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復「晚 安」與 我 相 遇
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樣的?是像高曉松歌裡那樣有漂亮的女生白髮的先生,還是像《青春之歌》一樣有澎湃的激情和洶湧的革命運動?
於我來說,最好的大學生活該是鹿橋先生筆下的《未央歌》,青春,友情,愛情,理想,熱血,激情,至純至美,長樂未央。
▼ 點擊收聽 | 樂讀紀
這裡是 樂讀紀,我是 曉蘇。今天,我想與你分享鹿橋先生的《未央歌》,與過往的美好乾杯。
1
聆聽黃舒駿,仿佛一顆不安的心臟永遠不滿足於正常的律動。《未央歌》的創作來源居然是鹿橋先生寫於1945年的《未央歌》為逝去的少年情懷,為往日那種質地粗糙卻至真至情的喜悅。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是因為黃舒駿那首同名歌曲才知道這本小說。
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和昆明的風光民俗為背景,天真單純的外語系女生藺燕梅,誠懇活潑的生物系男生小童,冷靜獨立的寶笙,正直剛毅的的大餘。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處處朝氣蓬勃的象牙塔內,故事就圍繞著這樣一群還在青蔥歲月中的大學生展開了。
和時下流行的青春校園小說不同,《未央歌》中看不到三角甚至四角糾纏不清的戀情,看不到為了愛什麼都可以不要的痴狂,書中那樣的校園,那樣的氛圍,宛如烽火中的一片桃源。
餘孟勤堅毅雄辯、責任心強,在他內心深處,燃燒著一種浮士德式的永不停歇地探索的火焰。但他活得太累,是伍寶笙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局限,獲得了真正的愛情。
伍寶笙清麗恬靜、嫻雅溫文,她調理小童,救助燕梅,開導大餘,使他們一個一個走過人生的坳口。
藺燕梅是「一個齊齊整整的好女孩兒」,心地仁慈得像一位天使,卻又盛著太多的傷感,總想找一個可以依靠的臂彎,一處可以傾吐的胸臆,這個人先是伍寶笙、後是餘孟勤,最後驀然回首,發現了童孝賢;她的感情歷程和精神追求充滿著痛苦而浪漫的靈魂搏鬥。
童孝賢和藺燕梅有許多相通的地方,他單純中透著靈氣,真誠地關懷和幫助身邊的朋友,卻常常忘了自己;他覺得「路途艱險,路旁的風景才美。……艱難實比平淡、穩妥要有味得多」,從一個天真稚氣的青年,經歷了種種磨礪考驗,接近人生的真諦,走向成熟。
2
鹿橋始終拒絕把《未央歌》拍成影視劇,甚至一度拒絕用簡體字出版,這樣散文式的小說多少錯過了大陸文學潮流的最佳閱讀年代,雖然在2007年12月份,鹿橋先生去世6年之後,《未央歌》終於在大陸以「古籍」的身份出版,但近700頁的厚度、全部繁體字、非熱點的題材和小說書籍中偏高的價錢,使之今日在大陸的影響力,遠難及臺灣昔日的毫釐。但此刻依舊想和你一起翻開這本書,靜靜閱讀,感受它安靜的美好。
鹿橋先生筆下的大學生活,和我們所想像的抗戰時期那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壯是格格不入的。一邊是冷峻的現實,一邊是充滿浪漫主義理想色彩的校園生活。也許再大的苦難,對於涉世未深的莘莘學子來說都算不得什麼。年輕人們,總是可以用他們的萬丈豪情抵禦來自四面八方的困難。
60多年的時空阻隔抹不去那些詩意,裡面有被大家珍惜著的藺燕梅這樣校園中的玫瑰,餘孟勤這樣的「聖人」,童孝賢這樣天真的孩子,伍寶笙這樣一個完美的姐姐。還有種著同心蘭的花園、養著荷蘭鼠的實驗室、大餘一絲不茍的宿舍,小童塞滿了「書和衣服」的書架…
3
這是一部帶著浪漫氣息和烏託邦幻想的小說,書中主角大餘、小童、大宴、伍寶笙、藺燕梅,到底有沒有原型?作者鹿橋的侄女樸月說,《未央歌》是鹿橋以日記《懺情書》為基礎,人物的原型多半來自他就讀西南聯大時的朋友。
