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臺灣校園聖經的---《未央歌》

2021-02-07 深圳閱讀會


有人說,這是一本《追憶似水年華》,

有人說,這是一部民國版的《紅樓夢》,

有人說,這是一篇非常時期的《桃花源記》,

……

歷史也罷,小說也罷,童話也罷。

唯有「那像詩篇又像論文似的日子」,永遠刻在了心間。


        第一次聽到黃舒俊民謠風格的歌曲《未央歌》的時候,歌詞所給予我的困惑直到10年之後,翻到小說《未央歌》的最後一頁,才如同層層卷疊的淺白色花朵,剎那間開了,露出來的那一丁點花心,叫做青春,叫做歲月,叫做惆悵和恍然。藺燕梅、吳寶笙、童孝賢、餘孟勤,這些名字,曾經在歌中被反覆吟唱,並且,我們被告知道,每一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個叫做藺燕梅和童孝賢的秘密,如今,這些秘密,終於又在小說中變得鮮活了。

        這是一本近700頁的「磚頭」,而且文字全部是繁體(正體)。由於作者鹿橋先生拒絕接受簡化字,導致這本書遲遲不能在大陸出版。直到去年,黃山書社以出版「古籍」的名義打了一個擦邊球,才讓它在幾十年後終於與大陸的讀者見面。而那時,鹿橋先生已經去世六年了。
        如果說世事未有前定還真叫人不信,要是以當年的眼光與見識去讀這本書,未免會覺得寡淡而綿長些了。年輕的時候,總喜歡濃烈點的感情,卻不知道,真正需要珍惜的東西,正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漸漸流逝,等到發覺時,再回頭去找,又豈止是無奈了得。好在,有鹿橋的那一支筆在,為我們記錄下了那些需要被銘記的,故事雖然並不相同,但瀰漫在其中的情緒和充盈的感情,卻能叫我們熟悉到熱淚不自覺地浮上眼眶。這感動,並不是因為書中的情節,也不是同情主角們的命運,在眼眶中打轉的每一滴眼淚,都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一段在生命當中,最美好的,卻永遠不會再回來的時光。這種感情,小孩子是不懂的,所以也就別忙著去看這本書好了,省得糟蹋了,真要看,也等到10年之後吧。

        隨著鹿橋先生逝去的還有書中描繪的那個年代。這是一本描繪大學生活的小說,但今天的大學生翻開這本書時,也許感受到的不是親切,而是陌生。是啊,西南聯大的歲月已經離我們太遠了。那時的昆明,雖然空襲不斷,但卻影響不了學生們樂觀向上、充滿愛心與幻想的「少年情懷」(陳平原先生語)。鹿橋筆下的西南聯大校園氛圍之純粹,學術風氣之自由,生活情懷之詩意,同學友情之深厚,愛情之矜持,師生關係之親近,都遠非今日浮躁喧囂的大學所能比擬。

        關於《未央歌》,一直流傳著一個「神話」——它是臺灣大學生的必讀書。當時這本書風靡臺灣、洛陽紙貴的現狀從鹿橋本人的這段敘述中可見一斑:「多少年來,臺灣的同學愛用書中的人名給同學起外號。女生被推為伍寶笙的認為是無上光榮,並要從此更加努力,以副眾望。男生被稱為小童,立刻一方面得了同學愛護,一方面也被人好意地逗趣,說他不洗臉,穿破鞋,經常不穿襪子,種種無傷大雅的事。」

        不過別忘了,那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我讀完《未央歌》後恰好有機會去了臺灣,當我再跟幾位臺灣同學提起這本小說時,他們雖然表示自己「有聽過」,但臉上浮現出的卻是茫然的表情。他們告訴我說,如今臺灣校園裡流行的是網絡小說,讀《未央歌》大概是他們父輩的事情了吧。

        在這一點上,兩岸何其相似。對於大陸的大學生而言,在如今的這個年代,有幾個人還有耐心去讀一本繁體字的、帶著文藝腔的磚頭?豆瓣上《未央歌》頁面的論壇裡,有人發帖抱怨說「時間不對,理解不了」,還有人乾脆說這是一本「讓中年男性落淚的書」。

        是的,如今這本書也只能讓中年人落淚了。黃舒駿在《未央歌》裡唱:「我的弟弟我的妹妹/你們又再度流下同樣的眼淚」,可我知道,你們再也不會流下同樣的眼淚,因為「現在同樣的詩篇/已無法觸動你的心弦」。




