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翁「媽媽」院子裡築巢產蛋孵卵 有愛市民記錄全過程

2020-12-28 網易新聞

最近,家住奉化區西塢街道白杜村的市民陳先生特別高興,從6月中旬開始,家中增添了新成員——一隻白頭翁「媽媽」和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白頭翁,這讓他每天多了不少牽掛。

白頭翁在陳先生家院子裡的李子樹上築巢、產蛋、孵仔,從築巢第一天開始,陳先生就在微信上曬出鳥兒一家的照片和視頻,呼籲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鳥類。

「這鳥兒是我父親發現的,平時他喜歡擺弄花草,所以家裡的院子有不少花木,我想正是這樣的環境,才吸引了白頭翁來我家築巢孕育下一代。」陳先生告訴記者,6月中旬,父親無意間發現自家院子裡的一棵李子樹上突然多了一個小小的鳥窩,「那是一隻白頭翁,鳥媽媽非常忙碌,飛進飛出。它頭上有一簇白色羽毛,身上灰黑色裡還帶著黃色,可以斷定是只白頭翁。」陳先生說。

「前幾日院子裡李子樹上白頭翁安了個巢,今天下了第一隻蛋。」「三隻了,鳥媽媽原來是仰著頭下蛋的。」「今天出殼了兩個小傢伙。」「有一隻孵不出來了。」從6月16號到7月5日,陳先生在不打擾鳥兒的前提下密切關注著它們的動態,用手機記錄鳥兒的成長過程,並發到微信朋友圈,圖文並茂地向朋友介紹。「很多人都表示第一次看到鳥兒孕育下一代的全過程,都很感動,感慨生命的神奇。」陳先生告訴記者,白頭翁共生下了4顆蛋,6月30日開始,小鳥陸續破殼而出,最終成活3隻。它很辛苦,一窩小鳥全靠鳥媽媽的一張嘴,一雙翅膀來養活,白天會整天外出覓食,期間會叼著食物回來,投食幼鳥,直到晚上才停歇回到巢中。「我查了資料,過幾天鳥媽媽應該就要開始訓練雛鳥飛行了,就像我們人類養育兒女一樣,非常艱辛。」為了不驚擾到白頭翁,最近陳先生一家儘量減少去院子的頻次,並儘量不發出很大的響聲。「雖然我們家人的生活拘謹了一些,但是給雛鳥營造了一個安靜的成長環境,我覺得很有意義。」

「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了,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在逐步提高,以後動物在我們身邊的機會肯定越來越多。奉化是一座宜居宜業、生態和諧的城市,希望每個人都是見證者、參與者。」採訪結束時,陳先生呼籲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鳥類。

