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ESG表現如何?中誠信綠金ESG評級榜單發布

2020-12-24 和訊銀行

  編者按:本文為《2019年度中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與評級表現分析報告》(摘要版),是由中誠信綠金對上市銀行首次基於精準模型和公開數據進行的行業ESG評級,旨在為規範和提升ESG信息披露,為投資人和企業自身提供有價值的ESG參考。

  2007年原銀監會印發《關於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意見》(銀監辦發[2007]252號),指出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主要成員和我國經濟運行體系的核心參與者,需要高度重視社會責任問題,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年報。

  2012年原銀監會發布的《綠色信貸指引》要求銀行機構建立並不斷完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公開綠色信貸戰略和政策,同時應當重視自身的環境和社會表現。

  2020年1月,為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銀保監發【2019】52號),指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將環境、社會、治理要求納入授信全流程,強化環境、社會、治理信息披露和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互動。同年8月,銀保監會再次發布《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通知》(銀保監發[2020]40號),多方面強化公司治理要求。

  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執行以來,淨值化轉型成為大趨勢,銀行理財產品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形態。隨著ESG投資理念的深入發展,ESG主題理財產品為資管市場帶來新的血液和動力。在此背景下,銀行機構正在積極探索將ESG投資理念嫁接至投研體系中,以期從非財務角度加強資產的多維度風險甄別,優選投資標的,規避投資組合的下行風險,同時也可通過獲得優質資產標的而帶來投資績效的提升。截至2020年11月末,銀行機構的ESG主題理財產品的發布數量較同期翻了一倍。

  一、 銀行業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況

  經中誠信綠金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已上市的境內註冊銀行主體共計51家:A股36家、H股29家,其中包含A+H股14家。

  從披露形式來看,上述51家銀行均披露了社會責任/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部分選擇合併在年報中進行披露),整體信息披露水平較高。其中,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上市銀行佔比約為65%,共33家;披露ESG報告的上市銀行佔比約為30%,共15家(包括在年報章節中合併披露,以及社會責任、ESG雙披露的上市銀行),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上市銀行佔比約為6%,共3家(圖1所示)。


  從披露內容來看,上市銀行均較為注重ESG相關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結構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各上市銀行在ESG披露風格和形式方面趨同性過強,自我特徵不顯著。

  2.各上市銀行間的信息披露口徑存在偏差,部分上市銀行關鍵績效狀況披露不夠清晰,主要集中在環境和社會責任方面:

  (1)上市銀行普遍比較側重辦公資源耗用情況的披露,但對於碳排放、固體廢棄物排放等情況並未有足夠重視,半數以上的上市銀行未對排放物情況進行計量披露。

  (2)上市銀行在環境績效指標方面的理解參差不齊,所披露績效數據計量方法與標準也各有差異,影響可比性。

  (3)在社會責任方面更側重對外貢獻的披露,但在客戶和員工權益保障方面的披露有所欠缺。

  二、銀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表現情況

  本次評級對象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境內註冊成立的51家上市銀行機構,按照中誠信綠金《銀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方法》, 根據評級表現,將銀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結果分為七級,分別為AAA、AA、A、BBB、BB、B、C,具體評級結果總體表現如圖2所示。


  從ESG級別分布看來,BBB級別在評級結果中佔比最高,為29.41%,其次為AA級別,佔比為23.52%。

  從銀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榜單排名來看(表2所示),本次受評的51家上市銀行中,工商銀行等國有六大商業銀行穩坐ESG評級榜單的頭部位置。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浦發銀行(600000,股吧)、華夏銀行(600015,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領先其他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亦居於榜單前列。



  從上市銀行環境(E)、社會責任(S)和治理(G)三項因素評分來看(圖3所示),評分分布區間與排名序列(1-10、11-30、31-51)基本保持了一致:在排名1-10的序列中,E、S和G的平均值分別為59.96、45.07和76.39分;在排名11-30的序列中,E、S和G的平均值分別為32.61、26.16和63.70分;在排名31-51的序列中,E、S和G的平均值分別為17.31、19.07和51.90分;隨著排名序列的下降,環境、社會責任和治理的平均表現隨之下降。


  從一級指標表現來看(圖4所示),本次受評的51家上市銀行,在每個一級指標獲得平均分以上和以下的公司佔比基本持平;絕大部分上市銀行在治理方面的表現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而在環境和社會責任因素方面均有短缺。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我國上市銀行整體所受的外部環境壓力較低,環保的意識和行為均需進一步提升。由於銀行機構的經營特質,本體受到環保處罰的可能性很低,主要的壓力來源於向環保違規企業發放貸款導致間接性受到處罰。面對這種情況,社會往往傾向譴責企業和政府單位,對於放款銀行相對寬容,因而銀行實際所受到的環保監管和輿論壓力並不高,也就導致銀行在環境方面的重視度不夠。上市銀行在環境貢獻方面計量方法和披露維度等方面均有較大欠缺。

