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的愛,根本是不可能說出口的

2021-01-08 小豬雙雙

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看完之後,給我最深的感覺是——溫暖。

想起當初看完他的《步履不停》,我對朋友說,這部片很溫馨,朋友詫異地看著我說:這麼殘酷的片子,你卻說溫馨!

後來和別人複述故事情節,別人也說:聽起來是很殘酷啊……

但是「殘酷」不是生活本來的面目嗎?因為不粉飾這真實的底色,才讓我注意到影片中的溫度,這才是導演要表達的吧——絕不是「殘酷」。

猶如《比海更深》,也不是講一個家庭的分裂,講不爭氣的兒子如何敗家,講夫妻離婚之後「回不去」的現實,而是講了維繫一家老小之間的愛和牽絆,講了一個無賴中年的夢想在現實碰壁之下遭遇的守護目光。

阿部寬飾演的男主筱田良多,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作家,為了餬口和收集素材,也做著私家偵探的勾當。業務能力一般,還喜歡賭博,所以常常捉襟見肘,一沒錢了,就回到母親家,在母親小小的公房裡搜羅一番,拿點值錢的東西去賣掉。

影片一開始良多的父親就已經過世了。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和女兒一起做菜,這一幕又不禁閃回了《步履不停》。家中細碎的聲音最能勾起人心底對於「家」的回憶和依戀。女兒勸母親多交朋友,母親卻說:「交再多朋友也不過是增加參加葬禮的人數罷了。」這一刻,不禁愛上了樹木希林,愛上了是枝裕和很多電影中都有的倔強的母親的形象。從瑣碎的談話裡,得知良多的父親也是一個不咋樣的傢伙,和兒子一樣,吊兒郎當,不負責任,還喜歡賭博。等到兒子來問母親要什麼死去的父親留下了的捲軸,母親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乾脆一口說:你父親的東西他死的第二天我就全都扔了。兒子詫異說一起生活了五十年怎麼這樣?母親說,就是因為生活了五十年才這樣啊。啊,太喜歡這個母親了!

並不是「刻薄」的毒舌,也不是「絕情」到無情,反而是對家裡人一點一滴的付出和深刻的了解,才讓母親無事人一般說出這樣的話呢。這就是是枝裕和於生活的「殘酷」中發現「溫情」的力量吧。

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整天想著寫作,想著中彩票,賭賽勝利,對家裡沒有一點貢獻,作母親的心情想必有些不舒暢。可是從頭到尾,母親也沒有數落過兒子一句,也沒有揭穿過兒子偷拿家裡東西的行為,她只不過略略腹黑地在兒子給了她一張鈔票(其實是之前從母親那兒偷的)時,心血來潮地說:要不你給我買套別墅吧!這種揶揄實在可愛。仿佛在說:你那點小心機還瞞得了我?算你還沒忘了娘。可是在看到兒子把香爐中的香灰倒出來一根一根挑沒燒完的香頭時,母親卻敏銳地察覺:你是不是覺得手上這些香,就是你爸啊?這種洞察,除了深愛著丈夫和兒子的母親,又有誰做得到呢?當然她也不忘毫不留情地加上一句:人走了,再想也沒用,還是趁活著的時候,好好對待才行。

母親對兒子的不爭氣不靠譜,是有感嘆,是有不滿,但再怎麼樣,心裡還是愛他,愛大於一切。否則母親也不會在颱風天裡央求兒子和前兒媳住下來,不會急切地給他們鋪上床,也不會在和兒媳開玩笑時突然老淚縱橫起來。她想為兒子盡一點力,為他挽回婚姻,哪怕這種努力看起來是那麼可笑和低微。

除了母親外,我也喜歡男主良多,沒出息,頹廢,想著「我的人生是從哪裡開始出了問題」,卻死性不改,愛賭,不務正業,整個一標準「無賴」。

作為兒子,他也有愧疚,母親總是想住進大房子,他承認自己沒出息,作為父親,他也有愧,付不出贍養費也還要硬著頭皮給兒子買新鞋,哪怕用上一些不太光明的小伎倆。最有愛的就是帶著兒子去買彩票,一心要把「家族遺傳」的習性灌輸給兒子,大概是,那也承載著他自己小時候被父親帶去買彩票的回憶吧。