相關焦點

  • 白頭翁「媽媽」院子裡築巢產蛋孵卵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陳培芳)最近,家住西塢街道白杜村的陳先生特別高興,從6月中旬開始,家中增添了新成員——一隻白頭翁「媽媽」和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白頭翁,這讓他每天多了不少牽掛。白頭翁於6月中旬前後在陳先生家院子裡的李子樹上築巢、產蛋、孵仔,從築巢第一天開始,陳先生就在微信上曬出鳥兒一家的照片和視頻,呼籲大家愛護環境,保護鳥類。
  • 長安:「白頭翁」在市民家中築巢,孵出四隻小鳥
    這些天,到陽臺上看一看桂花樹上的鳥巢,成了長安市民廖先生的習慣。今年5月底,一名「不速之客」來到他的家中,在陽臺的桂花樹上築巢、產蛋、孵化、離巢,廖先生用相機記錄了全過程。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鳥兒在長安市民家中築巢並非個例,鹹西社區的麥先生、上沙社區的孫先生同樣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長安環境越來越好帶來的「福利」。
  • 因為環境好 鳥兒來築巢 天台:越來越多的鳥兒飛入尋常百姓家
    4月15日,記者在天台市民陳瑞麗的家中,見到了她們家的新成員,一隻個頭不小、全身灰色的斑鳩正愜意地躺在窗臺的「安樂窩」裡曬太陽,仔細一看,斑鳩身下還藏著兩隻小斑鳩。  陳瑞麗的家在縣城鬧市區,她介紹,鳥兒已是她家常客了,去年也有一隻鳥媽媽在她家窗臺與空調外機之間的塑膠管線上「安營紮寨」,搭窩孵蛋。「沒想到,今年又有斑鳩來『安家』,我們一家人都很興奮,也小心翼翼地不去打擾它們的生活。」
  • 秘境之眼|這是一個有關愛與親情的感人記錄……
    巢內外分離90多天的冠斑犀鳥夫婦這是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整拍攝到冠斑犀鳥在崖壁石洞中築巢、繁殖、破巢而出的全過程>也是一個關於「愛情鳥」夫婦相互守望、辛苦育兒的感人記錄↓在廣西恩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巖壁旁的樹枝上冠斑犀鳥爸爸焦急地等待著它不停地四處張望
  • 媽媽院子裡的美景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的院子 。媽媽的院子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我們在院子裡出生,長大 ,出嫁 。我一直以為出生在農村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 。這裡有碧藍的天空 ,一望無邊的田野 。有濃的化不開的綠色 ,有清新的空氣 ,有新鮮的果蔬 ,有熱情的鄰裡鄉親 。還有與田野相鄰的農家小院 --媽媽的院子 。媽媽的院子裡有花有樹,有草有果,有菜有田。早晚不同景,四季不同天 。一進大門一條磚頭鋪的小路通向家門臺階跟前。
  • 烏鶇繁殖過程:從修建鳥窩到產蛋全記錄,百舌鳥營建鳥巢和產鳥蛋
    基本過程為修建鳥窩-產蛋-孵蛋-孵化-育雛-出飛。下面的圖片,詳細記錄了烏鶇修建鳥窩到產蛋的過程。2020年5月10日,烏鶇開始選中了圖中的花盆,在裡面刨出了一個鳥窩狀的坑。至5月11日,鳥窩的地基(即圖中的坑)建築完畢。2020年5月12日,開始建巢。打好地基後,就進入鳥窩的修建階段。
  • 石磊:「受傷」的白頭翁
    我和兩個孩子在院子裡收麥子,忽聽孩子們驚呼: 「爸,咱家的貓娃吃小鳥哩!」我轉頭望去,看見院子中央那簇鬱鬱蔥蔥、樹冠呈球狀的冬青樹下,我家的那隻貪吃的小黃貓嘴裡正叼著一隻光禿禿的幼鳥。只見它弓著腰,頸背上的毛全都炸起來,眼冒兇光,嘴裡不時發出「嗚——嗚」的警告聲,樣子甚是嚇人。這是一隻善於捕鳥的小貓,名副其實的「捕鳥高手」,早些天還在院子的柿子樹上捕獲到一隻成年喜鵲。
  • 布穀鳥從不築巢,繁殖後代的方式是「借巢生蛋」,管生不管養?
    布穀鳥從不築巢,相反它們將蛋下到其它鳥類的窩裡魚目混珠,它們會將其它鳥類的蛋偷走並吃掉。剛剛出生的小布穀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第一個本領,就是殺鳥窩中其它雛鳥。最不可思議的是,個頭碩大的小布穀鳥,會設法欺騙它較小的養父養母,讓它們餵養並照顧它幾周的時間。這個破壞者是如何做到這點,而又不被發現的呢?
  • 珍貴鳥種鳳頭樹燕現身普洱芒壩 記錄築巢育雛溫馨時刻
    6月初,布朗寨村民發現了這窩鳳頭樹燕邊築巢邊交尾,6月15日下蛋,7月12日破殼,現在鳥爸鳥媽在精心餵養雛鳥,這是今年發現的第4窩,前3窩育雛失敗。鳳頭樹燕選擇麻慄樹或松樹的橫枝築巢,橫枝粗的有10多釐米,細的只有大拇指的直徑,夫妻倆共同築巢,它們就地取材,在樹上取樹皮、樹花,叼來地衣、苔蘚和小樹葉,用自己的唾液攪拌,先築巢的底座,像個小酒盅,約有4釐米大粘墩在樹枝上,把顏色、形狀和樹枝偽裝成一體,如果不是老鳥飛來飛去人們很難發現鳥巢。夫妻倆共同築巢7天左右完工。沒有幾天後,鳥媽蹲在巢裡下蛋了。
  • 《邋遢大王、白頭翁的故事》
    從前有個小朋友,做事總是邋邋遢遢,所以,大家都叫他邋遢大王。老師和小朋友們都不喜歡他,不願意和他做朋友,就連玩具也不和他玩了,媽媽拿也他沒有辦法。邋遢大王會改掉邋遢的壞習慣嗎?小朋友們還會和他玩嗎……邋遢大王的故事告訴我們大家都不喜歡有壞習慣的孩子所以有了不好的習慣要及時改正從前有一隻美麗的小鳥,想學點本領。