  2.我國上市銀行對於社會責任的認識更偏重於社會貢獻,對於客戶責任和員工責任仍待提升。上市銀行普遍傾向於重視捐贈和公益貢獻,對於消費者的反饋統計、跟蹤和處理工作,以及員工的權益保障措施和實施效果均有欠缺。

  3.上市銀行均已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治理框架,但在治理效能方面仍需探索和加強。以風險和合規管理為例,上市銀行普遍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國家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戰略風險做了大篇幅的闡述,但缺乏對具體風險事件的分析和應對措施。

  (二)建議

  1.監管層面

  (1)制定標準統一的信息披露要求,規範信息披露的口徑。雖然早在2007年監管就鼓勵銀行機構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但時至今日尚未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的、綜合性的信息披露框架。

  (2)完善實際可行的激勵懲戒措施。對ESG實踐表現突出的銀行機構予以更便利的措施或資金方面的支持,刺激銀行機構更積極地將ESG納入風險管理框架和資產定價範圍。

  2.銀行層面

  (1)加強環境績效方面的披露,從計量工具、指標絕對值、趨勢變化、行業比較等角度進行披露。

  (2)逐步將ESG原則引入業務領域。將ESG納入內部風控體系,以其作為篩選優質客戶或項目的條件,從而倒逼企業提升對ESG的重視和管理,使資本流向ESG表現好的企業和項目,充分發揮銀行的資本引導作用,同時降低投資風險。

  (3)培育和儲備ESG人才。引入ESG的培訓,樹立員工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培養ESG思維方式。

  (4)提升投資人對ESG的認識。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和理財子公司將ESG理念加入投研產品,一方面需加強挖掘投資價值,管理投資風險,理解投資者偏好,另一方面應注重宣傳和引導,使得投資人更好地理解ESG與風險控制和績效提升的關係,培育一批具有ESG投資理念和能力的投資者。

(責任編輯:馬慜 )

