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塵封」半個多世紀重見天日!罕見清代墓群揭開邯鄲一山村六百...

2021-01-09 河北日報

罕見古墓群揭開六百年家族傳奇

涉縣相繼發掘16座清代墓

墓葬規制極高

一代廉吏成「網紅」

連日來,邯鄲市西部山區發現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群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些古墓不僅是邯鄲區域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規制極高的清代墓葬,而且再現和印證了涉縣馬布村 " 康氏 " 家族 600 餘年生生不息,傑出人物層出不窮的傳奇佳話。

清代家族墓葬群規模龐大。

古墓 " 塵封 " 半個多世紀重見天日

涉縣龍虎鄉馬布村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現有居民多達 5500 餘人,故有涉縣 " 巨村 " 之稱。因為近期邯鋼搬遷項目主要集中於村莊西部,考古工作者對施工現場進行文物勘探時,相繼發掘 16 座古墓和一些文物。

7 月 22 日中午,記者在馬布村山腳低洼處看到,10 多個古墓坐東朝西排列有序,自南向北長約 200 米,東西寬 100 餘米,雖然大小、規制不同,但基本結構相似,主要由墓室、墓門兩部分組成,多數為磚混結構。

位於核心區的 3 個墓葬明顯與眾不同,全部由石料砌成,中間一個規制最為豪華,除墓室地面鋪設青磚,擺放 1 米多長的供桌,牆壁、拱圈均為上等石料外,門樓 4 米多高,造型既精緻又氣派,上方牌匾鐫刻 " 名高五馬 " 四個大字,喻示墓室主人身份特殊,擁有較高社會地位。

據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介紹,經初步鑑定,涉縣馬布村古墓為清代乾隆年間家族墓葬群,保存十分完好,無論墓葬的規制,還是規模,在冀南一帶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為研究當地喪葬文化和風土人情提供了重要資料。

馬布村居民康二明是 " 康氏 " 家族第 24 代世孫,他曾進入一個墓室,親眼看到一個寫有 " 舉人康秉禮 " 的石碑,而 " 康秉禮 " 位居家族第 11 世,是清代廉吏 " 康傑 " 的父親。

康會廷今年 71 歲,自幼喜愛收集和整理與家族相關的資料、信息,並保存著十分完整、翔實的家族宗譜。

在老人的記憶裡," 康傑 " 家族墓葬群屬於 " 官墓 ",地表 " 封土 " 看起來與普通百姓墳頭沒有兩樣。由於無人看護,被盜十分嚴重,只是 " 康傑 " 墓前一個 2 米多高,寫有 " 誥奉 " 的雕龍石碑異常顯赫。到了上世紀 60 年代,因為 " 破四舊 " 遭到人為毀壞,一大片古墓漸漸變為農田。

墓葬 " 門樓 " 既精緻又氣派。

" 康氏 " 千餘口人一脈相傳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涉縣馬布村人口眾多,但姓氏並不複雜,主要為申、康、苗、李、王、趙等幾個大姓,其中 " 康氏 " 一族至少 1500 多口人。

據康會廷老人收藏的家族宗譜顯示,公元 1388 年(明洪武二十一年)," 康氏 " 始祖康道明自山西洪桐縣遷徙至涉縣馬步村安家落戶,前三世都是代代單傳,到了第四世才子孫滿堂,先後生育 " 稱 "" 平 "" 斛 "" 鬥 "" 滿 "5 個兒子。

康會廷等人屬於 " 康鬥 " 分支世孫,而村西清代家族墓葬群的核心人物 " 康傑 " 為第四世掌門人 " 康稱 " 的後代,其與妻子李氏生育兩個兒子 " 紆基 " 和 " 綬基 ",下面又有 6 個孫子。