  • 燕子在家裡屋簷下築巢,好事還是壞事呢
    去年下半年的某一天,家裡院子經常會飛來幾隻小燕子,一開始以為是過來找吃的。可是經常在屋簷下飛來飛去,不知不覺有一天,突然發現燕子的巢已經築了一半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小燕子是來築巢來了。之後的很多天,兩隻小燕子經常飛來飛去,嘴裡銜著不知道是啥東西,就往巢穴上面啄。
  • 為什麼燕子搭窩築巢?燕子戀舊是真的嗎?燕子低飛是天要下雨嗎?
    在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裡,人們盼望著期待著燕子。燕子是有靈性的,它帶走了秋天的微寒,帶回的是滿滿的春天。當河冰消融、草芽綠、柳條青、花兒開,你的夢中有一對燕子以呢喃的情歌對唱時。你就發現燕子真的來了~小時候不懂事,腦子裡總有無法解釋的衝動,過年時看著門樓下的燕子窩,就想用竹竿將它捅掉。老人說「燕壘窩,喜事多,燕子不進愁家門」。 燕子也跟人一樣有家人的吶,家裡少了人,家被人毀房子被人給拆了,它們怎麼過日子呢?它們也會很傷心的……而我卻固執地認為,冬天燕子都走了,飛去另一片天空,明年春天肯定記不得了。
  • 信鴿受精蛋孵化全過程
    鴿友們應該都知道種鴿在交配(俗稱踩背)之後,經過十天左右的時間就會產蛋。雌鴿經過三天下齊兩枚蛋,經過十八天左右會孵出小鴿子。今天就給鴿友們分享下鴿子產蛋後受精卵發育的全過程。到了第2天,如下圖,我們會發現鴿蛋的上年會有一個陰影,這個是後來的氣室,這個時候蛋黃的面積逐漸變大。到了第3天,如下圖,變化明顯很大,鴿蛋裡會出現紅血絲,紅血絲中間的紅點就是胚胎。如果鴿友拿著細看還會看到胚胎在動的。
  • 黑鵯現身揚州常仿貓叫 是名副其實「白頭翁」
    俗稱白頭翁的白頭鵯近日,鳥友在儀徵丘陵山區又有了新發現——黑鵯(bēi)。可別光看名字就認為它是黑色的鳥,其實,它的頭和頸部的羽毛都是雪白的,比揚州人熟悉的白頭翁還要白,是名副其實的「白頭翁」。紅嘴紅腿,白頭黑身黑鵯一身「打扮」堪稱經典近日,鳥友靜遠、杭德泉、小朱等人在儀徵山區觀鳥時,發現一種黑白紅特別分明的鳥兒——黑鵯。
  • 鴨媽媽不願孵蛋,母雞上崗 鴨寶寶:我們有個雞媽媽
    孵化出的鴨寶寶雞媽媽和鴨寶寶在揚州儀徵市新城鎮馬壩村一農戶家裡,一隻母雞為鴨「代勞」,經過36天的孵化期,成功孵出11隻鴨寶寶。母雞孵出11隻鴨寶寶馬秀梅和老伴平日裡喜歡養些雞鴨。今年4月底,家裡鴨子生了11隻蛋,但不知什麼原因,鴨媽媽不願意孵。這可急壞了老兩口。一天,看著家中一母雞抱窩,馬秀梅突發奇想,何不用這隻母雞孵小鴨?於是放了11枚鴨蛋讓母雞孵。
  • 徐州小學生拍下烏鶇鳥繁育過程 被老師搬上課堂
    徐州市瀟湘路學校學生聶明遠用了一個月時間,把烏鶇築巢、產卵、孵雛、覓食等全過程用鏡頭記錄了下來,並被科學老師搬到了課堂上。   每天烏鶇媽媽負責孵蛋寶寶,烏鶇爸爸擔負著送餐和站崗放哨的作用。聶明遠認真拍攝記錄下烏鶇鳥的繁育過程。徐州市瀟湘路學校學生聶明遠說:「看它們一直張著嘴,我趁媽媽不注意,就偷偷地放了幾個瓜子在它們鳥巢旁邊,後來我看它們沒有吃,才知道它們只吃蟲,不吃瓜子。所以,我在一直觀察它們長大。」
  • 鶯歌燕舞時節 上海動物園裡鳥兒築巢、幼雛出殼
    「鶯歌燕舞」的季節,上海這座城市有如鳥兒們的天堂,也吸引著眾多鳥類愛好者觀鳥、攝影。僅在上海動物園,就飼養著超過180種鳥類,還有40餘種野生留鳥和候鳥在那裡生活。或許是因為一段時間閉園,不少鳥兒在顯眼的地方築巢孵蛋,小鳥出殼、親鳥餵食的場景頗為有趣。
  • 《成為媽媽後》第二季收官 李艾分享生產全過程
    女性紀實類節目《成為媽媽後》第二季已於本周正式收官,李艾作為收官嘉賓分享了自己作為高齡產婦,從生產到產後恢復的全過程,為育齡女性生育選擇提供切實參考,更全程記錄與丈夫張徐寧《成為媽媽後》第二季自7月27日播出以來,8期節目中,分別記錄了大S徐熙媛、劉芸、謝杏芳、李艾4位明星嘉賓「成為媽媽後」的生活與工作日常,審慎分享新手媽媽們的育兒經,關注育齡女性因身份產生對家庭、工作上的焦慮與困惑,引發萬千女性共鳴。
  • 唐詩|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今年我在這裡看著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顏色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又有誰還能看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已經看見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殘砍伐作為柴薪,又聽說那桑田變成了汪洋大海。故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洛陽城東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卻依舊對著隨風飄零的落花而傷懷。年年歲歲繁花依舊,歲歲年年看花之人卻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