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怒海——真假難民的前世今生,一部血淚凝成的海外華人奮鬥史

2021-01-10 百家號

這兩天美國欲遣返假難民的新聞引爆了大家的眼球,原來一個人想要過上心目中的好日子,除了努力工作外,還可以有這般騷操作!你只須想法跑到當今最富裕、最強大的國家,對著法官作出痛不欲生狀,編一些慘不忍睹的故事,觸動法官身體裡那根柔軟的神經,博取移民局官員同情的淚水,然後你便順理成章地得到這個國家的身份,享受這個身份帶來的福利和榮譽感。

至於你編的這個故事是否會傷害到某些人或者團體,那就顧不上了!和你過上嚮往中的幸福生活比,一切都可以忽略!

如此簡單的成功學,竟然被複製了二十多年。這期間,許許多多的中華兒女取得了「天堂」的敲門磚——綠卡,過上了他們想要的生活。這一切來得如此的容易,使得那些更早之前走出國門的華人相形見絀。他們付出的努力和經歷的痛苦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的!有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電影《投奔怒海》便講述了這樣一段歷史:上世紀七十年代,東南亞某國開始驅逐華人,每個華人離開的時候,都要交出12兩黃金,如果交不出就要被送往「改造營」做苦力,或者就地打死。十年間,被驅逐的華人達到150萬!

交納了12兩黃金的華人,被趕上了破舊的漁船,任憑他們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自生自滅,這就是「投奔怒海」的由來。

然而,他們在海上不僅要經歷風浪的考驗,還要面對海盜的洗劫,甚至一天中經歷好幾撥海盜的洗劫!來晚了的海盜榨不出錢,一怒之下殺人、強姦……據《越南胡志明潮州義安會館史料》中估計:大約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的難民葬身海底!

面對如此悲慘的情景,聯合國難民署發起了對被驅逐的華僑的救助,香港和中國大陸接受的船民達到數十萬之多。在香港接收的船民中,有我們熟知的呂良偉、徐克等人。

可悲的是:加害者從來沒有道歉,更不可能賠償,就象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1998年,東南亞另一國發生了同樣可怕的排華事件,造成數十萬華僑的死亡!鑑於眾所周知,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和生活在東南亞的華僑比,如今生活在智利的華僑算是幸運的。在伊基克,有許多的華人,他們如今過得悠閒自在。但是,當一百多年前他們的祖先,數以萬計的太平軍殘部為躲避清軍的追殺,來到當時屬於秘魯的伊基克從事挖鳥糞和硝石工作時,他們不得不忍受礦主的非人虐待與折磨,很多人病死或者自殺。

1866年,南美爆發硝石戰爭,太平軍殘部發動起義,趕走了礦監和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並主動聯繫智利軍隊。戰後,這批中國人伊基克定居下來,並獲得了應有的地位。

從近代以來,中國人為了在海外立足,付出了難以想像的代價,這其中包括了無數中華兒女的生命。然而,即便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侮辱自己的祖國。相反,在國家陷於水深火熱中時,海外華僑總能伸出援助之手,將平時節衣縮食省下的錢,用來幫助自己的祖國。從孫中山在海外募捐,到抗日戰爭時期海外華僑捐飛機、捐大炮,甚至華僑青年回國報考軍校,參加抗戰。這一切,無不體現出僑胞拳拳赤子之心!

寫到這裡,我想到一個問題:將來如果有一天,中國遇到上個世紀那樣滅國級的災難時,那些靠抹黑中國獲得身份地位的華人會向祖國伸出援手嗎?