" 康氏 " 家族宗譜記錄著康傑的身世。

康會廷老人系康家第 16 世,輩分最大,家族中輩分最小的排列第 25 世。對於兩者相差如此懸殊的原因,主要與各個家族 " 分支 " 是否人丁興旺有關。

經過 600 多年的世代繁衍,如今馬步村 " 康氏 " 家族已發展到 100 多個分支,世孫遍及各地,總人數難以統計,其中不乏名流、才俊。

墓室由上等石料砌成。

廉吏 " 康傑 " 功勳卓著被敕封三代

據當地史料記載," 康傑 " 生於 1724 年(清世宗雍正二年),字超凡,號雙峰,1739 年(乾隆四年),年僅 15 歲的他天資聰穎考中舉人,祖、父、孫三代登科中舉,為河北衣冠之望族。

1747 年(乾隆十二年)," 康傑 " 考取進士,歷任江蘇桃源、沛縣、鹽城、青浦等地知縣,後升任邳州知州。

在鹽城任職期間,淮水暴漲,百姓受災," 康傑 " 乘小舟,冒風吹浪激,勘災戶、賑災民,幾次險翻入水,視死無畏,率民興築水閘,防洪抗潮,為百姓盛讚。

邳州大盜王匡是盜竊、搶劫要犯,以彪悍兇暴搶掠他人財物,兵役不敢招惹。" 康傑 " 升任知州後,微服勘查民情,以查煙戶為名,不顧個人安危單槍匹馬赴陳家坊,出奇不意將對方捕獲處死,餘黨四處逃散。不到半年時間,他平反冤假錯案多達數百起,被百姓譽為 " 康青天 "。

同時," 康傑 " 嚴以律己,居住平民房屋無雕刻和裝飾,衣飾平平。平時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勤於筆耕,曾有遺集數十卷。

1796 年(乾隆六十年)," 康傑 " 重返邳州上任不到半年以身殉職,享年 72 歲。其為官數載因孜孜為民,功績卓著,被乾隆皇帝破格敕封三代。

個別墓葬由兩個墓室組成。

古墓群成了 " 網紅 " 打卡地

涉縣馬布村清代家族墓葬群除了引起文物工作者的深厚興趣外,眾多自媒體聞訊蜂擁而至,竭盡所能利用網絡直播賺取流量,就連本報記者的現場採訪也成了追逐的熱點。

據這些直播者介紹,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熱衷於考古方面的新發現,已連續在馬布村拍攝 10 多天時間,其中最吸引 " 粉絲 " 眼球的是墓葬規模之大,規制之高,以及墓室主人的身份,出土了哪些文物等。

記者經過多方了解,清代家族墓葬群考古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經與 " 康氏 " 後人協商,墓葬內的遺骨已移至他處妥善安葬。有關墓葬主人身份信息的證據雖未找到,可一代廉吏 " 康傑 " 沉寂 200 多年後,目前已成為備受熱議的 " 網紅 " 人物。