閱讀改變人生,習慣影響未來!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即可下載此書

提取密碼: cctc

===============================

添加關注後 回復「ML」有驚喜

長按以下二維碼圖片直接訂閱


相關焦點

  • 向青春致敬,永遠的未央歌!
    20世紀70代中後期,校園民謠伴隨「金韻獎」的誕生開始在臺灣興起,並且發展迅猛。臺灣是泛華語地區校園民謠最早傳播和成型的誕生地,並將校園民謠運動推向了登峰造極的位置之上。1975年6月6日在臺北中山堂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上,臺灣大學學生楊弦把臺灣詩人余光中懷鄉的詩譜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歡迎。
  • 臺灣民歌30年·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
    臺灣民歌30年——民歌嘉年華·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2005.7】民歌,民歌,聲音裡總有鬥士的勇氣和思想的火花。"民歌嘉年華·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是臺灣民歌30年的紀念盛演,於2005年7月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舉辦,近4小時、40首歌曲的如斯民歌懷舊盛演,不知未來還有無可能再見? 01. 歲月-楊弦 02. 歸人沙城+中華之愛 -施孝榮 03. 今山古道 -黃大城 04. 再別康橋 -範廣慧 05.
  • ▷ 未央歌,你知道你在尋找一種永遠 樂讀紀
    今天,我想與你分享鹿橋先生的《未央歌》,與過往的美好乾杯。 1 聆聽黃舒駿,仿佛一顆不安的心臟永遠不滿足於正常的律動。《未央歌》的創作來源居然是鹿橋先生寫於1945年的《未央歌》為逝去的少年情懷,為往日那種質地粗糙卻至真至情的喜悅。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樣,是因為黃舒駿那首同名歌曲才知道這本小說。
  • 臺灣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
    之所以謂之「民歌三十年」,始於1975年6月6日,楊弦在臺灣中山堂舉辦個人演唱會,發表8首譜自余光中詩詞的民歌作品,在歐美流行音樂充斥臺灣歌壇的背景下,第一次唱出了屬於自己生命體驗的歌,用中文中最突顯音韻之美的部分。於是影響了整個華語音樂的「民歌運動」由此開始。隨後,原創、校園、金韻獎、民謠風、滾石成為這場民歌運動歷程的關鍵詞,並伴有長長一串帶著時光刻度的曾風靡的歌曲和歌手。
  • 老歌時光︱聆聽臺灣校園民歌永遠的未央歌
    這樣的歌謠,它們是臺灣校園民歌,你知道它們的原唱是誰嗎?這些歌從來也不是伴我長大的歌,零星一點點聽到的,也只是從父輩的口中知道的是標上臺灣標籤的歌。可是我一聽到這些歌,竟然覺得它們是"不朽"的。這本不該是我這個周邊圍繞著"周杰倫"的八十後所體驗到的,我竟然有了六零後七零後的感動,我無法形容對它們的喜愛,它充滿著人文氣息和理想化的情結,滿滿的是陽光積極向上的純真年代。
  • 民歌嘉年華會 永遠的未央歌
    偈鄭愁予 詩 / 王海玲 唱不再流浪了,我不願做空間的歌者寧願是時間的石人 然而,我又是宇宙的遊子地球你不需留我這土地我一方來2005年7月2日,由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主辦的「民歌三十年」紀念系列演唱會的最後一場,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落幕。1975年6月6日,楊弦在臺灣中山堂舉辦個人演唱會,發表8首民歌作品,影響了整個華語音樂的「民歌運動」由此開始。
  • 【微信搶票】音樂大講堂:馬世芳——重訪臺灣「民歌時代」
    ♪ 音樂大講堂:馬世芳——重訪臺灣「民歌時代」  時 間:11月6日(周日) 15:00地 點:深圳音樂廳二樓演奏大廳說 明:2周歲以上兒童(身高未滿0.9米的兒童需出示身份證)憑票入場,其餘兒童謝絕入場。
  • 胡德夫和蔡琴們:這一次嘉年華,三十年未央歌
    在臺灣,把西洋音樂概念裡的Folk Music也就是民謠,叫做「民歌」。
  • 胡德夫:臺灣民謠高峰已經過去了,我對大陸更有信心
    從11月2日起,也就是下周四,《未央歌》將在鳳凰網持續播出,每周四播出一集。同時,豆瓣視頻、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搜狐視頻等主流平臺也將在焦點位置推送《未央歌》。另外,豆瓣時間將在10月31日下周二,推出胡德夫老師主講的精品音頻專欄《民謠與臺灣故事——胡德夫的音樂時間》,胡德夫老師將講述民謠與時代、與人、與臺灣的故事,還將在專欄中發布他從未公開唱過的歌,從與《未央歌》不同的角度展現民謠精彩。
