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半個世紀的武昌九龍井 期盼重見天日

2020-12-23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武昌古城素有「三臺、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譽,「八井」之中,九龍井、八卦井、雙眼井相隔不遠,知名度也最高。由井而衍生出九龍井街、九龍井正街、八卦井街、八卦井后街等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八卦井在地鐵5號線施工圍擋中,雙眼井在一家民居房內,兩個井1987年就已是武昌區文物保護單位,那麼,九龍井呢,它還在嗎?

1990年出版的《武漢地名志》這樣描述九龍井:位於武昌區後長街以東,後宰門以南,九龍井街轉角之處。現井口閉塞,井框尚存。此井為明代楚王宮內的飲水井之一。傳說宮內曾有人投水自盡,為防止投井事故再度發生,在井口安裝石雕九龍井框,以鎮邪魔,因此得名九龍井。

九龍井框

2008年出版的《武昌老地名》這樣描述九龍井:九龍井在九龍井街24號,即在演武廳(今閱馬場)廣場的西南角,九龍井上曾安裝著九龍石雕井框,據說是以鎮邪魔。這井框原來放在隔壁的一間老宅花園裡,這間老宅2007年拆後新建了樓房,九龍井已湮沒。

武漢晨報2016年1月9日的一篇報導《透過九龍井街尋找楚王府蹤跡》,介紹了謝邦純老師保管九龍井框51年的故事。看來,九龍井還有戲,於是我來到了九龍井街,找到了九龍井街24號,正如武漢晨報文章所說,現在是一家圓通快遞點。

九龍井街24號

謝邦純老師住在隔壁九龍井街25號,開著一家副食商店。出生於1947年的謝邦純老師,退休之前在湖北船廠上班,還是廠裡集郵協會會長,雖已73歲,但身體不錯,思維清晰,邏輯條理,在我表明來意後,熱情向我介紹了和九龍井框的緣分。首先,謝老師明確告訴我,九龍井框至今還在他家小院裡,井框高約60釐米、內徑32釐米,由一整塊大青石鑿穿製成,並向我展示井框照片。

隨著交流開始,謝老師把記憶拉回到1969年,當年黃鶴樓街辦事處中營街居民委員會王桂章主任的決定下,將九龍井周邊空地圈起來,把九龍井給封了,搭棚子賣菜創收。井框被丟棄在巷子口,他和哥哥謝邦紀見狀,合力將重約200公斤的井框滾回自己院中,想著哪一天九龍井能夠啟封,再捐出來,可這一等就是51年。

九龍井街25號

謝老師清楚記得,那時候九龍井、八卦井、雙眼井都是有水的,井水冬暖夏涼,夏天冰西瓜、冬天洗衣服,舒服。再後來自來水入戶了,井水只用來洗竹床了。至1981年左右,九龍井上面的平房正式蓋起了兩層小樓並沿用至今,6年後的1987年,九龍井100米旁的雙眼井、200米旁的八卦井,雙雙被列為武昌區文物保護單位,而九龍井一直沒有受到關注。

我提出想看看九龍井原址的地方,謝老師欣然答應,帶我領進圓通快遞點,手指井的原址說道,九龍井沒有湮沒,井上面鋪了預製板,如果揭開,就可以讓井重見天日。並說道,當初封閉九龍井的施工人員林師傅還健在,就住在九龍小區7棟4樓,他可以佐證。九龍井還在,井裡還有水,多麼激動人心的消息啊!

九龍井被掩埋在九龍井街24號室內地板磚下面

九龍井街23號百年老屋

不僅如此,謝老師帶我來到圓通快遞點右邊隔壁——九龍井街23號。謝老師指著房屋大門說,單從這保存良好的老式原裝石庫門(麻石門框和花瓶木門組合),就可判定這座房屋有百年歷史。

九龍井街23號牆角地界碑

老宅還立有牆腳碑,至於這座老宅有什麼淵源,期待各路專家學者、文史義工揭曉答案。

話題回到井上,謝老師繼續說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井才有家。清澈的井水成為當地百姓的主要飲水來源,並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人們外出工作,俗語稱背井離鄉。古未有市,賣貨常在井邊,故稱井市,希望人們不要忘記祖先留下的「古井文化」。懇請政府有關部門恢復九龍井,讓九龍井重見天日,促使九龍井、八卦井、雙眼井這些古井,以及旁邊的歷史建築成為黃鶴樓下紅樓旁的「新景點」。不管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遊客,在閒暇時來到這些老井旁,徜徉在歷史的軌跡裡,感受那馥鬱濃烈的歷史氣息,重拾那些遙遠的記憶,一定身心愉悅,這些老井一定成為新的文化旅遊名片。

是啊,謝老師的希望何嘗不是我們所有武漢人的希望,期盼塵封51年的九龍井早日回到我們的視野中,期盼這些老井早日煥發新的生機,為武漢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