相關焦點

  • 越南統一後華人遭殃 被迫投奔怒海 淪為船民
    近日要不要難民廣受討論,其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就接受了大量的難民。這其中包括中越邊界的難民收容和香港的越南船民問題。從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越南驅逐了中越邊境含華人在內的少民,要求華人離開越南,在越南國內剝奪華人工作權、強迫華人籤署「自願離境書」、取消華人的越南戶口與口糧。在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後,還進一步以「前往新經濟區勞動」的威脅使華人出境,越南北部許多華人被迫進入中國,成為現在中國境內的越南難民。越南否認自己有所謂歧視、迫害或驅逐華人,污衊華人離境是自願的。
  • 港片中的越戰難民:殺手龍五的前世今生
    《賭神1》一、投奔怒海《賭神1》中,高進在上山宏次的住處第一次見到龍五,有這樣一段對話:——越南人?——華僑。——當過兵?——阮民兆時期南越特種部隊十九連上尉。許鞍華《投奔怒海》(1982)、徐克《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1989)都對這段歷史有所記錄。《投奔怒海》是劉德華的電影處女作,在這部片子裡,他飾演了一位越南青年祖明,因為曾做過美軍翻譯而在戰後備受迫害,被罰去排地雷。而當他費盡心機買通長官,剛剛踏上逃亡的木船時,整船的難民就被埋伏已久的軍隊射殺。
  • 《投奔怒海》:過錯和真相
  • 「投奔怒海」40年:美聯航也拖不走的越南裔「美國夢」
    陶大維一家的成功故事,讓人們好奇當年越南局勢動蕩時期,不得不投身怒海,以難民身份進入美國的越南人(包括華人),如今生活得如何?逃離越南今年年過五旬的理察·周頭髮已經花白,他皮膚偏黑,身材約一米六,非常健談。尤其是談到當初逃離越南的經歷,他滔滔不絕。
  • 《投奔怒海》:劉德華劇中慘死,現實中好運不斷
    統一後的越南並不太平,北越對南越軍民進行一系列迫害,數萬名南越官員被處決,無數南越平民被強迫做苦役,更有一百萬越南人及華人逃出越南。香港電影《投奔怒海》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
  • 劉德華的處女作《投奔怒海》
    《投奔怒海》是1982年10月22日由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劉德華、馬斯晨 、繆騫人等主演的中國香港劇情片,主要講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記者芥川在峴港現場採訪當時實況
  • 許鞍華與《投奔怒海》金庸改名 夏夢首當製片人 劉德華銀幕處女作
    《投奔怒海》是一個以越南為題材的電影。這是一部十分沉重的有關政治的影片,片中人物的遭遇和命運,越南政府對人民的壓迫,生命的脆弱,這些都是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時代的人所無法想像無法接觸到的。所以這是一部人性電影,而非政治電影。當時在劇本方面,夏夢最初找來了陳韻文幫忙。《投奔怒海》的初稿,便是出自陳韻文之手。然而,夏夢對劇本的要求極為嚴謹,堅持要把劇本改到她滿意為止,加上演員陣容的變更,屢寫屢改,結果被陳韻文小姐甩了電話,後來才換上邱戴安平(邱剛健1940-2013)執筆。
  • 劉德華入行的第一部電影《投奔怒海》,林子祥主演,周潤發推薦,兩岸遭禁
    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是劉德華第一部擔演重要角色的電影。據《巨星:劉德華畫傳》,當時夏夢找周潤發拍《投奔怒海》,周潤發推薦了劉德華。拍《投奔怒海》,遇伯樂林子祥劉德華與林子祥合演《投奔怒海》,有天片場收工後,林子祥和大家一起唱卡拉OK。當林子祥聽了劉德華的歌,很是欣賞,不僅大加讚賞還鼓勵劉德華去唱歌。
  • 香港電影中的越戰難民
    原題:港片中的越戰難民:殺手龍五的前世今生來源:網易雜家Misc,轉載已獲授權
  • 《投奔怒海》:講述真相與假象摻雜釀成的悲劇
    《投奔怒海》無疑是香港電影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部電影,片名「投奔怒海」是金庸起的。電影的投資者為青鳥電影,是由香港著名電影明星夏夢所創辦。說一點無關的八卦:金庸曾經追求過夏夢,但沒追上。劉德華演的「祖明」一角原本屬於周潤發,但周潤發因為害怕失去臺灣市場而拒絕了,並向夏夢推薦了劉德華。
  • 香港如何成越南難民的「收容港」
    [摘要]自1975年至2005年,香港共接收了23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其中安排14多萬名越南難民移居海外,遣返6.7萬多名越南船民,並永久安置了近1.6萬名越南難民,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收容港」。《投奔怒海》劇照,這是劉德華出演的首部電影關於歐洲難民的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人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正在目睹二戰以來歐洲大陸最嚴重的一場難民危機
  • 越南華人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暗歷史
