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巴黎》:一部注重個人精神世界的電影

2021-01-09 劉云云6

說起《德州巴黎》,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們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印象是怎麼樣的呢?相信很多人都會誤解。

它是一部用歐洲人的角度來解讀美國人生活的電影,他是大導演維姆.文德斯的傑作。在剛開始要拍的時候,文德斯化肥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卻一直都找不到理想的拍攝景點。就在這個時候,編劇夏普德是給了他一個地名,說「在德州便能看到美國的一切」,聽到這個話之後,他們來到美國德克薩斯州,並且在這裡找到一個地方,把它稱作是叫巴黎,這個美麗片名也就是這樣來的。

文德斯被人們稱之為導演中的「人類學家」,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稱號呢?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在這些年的創作中,一直在著力表現著一代人的寂寞、孤立與迷惘。其實他的電影「一直在路上」來形容,在他的電影裡是會出現很多公路鏡頭,在路上尋找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是永恆的主體,而在《德州巴黎》主題上也是一樣的。

《柏林蒼穹下》是文德斯創作的被最多觀眾知道的一部作品,不過真正了解的他的人才知道,其實《德州巴黎》才是最能代表他個人風格,以及追求精神的電影。它也是得到很多業內人士的認可,在第37屆坎城電影節中,拿到了金棕櫚獎的桂冠,從此在世界中的名譽都很高。

回歸是找回自我,而流浪則是尋找精神

從《德州巴黎》的內容以及主題上分析,可以看出其中蘊含著回歸和流浪兩種涵義。男主角在流浪途的時候,偶然被自己的弟弟沃特找到。之後,就從德克薩斯州到洛杉磯,接著再回到德克薩斯州。這些地點之間的轉化中可以看出,其實暗含的回歸現代社會,不過又為了尋找心目中的烏託邦,而選擇不斷自我放逐。

「巴黎」是他心裡的精神烏託邦。男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的沉默後,說出的第一句話話就是是「巴黎」。而這個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法國的巴黎,是在德克薩斯州中部的荒蕪地方。在這裡,父母戀愛,並且之後是生下了他。值得一說的一點是,這裡還是在和妻子最甜蜜時,兩個人一起買下的地方,不僅僅如此,還是他犯錯的地方。因為上面的原因,德州的巴黎對他而言,可以說是一個代表了生命、愛情與存在的地方,並且上升到怕精神寄託。

電影結尾中,在妻兒聚在一起後,他則是選擇了默默離開,又一次踏上了一個人上路。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這次不是用流浪來形容,是向著他的精神家園出發,可以說是一種解脫,更是一種超越。

「巴黎」也可以說是鄉愁。其實可以說,電影裡的特拉維斯是現實中的文德斯,特拉維斯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找的巴黎,這樣的經歷又何嘗不是文德斯在電影中的曲折探索。在文德斯的心理,電影中的巴黎就是是法國的巴黎,為什麼這樣說呢?那是因為有這座城市,他才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成名的「旅行三部曲」,這三部分別是《愛麗絲漫遊城市》、《錯誤的舉動》、和《公路之王》。上世紀70、80年代時期,他是來到美國拍片,在這期間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裡都感受到了不適應,因為太過於商業的製作理念、以製片人為中心制,這些都讓他懷念歐洲的藝術。

人生就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流浪

在文德斯的電影裡,其實很對都是述說著歐美80年代中的人心裡所擁有的彷惶。鏡頭裡會經常出現公路,並且主角似乎一直在路上迷失、歸來、離開,最後可以找到人生的答案。

看到這樣的電影主題,很多人對他的評價就是「斷舍離」。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特拉維斯就是想要斷也是斷不了的,想要捨棄也是舍不掉,要說離遠些,不管怎樣都不遠。這就好像在說自己和孩子的血緣關係能斷嗎?和親人的親情能舍嗎?對於黑暗的過去真的可以逃離嗎?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紀實與詩意共存的電影風格

《德州巴黎》敘述方法是比較緩慢的,在裡面是沒有太驚心動魄的場面。當然了,也是不會有一波三折的情節。裡面的大部分鏡頭所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片段呢?其實是想要從貼近展現日常生活的紀實風格,讓觀眾心裡產生共鳴。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故事性似乎是被弱化了,更加注重對個人精神世界的關注與關懷方面上的表現,去尋找現在社會產生焦慮的根源,清楚這些後,再並找出走出困境的道路,這些應該才是《德州巴黎》能獲得如此多人喜歡的原因。