寫作成名,彩票中獎,無論哪個夢想都沒有實現。但是良多仍然是那麼悠然,那麼篤定地堅持著。堅持無賴下去,並不是覺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覺得恐怕只有這樣才是真實的自己,無法挑剔,無可選擇。

世上就有這麼一種人,可能一輩子碌碌無為,一事無成,但是他們真誠可愛,無賴天真,是世間的尤物。

妻子離開了,良多也難受的,但做不了什麼。做一個無賴的代價,他一直都承受著,沒有責怪過誰。

兒子知道父親的。兒子說:爸爸的夢想,還沒有實現。至少他知道,爸爸是有夢想的。兒子對父親說他將來要當公務員,可是另一方面又對媽媽說:「我就是喜歡四壞球。」兒子不想背叛父親,「無賴」被兒子「繼承」了。

彩票會不會中獎,夢想又會不會實現,這些都不重要。不要做人中龍鳳,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如電影海報所言「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理想中的大人」。那又如何?良多的失敗和夢想,都預先被諒解了,甚至是被守護的。

愛意漸漸湧上心頭,是枝裕和最能抓住不經意間的愛。包括良多去當鋪時,當鋪主人拿出他寫的書,告訴他,是你父親送我的,他給鄰裡都送了,說是頭版,要好好珍藏。

原來父親始終都在,原來走掉的人也把他們的愛留下了,就像《步履不停》中的蝴蝶,這一次又飛進了《比海更深》裡的舊舊的「公團住宅」小區。

母親說:這輩子我也沒有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可是她卻總是提起那個不負責任的丈夫,還夢到他活得好好的,可是她在丈夫死後扔了他「所有東西」卻收納著他穿過的睡衣。在母親看來,那種「比海更深」的話,哪是一般人會說出口的?但是正因為自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從來沒說過比海更深的話,才能活得好好的,開開心心的。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愛是不需要說出口的,而比海更深的愛,根本是不可能說出口的……

