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作為東漢末年頭號大陰謀家,曹操以外寬內忌、果於殺戮著稱,但凡反對他或被他視作潛在隱患的人,往往遭遇其毒手,真可謂「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縱覽史書,被曹操害死的名臣良將不在少數,其中有5人堪稱蓋世奇才。他們分別是:
許攸,荊州南陽郡人,年輕時便以足智多謀著稱,並與曹操、袁紹結為好友。永漢元年(189年),袁紹自洛陽逃奔南皮後,許攸便成為他的重要謀士,此後在糾合山東諸侯討伐董卓、攻滅公孫瓚等系列戰事中,均有出色的發揮。公孫瓚敗死後,袁紹志在消滅曹操,而力勸他偷襲許都、一戰決勝負的正是許攸,可惜袁紹沒有聽從,由此錯失良機。
許攸劇照
許攸起初並沒有改換門庭的意思,只因家人犯法被留守鄴都的大將審配逮捕,才一怒之下轉投曹操。許攸叛降後,給曹操提供了很多重要情報,並建議他偷襲袁紹屯糧之地-烏巢,結果大獲全勝。建安九年(204年),許攸跟隨曹操攻破鄴城,因為自恃功高竟屢次輕慢後者,並不分場合地直呼他的小名,自然引起曹操的憤怒。很快,曹操便藉故逮捕許攸並將他處死。
孔融,字文舉,魯王國人,是孔子第二十世孫,幼時便以天資聰穎、能言善辯著稱,深受大名士李膺等人讚許。家學淵源甚深的孔融,憑藉著各種光環在政壇上一帆風順,歷任北軍中候、虎賁中郎將、北海相、青州刺史等職。等到青州被袁紹攻陷後,孔融狼狽地逃往許都,並在權相曹操的提攜下,先後出任將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
孔融劇照
不過,孔融雖然極富才華和名望,但生性孤傲,喜歡抨擊時政、譏諷曹操,由是引起後者的嫉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南徵荊州之前,因為擔心孔融會再次發表怪論、散播流言,從而不利於大後方的穩定,便授意親信路粹誣告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罪名將其處死,並誅殺其全家。孔融遇害時,年僅55歲。
楊修,字德祖,弘農郡華陰縣人,太尉楊彪之子,袁紹、袁術兄弟的外甥,自幼聰慧過人、才思敏捷,在詩賦、文章、書法等方面造詣頗深。建安年間,楊修被舉為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曹操長年在外徵戰,而楊修負責處理內外事務都合他的心意,由此頗受重用。然而,楊修喜歡賣弄才華,這點卻讓曹操很是不悅。
楊修劇照
曹操晚年為立儲之事發愁,楊修暗中支持曹植,數次幫助他通過考驗,令曹操得知真相後甚為憤怒。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在爭奪漢中的戰事中敗於劉備,正在猶豫是否撤軍時,楊修卻提前洩露軍事機密。曹操本來就對楊修不滿,如今正好藉機除掉他,遂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將其捕殺。楊修死時,年僅45歲。
周不疑,字元直,零陵郡重安縣人,荊州大名士劉先的外甥,自幼聰慧過人、才思敏捷,遠遠超過常人水平。曹操奪取荊州後,因為賞識周不疑的才華,便讓他和自己的兒子曹衝作伴,一度還想把女兒嫁給他。曹操北伐烏桓期間,久攻柳城不下,便把形勢圖拿給隨軍出徵的周不疑看,後者獻上十條計策,順利地幫助曹操攻取城池,一時間風頭無兩。
周不疑劇照
曹衝健在之時,曹操有心讓他接班,因為覺得周不疑聰明過人,將來可以好好輔佐曹衝,便對他很是器重。然而等到曹衝早夭後,曹操的看法發生逆轉,認為周不疑聰明絕頂,絕非曹丕兄弟所能駕馭,留下他必將成為曹家隱患。因此,曹操在思慮再三後,派刺客殺死周不疑,時間大約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婁圭,字子伯,荊州南陽郡人,為人機警、善權變,年輕時曾遊學京師洛陽數載,並跟曹操結為好友。董卓禍亂朝政期間,婁圭因為不願從逆,便率領一支流民隊伍投奔荊州牧劉表,因為得不到重用,不久又轉投曹操。婁圭「叛逃」後被任命為將軍,參與謀劃軍國事務,頗受曹操的器重。此後十餘年間,婁圭跟隨曹操南徵北戰,立下過赫赫功績。
婁圭劇照
尤其是平定馬超叛亂期間,婁圭提議在渭河南岸用沙土築城,然後灌水使之結冰,以此來快速扎穩營寨,抵禦住馬超的進攻,最終變被動為主動,一舉將其擊潰。事後論功行賞,婁圭因獻策之功獨佔鰲頭,甚至連曹操都由衷地讚嘆道:「子伯謀略出眾,連孤也遠遠趕比不上啊。」可惜,數年後婁圭因為私下非議曹操父子出行時場面華麗,被同僚習授告發,結果丟掉性命。
史料來源:《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
更多精彩歷史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文史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