可丟棄的十大傳統手工藝
    中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手工藝可想而知有多少,個個都能堪稱極品,每一種老手藝都值得我們去保護與傳承。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不可丟棄的傳統手工藝。中國漆器還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福州的脫胎漆器是中國傳統工藝的「三寶」之一。竹編竹編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最開始是為了用來存放食物,到了明清時期,竹編工藝得到了全面發展。到現在竹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富有很強的觀賞性。剪紙剪紙在唐代最為盛行,南宋時期發展成為一種職業,它凝聚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民族服飾設計,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的時尚運用
    傳統工藝作為靈感,目的是發現根植於生活中的手工藝帶來的美感,原始地呈現中國美。民族傳統服飾了解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民族服飾,傳統手工藝,指服飾材料製作技術、服飾製作工藝和服飾裝飾工藝,包括服裝製作工藝、服裝定型工藝、百納布工藝、扎染、蠟染、印染、刺繡、補花、織錦
  • 朱哲琴的《阿姐鼓》和「世界看見」和中國傳統手工藝.聲音的信仰 ▍聽聽
    自此她不再出走而是選擇回歸遍走鄉土中圈讓原生態音樂對談當代社會讓自己成為「穿針引線」人 祖籍湖南,出生於廣州,1990年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2009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任命她為中國親善大使,共同發起了「世界看見——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該親善行動計劃由「中國少數民族音樂保護與發展」和「中國少數民族手工藝保護與發展」兩部分構成。其創作的《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於2010至2012年間,先後在香港、上海、廣州、杭州、北京、德國漢堡上演。
  • 「中國傳統手工藝玻璃燈工作品展」首演活動
    交流會現場 2016新年伊始,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北京中改之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吉利華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傳統手工藝玻璃燈工作品展」首演活動,於1月9日在北京青雲國際文化藝術園區成功舉辦
  • 中國十大民間傳統手工藝,看完這些,讓人驚嘆不已!
    中國十大民間傳統手工藝,看完這些,讓人驚嘆不已!中國是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千年以來的綿延曆史,民間所產生的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並且個個都是光彩奪目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我國十大民間傳統手工藝。扎紙花扎紙花這種傳統手工藝文化己在我們寧紹平原上流傳很久,這古老手工藝在紹興每個角落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每當人們做壽、喜宴、嫁娶時在紹興傳統糕點上如,饅頭、壽麵、印糕等都插著一朵朵彩紙手扎的禮花。手扎紙花能扎出各式各樣花卉如牡丹、月季、海棠等等,形態各異,五顏六色,層次分明。甚至連每種花的花蕊都扎的別具一格,插上手工紙花使各種傳統糕點賦予了一種靈動和喜慶。
  • 適合全家一起看的傳統手工藝製作大合集!親測超有效 | 有趣的製造
    除了要騰飛的謝飛機,我誰也不認識...直到遇見今天要分享的合家歡系列——傳統手工藝製作大合集!那天我正截著圖,我爸在我背後吃著瓜,瞟了眼我屏幕後,就搶了我這臺小電腦,愣是看了三個小時的手工活...這會兒我才反應過來,原來民間工藝的東西,才是爹媽輩兒或是爺爺奶奶輩兒的生活日常,有的聊的東西得先是他們有感受的。
  • 暑假別只會逛b站刷抖音,視頻剪輯你也可以!
    但有的人,卻利用視頻語言表達自己,成為「網絡紅人」。如果你也刷抖音,那你一定刷到過最美女特效師@慧慧周的視頻。她通過結合電影《天氣之子》熱度上傳二次元清新唯美視頻,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粉絲關注。在抖音上小姐姐都在玩變裝秀的時候,慧慧周也找到了契合自己視頻調性的變裝方法,將意境和特效融為一體,帶來一場跨越古今的視覺盛宴。
  • 中國600種對日本235種,閒聊中日傳統手工藝
    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一、中日傳統手工藝對比1、日本手工藝總覽在日本的235種傳統手工藝中,織物有38種,印染13種,繩、包之類的其它紡織品5種,陶瓷器31種,漆器某燒2、中國手工藝總覽早在1996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啟了中國傳統工藝保護開發項目,整個項目前後歷時20年,最後匯總成一部20冊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