——END——

本文原創,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德州巴黎》:斷舍離只是虛幻,人生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流浪
    德州巴黎,一個讓人浮想聯翩也讓人容易誤解的名字。「新德國電影四傑」之一的大導演維姆.文德斯,在上世紀80年代要拍一部以歐洲人視角來表現美國人生活的電影,開拍之初,文德斯遲遲找不到理想的拍攝地點,編劇山姆•夏普德告訴他:「在德州便能看到美國的一切」,於是他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找到一個地方,叫巴黎,這個美麗片名由此而來。
  • 《德州巴黎》:斷舍離只是虛幻,人生是一次沒有終點的流浪
    德州巴黎,一個讓人浮想聯翩也讓人容易誤解的名字。「新德國電影四傑」之一的大導演維姆.文德斯,在上世紀80年代要拍一部以歐洲人視角來表現美國人生活的電影,開拍之初,文德斯遲遲找不到理想的拍攝地點,編劇山姆夏普德告訴他:「在德州便能看到美國的一切」,於是他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找到一個地方,叫巴黎,這個美麗片名由此而來。
  • 德州沒有巴黎:電影裡的德克薩斯
    》就是一部寫實而溫情的影片。,而只是一個和個人成長有關的城市,和所有故鄉都一樣。這種帶著閹割恐懼的設定,在德州保守的背景下,也相得益彰。   人性不會推陳出新   直接以德州地名來命名的影片除了《德州電鋸殺人狂》以外,最為著名的可能就是文德斯的《德州巴黎》和讓-馬克·瓦雷的《達拉斯買家俱樂部》。
  • 觀影[中心] |《德州巴黎》
    「他的電影不是開始於劇本,而是開始於地圖」從早期的公路三部曲(《愛麗絲城市漫遊記》、《錯誤的舉動》、《公路之王》)到頗負盛名的《德州巴黎》。文德斯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天堂陌影》劇照跟上學期曾放映的關於對「戰後一代」如何面對德國傳統文化的反思電影《柏林蒼穹下》相比,《德州巴黎》更具有文德斯個人風格。也是他將公路電影的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的一部。
  • 巴黎夢見德州
    與赫爾佐格冷峻而犀利地探尋現代文明制度和人類精神關係的姿態不同,維姆·文德斯的作品更為私人化,更多情。保羅·奧斯特(左一)、維姆·文德斯(中)、張國榮文德斯的代表作之一《巴黎德州》,也是文德斯最後一部關於美國的電影。整部片子裡那種孤獨的浪漫從每一個鏡頭,每一段配樂滲透出來。
  • 巴黎德州,一片荒蕪
    (2017) 8月18日放映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 (2017)8月25日放映德國電影《德州巴黎》Paris, Texas (1984)9月1日放映日本電影《生在幼子》 幼な子われらに生まれ (2017)9月8日放映美國電影《魅影縫匠》 Phantom Thread (2017)9月15日放映澳大利亞電影
  • 《德州巴黎》:生來孤獨,何懼荒蕪?
    也因此我們把「孤獨」與「中年危機」、「青年迷茫」和「少年困惑」聯繫在了一起,但湃老師認為,孤獨所反映出來的人類矛盾與困惑並不是一件消極的事情,當人類注重了「個體」的珍貴性之時,也是文明每一次進步之時。那些思考與痛苦中迸發的或許正是最美妙的靈魂。今天湃老師要跟大家聊的便是一部「靈魂無處安放」的電影《德州巴黎》。
  • 巴黎夢見德州,從男主角去世談起
    而縱觀斯坦通演藝生涯中的電影作品,與文德斯合作的《德州巴黎》無疑是最孤獨的一部。與赫爾佐格冷峻而犀利地探尋現代文明制度和人類精神關係的姿態不同,維姆·文德斯的作品更為私人化,更多情。 文德斯鏡頭下美國的「空間」文德斯的代表作之一《巴黎德州》,也是文德斯的最後一部關於美國的電影。
  • 德州巴黎 Paris, Texas (1984) Part 1 賞析
    >分享譯製電影 聆聽經典配音 共享精神財富 探尋心靈寧靜之道導演: 維姆·文德斯編劇: 山姆·夏普德 / L·M·基特卡森主演: 哈利·戴恩·斯坦通 / 娜塔莎·金斯基 / 迪恩·斯託克維爾 / 奧蘿爾·克萊芒 / 亨特·卡森 / 更多...
  •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態
    《德州巴黎》,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在美國拍攝的一部經典電影,榮獲第37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德州巴黎》維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憑藉自己獨具魅力和風格的作品曾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電影節的大獎,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二十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受當時美國公路電影的啟發,和少年時對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並由此奠定了他以後的創作方向,開始了他在光影世界裡的漫漫流浪。
