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挖貝網
信用評級是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部分,信用評級目前在我國的使用範圍較窄,基本鎖定在金融業當中。實際上,信用評級不是單純局限於金融業,它是隨著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而廣泛運用於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就目前而言,討論信用評級就是討論對債務融資工具和主體的信用評級。
從國內評級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評級事業發展較晚,但發展迅速,截止到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聯合資信、大公國際、中誠信、上海新世紀等幾家市場份額較高的評級體系。而隨著我國評級機構在技術和方法上的不斷進步,評級結果更加趨於合理,社會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
從付費模式上看,我國評級行業並未形成一個有序的債券市場評級違約檢驗機制,成熟且願意支付外部評級費用的投資者群體尚在培育過程中,目前發行人付費手續簡化便於操作(每單收取固定費用)更適合我國國情,因此發行人付費機制更為適應我國當前評級行業現狀。從歷史經驗來看,通過設立防火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發行人幹擾評級作業保持評級結果的客觀公正。同時,我國已經在探索投資人付費模式,交易商協會已經批覆1家投資人付費模式的機構,證監會已批覆了4家投資人付費模式的評級機構,這類評級機構已經成為債券市場的有益補充。
從國際三大評級機構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其均經歷了從投資人付費為主再到發行人付費為主的過程,其付費模式的變化是社會市場各方綜合參與選擇的結果。從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收費模式來看,初始的投資人付費模式為評級機構樹立品牌公信力奠定了基礎,但隨著信息技術廣泛使用造成的搭便車行為,投資人考慮成本因素使得該模式難以為繼而轉為向發行人收費。發行人收費模式能夠為發行人接受,其手續簡化便於操作故一直延續至今。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國外評級機構主要以發行人付費模式(如標普、穆迪及惠譽)為主,投資者付費模式在市場上佔有很小比例(如McCarthy、BankWatch),發行人付費評級機構中也有投資人購買的模式(即投資人訂閱),兩種付費模式的合理搭配,共同組成了目前評級行業的服務供給布局。
整體來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國內評級行業對促進我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風險防範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市場對評級付費模式的探討和改革期望也從側面說明目前投資者的成熟度在提升,評級服務的真正價值開始體現,這對於評級行業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此,聯合資信方面也曾表示,關於評級收費模式的探討已持續多年,我們認為,在市場機制和監管機制完備的情況下,投資者付費與發行人付費這兩種制度安排各有優劣勢。目前發行人付費模式佔主流的現狀是評級行業長期發展以來市場各方綜合參與選擇的結果,也比較適應我國國情。
聯合資信前身為成立於2000年7月的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2020年9月17日更為現名。是目前中國最專業、最具規模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
公司官網信息顯示,聯合資信註冊資本42600萬元,淨資產52723萬元。其股東包括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海南聯信嘉禾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分別持股約71.85%、24.15%、4%。
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信用評級和評估、信用數據徵集、信用評估諮詢、信息諮詢;提供上述方面的人員培訓。目前開展的主要業務包括對多邊機構、國家主權、地方政府、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等各類經濟主體的評級,對上述各類經濟主體發行的固定收益類證券以及資產支持證券等結構化融資工具的評級。
從收入構成來看,其銀行間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評級業務的營業收入佔比最多,約1.79億元,佔比63.02%;其次為其他產品評級業務,實現營收0.59億元,佔比20.86%,其中最主要的收入為跟蹤收入,約0.31億元; 資產支持證券評級業務、金融機構債務融資工具評級業務、企業債評級業務實現收入的佔比分別為6.8%、4.08%、5.24%。
從債券發行情況來看,2019年聯合資信所評債券發行1099隻、發行規模17886.15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8.5%、0.6%。
近日,證監會發布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 》。
目前國際上的標普、穆迪等評級機構均為上市公司。若此次聯合資信上市成功,聯合資信有望成為評級業A股首家上市的評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