(邯鄲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邯鄲罕見清代墓群揭開一山村六百年「家族史」
    連日來,邯鄲市西部山區發現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群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些古墓不僅是邯鄲區域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規制極高的清代墓葬,而且再現和印證了涉縣馬布村「康氏」家族600餘年生生不息,傑出人物層出不窮的傳奇佳話。
  • 清官古墓見天日,一代廉吏成「網紅」
    連日來,邯鄲市西部太行山區涉縣,發現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群,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些古墓不僅是邯鄲區域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規制極高的清代墓葬,而且再現和印證了涉縣馬布村「康氏」家族600餘年生生不息、傑出人物層出不窮的傳奇佳話。一個村,一個古墓群,一段村莊史,將歷史還原,並定格在數百年前。
  • 塵封半個世紀的武昌九龍井 期盼重見天日
    首先,謝老師明確告訴我,九龍井框至今還在他家小院裡,井框高約60釐米、內徑32釐米,由一整塊大青石鑿穿製成,並向我展示井框照片。隨著交流開始,謝老師把記憶拉回到1969年,當年黃鶴樓街辦事處中營街居民委員會王桂章主任的決定下,將九龍井周邊空地圈起來,把九龍井給封了,搭棚子賣菜創收。
  • 邯鄲發現古墓竟成「網紅地」,不僅影響考古發掘,還有人偷雞摸狗
    2020年7月22日,河北邯鄲涉縣一下火爆網絡。並不是說這個地方發生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原來邯鄲涉縣發現一座規模龐大的清代家族墓葬,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當地發現清代墓葬群之後,也吸引不少自媒體蜂擁而至,更有網絡主播來到現場開啟直播賺取流量。可是這些網絡主播不僅影響考古隊正常發掘,甚至還有人偷雞摸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北京塵封30年的名牌樓「重見天日」
    截止到25日,勁松二區208號樓違建基本拆除完畢,勁松二區208號樓塵封30年的樓名牌終於「重見天日」,位於該樓北側的207號樓一至三層居民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陽光。拆違工作紛繁複雜,任重道遠。截止到25日,勁松二區208號樓違建基本拆除完畢,勁松二區208號樓塵封30年的樓名牌終於「重見天日」,位於該樓北側的207號樓一至三層居民終於見到了久違的陽光。拆違工作紛繁複雜,任重道遠。
  • 廣東雷州唐氏墓群迎來眾多海外觀光、尋根客人
    廣東雷州唐氏墓群迎來眾多海外觀光、尋根客人   中新社湛江10月2日電 (梁盛 周益臻)「國慶」長假的第二天,來自美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臺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客人,在廣東雷州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唐氏墓群觀光、尋根。
  • 2018血渭一號墓:古墓探索又見新成果!
    這起案件發生在青海省都蘭縣,被稱為「青海3.15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慘遭盜掘的就是著名的熱水墓群。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隊在這一地區進行古代文化調查時,意外發現這處古墓群,包括封土墓300多座,其中經考古調查登記的墓葬有232座。1996年,熱水墓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密道追蹤之陰兵虎符》千年古墓揭開神秘面紗,群雄探墓奪寶終極一戰(免費在線觀看)
    李炳淵 / 李濤 / 郭達 / 張山類型: 動作 / 懸疑 / 驚悚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4-12-05(中國大陸)片長: 95分鐘又名: 密道追蹤 / Tomb Robber網易娛樂報導 備受矚目的國內首部真3D盜墓電影《密道追蹤之陰兵虎符》於今日迎來全國公映,千年古墓群即將揭開神秘面紗
  • 江西發現國內罕見墓葬群:七星堆六朝墓群,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繁榮
    而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江西南昌發現的七星堆六朝古墓群。     2013年,江西南昌市經開區一處工地在施工時,意外挖出了一些帶網錢紋的墓磚,工地負責人意識到可能是挖到了古墓,於是立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
  • 葉茂臺7號墓驚現一60歲老婦人,全身都是寶,專家:不下於20個億