打撈城市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1876年的武漢

編輯:田聯申 人文 武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古墓「塵封」半個多世紀重見天日!罕見清代墓群揭開邯鄲一山村六百...
    古墓 " 塵封 " 半個多世紀重見天日涉縣龍虎鄉馬布村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現有居民多達 5500 餘人,故有涉縣 " 巨村 " 之稱。因為近期邯鋼搬遷項目主要集中於村莊西部,考古工作者對施工現場進行文物勘探時,相繼發掘 16 座古墓和一些文物。
  • 北京塵封30年的名牌樓「重見天日」
    截止到25日,勁松二區208號樓違建基本拆除完畢,勁松二區208號樓塵封30年的樓名牌終於「重見天日」,位於該樓北側的207號樓一至三層居民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陽光。拆違工作紛繁複雜,任重道遠。截止到25日,勁松二區208號樓違建基本拆除完畢,勁松二區208號樓塵封30年的樓名牌終於「重見天日」,位於該樓北側的207號樓一至三層居民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陽光。拆違工作紛繁複雜,任重道遠。
  • 百年書香人文武昌|武昌文華中學:異苔同岑,薪火相傳
    近期,「大成武昌」及「武昌政務微博」推出#百年書香人文武昌#系列,向大家介紹紮根於武昌的9所中小學校,「武昌政務微博」專欄▲截至目前,#百年書香人文武昌#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3051.2萬次,發布10條原創博文總閱讀量達到741.5萬次,收穫轉評贊互動2332次。
  • 塵封19年命案重見天日!「你們終於來了」16歲殺人的他 冷靜認罪
    而同樣另外一起案件也是塵封19年後,依靠新的技術手段最終將當年警方未能抓獲的兇手,緝拿歸案。警方重新偵辦時,饒姓男子已34歲,從事水果批發,同時也是2個孩子的父親,雖然離過一次婚,但也結交了新的伴侶,算是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天網恢恢據當時負責此案的警官回憶,警方找上他時,開口就問:「你這19年睡得好不好?」但饒姓男子表現異常冷靜,毫不抵抗、當場認罪,只簡單說了句:「你們終於來了。」
  • 有座圍城叫武昌 有個女人叫方方
    01大院子弟,大戶人家方方是個大院子弟,方方生活的大院,是一群工科知識分子的大院——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最重要的活兒就是建設三峽大壩。三峽我們都知道,建了半個世紀。丁家有四個孩子,大毛、二毛、三毛,三個男孩兒,老四不能叫四毛了,叫嘟嘟。那個嘟嘟就是方方。嘟嘟快樂到什麼程度?要去城裡看電影,可以坐四路公共汽車,一路是爸爸,二路是媽媽,三路是大哥,四路是二哥,背著嘟嘟去看電影。方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子弟,她生活在一個非常大的家族。
  • 被塵封的光芒|離世半個世紀後,益陽籍男高音歌唱家胡然在家鄉「火...
    大益陽客戶端記者 莫蓉連日來,在益陽青年文史學者、獨立音樂人張洋的筆下,被歷史塵封的益陽籍中國第一代男高音歌唱家胡然又重新「走進」了家鄉人民的視線。「胡然(1912-1971,字曼倫,筆名映芬,中國男高音歌唱家,湖南益陽人。
  • 塵封多年終於重見天日,頂尖攝影師鏡頭中的百餘幅鮑勃·迪倫珍貴影像
    20世紀60年代初,在機緣巧合下,美國頂尖攝影師特德·羅素,數度為日後蜚聲國際的鮑勃·迪倫拍下組照:在演出中、在公寓裡、在湯姆·潘恩公民權利獎頒獎現場上
  • 湖北武漢武昌在哪裡?武昌無所不在!
    湖北武漢武昌在哪裡?武昌無所不在!當你找個插花地 一腳踏在武昌一腳踩在洪山 或有成就感!湖北武漢武昌在哪裡?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複雜,和武漢並沒有漢口這個行政區劃一樣,但是漢口無處不在,漢口只有江漢、江岸、礄口、古田,但是這並不妨礙漢口人說自己是漢口。
  • 9.2,封禁半個世紀終於公開了!
    這一消失,就是大半個世紀。直到不久前,導演傑尼索夫想做一部《中國夢——復興道路》的紀錄片,在檔案館不計其數的浩瀚膠片素材裡,無意間發現了這批素材的存在。原來,史達林去世後,這批膠捲就被封存起來。在被封存了大半個世紀後,這200盤珍貴資料,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 長達半個世紀的深情守望
    從塔木素布拉格蘇木驅車向北行駛200公裡,有一段被稱為「8號點」的邊境線,就是在這裡,尼瑪母子已經整整守望了半個世紀。受命 護邊尼瑪在「8號點」的生活是從1971年開始的。那年,她被派到塔木素布拉格蘇木恩格日烏蘇嘎查當民兵並擔任邊境線護邊員。