電影讓我覺得溫暖,因為人們彼此相愛著,那比海更深的愛,無言、無聲,靜靜流淌在心間,溝通著無法用言語傳達的一切。

相關焦點

  • 《比海更深》如果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會捨得放手嗎?
    我可能對是枝裕和的風格已經厭倦了,也可能是現在太浮躁了。有多少人實現了兒時的夢想呢?又有多少人成為了想成為的哪個人呢?人生就是這樣,早知如此,當初為何不努力一點呢?讓我想到了飲食男女。溫水煮青蛙。。。真心不是我的菜用最日常的記述淺淺說出成年人心中的傷痛,是枝裕和的片子,目前為止最愛的還是《海街日記》,《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沒有太多共鳴,頂多給7分劇中沒露過面的那位父親大概是整個家庭矛盾的基石。一如既往是枝裕和的味道。
  • 《比海更深》:是枝裕和想要傳達的「比海更深」,涵蓋了三層含義
    轉眼榮枯皆成夢,世間溫柔莫過楊柳,拿不起就放下,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灑脫?」不要太執著於過去,認清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適當放下,或許會更好。二、比海更深的,是父母給子女的愛是枝裕和的作品裡,主人公大多居住在帶院子的小獨棟裡,而《比海更深》將家庭場景搬進了狹窄的單元樓。
  • 有什麼《比海更深》?大概是愛,是親情
    每一個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都有無限的包容,而很多孩子可能對父母的包容不以為意,或者說是因為包容而有恃無恐,但是這個世界上也只有我們的父母會對我們施以無限的包容,其他人不對我們使絆子就已經是最好的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父母還在的時光,只有我們的父母每時每刻都會為我們打算,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第一遍看電影《比海更深》時,我以為它要說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要追逐已經失去的或者力所不及的東西,看完第二遍,我以為它要告訴我們人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幡然醒悟,原來一直有人默默地愛著自己,比海更深。斷斷續續看了第三遍,忽然覺得,它什麼都沒有明說,但它什麼都說了。整個故事結構有一種矛盾性,生活仿佛是無意義的,但是它一直在繼續。
  • 《比海更深》——那些比海更深比天更藍的生命
    第一遍看電影《比海更深》時,我以為它要說人最重要的就是活在當下,不要追逐已經失去的或者力所不及的東西,看完第二遍,我以為它要告訴我們人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幡然醒悟,原來一直有人默默地愛著自己,比海更深。斷斷續續看了第三遍,忽然覺得,它什麼都沒有明說,但它什麼都說了。
  • 生活或許比海更深
    頭一回看《比海更深》,我其實只看見了裡面的喪,影片裡男主良多原是一位作家,自視清高。後來生活艱難,成了一位沒有「職業道德」的私家偵探,靠著勒索那些被調查出的秘密的人過活,卻又貪戀賭博,留不住錢,可能是病,也許是命。可以說他的艱難的生活完全來源於他自己,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
  • 《比海更深》這部電影讓我深思,比海更深的到底是什麼?
    看完《比海更深》的當天晚上感覺心裡一直種說不出來的情緒,有種覺得只有自己感覺到的東西被人看穿的感覺。從未露面的父親更是沉迷於賭博彩票,不會照顧孩子家人。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比海更深的什麼了。是愛還是親情?
  • 溫情治癒系電影《比海更深》,你是否愛過一個人比海更深?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述的是一部日本溫情電影《比海更深》。這部電影小編覺得中年人都應該看一看,影片中的就是中年男人良多的故事,良多曾是一名作家,但除了自己的處女作獲得一次獎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好作品,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失敗的丈夫和父親,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妻子帶著兒子離開,面對此景良多也無可奈何,他不願意放下身段去創作沒有靈魂的作品。
  • 高分日影《比海更深》誰是那個「大器晚成」的人?
    《比海更深》的情節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的,在一個颱風襲來的晚上,潦倒邋遢,事業和婚姻都經營得一塌糊塗的男主回到自己的家鄉,而那裡有同樣因為颱風被困的前妻和兒子,三代人各懷心思,在這個充滿酸甜苦辣回憶的地方共同度過了一個喧鬧又平靜的晚上……男主是一個典型的「廢柴」,憑藉新人文學獎一度被視為日本文學界新星,但是榮譽過後生活在此陷入窘境,創作沒有起色,只能在偵探所打工度日,因收入少
  • 是枝裕和《比海更深》:「福利房」的家庭故事,什麼情感「比海更深」