    、林子祥出演的電影《投奔怒海》在香港上映,投資方是電影明星夏夢創辦的青鳥公司,夏夢就是傳說中金庸的夢中情人,王語嫣的原型,而片名《投奔怒海》,正是金庸所取。越南政府對於華人的驅逐,從小範圍擴展到全國,華人們被冠以「中國間諜」的罪名,限期離開越南,而且每個華人離開的時候,都要交出12兩黃金,如果交不出就要被送往「改造營」做苦力,或者就地打死。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處後來估計,越南掠奪華僑難民的財產就可達30億美元。從1975年到1984年間,越南政府共驅趕了超過150萬華人。
  • 放影社#第三季第9期# 不正經推送正經片——《投奔怒海》
    賣安利推電影不介紹背景的基本等同耍流氓,為了保護我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正直氣息,也為了謝謝聽我閒扯的你們,我決定按語文閱讀最慣用的伎倆來帶你們走進一下這部《投奔怒海》。正是這部《投奔怒海》,幫她摘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投奔怒海》是許鞍華「越南難民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前兩部是《獅子山下》之《來客》/《胡越的故事》。本片相較於前兩部顯得更為尖銳,它直接將影片的發生地定在越南,以「日本記者」的視角展開,將越南統一後的動蕩與矛盾展現的淋漓盡致。
  • 《投奔怒海》,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銀幕中的自由
    電影《投奔怒海》的最後一幕,林子祥飾演的攝影記者芥川汐見試圖轉移越南公安的注意力,為阮琴娘和弟弟文郎爭取更多乘船離開的時間,另選一條路拔足狂奔,隨身帶著的柴油桶被子彈擊中,燒成一團火球。一個完全可以拍拍衣袖瀟灑離去的局外人,為了局內人的自由而付出生命代價,即便這個結局成為了電影最明顯的劇情漏洞——柴油的燃點低,不會因為中彈而燃燒——依舊為《投奔怒海》劃上了沉重的句號。
  • 【推薦】電影:投奔怒海
    然而確實有這麼一部嚴肅的政治片,不僅如此,該片還獲了獎、被禁映。(嗯,似乎,被禁和獲獎之間有時候是正相關關係)這部片子是許鞍華導演,主演林子祥、馬斯晨、劉德華。貌似,這還是劉德華作為非龍套拍攝的第一部電影(華仔的粉絲們鼓掌)。故事的背景是解放後的越南峴港,林子祥扮演一位日本記者芥川,前來拍攝一些越南建國後的發展情況照片。
  • 一言難盡:1982年,周潤發推薦劉德華演《投奔怒海》,多年來他一直心存感激
    但香港新浪潮電影運動持續時間並不長,許鞍華1982年導演的《投奔怒海》以票房和獎項上的「雙豐收」,為這場意義深遠的電影運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01、水深火熱的「悲慘世界」讓人有些意外的是,《投奔怒海》作為一部個人表達強烈的非商業片,在上映後竟拿下1500多萬的票房,創造了當時文藝片的票房紀錄。
  • 1975年越南統一戰爭百姓戰亂中一路南逃,最後紛紛乘船投奔怒海
    最後南逃的人們和西貢市民一同跑到西貢的港口和機場,紛紛祈求搭乘飛機或輪船逃往海外,離開自己故鄉。逃往的南越人們趕著爬上停靠在港口的船隻,密密麻麻的人擠滿了船上每一寸地方,他們希望遠離自己故國前往更好地方,因為故國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在不逃自己未來不可知。與中國不一樣,南越人沒有像香港、臺灣這樣的地方可以逃,最後只能投奔怒海。
  • 當年150萬越南華人,不交12兩黃金被打死,至今沒有道歉,沒有賠償
    ,夏夢就是傳說中金庸的夢中情人,王語嫣的原型,而片名《投奔怒海》,正是金庸所取。越南政府對於華人的驅逐,從小範圍擴展到全國,華人們被冠以「中國間諜」的罪名,限期離開越南,而且每個華人離開的時候,都要交出12兩黃金,如果交不出就要被送往「改造營」做苦力,或者就地打死。根據聯合國難民事務處後來估計,越南掠奪華僑難民的財產就可達30億美元。從1975年到1984年間,越南政府共驅趕了超過150萬華人。
  • 回顧劉德華經典電影之《投奔怒海》,首部銀幕處女作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劉德華都無戲可拍,可是在1982年,他突然被邀請參演電影《投奔怒海》。華仔無意中得知這部電影原定的主角是周潤發,但是被後者拒絕,並推薦了他。《投奔怒海》是在內地取景拍攝的,因為擔心這個情況會影響自己的人氣,所以就婉言拒絕了。華仔覺得周潤發說的很有道理,因為也怕人氣受到影響,為了前途他就想拒絕邀請。後來華仔憑藉《投奔怒海》獲得了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雖然只是提名,但是也讓華仔聚集了很高的人氣,一步一步有了今天的地位。
  • 從TVB《唐人街》看華人海外奮鬥史,可惜又延期了
    本文編輯劇透社:考拉林未經授權嚴禁轉載,發現抄襲者將進行全網投訴前段時間TVB製作了一部重頭劇並沒有講述到任何華人在唐人街的奮鬥故事。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華人的奮鬥故事基本那些國家都有屬於華人自己的商業街,而這些區域,也都被冠以&34;稱號,其中泰國曼谷的唐人街可以說是東南亞之最!在1782年,拉瑪一世將首都遷至曼谷,當時就興建了曼谷最早的九條街道,而華人所在唐人街區的三聘街最為出名,就是從這裡開始,華人把它慢慢發展成華僑重要的商貿區中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