  • 爵士天后比莉·荷莉戴紀錄片出版,素材塵封半個世紀
    正是他們,見證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比莉·荷莉戴44年的人生。大部分接受採訪的人如今都成了鬼魂。他們是荷莉戴的親人、戀人、朋友、樂隊成員……鑑於她的人生經歷,鏡頭中出現曾逮捕她的警官、少女時代逼她為娼的皮條客也就不足為奇了。1915-1959年,路過人間的44年裡,荷莉戴大富大貴過,開豪車,鑽石皮草閃耀。
  • 《遊武昌寒溪西山寺》賞析
    《遊武昌寒溪西山寺》文本載自《蘇軾詩集》,該書為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中華書局1982版遊武昌寒溪西山寺蘇軾連山[1]蟠[2]武昌,翠木蔚[3]樊口[4]。我來已百日,欲濟[5]空搔首[6]。同年五月,蘇軾同友人共遊武昌西山寺,此詩便作於此時。武昌:縣名,北宋屬鄂州,治今湖北鄂州市,吳王孫權就在此定都稱帝。寒溪:是指武昌樊山下的一條溪流,夏日,溪水十分冰冷,且常有寒氣冒出,因此得名。西山:古稱樊山,地處古武昌城區之西,有山磅礴而迤邐。山中有寺,名西山寺,又稱靈泉寺,建於吳王避暑宮址,供奉有晉陶侃在海上所得的文殊菩薩金像。
  • 上世紀八十年代違建被拆 被擋了三十年樓牌重見天日
    截止到今日,勁松二區208號樓附近違建基本拆除完畢,勁松二區208號樓塵封30年的樓名牌終於「重見天日」,位於該樓北側的207號樓一至三層居民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陽光。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北京頭條客戶端 ]
  • 【林添福】《半個世紀的愛》
    1984/''風與燕尾''金門攝影展/臺北爵士攝影藝廊1990/''獨龍族的冬天''攝影展/臺北夏門攝影藝廊1992/''臺灣百景''風景攝影展/臺北市立美術館1992/''時尚與報導''時裝攝影展/臺北誠品藝廊1992/''宿顏''紀實攝影展/臺北爵士攝影藝廊1996/''邊寨烙影''紀實攝影展/臺北攝影藝廊/日本東京PGI國際攝影藝廊2001/''半個世的爰
  • 漢口大BOSS買下半個東湖
    春暖花開,東湖波光粼粼,水杉金黃東湖33平方公裡煙波浩渺,春花秋月亞洲最長綠道綿延100公裡,靜謐溫柔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的東湖,曾是一片荒野一位傳奇的漢口銀行家曾買下半個東湖▁▁▁▁41歲這年,周蒼柏決定去東湖邊買荒地蓋一座(超豪華的)遠郊度假園林這位武昌富二代出生優越爺爺經營著清末民初湖北最大的民營機器廠他留美歸國,
  • 半個世紀前,一位的英國人,曾預言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半個世紀前,一位年近80的英國基督教徒和一個年過半百的日本佛教徒在一起討論人生的意義和世界在未來的21世紀的發展是怎樣的。他們竟然得出了未來中國的儒家文明將會在世界統一的過程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形成重要、深遠的影響。
  • 「王開」記錄了上海灘一個世紀的風流
    演員時期的江青「文革」結束後,它們棲身於王開的地下檔案室,直到2006年的一場因水龍頭破裂的「水災」,才重見天日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一隻塵封40年的舊紙箱,打開紙箱,一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珍貴老照片赫然映入眼帘……
  • 孤獨國王:周夢蝶——武昌街的小調已經唱完了
    ————林清玄《武昌街小調》五六十年代,臺北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武昌街的模樣在老舊的黑白錄影帶裡回放1948年,地方戰亂,再過三個星期,周夢蝶就要畢業,但是他毅然地同家人道別,前往武漢,生活顛沛流離,直到參加了青年軍的招考
  • 楊泗港長江大橋通公交後,市民通勤時間縮短半個小時
    記者楊榮峰 實習生張寶雯 攝 過江要花一個半小時,市民盼楊泗港長江大橋通公交 2019年「十一」長假期間,楊泗港長江大橋開通,這座披著金秋黃「外衣」的大橋,連通武昌和漢陽,引得市民們連連讚嘆。
  • 【寮國記憶】相距半個世紀的寮國萬象照片
    相距半個世紀的寮國萬象照片在一張美麗的佛教佛塔的黑白殘缺照片旁邊是其建築物本身,這具有相同結構的兩個圖像相距半個世紀。這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可以很好地表示過去的過去和短暫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