    而後,母親直截了當,詢問響子是否還有複合的可能。響子坦言感激母親對自己的愛,但是她心意已決,良多並不適合組建家庭。母親十分難過,指責自己的兒子不爭氣,隨後將一個小木盒遞給響子。小木盒中裝有孫子真吾的臍帶,此時作為奶奶的她將這份"母子"紐帶歸還給孩子的母親。這個歸還,也讓老母親面對了一家無法"復原"的現實。
  • 今天想說的是《比海更深》這部電影
    最初接觸是枝裕和的電影是他那部《無人知曉》,電影來源於當時震驚全日本的真實案例,後來又看了他的《比海更深》。今天想說的是《比海更深》這部電影。《比海更深》的故事很簡單。是枝裕和把目光放到了再平凡不過的庶民生活。主角筱田良多是一個窮困潦倒的作家,早年因為一部作品獲獎成名之後就再無令人稱道的作品。
  • 比海更深的,是什麼呢?
    今天想推薦一部電影,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平淡的故事:一個落魄的中年小說家,離異、嗜賭、啃老、拿不出孩子的撫養費;一個普通的雨夜,經歷了埋怨、試探、體諒,最終又回到原來的生活。片中良多作為父親、丈夫和兒子,對家人多有虧欠,他沒能給母親換上大房子,沒能給妻子穩定的生活,也沒能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可這並不是因為他不愛他們,相反片中的很多細節都印證了他的愛。
  • 親情綿長,比海更深
    本周推薦日本電影《比海更深》。嗯,觀影慣性——本片也有樹木希林奶奶出演。《比海更深》是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他的電影本就是以紀實風格展現真實世界為特色,而本片便是此種風格之典型體現。電影講述的故事只是生活的一個剖面,沒有線性敘事,就關注當下一個隨意的生活片段,翻來覆去地、掰開了揉碎了地描繪著其中的人生況味。
  • 這世間,唯有父母之於子女的愛「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是日本著名導演、編劇和製作人是枝裕和的作品。早稻田大學畢業後他開始拍攝紀錄片,隨後執導了《幻之光》《無人知曉》《小偷家族》等知名電影,被譽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比海更深》是他的另一部作品《步履不停》的姊妹篇。書中講述了一個過氣的小說家良多,經歷了父親去世,妻子和他離婚帶走兒子,最後一事無成的故事。
  • 《比海更深》:無法成為理想中的大人, 才是人生真相
    這是一場艱難的修行,被日本最治癒的導演是枝裕和,拍進了電影《比海更深》裡。《比海更深》的主人公,是一個為理想撞了南牆卻不回頭的人,更俗點,是一碗中年「廢柴」慘遭失敗的「毒雞湯」。可即使再廢柴的人生,也總有比海更深的東西,值得珍惜。這便是治癒人生的力量。
  • 電影分享 | 比海更深
    「幸福」這東西 ... 是沒有犧牲,就無法得到的呀!《比海更深》(日語:海よりもまだ深く)是一部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家庭劇情長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並參加了2016年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展映。
  • 不曾愛一個人愛到《比海更深》
    視頻一開始,良多的母親(樹木希林飾)與姊姊在討論良多父親生前的幾個面貌:到處借錢、典當、賭博、不太負責任的人──不是一個典型父職應有的樣貌。或許,良多或多或少會怨嘆是父親的不正經害得自己無法出人頭地,但他可能旋即理解,自己亦從血脈上繼承了這份父職的失能──前妻(真木陽子飾)早已帶著兒子離他遠去。身為兼差偵探的他,無所不用其極地籌措贍養費,甚至夥同同事去窺視前妻與其現任男友的生活。
  • 《比海更深》觀影雜記
    看完是枝裕和新片《比海更深》,大概很多人會說,《步履不停》的那個是枝又回來了。事實上是枝一直就是那個是枝。
  • 書影評:成年人生—讀《比海更深》
    讀完這本小說是枝裕和電影的同名小說《比海更深》,似可體會這種心境。書中是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風格以小見大,普通家庭的一個剪影,一場平常的相聚,卻展現出兩代人的生活——矛盾,迷茫,卻還要走下去。每次是枝裕和的作品中,都脫離不開兩代人的親情牽絆,《步履不停》是,《如父如子》亦是,而在《比海更深》中則展現了父子間或者說原生家庭的另外一面,良多討厭父親的賭博與不負責任,可是長大了的良多卻變成了父親的樣子,他小心翼翼地經營與兒子真悟的關係,而真悟卻同樣長成了一個不喜歡本壘打卻喜歡四壞球的孩子,就像良多從去世父親的遺物中翻檢出的彩票一樣,他也會與真悟一起去買彩票
  • 看日本男神阿部寬主演影片《比海更深》,感悟三種比海還要深的愛
    昨天下午央視電影頻道放映了日本影片《比海更深》,這部電影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劇情片,由阿部寬、真木陽子、樹木希林等聯合主演。影片於2016年5月21日在日本上映。《比海更深》片名取自中國臺灣著名歌星鄧麗君的日文歌《別れの予感》中的一句歌詞。該片主人公母親看電視時也出現了鄧麗君演唱該曲。《比海更深》講述了良多實現自己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以及對家庭情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