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六月初的一天傍晚,殘陽如血。
我和兩個孩子在院子裡收麥子,忽聽孩子們驚呼: 「爸,咱家的貓娃吃小鳥哩!」我轉頭望去,看見院子中央那簇鬱鬱蔥蔥、樹冠呈球狀的冬青樹下,我家的那隻貪吃的小黃貓嘴裡正叼著一隻光禿禿的幼鳥。只見它弓著腰,頸背上的毛全都炸起來,眼冒兇光,嘴裡不時發出「嗚——嗚」的警告聲,樣子甚是嚇人。
這是一隻善於捕鳥的小貓,名副其實的「捕鳥高手」,早些天還在院子的柿子樹上捕獲到一隻成年喜鵲。
心地善良的倆孩子急切地說:「爸,小鳥怪可憐的,你快救救它吧!」我理解孩子的心情,就悄悄靠近那簇冬青樹想看個究竟。機警的小貓趕緊退到樹叢深處,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我知道一切已無濟於事,只好終止施救的念頭,退了回去。
「爸,是白頭翁的孩子!」隨著孩子們手指的方向,我看到緊挨冬青樹的幾株不算太高的香椿樹上,有兩隻比麻雀略大些的白頭翁倒豎著羽毛,焦躁不安地在樹枝上不停地蹦來跳去,不時發出悽厲、憤怒而帶著絕望的叫聲。我知道它們救子心切卻又無能為力!
那隻貓吃完後仍不罷休,在樹下 「貓視眈眈」地向上貪婪地望著,躍躍欲試著似乎想跳上樹去。我想它很可能發現了新的目標。
不知是老鳥太粗心把孩子弄掉到了地上,還是小鳥太頑皮自己摔了下來,恰巧又被我家這隻貪吃的小貓給發現了,從而給幼鳥引來了一場滅頂之災!
突然,一隻老鳥猛地從樹上「跌」了下來,正好落到院中央小貓很容易看到的地方。只見它耷拉著兩隻翅膀,一瘸一拐往遠處走去,好像是翅膀受了重傷而不能飛行。
剛才還好好的這隻白頭翁,怎麼忽然間就受傷了呢?這簡直太詭異了!
這隻鳥在詐傷!
一瞬間我恍然大悟:為了救自己的孩子,面對貓這樣「龐大」而又兇猛的敵人,它無可奈何,只能鋌而走險,使出「調虎離山」之計,假裝受傷吸引敵人遠離鳥巢。
我不禁想起了為保護自己的孩子,環頸鴴裝瘸誘敵,母鴕鳥為花豹獻特殊「舞蹈」的故事(詐傷救子),不由得為白頭翁捨身救子的壯舉而肅然起敬,同時也隱隱為它的命運而擔心。
貓的注意力暫時被吸引住了,它盯著那隻老鳥,遲疑了片刻,似乎是在抉擇,但最後卻不為所動,依然作出欲對樹上發動攻擊的姿態。
這可真是一隻狡猾的貓!
見到那隻貓對自己這顆大誘餌竟無動於衷,這隻老鳥並沒有放棄,繼而加大力度,更加賣力、誇張而又招搖地「炫耀」著自己的演技,一副受傷無助、弱不禁風的樣子。那樣子對大多捕獵者來說都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
另一隻老鳥依舊煩躁不止,不時從這個枝頭跳到另一個枝頭,叫聲中明顯聽得出無助和擔心——那是無力保護自己孩子的無助和對自己「愛人」捨身救子的擔心。它內心一定充滿了矛盾,既想看到「調虎離山」 之計成功,又擔心自己的「愛人」不慎會落入貓口。
然而那隻貓只是看了它一眼,依舊不為所動。
在瞄準目標之後,「倏」地向上一跳,消失在樹冠中央。
倆孩子趕緊扒開冬青樹那密密麻麻的枝葉,向裡望去,隨即聽到他們急切的聲音:「小貓又逮著一隻小鳥,把鳥窩也弄翻了,還把兩個鳥蛋弄掉到了地上摔爛了!」然後催促我趕快伸出援救之手。
我深知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知道這隻幼鳥和兩個未出蛋殼的小鳥已在劫難逃,即使立即出手相救也於事無補,而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又是自然界永恆的法則,於是便安慰兩個孩子並勸他們放棄施救的念頭。
倆孩子雖認同我的觀點,但仍有不甘,滿臉悲切而焦急地大聲驅趕那隻貓,希望能夠嚇住它從而救下貓嘴裡的那隻幼鳥。但那隻貓面對到嘴的美食又豈肯放棄?它噙著那隻小鳥迅速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
時光依舊,那對白頭翁早已不知所蹤,也許它們不願再見到這傷心地吧!但白頭翁捨身救子的場景卻常常浮現在我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