  • 懷舊的旋律響起,聽作家馬世芳講述臺灣民謠往事!| 樂藝談
    本期樂藝談,讓我們暫時放下古典樂,把視線轉向海峽對岸,聆聽一場臺灣音樂往事。臺灣作家、廣播人馬世芳將帶領各位觀眾,從最初臺灣青年開始唱自己的歌的時代說起,歷數至臺灣本土音樂迎來真正流行的時刻。這期間發生過太多故事,時代在不停輪換,而音樂也亦步亦趨展現著它的變幻,但不變的是真正的好歌超越時代永流傳。
  • 《囚徒健身》為什麼被譽為健身者的聖經,這本書到底有什麼魅力?
    《囚徒健身》這本書被什麼能夠譽為健身者的聖經?有什麼其特殊意義嗎?文/紳士的健身課相信每個健身者,大概也都聽說過關於《囚徒健身》這本書,甚至還會有一些狂熱的健身者,會把這本書當作是健身訓練的聖經。所以說關於這本書,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如果真的要說的話,只能夠評價說這本書確實是一本成功的銷量書,但是卻並沒有達到所謂的健身聖經那種高度。提個問題:你認為《囚徒健身》給你的感覺如何?
  • 2016臺灣「民歌40年」 深圳站演唱會
    臺灣重量級音樂人傾巢而出,兩岸樂迷奔走相告,無數大陸民歌和流行音樂愛好者也專程漂洋過海,去看望四十不惑的臺灣校園民歌。時隔一年,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在深圳開唱。這也是「民歌40」第一次大規模登陸內地,有近30組歌手參與演出。除齊豫、潘越雲、胡德夫、李建復、萬芳等資深民歌手外,還有陳綺貞、韋禮安兩位年輕創作歌手獻唱。
  • 【聖經地理課程(一)】聖經地理簡介 (上)
    呂榮輝博士(Dr.Jonathan J.Lu)現任: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 地理榮譽教授(1992年至今)    臺灣高雄聖光神學院 院長(1992-2000年)臺灣高雄聖光神學院 聖經地理榮譽教授(2000年至今)課程:聖經地理、使徒行轉地理、入出埃及經西乃到入迦南學歷:
  • 民歌嘉年華會- 永遠的未央歌
    一   在一個周末的下午,偶然地,把這張《民歌嘉年華會——永遠的未央歌演唱會》放到機器裡,原本是想當背景音樂,一邊收拾散落一地的碟,書,
  • 【轉】2016臺灣「民歌40年」 深圳站演唱會 開票了!
    臺灣重量級音樂人傾巢而出,兩岸樂迷奔走相告,無數大陸民歌和流行音樂愛好者也專程漂洋過海,去看望四十不惑的臺灣校園民歌。時隔一年,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在深圳開唱。這也是「民歌40」第一次大規模登陸內地,有近30組歌手參與演出。除齊豫、潘越雲、胡德夫、李建復、萬芳等資深民歌手外,還有陳綺貞、韋禮安兩位年輕創作歌手獻唱。
  • 教師節,介紹一部大師導演,音樂好聽的臺灣校園寶藏電影給你
    不過,今天風叔想仔細聊聊的,是和《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一脈相承的臺片——1982年臺灣「中影」出品的《老師,斯卡也答》,故事發生地也是南投,不過在霧社鄉的萬大村。》的出爐,和當時「中影」總經理明驥的改革分不開,稍微有點了解臺灣新電影的朋友,都應該知道臺灣新電影和「明老總」的淵源,就不多說了當時明老總銳意改革公營電影公司「中影」的措施,就是引進新人,新人中兩個最「鬧騰」的,就是從美國回來擔任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的小野(李遠)和編審吳文欽,以及新銳作家段鍾沂李遠、吳文欽和段鍾沂較早的聯手合作,就是《老師,斯卡也答》,甚至你把這部電影歸到臺灣新電影的片目裡
  • 記憶中的旋律——臺灣校園歌曲
    臺灣校園歌曲輕鬆、歡快、幽默和一點點感傷,讓當時的人們耳目一新。現在感覺起來還是那麼熟悉、那麼清晰而又難以忘懷……80年代初期,臺灣校園歌曲開始出現在內地。其代表作品就是在1979底東方歌舞團的一次演唱會上,成方圓彈著吉他翻唱的《童年》,在當時的確是打動了不少人的心。
  • 2016臺灣「民歌40年」深圳站演唱會今日開票!
    臺灣重量級音樂人傾巢而出,兩岸樂迷奔走相告,無數大陸民歌和流行音樂愛好者也專程漂洋過海,去看望四十不惑的臺灣校園民歌。時隔一年,臺灣「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會在深圳開唱。這也是「民歌40」第一次大規模登陸內地,有近30組歌手參與演出。除齊豫、潘越雲、胡德夫、李建復、萬芳等資深民歌手外,還有陳綺貞、韋禮安兩位年輕創作歌手獻唱。
  • 《聖經解碼》聖經解碼
    BBC製作,貌似臺灣有引入,所以也有國語配音版。  可能是個人興趣原因,覺得各集水平參差不齊。演員看起來不是很順眼,不過話說回來,歷史上的人物又不是非得長得順我們的眼。  全9集內容分別如下:  1.誰殺害了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