    ,出土的文物肯定能給我們揭開非常多的契丹歷史。著名的葉茂臺遼墓群 ,葉茂臺遼墓群位於遼寧,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起初的時候,契丹人死後不會土葬,而是選擇樹葬,樹葬的意思就是將死去的人掛在樹上,幾年之後再進行焚毀,但是後來契丹人喜歡上了漢人的文化,也學著漢人進行了土葬這些習俗。
  • 胡立成:五臺文物古蹟和古墓葬匯總
    五臺山文物一書封面李家莊新舊石器時代遺址,在小銀河左岸陽白公社李家莊村西,面積100餘畝,發現有灰層多處,採集有磨光石斧、石刀石簇、灰陶、鬲足、陶豆及繩紋陶片。清代行宮遺址,境內益壽寺、臺麓寺、海會庵、白雲寺四處亦是。臺麓寺、海會庵二處部分殷宇尚存現。古墓葬在五臺縣境內古墓葬,主要有以下幾處。
  • 永城芒碭山系的黃土山(上):古墓麗影尋幽蹤
    黃土山出土的文宮鍾【閱讀提示】遠古的文明,神秘的古墓,豪華古墓中與棺木為伴的寶藏,這些無一不吸引著盜墓者的趨之若鶩,從曹操派兵首盜梁王墓冢到如今,芒碭山珍寶是招來賊如潮。不要金銀要一墳 皇姑葬於小山村巍巍芒碭,是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芒碭山古墓葬星羅棋布,地下隨葬品埋藏極為豐富,也正因如此,這一帶曾經盜墓猖獗,黃土山便是其中受害者。1990年10月,黃土山三號墓發現被盜。1993年秋,黃土山一號墓頂部東側約3米處發現兩處盜洞,根據現場情況分析,盜墓者尚沒有進入墓室。
  • 河北一小山村,隱藏了7個玄機
    近年來,中國專家在河北的張家口、保定、承德、山海關一帶進行了深入發掘,其中在一小村子裡有了驚人發現,這個小山村隱藏著的7個玄機,也許能揭開成吉思汗陵墓之謎。 上個世紀60年代,當地大搞土地建設時曾從地底下犁出幾百堆白骨,當時文管會的專家推測,有數十萬遺骨埋葬在這裡。在馬兒山下,有一個條巨大的通道——金大道。金大道是金國時期所修的主要通道。據史書記載:元朝時期金大道突然改道30餘公裡,金大道在羊房堡村附近繞過馬兒山,其餘地方都沒有改變,看來是有意避開羊房堡村和馬兒山。
  • 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
    1934年,河南發現一古墓,揭開千古大秘密文|小望帶你看歷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歷史上真的有龍嗎?
  • 這個千年古墓,被一場洪水衝出,專家看到密室興奮不已
    一場洪水衝出千年古墓,專家破門而入發現個密室,令專家興奮古代的歷史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如今的人們仍然對其迷之愛好,在平時的時候也十分的喜歡去琢磨與研究
  • 金耳環、銀花簪、青花瓷……出土文物460餘件,瀋陽驚現38座清代古墓
    水家村發現清代家族墓地「20多天清理了38座墓葬」「根據《瀋陽市地上不可移動和地下文物保護條例》的規定,佔地五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在取得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後,向市文物行政部門書面申請考古勘探。水家村發掘工作就是為了配合瀋陽某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製造基地一期項目建設。」
  • 蒙山大佛可謂命運多舛,被湮沒了600多年,才得以重見天日
    蒙山大佛是極為罕見的開鑿於南北朝的大佛,歷史上,蒙山大佛可謂命運多舛,被湮沒了600多年才重見天日。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藩太原的明太祖朱元璋第三子晉王朱剛重建開化寺,並改名為法華寺,可是蒙山大佛經歷了元末的那一場兵災,早已經是蹤跡全無,此後六百餘年,大佛始終未能重見天日。(重見天日的蒙山大佛)1983年,太原開展地名普查,當時參加了這一次地名普查的太原市政工作人員王劍霓重新發現了蒙山大佛。
  • 《古墓麗影:暗影》首個DLC「煅爐」將於11月13日上市開放全新古墓 季票用戶可直接下載
    今天(10月7日)Square Enix正式宣布《古墓麗影:暗影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首個DLC「煅爐 The
  • 2016年,湖南一工地挖出清代古墓,考古專家叫停:這是我祖宗
    而墓葬文化也是我國歷史中無數文化的一種,同時,如今的考古學家經常會通過出土的古墓來研究歷史進程。但是,很多人對於考古工作都非常不理解,認為他們是在褻瀆先人遺骸,好端端的非要把古人從墓裡拉出來,還把人家的陪葬物弄到各地博物館展覽。但是實際上,考古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
  • 罕見清代翡翠關公雕像價值八十萬,媲美翠玉白菜卻差點被換成一頓飯?
    可是就是這麼一件寶貝,差點就因為一頓飯給換出去了。怎麼回事?我們接著往下看: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這件寶貝的擁有人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剛剛中考完,因為考上了重點高中,作為玉痴的爸爸一高興,就把收藏多年的這件寶貝送給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