1937年11月1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組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開學,滇池邊上,集三校精英,名師如雲,中文系有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諸人,外文系有二十三歲就當上北大教授的葉公超、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哲學系有馮友蘭,歷史系有雷海宗、陳寅恪 、姚從吾、錢穆。當時生活清苦,住土屋草房。但年輕人心是熱的,有揮霍不完的精力和感情,當時的鹿橋正是其中一員。
鹿橋說,《未央歌》是一部「以情調風格來談人生理想的書」,在這個文字世界中,只有愛沒有恨,只有美沒有醜,只有青春沒有蒼老,沒有殘暴、沒有腥風血雨,沒有高調的激進的思想口號,卻充滿了溫情、寬容,積極進取卻腳踏實地的求知精神。而書中人物的原型,也多是他當時眼中所見,心中所想。
書中有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女生宿舍的描寫,是伍寶笙第一次看見藺燕梅——
她忙開門進去,看見那第三隻原是空著的床上,已經整整齊齊鋪好了床單,枕頭全是潔白的,一律緣了墨綠色的大寬邊。一床湖綠色的被,和一床上好羊毛毯也全疊的整整齊齊地。書架上一小打新筆記本子,也全用厚綠紙包了書皮。桌上鋪了一塊和床單一樣的白細布桌布,也有綠邊。桌上一個矮矮大口的絳紅花瓶是細瓷的,一瓶子粉色石竹花。花前一本厚冊子,冊子前一瓶新墨水,還是裝在盒子裡的。冊子邊上桌布上有一塊是陰溼了的,大概是淚水吧。那個藺燕梅正倉促地想用冊子把它遮住,她順手作出合書的樣子,然而伍寶笙已經看見了。書合上了也是綠紙包的。
鹿橋就這樣把綠色安排給藺燕梅了,雖然他又說她是一朵玫瑰,但是有什麼關係,在盛開以前,之後,花瓣合攏,這乾淨的、溫柔的、齊齊整整又怯生生的綠色正該是這個女孩子的顏色。
愛情本來就從不會缺席青春的演出,在書中,它以一種欲說還休的姿態出現了,不急噪,不要求,清淡而溫暖,平淡卻雋永,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烙印,也許它在今天的生活中並非是所有人都能認可的愛情態度,少了太多激烈的刺激,顯得有些寡淡,但鹿橋說:「它本就不是重大的題材,曲折的情節來吸引讀者,而是以樂觀的情調和親和的哲理」來讓你感染。
4
鹿橋說,「未央」一詞源於出土漢畫像磚上所寫的「千秋萬世,長樂未央」,意為「過去的來源不知道,未來的結尾也不清楚」。
「且縱歌聲穿山去,埋此心情青松底,常棲息。」鹿橋先生在最後一章的引子裡寫到,就這樣為這個清雅卻溢滿溫情的故事劃上了句號。
當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時,我突然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時光無情,青春易逝。誰都不可能駐守在那段日子裡,在世俗中行走,很快便失去當年的夢想和輕狂,但成長一定要以此為代價麼?在內心保留那份心態,那份理想,青春才能常棲息吧。
慢慢和上厚厚的書脊,仿佛也同時關閉了一扇時光的門,就像作者對「未央」的詮釋:「來源未可知,未來的結尾也不知道」。生命的歷程還在繼續,偶爾回望,但路還是平實的鋪在腳下。
很多年後,我們不再為大餘餘伍寶笙的愛情歡呼,不再為小童與藺燕梅的默契開心,不再為字裡行間那些溫暖美好感動流淚,可我們依然在尋找,尋找屬於你的藺燕梅,尋找屬於我的童孝賢,尋找一種永遠。
-END-
「 你知道你在尋找一種永遠 」
主播 / DJ曉蘇 編輯 / 萱安 排版 / 煩惱
歌單🎵
1. 黃舒駿 - 未央歌
2. 南方二重唱 - 細說往事
3. 黃舒駿 - 馬不停蹄的憂傷
4. 群星 - 飛揚的青春
DJ曉蘇
聲音設計師,做有手工質感的電臺節目
現駐紮網易雲音樂,主播節目:吻安七分、樂讀紀
晚安,是換個世界想你。
- - - - - - -
微博:DJ曉蘇投稿郵箱:xiaosudj@163.com
合作請聯繫QQ:2225306281(註明來意)原創作品,歡迎分享,禁止商業用途,侵權必究
👇戳閱讀原文查看往期樂讀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