相關焦點

  • 首屆中國石化產業ESG高峰論壇將發布中國石化產業ESG標準和企業榜單
    12月27日,中國化工信息中心聯合中誠信舉辦的以「聚焦ESG新常態,構築綠色石化新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石化產業ESG高峰論壇」將於北京啟幕。本屆高峰論壇將立足全球視角,研讀最新政策,發布中國石化產業ESG標準和2020中國石化產業上市公司ESG評級榜單,搭建跨行業互動交流平臺。
  • 蟬聯MSCI-ESG A級評級 興業銀行保持國內銀行業最高評級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發布2020年全球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評級,興業銀行再獲A級評級,這也是該行繼2019年評級由「BBB」上調至「A」以來,連續第二年位列國內銀行業最高評級。
  • 中誠信國際上調富邦華一銀行信用評級至AAA
    來源:新浪財經5月12日,中誠信公布評級報告,將富邦華一銀行主體信用評級由AA+調升至AAA,評級展望為穩定。此次評級上調是基於對宏觀經濟、區域經濟、行業環境和富邦華一銀行自身財務實力的綜合評估確定的。
  • 綠金中國|全球吸金18萬億美元 ESG中國徵程緣何蹣跚起步
    目前,綠色金融整體發展狀況如何,各大金融機構如何在這方面做出實質性的部署與推進,實際運行中出現了哪些可供探討的細節?對此,21世紀經濟報導深入該領域調研,完成一系列報導,將持續推出。  「如今,若缺乏詳盡成熟的ESG投資理念闡述、分析工具與實證數據,幾乎很難納入全球養老基金等大型資管機構遴選委託投資方的範疇。」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 ESG重新定義「好公司」 聯想如何穿越周期持續成長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ESG重新定義「好公司」 聯想如何穿越周期持續成長已經連續13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的聯想,從2020年開始首次發布ESG報告,公布了聯想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
  • 王曉書:對中國ESG評級的上升趨勢 應積極同國際投資者溝通
    王曉書介紹了MSCI在ESG的相關工作,首先MSCI是一家指數公司,另外在ESG方面他們也進行了一些研究,她表示,MSCI的ESG研究團隊將近200人,只要納入到MSCI全球指數的上市公司,都在MSCI的ESG評級範圍內。
  • 施懿宸:ESG整合策略正逐漸興起
    [6]3.1.1區域傾斜在全球性投資組合中,ESG負面篩選導致了實質性的區域傾斜,由於歐洲企業的ESG得分較高,因此基於ESG得分調整後的投資組合相較基準指數大幅超配了歐洲企業而減配美國企業,[6]然而在過去十年,歐洲市場的表現大幅低於美國市場,導致ESG全球投資組合財務表現不如美國。
  • ...專訪MSCI ESG研究部亞太區(除澳大利亞和日本)負責人王曉書
    1上市公司與ESG評級此前MSCI發布了一份名為2020年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趨勢展望的報告,報告中提到,「ESG因素將於今年成為廣受財務總監關注的問題,對企業融資造成至關重要的影響」。隨著上市公司及企業因融資問題而越發重視ESG評級結果,市場上開始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不少已經「通關」的企業開始撰寫「通關攻略」,幫助那些還未開始評級的公司拿到更高的評級。對於這一現象,王曉書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自己的ESG評級,近幾年在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企業的評級的確在不斷提升。」
  • 聯想喬健:ESG助力企業穿越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年突然間所有人都在好奇,聯想在ESG領域到底投入多少,都做了哪些事,為什麼在明晟的ESG評級體系裡我們可以拿到領導者等級AA級?為什麼在許多權威ESG榜單上我們可以拿第一?大家會好奇聯想的ESG表現,是因為在疫情期間,有多項研究數據表明ESG評級高的公司比評級低的公司的股市表現、財務回報要高出很多,ESG評級與企業韌性之間存在正向關聯。
  • 聯合資信:有望成為評級業A股首家上市的評級機構
    就目前而言,討論信用評級就是討論對債務融資工具和主體的信用評級。從國內評級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評級事業發展較晚,但發展迅速,截止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聯合資信、大公國際、中誠信、上海新世紀等幾家市場份額較高的評級體系。而隨著我國評級機構在技術和方法上的不斷進步,評級結果更加趨於合理,社會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
  • 聯合資信與中信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國內評級業有望迎來首家上市...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評級行業有望迎來首家上市公司。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新股票並在主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 》。對於上市進展,11月30日,聯合資信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是啟動準備階段,剛剛籤署輔導協議,還沒有特別的進展。對於上市後對公司帶來的影響等,記者詢問了該人士,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ESG評價方法
    為滿足市場參與者對上市公司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評價需求,助力綠色金融體系建設,貫徹落實我國綠色發展整體戰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12月3日正式發布中證ESG評價方法。  ESG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企業微觀層面的反映。
  • 債券信用評級機構三季度成績單出爐 中誠信、大公被約談
    原標題:債券信用評級機構可信嗎?三季度成績單出爐!大公國際最喜歡給好評 這些機構被約談 來源:券商中國日前,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機構業務運行及合規情況通報。截至2020年9月30日,存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公開發行主體共計3863家,同比增加191家。
  • 「信用評級第一股」要來了?聯合資信啟動A股上市輔導,多個項目涉合...
    見習記者丨曾仰琳聯合資信正在對A股「信用評級第一股」發起衝刺。11月30日,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官網顯示,中信證券披露了《關於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新股票並在主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若上市進展順利,聯合資信有望成為A股第一家上市的信用評級機構,而在國外知名評級機構中,標普、穆迪等均為上市公司。聯合資信的業務開展情況如何?和國內評級行業中處在什麼位置?
  • 交大安泰今發布2020-2021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附榜單)
    原標題:交大安泰今發布2020-2021中國上市公司競爭力百強榜(附榜單)   上海
  • 讓ESG投資不再「霧裡看花」——中證ESG評價方法的邏輯和特點
    當前ESG投資處於初期階段,ESG領域存在的一些現象讓投資者感到困惑,如不同評價機構對同一家公司的ESG評價結果相差較大,對中國企業ESG評分普遍較低以及不同方法構造的ESG投資組合表現差異較大等,導致投資者對ESG敬而遠之。為此,我們詳細闡述中證ESG評價方法的邏輯和特點,希望能撥開ESG投資的「迷霧」,幫助市場參與者了解ESG投資的要素與價值,促進ESG投資在國內市場的發展。
  • 中誠信國際發布關於不實傳聞的嚴正聲明
    【大河財立方消息】12月21日,中誠信國際發表聲明稱,公司注意到日前網絡上散布有關中誠信國際「瘋狂下調評級」「2000億債券調級名單」等若干不實傳聞。為避免誤導市場,產生不良影響,中誠信國際在此嚴正聲明:相關自媒體對中誠信國際評級業務的不負責任猜測和未經證實的傳聞實屬造謠。中誠信國際保留追究製造、發布和傳播謠言者責任的權利。中誠信國際一直致力於成為中國評級行業的標杆,高度重視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 聯想喬健:投資人正重新審視聯想 ESG重新定義好公司
    多方研究表明,ESG表現與企業市值和發展韌性呈正相關。可以說,行之有效的ESG措施不僅能讓企業回應投資者期望,更將有力推動企業長期可持續經營發展。喬健認為,聯想在過去36年的發展過程中,之所以能夠穿越多個周期,做得最好的一點,就是很好地踐行了「商業向善」的精神,這種精神與當下熱議的ESG是一脈相承的。
  • 北京融智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院王曉光:ESG與社會責任有很大不同 未來...
    所以,這樣的一個「熱」來自於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需求,每個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市值更大一些。而與之前做了十幾年的社會責任相比,ESG是有專業的評級機構從大量的信息中挖取有效信息,它們不是看你提供的報告好不好,而是有成百上千的信息員做驗證,緊接著後面還會有投資者要拿真金白銀出來投資的,這樣的邏輯下,這個「熱」跟過去其實有很大不同。
  • 評級「翻車」被監管約談 聯合資信「帶病」謀上市
    11月30日,證監會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的《關於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新股票並在主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顯示,中信證券(600030.SH)和聯合資信在11月20日籤署了輔導協議。當前A股市場尚無上市評級機構,如果聯合資信順利上市,即可成為A股「信用評級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