  •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態
    《德州巴黎》,上世紀八十年代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在美國拍攝的一部經典電影,榮獲第37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德州巴黎維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憑藉自己獨具魅力和風格的作品曾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電影節的大獎,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二十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受當時美國公路電影的啟發,和少年時對西部片的喜愛,文德斯開始拍攝屬於自己的歐洲式的公路電影,並由此奠定了他以後的創作方向,開始了他在光影世界裡的漫漫流浪。
  • Day 112 巴黎,德州,放逐之路
    和電影生活在一起第112天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片名:德州巴黎 Paris, Texas
  • 《德州巴黎》傳奇攝影師羅比穆勒去世
    《黑暗中的舞者》穆勒被稱為「燈光大師」,他攝影的電影包括《德州巴黎》《破浪》《紅字》《不法之徒》《黑暗中的舞者》等名作,與導演維姆·文德斯、吉姆·賈木許和拉·斯·馮提爾等多次合作。《德州巴黎》穆勒的處女作是《城市之夏》,也是文德斯的首部電影。
  • Part1 | 《德州巴黎》文德斯導演映後交流整理
    作為本次影展的開幕影片,《德州巴黎》不僅獲得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與中國也有著不解之緣,這是文德斯導演在中國公映過的第一部電影,也是唯一一部有中文的拷貝影片。資料館再次放映一場《德州巴黎》,不僅對文德斯導演對中國的觀眾也有不同的意義。
  • 《德州巴黎》巴黎燃燒了嗎?德州找到了嗎?
    影片《德州巴黎》跟巴黎沒有關係,跟德州有點關係。看了不少短評,放逐被提及的次數如此之高,而我恰好認為這部影片本質上跟公路和放逐沒一毛錢關係,甚至跟破碎的人生永難治癒也關係不大,僅僅是一部影片需要塞個故事進去而已。
  • 《德州巴黎》分開旅行是最好的結局
    《德州巴黎》的導演維姆文德斯,是德國新電影的傑出代表導演之一,從小深受美國電影的影響,喜歡音樂劇和西部片,公路片是他一個很重要的標籤。《德州巴黎》的結尾處致敬了德國著名的電影史學家兼影評人洛特艾斯納,納粹期間洛特艾斯納與朋友亨利朗格盧瓦保護了大量的電影拷貝,後者重建了法國電影資料館,讓一大批新浪潮電影人受益。
  • 《天堂陌影》和《德州巴黎》:公路片兩部
    《天堂陌影》                           《德州巴黎》確切來講,《天堂陌影》像是一個人在路上時的所見所聞,帶有一種薩特式的無助感。而《德州巴黎》則像是對年輕時所做一切的彌補,同樣也含有薩特「自由選擇」的思想在裡面。或許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說為什麼這兩部電影會被我放在一起對比:面對生活向你拋來的選擇,你當然有選擇逃避的權力,因此你總是可以不必如此。可是之後呢?如果你可以在循環往復的單調中讓自己不至墮落,反抗似乎就失去了意義。
  • 37屆坎城金棕櫚獲獎電影《德州巴黎(1984)》高清中字
    37屆坎城金棕櫚獲獎電影《德州巴黎(1984)》高清中字導演: 維姆·文德斯編劇: 山姆·夏普德 / L·M·基特卡森主演: 哈利·戴恩·斯坦通 / 娜塔莎·金斯基 / 迪恩·斯託克維爾/ 奧蘿爾·克萊芒 / 亨特·卡森 / 更多...
  • 《未來戰警》與《德州巴黎》藍光碟分庭抗禮
    探員格裡爾為調查一樁謀殺案,親自出門,卻發現這個社會已經迷霧重重……《未來戰警》是兩位漫畫原著作者羅伯特•範蒂迪和布雷特•維爾德利的作品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原作的故事構思早在羅伯特•範蒂迪剛剛入行的時候就開始了。由於片中需要出現男主角布魯斯•威利斯的年輕時候,製作方曾經想用布魯斯•威利斯的親人或者公開招募演員來扮演,但最後還是採用了CG特效後期製作。
  • 電影錄音剪輯《德克薩斯州的巴黎》(完整版)
    上海電影譯製廠1986年譯配   該片講述了歷經感情挫折、獨自在荒野中流浪的男人重回文明世界,與兒子團聚,並試圖找回妻子、重建家庭的故事。       特拉維斯在德州的沙漠裡獨自行走了好幾年,直到他被人找到才回到文明的世界。起初他拒絕說話,儘管最關心他的弟弟沃特一再追問,他也三緘其口,不肯透露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